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堂管理理论研究述评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夸美纽斯教育里程碑式的着作《大教学论》的出版,使课堂教学研究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的研究领域。但只是到了20世纪,课堂管理才成为一大研究热点,因此,对课堂管理研究进行一番梳理,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国外课堂管理研究概述
  20世纪以来,各种各样的教育改革在世界范围内如火如荼地开展,从国家的教育改革到中小学的具体教育教学内容、方式方法的改革连绵不断,这些改革始终将教学改革作为重点,使教学的改革和研究成为一股世界性的潮流。而随着教学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人们开始以科学的态度与方法研究课堂和课堂管理,试图通过对课堂管理的研究,达到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的目的。
  20世纪对课堂管理的关注,首先是得到了心理学研究的支持,他们通过对传统课堂管理的弊端的抨击,确立了各种课堂管理的新观念,并试图寻找课堂管理的心理学基础,心理学的研究为课堂管理确立了一种新的研究思路。如桑代克的《教育心理学》,确立了一种客观的研究精神,对行为主义、格式塔心理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只是行为主义较桑代克的联结主义更为极端,因此,行为主义开始对桑代克的效果律等进行改造,并用于课堂管理实践。而以斯金纳为代表的新行为主义更加重视心理学在教育领域的应用,这对课堂管理的研究产生了重大的影响,行为方法(behavioristic method)已成为课堂管理的主要模式,它强调通过确切地告知学生教师所期望或反对的行为,伴以各种强化(reinforcement)方式,对学生的行为给予矫正。以行为主义为代表的心理学对人的行为的关注这一理论研究范式的确立及其在课堂管理中的应用,使课堂管理在科学化的轨道上走向深入,并在以后的几十年中占据了主导地位,成为课堂管理研究的主要理论。到了20世纪60年代,由于认知心理学和人本主义心理学在教育理论及教育改革中优势地位的获得,课堂管理理论产生了一种新的范式的转换,如认知心理学强调从对人的认知的分析入手,试图使学生了解课堂管理的一般规范,理解教师课堂管理行为的原因与方法,从而使学生形成自觉的课堂行为,并由此形成积极的师生关系,维持与促进课堂秩序,如向学生说明行为的目标,使学生明了其行为与结果之间的逻辑联系,进而产生教师所期望的行为;而人本主义心理学则从对学生的需要、潜能的分析入手,对人的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发生机制进行研究,进而将这种研究运用于课堂,形成各种各样的行为控制方法和技术,如Glasser的现实疗法就强调将课堂建设成一种积极的、富有启迪的环境,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最好的机会去发掘隶属感、成就感和积极的自我认同。心理学的研究范式与研究思路,为课堂管理提供了方法论指导,使课堂管理一方面有了其基本的理论基础和研究范式,另一方面也构成了心理学研究的实际应用的一个重要领域。
  随着哲学、社会学、生态学、管理学等学科在当代的发展,其研究的思路、研究的成果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课堂管理的研究,如对课堂环境的布置、课堂中师生关系的改善、学生问题行为的处理、师生的控制与服从、对抗与磋商等问题的研究,无不借鉴这些学科的研究成果,这从另一个侧面丰富并完善了课堂管理的理论基础,使课堂管理研究更加具有时代发展的特色。
  多种学科的参与,使课堂管理研究成为教育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也使课堂管理在研究范围、研究范式、研究成果的应用上逐步走向深入与全面。综观西方课堂管理理论研究,可以总结出以下特点:一是注重实效性,即强调理论研究对课堂管理实际的指导,通过分析当代课堂管理的相关文献,就可以发现,策略性研究是任何课堂管理研究理论的重点,相关的课堂管理指导用书数不胜数,其目的就是要帮助教师解决各种课堂中的实际问题,因此,课堂管理的文献大多是师范生和进修教师学习的基本文献;二是注重理论取向的多元化,西方课堂管理的研究常常是为我所用,行为主义、人文主义、认知学派有时在一个课堂管理理论或范式中都有所体现,而哲学、社会学、管理学、生态学的相关理论与成果也为课堂管理研究所利用,形成了课堂管理的多种多样的研究范式,产生了处理课堂问题的各种模式;三是注重研究方法的科学性,一般的课堂管理理论研究,常常都是强调通过实际的调查和实验,用统计学对相关资料进行分析,进而得到相应的答案(这其中也不免有一些自己经验的总结),但方法上的精确化和数量化,能基本保证结论的说服力。
  西方课堂管理理论研究也存在较多的问题,如理论取向的多元化使教师在使用各种管理的策略时往往无所适从,“百科全书”式的管理模式与方式方法更无法穷尽所有的课堂问题及其解决途径,精确化的研究又会使课堂中人性的因素受到忽视,一句话,西方课堂管理的研究一方面通过对各种问题的深入分析,为解决各种实际的课堂问题提供了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它又缺乏一种对各种观点的整合,形成了各自为政的局面。
    二、我国对课堂管理的研究
  我国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新式教育制度确立以后,课堂教学得以在教育制度中占有一席之地,它对于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此后的几十年间,课堂教学及管理受到广泛的重视,这其中虽不乏真知灼见,但属借鉴国外、经验总结研究。新中国成立后,一般将课堂管理研究归属教学论,由于受凯洛夫主编的《教育学》的影响,教学论研究几乎都将课堂管理排斥在外,究其原因,主要是由于教学论将其研究的着眼点集中于课堂教学,在结构的安排、内容的选择上始终围绕着教学这一主要任务,并对于教学的任务、意义、内容、教学过程的规律、教学的原则、方法和组织形式进行了较为全面而深入的探讨,这种研究方式,无疑对于把握教学论的体系、结构和内容具有重大的意义,但这种研究却忽略了课堂管理对于教学的重要意义。
  直到90年代,我国的教学论着作中才开始有了课堂管理的专章研究,如刘克兰主编的《现代教学论》(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胡淑珍等编着的《教学技能》(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田慧生等着的《教学论》(河北教育出版社1996年版)、施良方和崔允huǒ@①主编的《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华东师大出版社1999年版),这些研究,常常由于篇幅的局限,未能全面地探讨课堂管理的方方面面,缺乏对课堂管理的整体把握,有时甚至将课堂管理与课堂教学和课堂教学管理混为一谈,但这些研究开始注意到课堂管理对于课堂教学的积极意义,试图形成一种全新的课堂管理理论和正确的课堂管理理念。
  与此同时,对课堂管理的研究也吸引了教育心理学的参与,他们从心理学的角度,对如何“通过探讨教学活动中教学组织、主体互动、教学调控的规律”进行研究(张大均,1997)。这些研究包括陈琦等着的《当代教育心理学》(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皮连生主编的《学与教的心理学》(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张大均主编《教学心理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黄希庭主编《心理学》(上海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这些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所强调的重点仍然是课堂教学方面,实际上,它们并未涉及对整个课堂管理的所有方面的研究。
  从当前的情况看,也有人从社会学、生态学等方面对课堂管理进行研究,如吴康宁等着的《课堂教学社会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范国睿着《教育生态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0年版)等,这些研究更从另一个侧面和研究角度对课堂管理的具体问题进行了分析,如课堂中规范的制定与执行、师生之间的对抗与服从、课堂环境建设,但仍然未涉及对课堂管理的全面研究。此外,近年来发表的涉及课堂管理的相关论文,大多数也是从一个侧面或某一层次切入,往往缺乏从整体上对课堂管理的理性思考或对课堂管理作为一个连续的、整体的动态过程的研究。
  综观我国现有的课堂管理的理论研究,属借鉴与介绍国外的多,自己独立研究的少;理论构建的多,实验研究少;模式研究多,实用研究少。同时,在一些基本的问题上,如课堂管理的概念、课堂管理的理论基础、课堂管理所应具有的理念和目标、课堂规范的制定与执行等,没有获得清晰的认识。不可否认,由于多门学科的介入,较之以前的课堂管理研究,已表现出了以下进步:即课堂管理已经成为教学理论和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广大理论工作者的参与,使课堂管理具有更多的理性成分,也使教师在实际的课堂中能避免纯粹的经验办事,同时,多种多样的课堂管理的模式、方法与技术的研究,为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提供了可以利用的指南。
    三、课堂管理研究的内容
  综观当代国内外课堂管理研究,一般是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的。
  (一)行为研究(behavior research)。课堂管理的目标是调控与引导学生的行为,使学生在课堂中能将注意力集中于与教学目标相关的内容上,基于这样的目的,课堂管理必然将行为研究作为课堂管理的基础,为教师系统地描述与解释学生行为的一般原理,给教师提供安排学生行为的工具(Shirley & Jonothan,1987)。
  对学生的行为研究又包括对需要与人性的分析(如Maslow的需要层次理论、Lewin的场论、Mcgregord的X理论与Y理论等等,这是对人的行为的基础的分析)、影响学生积极行为的因素分析(如Herzberg的双因素理论、Smith的公平理论、教育心理学对学生学习动机、注意、情感、意志等因素与学生的学业成绩的关系的研究,并认为这些因素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因素)、行为模式研究(主要说明学生行为一般机理与结构,行为的阶段模式与步骤,目的是为了使教师能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行为基础)等。这些研究,一般是借用其他学科如管理学、行为科学的研究成果,但却为教师在课堂管理中对学生的引导和控制提供了充分而全面的理论依据。
  (二)课堂环境研究。自Lewin提出着名的行为公式B=F(PE)(B代表行为,F为函数,P为个体,E为环境),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的重要意义后,一些研究者试图将他的理论运用于课堂管理实际,如Fraser(1986)认为,Lewin的研究为人们研究班级生活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为此,Fraser通过对环境的全面分析,指出了如何构建新的适合于学生发展的课堂环境的积极意义。但真正意义上的课堂环境研究却是20世纪60~70年代才开始的,此时的研究采用了较为精确和数量的方法,特别是针对课堂物理环境的研究,如Birren关于教室内的光线、颜色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的研究,McVey对教室中光线、颜色、空气、温度、湿度、噪音以及座位的编排方式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的研究,60年代以后出现的开放课堂(open classroom)的实践和对其教育意义的研究分析等。可以看出,这些研究都集中于对课堂的物理环境的分析,直到80年代,人们才将注意力转向对课堂其他环境如心理环境的研究。Walberg对班级社会心理环境对学生学习的影响,班级社会心理环境的内容如竞争、合作、学校教育气氛,心理环境的研究范围和研究方法等多个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田慧生,1995)。这表明课堂管理对课堂环境的研究的重点已从物理环境转向心理环境的研究(这并非是对课堂物理环境研究的全盘否定,而是在更高层次上的一种综合)。
  (三)课堂管理策略研究。这是课堂管理研究的一个重点内容,这些研究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课堂环境设置策略。主要对有关物理、社会心理环境的教育意义的分析,特别是对课堂环境设置的方法和技术、评价等进行了全面的研究(可参见Shirley & Jonothan,1987;Fraser,1986;Smith & Laslett,1933等)。
  2.对学生心理的研究。学生心理发生发展的规律历来是心理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在教育心理学的研究中,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将学生心理的规律用于教育教学过程,并取得了较为丰硕的研究成果。在课堂管理的研究中,对学生心理规律的关注是要将心理学的研究结果用于课堂,强调通过各种管理策略,使学生获得较好的发展。
  3.课堂常规和规范的制定与执行。课堂常规与规范常常被看作是课堂环境的一部分,但由于研究重点的差异,课堂管理专家倾向于将课堂常规与规范另行研究。这是因为,在课堂上,教师一般都会用较多的时间去执行和维护课堂纪律,保证规范的正常执行(Everton,1994)。对课堂常规与规范的研究又包括:第一,理论模式研究,如Everton(1994)提出了课堂管理规范和常规三种理论模式,即过程—结果/行为研究模式、人种学/解释学研究模式和系统交流(system communication)研究模式;第二,课堂常规与规范涉及的研究领域,如Hargreaves et al(1975)总结了规则所控制的五个研究领域为师生谈话、活动、时间、师生关系、生生关系;第三,课堂规则与常规的规定,新的研究强调学生在规则与常规制定中的参与,以及强调规则与常规对人的积极性的激发;第四,课堂规则与常规的执行,注重引导学生的积极行为等;第五,奖惩的应用研究。
  4.课堂管理评价研究。这是对课堂管理的结果及其对学生发展的效用的研究。这些研究所关注的重点是评价的指标、范围、方法、技术的研究。其着眼点是从最优的课堂管理(excellent classroom management)所应具备的特征的分析出发,对课堂管理所产生的结果的所有方面进行分析,这些研究侧重于实际的方法和技术的分析。
  5.课堂问题行为研究。课堂中学生的问题行为是最令教师头疼的问题,研究表明,教师要用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处理各种课堂问题。对课堂问题行为的研究主要集中于以下方面。第一,问题行为产生的原因分析,Eysenck(1975)提出,遗传在学生的问题行为的产生上起了重要的作用;鲁洁(1995)总结了各种观点,提出家庭、同辈群体(peer group)的原因;其他人如Fraser等则认为课堂环境也会引发学生的问题行为。第二,解决问题行为的模式研究,樊建华(1995)介绍了西方国家对学生问题行为解决的模式,提出了诸如Canter模式、Skinner模式、Glasser模式、Dreikurs模式、Gordon模式等,这些解决问题行为的模式为具体的课堂管理提供了一种思路和指导思想。第三,问题行为的处理方式与方法,西方国家对于这一问题的研究成果极其丰富,各种课堂管理的着作、调查报告、理论研究、实验研究充斥了教育刊物,各位研究者又根据自己的研究思路和哲学观点,提出了较多的策略,其实,这也带来另一个弊端就是繁杂不堪。
  综上所述,课堂管理理论研究经过几十年的发展,取得了较为丰硕的成果,它对于解决课堂实际问题,特别是应用于教师培训产生了积极的意义。结合国外课堂管理的研究成果和我国的实际,今后我国课堂管理的研究应从课堂管理理论体系的构建入手,深入研究课堂管理策略,更好地使课堂管理理论在教育教学实际工作中发挥作用。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氵加郭
课程·教材·教法京70~72G30中小学学校管理刘家访20032003刘家访,四川师范大学教科院。(成都 610068) 作者:课程·教材·教法京70~72G30中小学学校管理刘家访20032003

网载 2013-09-10 21:39:25

[新一篇] 讀者需要與期刊生存、發展

[舊一篇] 談《規范漢字表》的制定與應用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