中图分类号:F72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5230(2000)06-0068-03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框架下,国际零售商业资本的跨国流动呈现出日益加速的趋势。如美国的零售业巨无霸沃尔玛正在积极将触角伸向世界,1997年其海外销售额已有70多亿美元,预计到2002年将增为270亿美元。究其原因,除了大型零售商国内市场饱和,急于寻找海外市场之外,零售业与其他产业关联性渗透性的加强和信息技术的发展成为零售业对外直接投资的推动力。与此同时,世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使各国政府对经济政策和贸易政策作了相应调整,各国对包括零售业在内的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的限制有所降低或减少。
从国际零售商业资本流向看,亚洲和南美洲逐渐成为欧美日等零售商外国直接投资的主要目标市场选择对象。在欧美大型零售商拓展亚洲的计划中,中国零售市场因其庞大的潜量而被置于很重要的地位。日本零售商业海外投资战略中,中国投资战略也成为其重要组成部分,1995年以后日本零售业在中国大陆的投资就占了亚洲投资的1/3。迄今为止,已经在中国市场开业和即将开业的世界着名零售集团有美国的沃尔玛,德国的麦德龙,法国的春天、家乐福,荷兰的万客隆,日本的八佰伴,吉之岛、大荣、伊藤洋华堂等等,均获得良好投资效益。1999年召开的世界百货业联合会53届年会之所以把开会地址设在上海,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近年来中国经济快速发展,中国以及上海的变化引起了会员们浓厚的兴趣。
我国加入WTO以后,零售业外商直接投资发展速度会进一步加快。国外商业资本进入我国,近期内至少在以下几个方面对我国商业的改革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
(一)新型经营观念和战略将对中国商界的思维形成巨大冲击。国外零售商带进中国的不只是资金和先进的管理技术,还带来了新的经营战略思想。如“以客户价值为导向”观念,提倡企业与供应链中的贸易伙伴通过经济的合作和良好的经营行为赚取利润。这要求供应链上的企业必须首先了解客户需要你生产什么样的产品,提供什么样的服务。现代商业成功的关键在于:在尽可能降低为满足客户而耗费的必需成本的同时,提高对变化的客户需求的反应能力。因此,当大型零售商担当供应链的管理者时,制造商纷纷加入零售商的供应链,通过零售商得到关于商品需求的信息从而设计生产顾客满意的商品,再通过零售商将商品送到顾客手中。又如“流通功能主导”观念。早在几十年前,国际零售业所谓第一次变革时,由制造商控制的流通渠道主动权就逐步转移到零售商手中,商业企业在商品生产和流通中的地位和功能发生了重要变化。商业企业改变了以往在流通产业分散化下仅发挥单纯衔接产需,为生产厂家被动销售产品的功能,将经营活动范围从流通扩大、延伸到生产领域,在很大程度上发挥着引导、组织生产,迎合、引导甚至创造消费需求的主导功能。大量的零售商自有品牌(PB)出现,充分体现了这一点。商家向厂家提出产品的性能、规格、质量和包装装潢等要求,厂家按商家的要求生产,商家将厂家的商品收购后以自己的品牌上架销售;有的产品干脆商家自己生产。树立自有品牌成为西方大型零售商普遍采用的经营战略。在英国,主要超市销售的商品30%以上为自有品牌,其中最高达到54%;美国超市中40%以上的商品为自有品牌;日本早在20世纪80年代末,就有近40%的大百货公司开发了自有品牌。[1]
(二)国外零售商在华直接投资趋于系统化,将促使中国商贸服务业进一步开放。零售跨国企业在我国的投资越来越倾向于系统化。来自国外的这些大型零售商都并不是纯粹意义上的零售商,它们为了掌握控制一定的货源都或多或少经营或涉足分销的相关业务,很多情况下直接与制造商相衔接形成其供应链。如世界零售巨人沃尔玛公司如今在我国有6家分店和专门的配销中心,配销中心统一采购配送,相当于一级批发商。有的零售企业形成以分销为中心的经营模式,完全控制零售批发以及物流配送领域,甚至于囊括其他商贸服务行业。在我国,批发业相对于零售业是较晚开放并限制开放的领域,目前只是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4个城市试点。同时,我国批发业相对于零售业发展缓慢,供给不足,海外直接投资商早已瞄准了这一市场。因此,批发业的开放发展趋势很可能就会同零售业外商直接投资在限制开放前期,即1992~1999年期间所遇到的情况一样,远远超出批发试点的范围,外商会大量涉足批发业以及相关行业。由此而来的对我国零售业的冲击不会比1999年7月零售业本身的进一步开放小。因此我国零售批发业须早作对策。从另一层面看,外商注重流通业整体功能的发挥,这一点对如何深化我国商业体制改革应该有所启发。
(三)外资零售商经营业态的多元化将使我国的零售业态走向变革创新。随着国外大型零售企业的投资进入,大型超市、仓储商店、特许连锁等经营业态被引进国门,而且更多的经营方式被不断介绍进来。如购物中心、电视购物、自动售货机、专业性商场、消费者俱乐部、网上购物等等。跨国连锁店和货仓式商店为主的零售业态形式,在欧美等发达国家本土是处于成熟甚至衰退阶段,但对于中国零售业来说,却是新兴的业态,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引进超级市场,经历了一段曲折的历程,直到20世纪90年代初,引进才真正获得成功;20世纪90年代中期,上海、广州、北京、深圳等发达城市才开始出现仓储式商店。在中国的大多数零售百货商店的销售、利润呈负增长时,外资的超级市场、仓储商店的分店和销售额迅速地大幅增长。如广州的万客隆,在开业半年后,就拥有15万个会员卡,以每个会员卡平均3个消费者计算,实际拥有45万个固定的消费者。随着外商直接投资引进的零售业态除了以上所说的超市、仓储连锁店之外,其他的国外成熟零售业态也在我国陆续出现,包括购物中心,如由吉之岛加盟组成的广州天河城广场;专业性商店,如主营家具的宜家公司;等等。与此同时,国外的新兴业态如定制营销、网上购物也被介绍了进来,一旦条件成熟,必将得到推广。
面对这种冲击,我国的商业企业如果无动于衷,就可能不进则退。加拿大的伊顿百货公司可以说是前车之鉴。这个加拿大的百年老店“零售商之王”前不久宣布破产,导致其“覆灭”的原因主要是:经营方略墨守成规,不能适应不断变化的内外部经营环境;排斥潜在竞争优势,限制外来投资;只注重传统名牌、黄金地段和实体庞大的传统价值观念,死守闹市而不思新型零售业态等等。对中国的零售商来说,经营业态改革创新是必然选择。进入中国市场的外资零售经营业态以其个性化的特点和特有的活力极大地影响着我国的商业企业,将促使中国本土的零售商实施新一轮的业态变革创新。
(四)大型跨国企业对信息技术的进一步创新和广泛运用将加快我国商业现代化的进程。21世纪是以知识经济为主要特征的时代,科技进步、信息技术将成为决定零售业发展的关键因素和动力。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我国的商业现代化进展缓慢。科技进步远远低于其他行业的水平,仓储设施落后,自动化水平低。与发达国家相比,差距在20年以上。计算机在不同流通行业普及率仅相当于发达国家20世纪70年代水平。20世纪90年代以来,商业企业经营的技术改造、技术创新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这其中,海外直接投资者起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在中国从事零售业投资的外商成为现代物流技术、现代零售管理技术的应用者和传播者。西方企业在流通领域广泛运用现代化技术,包括销售时点系统和各种数据库分析软件、电子数据交换(EDI)及供方管理库存系统、多媒体信息直销技术以及其他新技术。这些高新技术跟随着大型跨国公司进入我国市场,向零售企业提出了挑战。
事实上,自我国引进大型超市连锁店等新型零售业态之后,我国零售企业的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水平大大提高,武商百盛量贩店就是一个例证。武商百盛量贩店是于1997年由武汉武商集团与马来西亚金狮集团合资建成,是一家较大型的仓储式量贩超市,营业面积2万平方米。这个商店全面系统学习了德国麦德龙的先进经验,突出仓储式量贩店的业态特点,坚持低成本、低毛率、高销量、高效率管理的营销策略,并在实施过程中作了有益的探索。如实施信息化战略,成功开发了一整套性价比高的商业信息管理系统。在这个系统的支持下,目前武商百盛量贩店拥有前台收银机40多台,后台近30台,会员4万多个,最大日交易额12000笔,每笔12个商品,金额近500万元。年均销售额近3.5亿元。已成为武汉老字号的最具影响力的仓储式量贩超市。[2]目前网络技术在我国也开始得到应用。我国的网民已近1000万,人们已经在网上购物方面进行尝试和推动工作。最近,我国第一个CST商贸服务网站开通,为商贸企业网络营销和网上购物创造了条件。如何适应社会经济发展和加入WTO后对加快我国商业企业的现代化进程的要求,是我国商界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这也将成为我国政府、企业和社会关注的焦点。
收稿日期:2000-03-13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武汉68~70F511商业企业管理汤定娜20012001我国加入WTO后,国外大型零售商将会加快对我国直接投资的步伐。新型的营销理念、经营战略和经营业态以及先进技术对我国商业的改革和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国外零售商在我国的发展及其影响,对加入WTO后我国商业发展战略与微观对策作了探讨。零售业/外资/WTO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97BJB044)汤定娜(1955-),女,湖南湘潭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副教授。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工商管理学院,湖北 武汉 430064 作者:《中南财经大学学报》武汉68~70F511商业企业管理汤定娜20012001我国加入WTO后,国外大型零售商将会加快对我国直接投资的步伐。新型的营销理念、经营战略和经营业态以及先进技术对我国商业的改革和发展将产生重大的影响。本文分析了国外零售商在我国的发展及其影响,对加入WTO后我国商业发展战略与微观对策作了探讨。零售业/外资/WTO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资助项目(97BJB044)
网载 2013-09-10 21:39: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