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师管理制度人本化的几点思考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中图分类号]G40-05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1477(2007)06-0074-02
  在“以人为本”的管理观念指导下,学校管理制度建设应该加强调对教师的关注,更多地注入人文关怀,使“以人为本”的精神成为制度的灵魂。
  一、确立正确的导向,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
  促进人的发展是学校制度管理的终极目标。教师管理是有效开展教学活动的基本手段之一,通过这种管理,预期取得教学活动的效益最大化,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所以,教师管理制度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人的发展这个主题进行。
  要通过制度的形式,规定、鼓励教师的终身学习,使教师的继续教育伴随教师的整个教学生涯。为此,对现行的教师资格管理制度的完善势在必行。其一,必须解决“一证”定终身的问题,形成教师资格证书的动态管理机制。目前国家及地方出台的有关规定及实施办法中,对教师资格证书的管理缺乏继续教育的要求,没有形成对教师资格的动态跟踪管理,即使在专门针对继续教育的规定中,也仅限于发放证书或实行登记管理,与教师上岗资格相脱节,没有充分形成推动教师自觉实现知识更新的动力机制。因此,必须延伸教师资格证书制度管理,尽早配套实施教师资格证书和教师继续教育资格证书两项制度,建立独立的教师继续教育资格认证机构,设立科学合理的教师继续教育资格认定标准,建立开放的教师继续教育资格认定机制,规定教师继续教育结果的使用原则,使教师继续教育资格证书成为教师上岗必备的“两证”之一。其二,必须解决“一考”定终身的问题。除了通过考试对教师的知识水平进行检验外,还应该通过经常化的考核,对教师的师德情况、实践经验、教学行为能力及教学绩效等做出科学的、实事求是的评估,全方位考核教师素质,作为教师资格评定的重要内容。其三,实行教师资格证书的分级和晋级制度。目前我国实行的资格证书的分类管理难以体现对教师发展提高的要求,应参考一些欧美国家的做法,对教师资格证书的认定实行分级制度,在管理上实行考试与考核相结合的定期晋级制度,以激发教师的进取精神,同时也为教师自我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
  二、改革教师评价方法,鼓励积极的竞争
  通过管理制度的改革,在学校内形成健康的公平竞争机制,做到教师评价由健全的制度说话而不是由个别人说了算;由教师的综合素质和现实表现反馈而不是由片面的主观臆断来决定。
  一方面应改革评价内容。目前的教师评价中,单纯以学生考试成绩评定教师绩效的做法已经基本上被否定。然而,“应试教育”的惯性是很强的,虽然已不再只凭考试成绩评定教师优劣,但评价教师的各项指标的权重分配仍不合理,考试成绩的权重太大,大部分教师仍然只看重学生考试成绩,追求“短期效应”,使得素质教育不能真正得到全面推进。此外,对教师专业发展的评价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这一狭小的空间,导致教师缺乏从事教研、考察、深造的时间、资源和自主权。因此,学校应当加强教师考核评价制度的研究与改革,对教师进行教育思想、知识水平、业务能力、教育科研、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学习培训提高和教学成效等各方面的综合考核,并把考核结果真正与教师岗位的竞聘、评先选优、职称评定、教学能手的评定、政治上的进步等挂起钩来。
  另一方面应完善评价办法,使评价主体多元化,主、客体转换互动化。具体说,就是要由单纯校长及领导班子对教师的考核,变为教师广泛参与,扩大民主,使教师成为考核他人、考核自己的主体,实现自律与他律、内动力与外驱力的结合;要由校领导考核教师变为教师同时评价校领导,在双向互动中提高管理效能;要由封闭的学校内部考核,变为学生、家长、相关社区共同参与对教师的考核评价,客观、全面、真实地反映教师的德能素质和行为绩效,由此强化教师的竞争意识,激励竞争行为,形成人人积极向上,整体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三、优化管理方式,强调自我管理,完善管理机制
  教师制度管理的一个误区是管理主体模糊,形成了校长是管理行为的主体,教师是被动的管理客体的思维定势,这样在实施制度管理中,只有校长一个方面的积极性,教师的积极性得不到激发,甚至可能形成逆反情绪。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应该激发教师在管理中的主体意识,使教师充分认识到自己是管理过程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影响管理过程和管理效能的积极因素,获得角色认同,使制度的要求由外在的强制命令内化为自觉的管理意识,进而生成规范的教学行为。其次,在教师管理制度中,应确立教师自我管理的重要地位,明确规定教师自我管理的职责和内容,把管理的权力交还给教师自己,实现由校长管理教师、制度管教师向教师自我管理的积极转变。
  教师的自我管理就是以自我发展为目标的自我控制过程。这个过程包括四个行为要素。一是规划自己。在正确认识自身素质现状及自己职责、权利、义务的基础上,按照实施素质教育和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要求,确定自己今后提高发展的方向、目标、进程以及相应的自我要求。二是约束自己,即严格的自省、自律。三是修正自己,在教学实践中兴利除弊,采长补短,不断丰富和完善自己。四是激励自己,珍惜自己从事人类最崇高职业的荣誉,不断强化进取意识,凝聚和增强自我发展的动力。
  四、关注教师的需求,彰显人文关怀
  教师的需求尽管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结构系统,在不同时期、不同环境条件下因人而异,表现方式不同,但概括起来可分为三大类。一是生活需求,即教师赖以生存的基本条件,这是一种初级的也是基础性需求。同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经济还比较落后,社会保障也有很大的差距。因此,对教师最基本的生活条件的要求是必须给予支持的,要使不断改善教师的生活条件制度化,以保证教师工作的稳定性。二是工作条件和环境的需求。这是教师发挥作用的物质保证。传统的教师管理制度只规定了教师必须做什么,怎么做,而对教师行为的保障,即学校为教师做什么往往被忽视了。这就是教师管理制度缺乏人性化的表现。管理制度是权利和义务的统一,对教师需求的“物化”(当然不是指马克思所批判的商品崇拜),即通过制度的实施以物质的形态满足教师的需求,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为教师解决实际问题,是目前教师制度建设的一个重点。三是精神方面的需求。在教师需求结构中,它处在高层次的位置。应该看到,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往往更多追求的是自尊和荣誉,以及对自我发展和实现自我价值的渴望,这是教师自我发展的原动力,也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教师管理制度既要规定关注教师的物质需求,也要对教师的精神需求做出回应,使管理效益的实现成为可能。
现代中小学教育长春74~75G30中小学学校管理姜晓军20072007
教师管理制度/人本化/教师专业化发展/自我管理
“以人为本”是学校管理的价值取向。在学校管理中,制度建设是一个最基本的要素。促进人的发展是学校制度管理的终极目标。教师管理制度建设应强调对教师的关注,更多地注入人文关怀,确立正确导向,鼓励积极的竞争,形成自我管理,彰显人文关怀,进而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作者:现代中小学教育长春74~75G30中小学学校管理姜晓军20072007
教师管理制度/人本化/教师专业化发展/自我管理

网载 2013-09-10 21:35:10

[新一篇] 對我國學校實質的再認識:基于資源配置的視角

[舊一篇] 對教師聘用中末位淘汰制的法律分析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