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应以科学的态度对待当代西方经济学
  70年代末期以来,我国西方经济学研究界根据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一贯对西方经济学采取一分为二的态度。当代西方经济学的正统学派,作为当代西方国家居统治地位的垄断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是为西方国家垄断资产阶级的利益服务的。由于当代资本主义处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当代西方垄断资产阶级的阶级利益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它对内需要压迫和剥削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对外需要压迫、剥削和掠夺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人民,反对和颠覆社会主义国家。另一方面,由于现代西方国家国民经济高度社会化,由于建立在生产社会化基础上的资本的高度积聚与集中,现代西方垄断资产阶级需要而且也有可能通过其所控制的国家机器对国内外经济生活进行某种程度的集中管理和调节,即变自由竞争资本主义时代的自由放任主义政策为国家干预主义政策。基于上述当代西方垄断资产阶级的阶级需要,当代西方正统经济学具有两重特征,一是辩护性,二是实用性。出于辩护性的需要,当代西方经济学承袭了西方古典经济学解体以后形成的西方庸俗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路线,为资本主义制度辩护;出于实用性特征的需要,当代西方经济学注意研究各种宏观经济问题和微观经济问题,为西方国家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管理国民经济服务。这样,一方面,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路线是庸俗的,不科学的;另一方面,其对某些具体经济问题的研究结论,以及其所采取的某些研究方法和工具,又带有程度不同的科学性。前者是第一位的,后者是第二位的。都服从于当代西方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从而具有统一的阶级性。这就是说,在西方正统派经济学营垒中,不管是何种学派,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在对内剥削和压迫本国工人阶级和劳动人民,对外控制和掠夺发展中国家、反对社会主义国家这一根本点上,是完全一致的。这里说的是西方正统派经济学,不包括西方国家的异端经济学。异端经济学基本上属于小资产阶级意识形态,对资本主义社会抱某种批判的态度,与一味维护资本主义制度的西方正统经济学在阶级立场上有基本的区别,而且对西方国家政府的经济政策也没有什么影响。
  基于上述分析,对当代西方经济学,应采取实事求是的态度。既反对盲目批判,一概否定的态度,又反对盲目崇拜,一概照搬的作法。对于其庸俗的基本理论路线,包括方法论和基本理论、基本理论框架以及基本理论体系,应采取批判的态度;对于其中带科学性的成分,包括理论成分和方法成分,则加以借鉴,为我所用。这是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待资产阶级经济学一贯的态度,也是科学的态度。
  近年来,有的学者试图否定西方经济学作为西方垄断资产阶级意识形态的阶级属性。他们接过资产阶级学者的口号和术语,将当代西方经济学称为“现代经济学”,宣扬西方经济学是当代唯一科学的经济学,集人类文明发展的大成。言下之意,无非是说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是落后的经济学,不科学的经济学。这些学者还认为,我们要向西方经济学借鉴和学习的,不是西方经济学某些具体的理论和方法,而是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论。在这些学者看来,我们研究西方经济学,就是要彻底抛弃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全盘接受西方资产阶级经济学的基本立场、基本观点、基本方法。那么,当代西方经济学究竟是不是唯一科学的现代经济学,其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论究竟是科学的还是庸俗的,我们应当加以批判还是加以借鉴,对这个问题,可以从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路线、经济学对象论、经济学方法论和基本理论框架四个方面加以分析。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路线
  当代西方经济学在基本理论路线上继承了西方庸俗经济学的衣钵。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有两条基本理论路线,一条是从威廉·配第到李嘉图的古典经济学路线,另一条是由萨伊开其端而由马歇尔总其成的庸俗经济学路线。资产阶级古典经济学创造了劳动价值论和朴素形态的剩余价值理论,即以劳动价值论为基础的分配论,在方法论上敢于透过经济现象分析经济问题的本质。资产阶级庸俗经济学将古典经济学主要是亚当·斯密学说中的庸俗的即非科学的成分分离出来,抛弃古典经济学中的科学的成分,反对劳动价值论和建立在劳动价值论基础上的分配论,提出种种反对科学的价值理论的分配理论,其中最主要的是效用价值论、生产费用价值论、供求价值论和建立在这些价值理论基础上的分配论,即三要素分配论,亦即马克思所批判的劳动——工资、土地——地租、资本——利润这一三位一体的公式。在方法论上,庸俗经济学以描述经济现象为满足,不敢也不愿深入经济问题的本质。这条庸俗经济学的基本理论路线由萨伊、马尔萨斯开其端,中经西尼尔、约翰·穆勒、马歇尔,一直延续到当代西方经济学。由此可见,从基本理论路线来说,当代西方经济学乃是西方传统庸俗经济学的继承者,是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历史阶段的西方庸俗经济学。古典经济学传统在西方经济学后裔中已经断了香火,继承和发扬古典经济学传统的是马克思。马克思发掘和改造了古典经济学的劳动价值论,建立了博大精深的无产阶级经济学。
      西方经济学对象论
  在经济学对象论问题上,当代西方经济学与传统西方经济学一样,不敢像古典经济学那样研究资本主义经济的生理学,而是鼓吹所谓三分论或四分论,即认为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脱离具体的经济制度的抽象的生产、分配、消费,或生产、交换、消费,即马克思所批判的生产一般、分配一般、交换一般、消费一般。当代西方经济学将西尼尔的资源稀缺性作为经济学研究的起点,认为经济学研究对象是建立在经济资源稀缺性基础上的抽象的资源配置。资源稀缺性作为一个不容置疑的事实,像太阳一样地明白。但这一尽人皆知的事实不能说明任何问题。在资源稀缺性这一点上,西方发达国家与广大发展中国家并无二致,但二者的经济发展水平何以相差如此悬殊?新中国与旧中国在资源稀缺性上也是大致相同的,为什么新中国在不到半个世纪的时间内的经济发展成就胜过旧中国若干个世纪?尽人皆知,科学研究的重心不在于矛盾的普遍性,而在于矛盾的特殊性。当代西方经济学将经济学研究对象定义为稀缺性资源的合理配置,恰好违背了这一方法论的真谛。
      西方经济学方法论
  如前所述,当代西方经济学与传统西方经济学一样,不敢探究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内部生理学,而以记述经济现象及其外部联系为满足。回避人与人之间的生产关系的研究,用物的关系掩盖人的关系;回避经济范畴的质的分析,用量的分析偷换质的分析。回避资本主义社会各阶级的利益对立的分析;宣扬阶级和谐与一致。战后时期西方经济学广泛采用数学方法,这自然不失为经济学研究工具的一大进步。但是,在当代西方经济学中,数学方法主要用于记述或描述经济现象之间的联系,满篇满纸的数学公式的推导往往使简单的问题复杂化。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
    (一)价值理论
  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微观经济学,因为西方微观经济学包含着当代西方经济学的价值论和分配论。但是,严格地说,当代西方经济学并没有价值理论,而只有价格理论,即供求均衡价格论。在西方经济学说史上,供求均衡价值论是以价格分析取代价值分析。当代西方微观经济学的理论框架是供求均衡价格分析,这一理论框架直接承袭了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的理论框架。当代西方微观经济学的供求均衡价格分析包括需求、供给理论和价格形态理论。需求理论的核心是效用分析,供给理论的核心是成本分析,价格形态理论是需求分析和供给分析的综合分析,即研究在各种不同类型的市场上价格水平和产量水平的决定问题。实际上,当代西方微观经济学是将西方经济学说史上形形色色的庸俗价值理论拼凑在一起,形成一个大杂烩,并且包含着一系列理论破绽和矛盾。例如,西方需求理论是以效用价值论为基础,供给理论系以生产费用价值论为基础,而其价格形态理论则将二者综合在一起,用需求与供给的平衡来决定市场价格水平。这一理论体系包含着一系列理论矛盾,不能自圆其说。例如:
  第一、效用属于使用价值的范畴。西方经济学所谓的效用,并不是指商品所具有的客观物质属性,而是人们的主观的消费感受。至于生产费用则属于价值的范畴。这二者显然不具有进行比较的共性,当然也无法实现均衡。
  第二、西方需求理论以效用价值论为基础。效用无论是指商品的使用价值,还是指人们的主观消费感受,都是不可度量的。这一点,即使是西方经济学家也是承认的。帕累托采用无差异曲线法,企图对效用进行序数度量,克服效用不能进行基数度量的困难。但建立在序数效用论基础上的无差异曲线分析实际上也是以基数效用论为前提的,这就陷入了循环论证的怪圈,何况在当代西方经济学着作中,往往在需求理论中同时采用基数效用论,更是连形式逻辑也不顾了。此外,西方需求理论用收入线和无差异曲线两个分析工具来决定需求均衡点,然而收入线属于价值的范畴,无差异曲线属于效用的范畴,二者不同质,又如何比较,如何实现均衡呢?
  第三、西方供给理论以生产费用价值论为基础,但西方经济学并没有对生产费用的内涵加以界定。因为生产费用属于价值的范畴,其界定须以价值理论为前提。因此,用生产费用来决定价值,同样意味着循环论证。
  第四、西方微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框架即供求均衡价格分析,从整体上说,不过是供求价值论的变种。但供求变动只能说明价格的波动,而无法决定价格所据以变化的实体——商品价值。这一点,西方古典经济学家也是懂得的,正如同他们懂得价值与使用价值的区别,认为商品使用价值不能决定商品价值一样。
    (二)分配理论
  西方分配理论系建立在三个理论支点上面,一是萨伊的三要素分配论,二是边际生产力分配论,三是供求均衡分析。西方经济学将收入分配理论归结为生产要素或生产投入品的价格的决定,并且用均衡价格分析法来决定生产要素的均衡价格,因而可视为供求均衡价格理论的一个延伸,从而也具有西方供求均衡价值论的所有的理论矛盾。除了这些理论矛盾以外,西方分配理论还有两点基本错误。一是承袭了萨伊的三要素分配论的谬误,将效用分析与价值分析混为一谈。二是承袭边际生产力分配论的谬误。边际生产力分配论乃是边际生产力价值论的翻版。这一价值理论包含着逻辑矛盾:这一理论认为商品价值取决于边际产品的价值,但如果边际产品的价值为零为负,岂不是全部产品的价值都为零为负?
  由此可见,西方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是一个集西方经济学说史上一切庸俗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之大成的理论大杂烩。而价值理论和分配理论乃是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因此,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是错误的,不科学的。
      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体系
  价值理论是经济学的理论基础。由于当代西方经济学缺乏一个科学的价值理论,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非常脆弱的,好比一幢建立在沙滩之上的楼阁,随时有倾覆之忧。西方经济学基本理论体系有广狭二义。狭义的体系是微观理论体系,这是最重要的。因为西方微观经济学是当代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基础,是它的政治经济学。如上所述,西方微观经济学体系包含着一系列理论破绽,因而是不科学的。广义的体系除了微观经济学理论以外,还包括宏观经济理论,以及主要的分支学科国际经济学和发展经济学。西方宏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国民收入分析,正如微观经济学的核心内容是价值分析一样。西方宏观经济学研究国民收入的增长、波动和调节。这样,国民收入的内涵的界说就成为宏观经济分析的关键。国民收入属于价值的范畴,科学的国民收入概念的建立必须以科学的价值理论为前提。然而当代西方经济学没有科学的价值理论,用价格分析取代价值分析,当然也就不可能形成科学的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概念。而没有科学的国民收入或国民生产总值概念,西方宏观经济学就不可能成为严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充其量不过是宏观经济现象的记录、整理和系统化罢了。
  西方国际经济学和西方发展经济学是建立在西方微观经济学和西方宏观经济学理论基础之上的,是西方经济学基础理论在国际经济领域和第三世界国家经济领域的延伸。既然当代西方经济学基础理论是不科学的,其在国际经济领域和发展中国家经济领域的延伸和运用也不可能建立起科学的理论体系,这一点是不言而喻的。例如,严谨的国际经济学必须建立在科学的商品国际价值理论的基础之上,但西方国际经济学以西方微观经济学的价值理论即供求均衡价值为基础,实际上是用国际商品价格分析取代国际商品价值分析,从而不可能建立科学的国际商品价值论。而没有科学的国际商品价值理论,当然不可能将国际贸易、国际投资和整个国际收支理论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最近,有的学者主张将西方发展经济学作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的理论基础。殊不知西方发展经济学是以西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为理论基础的,既然西方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的基本理论是不科学的,那么,建立在这些不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的西方发展经济学又怎么可能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理论基础呢?
      西方经济学的科学内容和国家干预主义学派
  如前所述,我们说西方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理论框架和基本理论体系是庸俗的,不科学的,并不意味着当代西方经济学一无是处,一无可取。在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为了西方垄断资产阶级及其控制下的西方国家政府进行企业管理和宏观管理的需要,当代西方经济学注重研究各种经济问题,包括微观经济问题、宏观经济问题和国际经济问题,提出政策建议和管理措施。当代西方经济学研究这些具体的经济问题所得出的某些具体理论,所得出的某些政策建议,以及采用的某些分析工具和分析技术,反映了生产社会化和由生产社会化所决定的某些客观经济法则,因而具有一定的科学价值。其中比较突出的有经济计量分析法、企业经营管理学、经济政策学(包括微观经济政策学、宏观经济政策学和国际经济政策学),以及名目繁多的抽象层次较低的实用经济学科和边缘学科,如城市经济学、乡村经济学、教育经济学、人口经济学、卫生经济学、环境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和工业经济学等。一般地说,越是抽象层次较低的学科,其所包含的科学成分也越多。对于西方经济学中这些带有不同程度的科学性的成分和学科,我们应当认真研究,仔细鉴别,并加以借鉴,这是毫无疑义的。
  当代西方经济学这类带科学性的内容,特别是西方经济政策学,与现代西方国家干预主义经济学即凯恩斯主义的兴起和盛行是分不开的。现代西方国家干预主义经济学与从亚当·斯密以来的旧自由主义经济学的不同之处在于承认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机制不能实现经济资源的最优配置,即不能实现充分就业自动均衡,不能避免经济危机。因此,政府不能袖手旁观,执行自由放任政策。凯恩斯主义主张对国民经济进行干预。认为只有国家干预经济,才能实现资源的充分就业配置,才能防止和缓和经济危机,才能使资本主义制度免于崩溃。这些主张在资产阶级的视野的限度内,曲折地反映了生产社会化的客观要求,反映了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趋势,是西方经济发展中的一大进步。但是现代西方国家干预主义经济学与自由主义经济学在维护资本主义制度方面,在微观经济学基本理论方面,是毫无二致的。
  由此可见,西方正统派经济学营垒中的两大流派,经济自由主义学派,其基本阶级立场,其基本理论观点,与社会主义,与马克思主义,都是格格不入的。这两派的基本理论都不能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经济现代化建设和经济体制改革的理论基础,这是不言而喻的。
      当代西方正统派经济学对西方经济的影响
  在战后时期,西方正统派经济学两大流派起了截然不同的作用。国家干预主义学派是主流派,新自由主义学派是非主流派。前者在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中起着主导作用,后者对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影响很小。对战后初期即50年代和60年代西方国家的经济繁荣,凯恩斯主义的推行起了一定的刺激作用,但不是决定的作用。起决定作用的因素是战后西方经济的重建和西方国家对发展中国家廉价能源和廉价原料的掠夺。70年代西方经济陷入滞胀之中,从此,西方经济开始进入一个以低速增长为基调,杂以停滞和危机的新的历史时期。其基本原因是以日本和西德的崛起为标志的战后西方经济重建的结束,和以石油危机为代表的第三世界国家维护国家经济主权的斗争。西方经济的年平均经济增长速度,50年代为4.1%,60年代为5.1%,70年代为3.1%,80年代为2.8%。90年代上半期西方经济的发展实绩似乎证明,我们关于90年代西方经济增长前景要比80年代更为暗淡的预测是正确的。战后时期西方经济发展的事实证明,在帝国主义时代,西方经济发展的通例是低速增长,杂以停滞和危机,战后初期西方经济的快速增长乃是由特定的历史因素决定的特例。西方国家政府推行国家干预主义是经济衰落后的总的发展趋势。凯恩斯主义在许多发展中国家的推行也改变不了占世界人口80%以上的发展中国家贫困落后的面貌。因此,在现行国际经济秩序下,国家干预主义经济学对资本主义经济的痼疾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但是,另一方面,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条件下,西方国家的垄断资产阶级及其控制下的政府决不可能丢掉国家干预主义这根拐杖。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西方经济学的主流派只能是国家干预主义学派。这是时代所使然,是不以人们的意志为转移的。
  西方新自由主义在战后时期世界经济的发展中是成事不足,败事有余。西方新自由主义经济学主张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不符合当代西方垄断资产阶级的需要,因而对西方国家的经济政策影响很小。70年代和80年代之交,新自由主义经济学派利用凯恩斯主义的困境而乘机抬头。并一度对美国里根政府和英国撒切尔政府的政策有所影响,但为时十分短暂。在80年代和大多数年月里,西方国家政府仍然奉行凯恩斯主义政策,或不挂牌的凯恩斯主义政策。新自由主义被西方国家用来对付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以及其控制下的某些国际经济组织,在发展中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强制推行新自由主义经济改革模式,其要点有三:一是国有企业私有化,二是国家经济干预自由化,三是经济发展战略外向化,与西方国家控制的国际经济接轨。其目的有二,一是突破发展中国家政府对本国市场和产业的保护,长驱直入地打入发展中国家,占领发展中国家的市场,控制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命脉。二是用和平演变的手法瓦解社会主义国家的国民经济,使之蜕变为资本主义国家,或外围资本主义国家。80年代是新自由主义模式在发展中国家和许多社会主义国家大举实施的十年。其结果,绝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严重滑坡,南北差距空前扩大。发展中国家的年均经济增长率从60年代的6.3%和70年代的5.8%降至80年代的3.22%。通货膨胀率从60年代的9.0%、70年代的19%上升至80年代的42.9%。 在世界出口总额中所占比重1980年的34.4%降至1990年的25.7%。1989年发展中国家占世界人口的比重为84.2%,而在世界国民生产总值中所占比重仅为20%。发展中国家的国民经济重新为西方跨国公司所控制。新自由主义模式横行的80年代被称为发展中国家“失去的十年”。新自由主义在一些前社会主义国家推行的结果,更是有目共睹,兹不赘述。
           (作者工作单位:国家计委经济研究中心)*
  
  
  
高校理论战线京38-43F11理论经济学杨德明19961996 作者:高校理论战线京38-43F11理论经济学杨德明19961996

网载 2013-09-10 21:39:08

[新一篇] 評巴格瓦蒂對國際貿易理論的貢獻

[舊一篇] 評諾斯的制度變遷理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