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 —2646 (2000)03—68—07
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话题,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更是重中之重,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并已成为我国教育领域中的热点和重点。可以说,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经济蓬勃发展和社会进步给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带来的重大、全新的命题,也是摆在我们教育工作者面前的新问题、新挑战。如何借鉴国外职业技术教育的经验,认识、面对和解决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是我们当前急需完成的重要任务。
一、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背景与特色
世界各国工业化的历程无不伴随着一个职业教育大发展的过程,新加坡也是如此。自1965年独立以来,新加坡的经济发展战略由内需型转向外向型,主要是通过引进外资来发展出口工业,由此来带动本国经济的全面恢复和起飞。因而,在客观上就需要有一支足够的专门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以及大批熟练的工人队伍,以保证引进的外国先进设备和技术发挥其效能。为此,新加坡政府一开始就把培养大量的技术工人和管理人才作为一个重要的战略措施来抓。1965—1979年在新加坡“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其经济增长率年平均高达9.4%, 国内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30.1%,人均生产总值平均每年增长13.1%。进入80年代后,新加坡政府又提出了振兴科技使新加坡成为一个科技都会的新的经济发展战略,推行了以发展科技和知识密集型工业的“第二次工业革命”。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展开,新加坡国内的产业结构、职业结构发生了变化,由此而带来劳动就业形势也发生了新的变化。当时,一方面随着国内产业由劳动密集型工业向技术和知识密集型工业的转移,产业的改组使被淘汰的企业工人一时无法适应新技术要求,出现所谓结构性失业。如何解决这批工人的再就业,就成了政府迫切需要解决的社会问题。另一方面,新的经济结构所需要的科技人员和熟练工人供应不足,出现了人才难求的局面。据新加坡劳工部预测,1981—1990年,国内生产总值的平均增长率若要达到10%,劳动生产率年平均必须提高7%—8%。按照这个要求,新加坡每年将缺少工程师400名, 大学毕业生1050名,技术人员910名,熟练工人1980名。就全球范围来讲, 由于全球经济走向一体化,各国面临更加激烈的争取投资和争夺市场的竞争,世界共同大市场要求各国政府必须要努力发展本国经济,提高综合国力。为了在激烈的竞争中处于主动优势地位,新加坡政府提出了造就一支世界级的劳工队伍的策略。吴作栋总理认为,“如果我们要享受有世界级的生活水平,我们就必须有世界级的工人队伍,如果我们的工人是第三流的,我们的经济将沦为第三世界的经济,国民平均所得也将是很低的”。因此,能否培养出大量的世界级的一流技术工人及管理人才已成为新加坡“第二次工业革命”成败的关键,也是新加坡在世界范围内保持本国经济继续增长势头的根本所在。因此新加坡采取了许多重要措施,狠抓人才培养与人才培训。
(一)有专门指导职业技术教育的政府机构
早在1965年,新加坡政府就成立了“成人教育促进局”,其任务在初期是提高人民对4种语言的学习, 从第二年起转为对离校学生的职业技术训练。1969年,新加坡政府又设立了一个部长级委员会,监督全国职业技术训练的落实。1972年成立国家生产力局,主要负责培训企业员工。1973年成立工业训练局,负责职业专科学校和26个技能发展委员会。1979年,成立工艺与职业训练局,简称工职局,主要负责组织就业前的职业技术教育和在职职工的技术文化培训。工职局的成员包括政府主要部门的代表、企业主代表、劳工代表以及外国商业团体的代表。它下设各行业训练咨询委员会和证书委员会。它与雇主联合会和工业集团保持联系,每二个月派人前往工业部门参观,与工业代表进行会谈,了解工业对技术工人的要求。工职局的成立标志着新加坡的职业教育在组织、职能和影响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从1980年起,工职局计划每年造就1万名工程师、5千名技术人员、1万名熟练工人。1982年, 在实施技能训练基本教育计划的同时,新加坡政府设立了基本教育委员会,它由负责教育的政务部长领导,其成员有工职局、教育部和企业主的代表,它的职责是为工人制定基本教育方案。1983年新加坡又建立起了“工友基本教育训练机构”,开始分期分批对小学文化程度的职工进行再训练。另外,新加坡还有其他一些训练机构,如经济发展局,主要负责跨国公司在职职工的培训;公务员培训学院,主要负责组织政府公务员的培训;教育学院,主要负责中、小学教师岗前和在岗培训;劳工研究学院,主要负责培训行政部门的工会领导。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新加坡现已形成多层次、多类别,职前与职后并重的职业教育与培训网络。
(二)有专门扶持职业技术教育的技能发展基金
1979年10月,新加坡经济发展局为促进企业培训工人而设立了技能发展基金。其资金来源是雇主所交的技能发展税。凡聘请月薪在750 新元或以下工人的机构必须交工人薪酬的4%的税金,这项税金于1985 年4 月调低至2%,又于1986年4月削减为1%。到1985年已积累4亿新元。该项基金作为提高职工技能的培训费。政府通过征收技能发展税,建立全国性的技能发展基金,由新加坡经济发展局管理该项基金。经济发展局根据技能发展基金有关规定、条例为符合条件的企业、工厂提供津贴,扶持并鼓励雇主开展厂内职工培训。建立技能发展基金,一方面可以使新加坡广大职工有可能得到提高技能水平的训练机会,并因技能水平的提高而相应地增加工资收入;另一方面技能发展税法令实际上是对雇主的一种强制性征税,迫使雇主对技能低的职工进行提高培训,以配合经济重组技术升级的需要。
(三)有专门实施职业技术教育的双元式培训模式
新加坡的职业和工艺教育采取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即“教学工厂”模式。这种教学模式被各理工学院和工艺教育学院广泛采用,推动了新加坡职教事业的发展。所谓“教学工厂”,就是要把教学和工厂紧密结合起来,把学校按工厂模式办,把工厂按学校模式办,给学生一个工厂的生产环境,让学生通过生产,学到实际知识和技能。它的基本作法是:理工学院一二年级学生、工艺教育学院的一年级学生学习基本专业理论课程和进行基础技能训练;理工学院三年级、工艺教育学院二年级即最后一年,学生依自选专业方向进入有关“工业项目组”进行实际生产操作。这种“工业项目组”,实际上就是由某个或某些社会上的生产厂家与学校联合办的以教学和技能训练为目的的生产车间。学校从生产厂家承揽工业项目,生产厂家以提供或借用的方式在学校装备一个完全和实际工厂一样的生产车间,学生在教师和师傅或技术人员的指导和训练下,进行实际生产操作,通过实际生产能够学会毕业后所从事的职业岗位必须掌握的基本技能。显然,“教学工厂”的模式,是将学校和工厂这二元统一领导,统一组织,并按统一的教学计划进行运作,更突出地把技能教育摆在本位上,以便有利于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因此,可以说,“教学工厂”是新加坡式的双元制职教模式。
(四)有专门促进职业技术教育的激励机制
新加坡政府为促进职工教育,既运用法律和计划的手段,同时也运用激励机制,实行按学历定第一次工资。职工受聘后的第一次工资基本上按学历文凭来定。中学学历月工资为600到800新元,大学学历为1000到1200新元,硕士学历为1400到1600新元,讲师4000到6000新元,教授的工资则上万元。以后的工资随其能力和贡献而定。新加坡政府为了鼓励职工参加训练,提高技能,规定国家三级公务员证书、三级技工证书、1年或2年的职业训练证书和其它培训课程毕业证书都相当于初中毕业证书。国家二级技工证书、工人技师证书相当于高中毕业水平。国家二级公务员证书、一级技工证书则相当于大学毕业水平。这项激励政策使得取得各种职业技术证书的职工都可以得到相应的起点工资,有效地激励了职工接受训练的积极性。
二、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给我们的启示
新加坡是一个资源贫乏的岛国,二战后迅速走上了经济腾飞之路,究其原因,重要一点即是新加坡政府十分重视开发人力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提高职工素质。1993年,美国作了全球调查,结果表明:全世界劳动力素质最高的国家是新加坡,超过发达国家瑞士和日本,这正揭示了新加坡经济之所以持续发展,产业结构能够顺利调整的原因所在。探讨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发展的成功经验,我们从中可以找出一些带有规律性的启示。
(一)注重提高国民的职业技术教育意识
以前,新加坡国民鄙视职业技术教育,家长不愿把自己的孩子送到培训中心或培训院校学习。但是,在李光耀总理执政期间,新加坡就十分重视职业培训工作。政府把教育培训和技能发展摆在显着位置,当作一项重要任务来抓。为此,1979年成立了工业和职业训练局,使其与经济发展局一起共同负责全国的职业培训工作。首先规定凡进入中学的全部男生或50%的女生,均须学习规定的工艺科目;实行全国各行业职业技能证书制,使其与个人就业、收入甚至晋升息息相关。政府还通过立法规定:求职者必须接受职业技术培训,使职前培训制度化;凡资本在百万新元以上或雇员在50人以上的企业,必须对在岗职工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岗位培训);外资或合资企业,如招聘新籍员工,必须派到投资者母国或技术更新的外国进行技术培训;所有企业必须交纳职工工资总额的4%,作为全国技能发展基金;建立专门人才评估制度, 评估企业中每一个人的表现以促进个人素质的提高等。新加坡政府重视教育的一项重要表现即是新加坡的教育经费在全国财政支出中占的比例最大,占25.3%;其次才是国防,占19.8%,并且每年以30%左右的速度递增,其中职业技术教育经费占比例很大,促进了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
(二)注重开展多渠道、多形式的职业教育
新加坡职业教育和培训大致有以下四种形式。第一种是由各级政府的成人教育促进局负责成人的就业前的职业技术培训,这是由政府负责的职训工作。第二种形式是政府和企业或行业协会合办的职业技术培训,其费用由政府和企业分担。第三种形式是海外培训。除规定外资、合资企业招收的新籍员工必须到投资国或技术先进的外国培训外,政府还经常选拔有发展前途的青年职工到外国人办的跨国公司去见习,或工作一段时间,学习其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管理方法,回国后推荐到企业,作为技术骨干或带头人。第四种形式是国际联合培训。新加坡政府与发达国家的跨国公司联合举办各种培训中心,如与法国合办的法新技术学院,与德国合办的德新技术培训中心、电脑系统学院等。这些联合培训中心主要任务是培训国际一流的高级职员、技术人员和技工,是高层次职业技术培训中心。此外,新加坡还利用外资企业培养本国人才。在新加坡的外资企业,除少数主要行政和技术领导工作由投资国派人担任外,其他各层次的行政管理和技术人员都是从新加坡招聘的,这也是新加坡培训人才的一条重要渠道。
(三)注重高等院校的职业技术培训工作
新加坡约有60%左右的在职人员,其文化程度普遍不高,大部分相当于或低于小学毕业程度。对这批职工的再教育就成了新加坡政府急待解决的大事之一。鉴于这批在岗员工数量较大,政府在动用各培训中心的同时,要求正规大学也承担起职业技术训练的任务。1980年,新加坡政府制定了全国职工技术训练计划,该计划规定:①新加坡国立大学每年培训200名从事“研究与发展”的工程师。 ②南洋理工学院每年培训1000名具有实用价值的工程师。③新加坡工艺学院、新加坡技术训练学院每年各培训5000名技术人员。④经济发展局配合工业与职业训练局每年培训10000名技师。
(四)注重职业技术教育的实用性和超前性
为了使职业教育与培训有效、实用,新加坡政府各职业培训机构和各行业的培训中心,主动与企业和行业一起研究培训计划,了解生产对技术的需要情况,确定训练内容和课程。在新加坡各职业培训中心的讲师大都是来自生产第一线的专家或行家。他们针对学员毕业后所从事的具体工作、行业,着重讲一些实实在在的操作要领,以便使他们在短期内较快地提高技能。我国在职业教育中总的看理论方面讲得多,实用的东西讲得少,职工的职业培训等于院校式的教学,往往搞一些理论讲座,结果,学员走上岗位又不适应工作,其原因是实际管用的东西教师讲得太少。此外,新加坡的职业技术培训还具有超前性。各培训中心一方面注意研究国际新技术,特别是高科技发展的动向,注意研究国内产业结构调整后对技术和人才的需求情况,不断地给培训注入新讯息;另一方面是要求对职工进行持续培训和再培训,给他们创造一个不断提高新知识、新技术的机会。1982年,新加坡进入经济发展第三阶段,即向高增值、高科技发展。为赢得发展,工厂生产应当更多地实现机械化、自动化和电脑化,而实现这“三化”,就必须有一批掌握新技术的人才。于是,新加坡经济发展局,首先派遣优秀的、才干卓越的工作人员到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士和意大利的17个城市开设办事处,专门游说这些国家的企业家到新加坡投资,开发高科技、高增值产品。接着,经济发展局、职业和工业训练局等部门便马不停蹄地与这些到新加坡投资办厂的跨国公司签订人才培训合同,联合制定培训方案,不到几年工夫就为新加坡培训了成千上万的新技术人才,为推动高科技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队伍。
三、对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发展中若干问题的思考
二十年来,我国职业技术教育得到了大力的发展,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从初等、中等到高等的职业技术教育体系的框架已基本形成,但是就中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来说,起步较晚,发展较慢,还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80年代初依靠地方政府的力量办了百余所地方职业大学,为地方培养了一大批专门人才,促进了地方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然而,由于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认识不清,加之在相应的配套政策、培养方式以及就业机会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大,所以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高新技术的应用以及工业化程度大幅度提高相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并未得到相应的发展。
(一)对于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的思考
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尚为薄弱环节,近年来之所以强调大力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因为它有着广阔的社会背景和需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突飞猛进,举世瞩目。随着经济的发展和高新技术的应用,随着工业化程度的提高,新兴产业的出现,原有的一些工作岗位的技术含量增加、技术要求提高,新的对智能要求高的工作岗位不断涌现,现有的中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出来的人已不能适应。而我国高等教育长期以来只有普通高教一种模式,难以培养针对岗位需要、在生产第一线直接发挥作用的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这直接影响到我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因此,积极发展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大力培养能够将专业知识、技能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实用人才,就成为势在必行的紧迫任务了。但是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被认为是为了减轻普通高等教育的高考压力而实施分流的产物,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接收的都是高考的落榜生,由于这一误导,贬低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名声,导致了用人单位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毕业生存在着偏见,使得本来就很少的就业机会变得更少,从而极大地限制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对此我们必须提高认识,要充分认识到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与普通高等教育不同的另一类型的高等教育,它的出现、发展和壮大完全是社会、经济、科技发展的需要及完善教育自身运行机制的需要,它的发展也决定着我国工业现代化的发展。因此,国家要特别在社会舆论、配套政策、培养目标和就业机会等方面切实给予支持和帮助,以尽快促进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大发展。
(二)对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规格定位的思考
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规格定位只能在大专层次以下,这个观点在教育行政部门的文件中被多次强调,并成为教育行政部门指导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原则之一。在这种办学规格定位下,特别是在当前社会舆论的误导和就业形势严峻的情况下,很多家长不愿把子女送入职业大学或学院,而很多进了职业大学或学院的学生也面临着就业困难、深造困难的局面,从而在客观上限制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事实上,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是源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提高、工业化程度的增强对应用型、技艺型高级人才的需求而发展起来的,因此,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规格的依据只能是地区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工业化对高新技术应用的程度以及对人才规格的需求,也就是说,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人才的层次决定了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规格。当然,就全国经济社会发展水平来看,我国地域辽阔,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各地区因工业化程度不同而对职业技术人才规格需求也各异,所以对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办学规格也应因地区经济发展而异,经济发达城市和地区的职业大学或学院,根据当地人才的需求的实际,将其办学规格延伸到本科、硕士直至博士,使得那些考入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能安心学习、潜心研究,并使毕业后的待遇与普通高等教育毕业生相同,从而使得这两类高等教育都能得到迅速的发展。
(三)对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办学特色的思考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作为高等教育的一种类型,它既要有高等教育的共性,又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从培养目标来看,现代社会,人们的分工越来越细,对人才的需求也是多类型的。社会需要学术型人才去探索、发现自然界和人类社会的奥秘;需要工程型人才去运用已知的自然和社会发展规律去改造世界、改造社会;但是更多的是需要技术型人才在生产或社会的第一线去领导和组织把工程设计、规划方案付诸实施。而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培养的恰恰就是需求量最大的技术型人才,这也是与普通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的区别。由于培养的是技术型人才,所以在专业设置上就必须针对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并结合其变化而灵活地设置专业,即学校根据由政府、企业、社会等不同行业的人组织起来的机构进行充分的调查、依据论证后的结论来决定设置哪些专业。在教学内容上,理论学习应以“必须、够用”为原则,根据职业岗位或岗位群的需求而定;但实践教学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毕业时往往要求学生必须拿到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我国目前的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招收的主要是没有经过职业技术训练的高中毕业生,因而必须重视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在实践训练基地上,应加大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除了建有一般学习原理的实验室外,还要大力建设实践训练基地。其一,要和与专业有关的企事业单位挂钩,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顶岗学习。其二,要和有关企事业单位联合共同建设模拟职业岗位的实践训练基地,使得培养的技术型人才具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四)对于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师资队伍的思考
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特性决定了其课堂教学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课堂教学,前者应包括传授理论知识和操作技能技巧两大类,也即是说高等职业教育在教学方面需要两种类型的教师:一种就像普通高等教育的教师一样,具有丰富的专业理论知识,深入浅出的口头表达能力,教书育人、言传身教的良好师德,这类教师往往是从学校读书到学校工作;另一种则是具有丰富的专业实践经验、高超的专业操作动手能力,这类教师则是从企业工作再到学校工作。目前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学院第一类教师居多,所以要积极引进第二类教师,同时要加强师资培训。一方面,有组织、有计划地安排第一类教师到企业工作,掌握专业技能;另一方面要加强第二类教师的教学论、教育学、心理学等相关知识的学习,提高他们的讲课技巧和能力,通过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来满足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需要。此外,还应聘请社会上有实践经验又有较高文化的兼职教师,对有关职业培训的课程应以兼职教师为主,这不仅可以使教学更加贴近现实,还可以降低培养成本,密切学校与和社会的联系。
收稿日期:2000—04—26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68~74G53职业技术教育赵敏20002000对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的状况进行了回顾,并对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和对我们的启示。针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诸如在重要性、必要性、规格定位、办学特色等等方面改进的想法和建议。新加坡/职业教育/高等教育 Singapore/vocational 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A Comparison between Singapore's Vocational TechnicalEduc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China's Higher VocationalTechnical Education ZHAO MinThe paper reviews the vocational education in Singapore,analyzes its development and draws inspiration from itscharacteristics. It also offers some suggestions concerningthe realities and problems of China's vocational technicaleducation, especially the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赵敏,南京理工大学 高等教育研究所,南京210094 赵敏(1955—),男,南京理工大学高等教育研究所副研究员。 作者: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68~74G53职业技术教育赵敏20002000对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的状况进行了回顾,并对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的发展进行了分析,指出了新加坡职业技术教育的特色和对我们的启示。针对我国职业技术教育特别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的状况和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诸如在重要性、必要性、规格定位、办学特色等等方面改进的想法和建议。新加坡/职业教育/高等教育 Singapore/vocational education/higher education
网载 2013-09-10 21:33: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