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行高一《思想政治》教材在论述财政的巨大作用时指出:“国家通过财政可以有效地调节资源配置。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在资源配置方面起基础性作用,但市场并不是万能的,也不是完美无缺的。所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必须有国家的宏观调控,而财政就是实现这种调控的重要手段之一。”由于教材受篇幅限制,它没有对运用财政手段调节资源配置的必要性和财政调节资源配置的具体表现展开详细的分析与论证。本文尝试对上述两个方面作简单分析。
一、运用财政手段调节资源配置的必要性
1.资源配置的含义。
资源配置,广义的理解是指社会总产品的配置。狭义的理解是指生产要素的配置。不论作何解释,资源配置就是运用有限的资源形成一定的资产结构、产业结构以及技术结构和地区结构,达到优化资源结构的目标。世界上所有国家都将高效地配置资源作为头等的重要经济问题,经济学的核心也是研究资源配置以及与此相关的问题。
2.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配置的两种机制。
其一是通过市场配置资源,就资源配置量的大小或范围而言,这是一种主要的配置机制;其二是通过政府配置资源,在特定的领域和场合政府配置资源也是一种主要机制。无论任何社会,资源配置的目的都是为了满足社会的各种需要。西方财政经济理论把整个社会的需要分为两大类;即私人个别需要和社会公共需要,私人个别需要即人们日常生活和生产中对一些具体的物品和服务的需要,这种具体的物品和服务,经济学上称之为“私人产品”或“私人物品”,如人们的衣、食、住、行,生产经营单位的机器、设备等。社会公共需要是人们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共同的需要,是就社会总体而言的,不是私人个别需要或个人需要的简单的数字加总。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的是被全体社会成员共同消费、共同受益的特殊的物品或服务,经济学上称之为“公共产品”或“公共物品”,如国家安全、社会治安、公共设施、环境保护、文化教育等。私人产品主要是私人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私人的个别需要,提供私人产品所消耗的资源主要是通过市场机制配置的,政府不应过多介入。公共产品是公共部门提供的,用来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产品所消耗的资源主要是通过政府(财政收支)进行配置的,
3.为什么我国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还要财政发挥配置功能?
不同经济体制下的配置机制是不同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无所不包的计划配置起主导作用,计划配置排斥市场配置,也削弱甚至排斥了财政配置。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自然是市场配置起主导作用。从总体上说,市场配置是有效率的,也可以说迄今还没有比市场更有效率的配置机制。市场配置并不排斥财政配置,而是相反,只有市场配置与财政配置相结合,才能达到优化资源配置的目标。至于我国目前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为什么还要发挥财政配置功能,主要原因有如下几点:
首先,市场对满足诸如行政、国防、司法、公安等纯社会公共需要是无能为力的,而这些部门又是社会和经济正常运行之必需。
其次,市场原则是等价交换,要求利益边界和所有权的精确性。而社会公共需要具有非排他性(非排他性是指公共产品是供全社会或一定区域的社会成员共同消费的。某些社会成员消费该产品并不排斥其他社会成员同时消费该产品,而且也不减少其他社会成员消费该产品的数量和质量),具有外部效应(外部效应也称外部经济、外溢性;指的是社会中相互影响的经济活动直接影响他人的经济环境或经济利益,对他人产生额外的利益或成本,但生产者并未因此得到相应的报酬或消费者并未因此得到赔偿的现象)。它是一种社会公众的集体需要,每个人享受的份额无法精确计量,即使收费享受也难以和每个人享受的份额相对称。就这个意义上说,财政是一种模糊经济学。
再其次,市场经济只有具备充分竞争的条件才可能达到效率配置的最佳状态,即使市场体系比较完善的发达国家也不具备这种条件,处于体制转换中的中国更是如此,如价格扭曲,市场体系还在培育中,地区封锁,收入分配体制不健全,商业欺诈和假冒伪劣商品等,都妨碍市场竞争,从而需要通过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过程为市场配置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最后,如一些非竞争性产业,耗资大而周转慢以及起主导作用的产业的投资,也需要由财政提供社会公共需要来保证。
二、运用财政手段调节资源配置的具体表现
1.调节资源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配置,形成合理的公共产品与私人产品的提供结构。
一定时期全社会的资源在政府部门与非政府部门之间的分布比例,取决于社会成员对公共产品的需要与对私人产品的需要的比例。这一比例会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政府职责范围的变化而改变。政府部门支配的资源量具体是通过一定时期财政收入占国民生产总值(或国内生产总值,或国民收入)的比重大小反映出来的。提高F/GNP或F/GDP的数量,则意味着社会资源中归政府部门支配的比重的增加,非政府部门支配比重的减少。政府部门对资源的支配,应该与其承担的职责相一致,即与全社会要求政府提供的公共产品的数量的多少相一致,政府支配的资源的过多或过少都不符合优化资源配置的要求。
2.调节资源在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
社会经济资源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状况如何,直接关系到产业结构是否合理及合理程度。合理的产业结构,是资源高效配置的结果,也是资源进一步优化配置的条件。调节资源在不同产业部门之间的配置从而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主要是通过如下途径进行的:一是调整投资结构,即改变当年增量投资的方向。这方面,财政可以改变预算支出的投资方向,向基础设施和“瓶颈”产业倾斜,如国家最近几年连续增加了对农业和科教事业的投入,促进重点事业发展;可以利用财政税收政策和投资政策引导、鼓励社会资金向短线产业投资。二是调节资产结构,即通过资产存量结构的调整,改变现有企业的生产方向。在这方面,可以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要求,制定一些有利于鼓励企业按市场法则实行兼并、重组与横向经济联合的财政税收政策法规。
3.调节资源在地区之间的配置,形成合理的生产力布局。
就一个国家来说,资源在各地区的分布不均衡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忽视这种存在,或者听任市场进行资源配置,则可能形成资源从落后地区向发达地区过多的流动,从而拉大各地区发展的差距,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的均衡稳定发展。这时候就可以发挥财政在资源配置方面的作用,通过财政预算的拨款投资,如国家拨巨款搞西部大开发、修建南昆铁路和青藏铁路,或政府间的转移支付安排,可以直接增加对欠发达地区的政府财力投入;通过给予财政补贴或实行税收优惠,可以吸收地区外资源流入,稳定本地资源投入,从而促进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增长,使整个国民经济协调、均衡和稳定地发展。
中学文科南宁G382中学政治及其它各科教与学马金生20032003 作者:中学文科南宁G382中学政治及其它各科教与学马金生20032003
网载 2013-09-10 21:36: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