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发展困难和解决方法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在吸收外资方面取得了巨大进展,近几年每年都超过300亿美元,居世界第二,仅次于美国。 我国企业在引进资本的同时,也开始向外输出,海外直接投资不断扩大,据外经贸统计,至1996年底,我国的海外投资企业已达5045家。遍布世界139个国家和地区,中方的投资金额已达57.2亿美元。投资范围涉及资源开发、加工制造、建筑工程、交通运输、金融保险、科技开发、医药卫生、旅游餐饮等。20年来我国企业跨国经营成绩喜人,可也存在明显的不足。整体上仍处于初级阶段。这和党的十五大提出的发展一批集团化、国际化的跨国性大企业的目标存在很大的差距。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全球性的竞争愈演愈烈。在即将加入WTO的情况下, 如何解决我国目前企业跨国经营的实际困难,培育出中国的世界级企业,在与国外诸多跨国公司的强烈竞争中争得与我国作为一个大国地位相称的席位已是当务之急。本文试图从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入手,分析当前我国跨国企的发展困难,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一
  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动因主要包括:
  1、内部动因。主要是我国为资金、资源双缺之国, 缺乏现代化建设所急需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我国对外直接投资的主要目的便是获取这些重要的生产要素,弥补国内不足,促进经济持续、快速和健康发展。
  根据西方经济学家的理论,组建跨国公司的立足点在于三种优势说:所在权优势说、内在化优势说和区位优势说。但这三点对我国并不完全适用。我国的国情决定了我国发展企业跨国经营和立足点和目标。
  1)资源方面。总量上讲,我国幅员辽阔,资源丰富, 但人均占有量却很低,大大落后于一般国家;而且资源地区分布不均;许多被我们引以为豪的矿产,其质量、品位并不高;为运输这些资源的交通也不便利。为吸收我国所缺的重要资源,组织跨国生产,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2)资金方面, 有两层含义:①企业海外经营为我国创造外汇收入,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②现代化建设需要不断引进外资,而企业跨国经营为进一步引进外资扫除了外资企业对我国有关政策的顾虑。事实上,引进外资与对外投资应保持一定的比例,才能维持外资企业对我国的信任,为资本的进一步流入创造条件。
  3)先进技术、管理经验方面。通过对外直接投资, 特别是在发达国家和地区通过收购、参股和项目投资,参与生产和经营,学习和掌握它们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可以推进国内企业的改革,推动工程技术项目和产品的出口。
  2、外因。 二战以后世界经济格局巨大变化使得国际间的资本流动呈现出多源、多向流动的趋势。资本的跨国界流动不仅表现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发达国家之间的流动,还表现为发展中国家向发达国家、发展中国家之间的流动。世界经济区域化、集团化的趋势日益加强,国际市场上贸易保护主义盛行,竞争越发激烈。为参与国际竞争,开拓国际市场,避免他国的贸易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我国就必须进行对外直接投资,通过在国外建立跨国企业,获取有利的贸易地位。
  3、实战认识和经验。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已形成一批相当成功的企业,它们通过海外经营,开辟了国际市场,不仅掌握了国外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还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转变了经营机制,加快了技术进步和产品开发的步伐,提高了产品质量和跨国经营的效益。这对我国由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起了相当的促进作用。
      二
  现阶段,我国企业海外经营存在着不少不足和困难,归纳起来,主要有:
    1、从投资规模和效益看:
  1)对外直接投资与吸引外资的比例严重失衡。 海外投资与引进外资世界年均比例为1.1∶1,发展中国家约为0.14∶1, 而我国自改革开放以来年均比例只有0.08∶1,不仅大大低于世界平均水平, 也低于发展中国家水平。近两年,我国吸引外资速度不断下降,除东南亚金融危机的因素外,海外投资比例太低也是部分原因。
  2)海外投资占GNP比重很小。我国境外投资总额累计57.2亿美元,还不到我国当年国民生产总值的2%,与发达国家相距甚远。
  3)海外企业均投资额太低。国际上平均项目投资额, 发达国家约为600万美元,发展中国家也达450万美元,而我国仅为100万美元。
  4)盈利企业比例不大。1996年底我国海外投资项目达5045个, 其中盈利企业约占55%,持平企业约28%,亏损占17%。
  2、从投资的地区看,虽遍布世界134个国家和地区,但多数在发达国家和地区。主要分布于港澳地区、美国、澳大利亚、加拿大、德国、日本、新加坡、泰国和巴西等国。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太少。
  3、从投资方式看,投资方式过于单一,偏重于合资形式, 且绝大部分以新建为主。
  4、从投资的行业范围看,1)宏观结构上,投资的范围虽已广泛,但对制通业、服务业及高技术领域的投资不多。这些行业和领域的投资对我国经济建设显然有着不可估量的意义。2)微观主体上, 单个企业的经营范围过于狭窄,缺乏多元化投资战略。
  此外,企业跨国经营还缺乏相应的政策法律环境,为企业提供投资、购并等咨询服务的投资银行、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具备跨国公司管理经验的高级管理人才等等。
      三
  针对上述我国企业跨国经营的难点,下面将系统地提出解决这些困难的办法:
    1、加强宏观管理,建立健全海外经营的法规体系。
  1)加强政府对企业海外经营的宏观管理。 可由政府专门成立一部门,统一协调和管理对外投资经营的组织和实施工作。对企业跨国经营的整体战略,各阶段的重点和步骤,以及对外投资规模和结构给予引导和帮助。
  2)制定一系列跨国经营的法律政策。对企业的投资方向、 经营主体及范围和模式、地区及产业政策、税收制度、人员派遣等方面进行规范,保证国家在宏观金融政策、财政政策、人事制度、产业政策等方面给予跨国企业各种优惠条件,尤其要赋予大企业和企业集团自营进出口权、对外投融资自主权和审批出国人员自主权,以促使它们迅速成长为我国跨国经营的主导力量。为减少海外经营风险,还需建立海外投资保险制度。
    2、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建立现代化的股份制企业制度。
  1)企业海外发展应以市场需求发展为契机。 从国内居民向外发展的消费需求动向出发,建立海外经营业务;从东道国市场需求出发,开辟新的投资领域;从国内企业需求出发或合资或独资,构建各种经营实体。
  2 )企业以需求为中心的成功的海外经营必须具备灵活多变的管理体制,而股份制则从根本上赋予企业灵活性与变通性,能及时适应市场的变化。灵活调整企业投资、生产、销售和服务。建立了现代化的股份制企业制度,就能进一步运用现代化的管理化,在企业的内部市场和外部市场进行产权运作,实现企业市场网络化。
    3、组建强强联合、强弱联合的联合舰队,开拓国际市场。
  1)强强联合指若干各具名优产品的大型企业和科研、 金融等单位,自愿组建大型综合性企业集团。这样的集团资金雄厚、经营范围广、具有相对较高的科技水平和管理水平,在国际竞争中,具有更强的适应性。
  2)强弱联合指以产品为龙头的大中小型企业系列联合, 以具有名牌产品的大型企业为依托,为发挥规模经济效益,联合一批实力虽弱但可为大企业进行配套生产的中小企业,形成一种系列化企业集团。
    4、多元化中突出重点的投资经营战略。这里包含几层含义:
  1)投资区域与行业。
  ①除保持对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投资外,逐步将重点移向发展中国家,尤其是东南亚国家。
  过去的20年中,我国海外投资主要集中在美、欧、日及港澳发达国家的地区。原因主要是这些国家和地区拥有优越的投资环境。在金融市场、消费市场、现代化的基础设施方面有着一般发展中国家无可比拟的优势。我国投资于上述地区,还因为它们是我国主要出口市场,市场容量比发展中国家大。另外,也是为获取它们的先进技术、管理经验和信息,以带动国内企业的技术进步和管理现代化。
  但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对外投资的重点理应在发展中国家。发展中国家在政治和经济上与我国有良好的关系,其经济发展水平也与我国较为接近。加上目前发达国家间投资盛行,对发展中国家的投资出现不少空白地带,为我国进入这些市场提供了机缘。而且将我国的成熟技术和产品转移到水平相对较低的国家,有助于国内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
  90年代以来,亚太地区特别是东南亚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重心,其经济的迅速增长带来许多经济贸易机会。东南亚地区资源和劳动力丰富,市场潜力巨大,还有诸多吸引外资的优惠政策,而且与我国邻近,是海外华人的主要聚居地,文化风俗习惯也相近。在此投资风险不大。
  ②投资的行业重点应转向制造业、服务业和高科技领域。
  制造业仍是国际投资的主要行业之一。过去我国对其投资较少。现在我国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工业体系,拥有相当雄厚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力量,对发展中国家投资潜力巨大。服务业是国际直接投资的新热点。它具有高附加值,潜力很大。目前我国在服务业方面应大力发展金融保险、咨询服务、旅游餐饮等行业。对高科技领域的投资要考虑我国现有科技吸收消化能力。对发达国家进行有针对性的投资。要将我国国有企业的技术改造与对发达国家的科研部门、技术项目投资结合起来。
  2)投资主体与客体。
  ①目前的投资主体主要为具备条件的大型国营和集体企业,基本上属于公有经济的范畴。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总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为此,允许多种经济成份并存。一些三资企业、私营企业和股份制企业等出于业务发展的需要,也有海外经营的愿望应赋予条件具备的企业或个人以海外经营权。
  ②投资客体指海外投资的出资物。除外汇现金外,机械设备、技术和管理等也可以折股投资,并且应成为今后投资的重要出资物。我国在这方面已且有一定的优势,应加以利用。
  3)投资方式的选择。 应减少以合资为主创建新企业的绿地投资方式,逐步采用收购、兼并当地企业的方式。
  跨国企业购并东道国企业的方式日益成为各国企业扩张的主要形式。据美国新泽西为证券资料公司统计,1996年全球购并案达22729起,购并交易额在1.14万亿美元,其中跨国购并达5540起,交易额达290 亿美元,比1995年增长了30%,众多的跨国公司正是在这种购并中迅速崛起的。可以说,像微软、通用这样的跨国公司,其发展史同时也是一部跨国购并史。
  跨国购并方式拥有新建方式不具备的诸多优势:因减少了新建企业涉及到的谈判、审批、动工、投资等多个手续繁多的阶段而大大缩短进入目标市场的时间;降低进入壁垒及生疏环境所造成的进入成本和经营成本;可以获得被购企业的专利、生产方式和生产经验,享受稳定的供货来源和原有的市场份额,减少了风险,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还为以后的再投资、再购并提供试点和窗口的经验。跨国购并在企业跨国经营的进入、运营、拓展诸阶段都为企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是企业海外投资的理想方式,我国今后应更多地采用。
  5、培育企业内部高层次人才。 企业跨国经营成败的关键在于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人才队伍。在人才培养上,一是要培养跨国经营人才,即精通管理、外语、公关技能等多方面知识的复合型人才;二是要培养金融、法律人才。因为跨国经营必然会涉及到汇率、融资和国外法律等方面的问题,除中介机构提供专业服务外,企业自身也要有人懂得相关知识,为企业的海外投资、购并等活动服务。
  6、借鉴国际跨国公司的经验、理论和做法。
  在投资方式上,非股权投资、国际战略联盟等形式已成为发达国家对外投资中备受青睐的方式;在企业经营管理方面,“影子价格”、“转移定价”等策略也是成功的跨国企业减少成本避归风险,获取收益的重要手段;在服务跨国投资经营方面,投资银行、律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以及国外的民间商会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这些成功的理论经验和做法我国都可以分析、借鉴和利用,以使我国企业的跨国经营逐步走向成熟,迈上成功之路。
  
  
  
世界经济情况沪1~4MF1体制改革夏承敏20002000 作者:世界经济情况沪1~4MF1体制改革夏承敏20002000

网载 2013-09-10 21:39:16

[新一篇] 試論我國中央銀行獨立性的法律確認與實現

[舊一篇] 試論我國農村合作基金會發展演變過程中的政府作用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