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开始于80年代初,经过近20年的发展历程,终于取得了实质性进展。理论界关于高等职业教育的研究也日渐深入、热烈、成熟。特别是1995年以来,职业教育核心期刊和高等教育核心期刊登载了大量的研究论文。笔者力求通过对高职研究热点问题的分析,明确其发展的走向,找出其发展规律。
一、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教育的必要性
1、生产第一线急需大量实用型、技能型、管理型人才
随着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近年科学技术领域不断向生产第一线推出高新技术成果。然而,由于生产第一线严重缺乏实用型、技能型人才,使先进的技术设备不能很好地发挥效益,许多科研成果、设计规划不能及时通过生产过程转化为高科技含量的产品。从而导致我国在很多领域科研成果属于世界领先水平,但是生产出的产品却主要出口第三世界的国家,而欧美国家进口的产品却占居国内同类产品的主要市场。对此,专家、学者一致呼吁,必须强化科技成果转化这一中间环节,迅速为生产第一线充实大量高素质的实用型、技能型、管理型人才。
2、高等教育结构迫切需要调整
教育界的老一代专家,深刻反思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存在的严重失误,其中普遍关注的是人才培养模式单一的问题。建国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一直以单一的标准、规格培养单一的学术型人才,致使人才供需矛盾日益突出。尽管高等专科教育和成人教育以及普通本科教育也在力求为生产实践服务,为第一线培养实用型人才,但这一人才培养目标始终没有在高等教育领域确立起来,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成为高等教育培养的唯一的明确目标。单一的人才结构,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性,导致结构性人才过剩,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人才供需矛盾长期以来一直制约着高等教育的发展,高等教育结构的分化与调整已经迫在眉睫。高等教育必须从原有的体系中分化出一种新的高等教育形式,即高等职业教育,来承担实用型、技能型、管理型人才培养的任务。
高等教育结构的分化与调整,是符合我国高等教育与社会协调发展要求的。教育要生存、发展,必须以社会需要作为依托,必须以满足社会需要作为前提。否则,将造成教育总量不足和结构性过剩。
3、职业教育体系迫切需要完善
1985以来,我国基础教育向职业教育分流的力度不断加大。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提出基础教育从小学后便开始分流,小学、初中、高中三级分流形式,形成与普通教育并行的职业教育体系。与此同时,我国职业教育规模也不断扩大。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确实改变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局面,缓解了高等教育的压力。然而,职业教育却成了“终结性”教育。职业教育的“终结性”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职业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对此,理论界普遍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体系,不断提升办学层次,不仅办大专,而且要高移到本科、硕士、博士层次。完善职业教育体系既符合教育本身的发展规律,又能满足受教育者的主观需求。从教育自身角度出发,职业教育既然作为与普通教育并行发展的一个独立的体系,要继续生存和发展下去、就必须健全体系,不断升级;从受教育者角度出发,他们不满足于接受较低层次的教育,不甘当“失败者”,他们有继续深造、提升个人素质的迫切愿望。此外,社会对实用型人才素质的需要也在不断升级。
二、高等职业教育的办学途径
关于办学途径,专家、学者一致认为,我国高职以内涵为主的发展途径具有合理性和科学性,它符合我国社会发展和高等教育发展的实际需要,并在其发展过程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从80年代起,我国高职就步入内涵发展的道路,以后越来越明朗。1994李岚清副总理等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发展高等职业教育,主要走现有职业大学、成人高校和部分高等专科学校调整专业方向和培养目标及专业目标,走改建、合并和联办的路子”。在1995年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研究会第五次会议上,领导和专家一致认同要贯彻全教会精神,坚持高等职业教育以内涵发展为主的道路。届时,国家教委职业技术教育司司长刘来泉再一次具体阐述了高职的办学途径:1、 改革高专,特别是将高专办出规范的高职;2.通过现有职业大学扩大办学规模,提倡联合办学;3.将有条件的成人高校办出高职特色;4.发挥少数重点中专的优势,办高职班。简称“三改一补”这一办学途径事实上被确立起来,并在其发展过程中逐渐拓宽,一些普通高等院校,甚至一些重点大学,还有一些民办高校,都相继加入了办高职教育的试点。实际上高职发展途径已经是“六车道”,途径更为宽广。
发展高职走以内涵为主的道路,不仅在教育系统中被基本固定下来,而且已经得到社会普遍的认可。这种办学模式,有利于我国高等教育体制改革和结构的调整,拓宽了办学途径,使我国现有教育资源得到充分利用,也在一定程度上为职业技术大学(学院)、成人教育、高等专科教育的发展提供了新的机遇,同时有利于普通高等教育与高职的相互沟通,并行互补。但是,高职在拓宽办学途径的过程中,要稳步前进,防止“一窝风”。目前,高职办学中盲目追求数量、忽视质量的倾向已经初露端倪,如不加以有效控制,将给高职自身的发展乃至整个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三、高等职业教育的生源问题
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生源一般包括普通高中应届毕业生以及职业高中、中专、技校应届毕业生和具有相当于高中文化程度的、具有一定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在职人员,同时还招收部分初中毕业生。然而,我国高职的主要生源还是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招收应届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初中毕业生仍在试验阶段。学术界关于生源问题一直存在争议。有人认为应以应届普通高中毕业生为主;有人提出应多招收一些具有实践经验的在职人员;而对口招生始终是人们关注的焦点,因而争议也最大。
自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职业技术大学要优先对口招收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入学以来,国家便十分重视这种招生方式。1994年全国教育工作又明确指出,对口招生是高、中、初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的重要环节。1997年国家教委下达了“关于招收应届中等专业学校学生举办高等职业教育的通知”,决定在北京等10个省、市进行试点招生。今年的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作出了开放中等职业教育通向高等职业教育乃至普通高等教育的通道的决策。
关于对口招生,理论界存在两种相反的观点。肯定的一方认为,对口招生有利于中、高等职业教育的衔接,促进职业教育体系建立和完善;能够为高等职业教育提供具有一定专业理论知识、专业技能的稳定的生源,有利于其培养目标的实现;扭转中等职业教育“终结性”的局面,给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提供机遇。否定的一方认为,对口招生只是中、高等职业教育形式上的接轨而不是实质的接轨;由于对口招生采取的考试方式及考试内容存在一定的弊病,因而影响高职生源的综合质量,特别是文化课的水平相对较低,给高职的正常教学工作和管理工作带来不便;对口招生容易导致中等职业教育以升学为指挥棒,重新步入应试教育的歧途,削弱对学生实践技能的培养,影响中等职业教育整体目标的实现;由于中等职业学校优秀毕业生都升入高职深造,导致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整体素质下降,影响社会声誉。高职时口招生确实利与弊同时存在,有待探讨和进一步实践。
四、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和类型
学术界普遍认为,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类型与普通高等教育以及中等职业教育都有差别,它培养的人才与普通高等教育的差别属于类型不同,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差别属于层次高低不同。高职人才培养的目标和类型是面向基层,面向生产、服务和管理第一线,特别是面向农村和边远地区的实用型、技能型、管理型人才,属于理论与实践结合型。普通高等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面向基础科学研究,培养的是学术型理论研究人才。中等职业教育是培养操作型、技艺型人才的,相当于技术工人。这三类人才在社会行业结构中是互为补充、互相促进、缺一不可的。
关于高职人才培养目标理论界存在争议。其一,关于高职能否培养高级操作型人才有不同看法。有些人认为高职所培养的实用型人才中应该包括高级技工,即高级操作型、技艺型人才,而且培养的重点是高级操作人才,高级技工学校本应纳入高职体系;有些人对此持相反的观点,认为高职的实用型人才不包括操作人员,只包括生产中技术开发、管理等方面的人员。其二,在高职人才培养本位问题上存在较大争议。一方受国外职业教育影响,提倡“能力本位”,以职业岗位群能力的需要出发,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交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综合能力、表达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另一方接受马克思主义教育观,提倡“人的全面发展”。主张以职业素质为本位,以职业能力为核心,培养健全的人格。关于人才本位问题,理论界有人认为,这两种观念与中国教育实践相结合都有一定的难度。
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类型还需要进一步作理论探讨,并在实践中摸索,特别是在高职逐年迅速扩大办学规模的情况下,更应在人才培养上下大功夫。尤其要注重对高职人才类型内涵与实质的研究,正确定位人才的智能结构,避免人才培养方面的短期性、片面性行为。如果忽视人才质量,高职扩大招生将产生一系列负面影响。
五、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研究与改革
关于高职教学问题,学术界普遍认为,应该从非学科本位出发,正确定位高职教学体系。高职专业设置、学科建设、课程体系建设、教材体系建设等都应摆脱学科系统性、完整性的束缚,根据岗位群的需要,建立与普通高等教育具有本质差异的教学体系。尤其在课程设置上充分体现了高职的特色教学。普通高等教育一贯采用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三段式教学,而高职普遍采用基础课、专业课和实践课三部分组合的形式,实行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进行,二者并重,相互结合。基础理论和专业理论要求“必需”、“够用”为度,同时又保证具有一定理论深度,以免模糊与中等职业教育界限。强化实践课教学,健全实践课教学体系,完善实训基地的建设,保证实践课时数充分。一般实践课的课时不得少于总学时的40%,甚至要达到50%。关于师资素质,普遍提倡“双师型”。高职教师既能承担理论课教学任务,又要承担实践技能训练的任务,是教师,又同时是技师。教师的职称要实行双轨制,既需要有相应的教师职称,讲师、副教授、教授,同时具备三级以上的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应该看到,我国高职教学成绩是显着的,培养的人才基本得到了社会的承认。但是,从发展的观点考虑,我国高职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关系还应进一步探讨,同时正确定位科技教育与人文教育的关系,强调两种教育的有机整合。
综上所述,我国高职发展已基本步入正轨,符合我国社会和教育发展实际的办学模式初具规模。但是,尚有一些问题没有达成共识,甚至存在一些潜在的弊端,有待教育界的专家学者以及广大的教育工作者进行深入的探讨和实践。
教育与职业京38~40G53职业技术教育高原20002000高原,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 作者:教育与职业京38~40G53职业技术教育高原20002000
网载 2013-09-10 21:39: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