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三角洲地区投资环境及其分级评价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1 投资环境的涵义
  “投资环境”常被认为是“基础设施”和“税收优惠”的总和,实际上它是一个涉及资源、区位、社会、经济、基础设施和法律等极其广泛的概念,是一定时间、空间领域内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能够对资金产生吸引作用的多因素构成的系统;它可以分解为两个子系统,即硬环境子系统,包括地理区位、基础设施、环境资源条件等和软环境子系统,包括社会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等。作为一个系统、投资环境具有以下特征:
  整体性:投资环境是一个整体,它所以能产生强大的吸引力,是因为各类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整体功能,而不是各类条件的简单相加。
  动态性:投资环境是发展变化的,其每一个组成要素的改变,都将引起这一系统对外吸引作用发生变化,并有可能影响着投资环境,促使逐步趋于完善,趋于高级化。
  主导性:主要表现在系统内不同要素对系统的影响程度不同,对于特定项目有着主要因素与次要因素之分。在投资环境各要素中,居于主导地位的有时是某个经济要素,在特定时空范围内,有时也可能是某个政治、文化或社会因素。因此主导因素是我们应着重研究的方面。
  差异性:表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投资环境是个空间概念,不同区域有不同的内容,区域的级差梯度现象,也决定了投资环境有不同的水平层次;其二,特定的投资环境对不同的部门和项目在优劣评判上具有差别性。
  基于以上认识,从经济地理学的角度来分析一个地区的投资环境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由于长江三角洲地区区域内部在发展问题上具有很多共性,一方面,投资环境的社会政治诸要素区内差异已有减少趋势,另一方面很难从定量意义上阐述政策因素,因而本文将主要从投资硬系统因素入手,综合考虑软环境系统中经济环境方面一些相关因素作分析。
   2 区域投资环境的总体特征
  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对外开放步伐较东部沿海其它区域相对较缓,但它作为新兴开发开放区域,在引进外资,发展外向型经济等方面具有后发优势,目前其投资环境已呈现如下特征:
  2.1 投资基础环境较好,基础设施框架基本形成
  2.1.1 地理位置重要 区位优势明显
  长江三角洲地区地理位置正居中国沿海中部,在当今环太平洋地区经济极为活跃,我国坚持改革开放和实施沿海、沿江"T"字型发展战略形势下,其临江临海,具有江河之利,并处在世界环球航线附近的内外交通方便的区位优势尤显突出,对投资具有很强的吸引力。
  2.1.2 区域基础设施日益完善
  长江三角洲是我国交通线路密度较大的区域之一。改革开放以来,交通运输、邮电通信和能源供应又有了长足发展,已初步建立起以上海为中心枢纽,铁路、公路、海运、空运相互衔接的空间网络,其中水路方面:航道密集,自成网络,已形成可通达全国沿海与长江各地以及世界各主要港口的长江港口群。1993年港口货物年吞吐量达3.2亿吨,接近全国沿海货物吞吐总量的1/2。区内联系以公路运输为主,公路网密度达26km/100km[2,],沪宁、沪杭甬高速公路的建设将更加提高区内公路交通能力;本区的铁路网在全国具有一定地位,现有沪宁线、沪杭线等国家级铁路干线2条以及浙赣线等4条区际铁路线,另外本区有6个机场的航空线连通全国主要城市和5条国际航线。本区邮电通信设备兴建了微波通信、光纤通信和程控电话三项重点建设项目,对外联络大大加强;在电力等能源供应方面,也普遍加快了建设步伐。
  2.2 区域发展水平较高
  2.2.1 具备良好的经济基础和投资效益
  长江三角洲是国土资源开发程度和工业化、城市化水平较高的地区,区域经济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统计资料表明,一个区域的发展水平和发展阶段与吸引外资存在着正比例关系,经济实力越强,经济增长率越高,意味着经济发展越畅,市场需求越大,对外资的吸引力也越大。长江三角洲以占国内近1%的面积,支撑着占全国6.25%的7244万人的生存,工农业总产值占全国的近20%,国民生产总值占全国的13.1%,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2359元,产业发展经历了较稳固的“梯进过程”。在基本上完成从农业主导型向工业主导型转换过程的同时,第三产业正蓬勃发展,形成了雄厚的产业实力和较高的产业层次,具有吸引外资的广阔领域和消化吸收外来因素的较强的适应性。此外,该区资源转换能力、经济管理能力和综合经济效益在全国处于领先水平。1992年,该区的百元资金实现利税达16.6元,亿元产值能耗仅2.15×10[4,]t标准煤和178×10[4,]km·h,全员劳动生产率23919元/人年。正因为这一经济基础的存在,长江三角洲展示了与东部沿海其他地区,尤其是珠江三角洲(深圳等地)吸引外资的最大不同之处,即:无论什么时候都不完全单纯依赖其自然区位与政策因素,自然条件长期支撑之下而发展形成的经济条件在各种资金向这里集中的过程中起着重大的作用,可以说这是本区投资环境最重要的特征因素。
  区域工业的发展,生产力水平的提高促进了城市化水平的提高。目前区内每10000km[2,]平均分布着68座市、镇,比全国市镇密度高10多倍,也远高于中国城镇较密集的京津唐地区和珠江三角洲地区,总体上形成了一个包括特大城市、大城市、中小城市和集镇等各具特色、多层次结构的城镇体系,具有较高的城市群体效益。如今城镇作为经济发展尤其是工业发展的集中地和载体,其发展水平反映着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基础状况,对资本的流动和项目的布局已愈益起着巨大的决定作用。
  2.2.2 市场发育程度高
  市场发育不断完善,所有制结构正趋于合理的多元化格局。该区是全国大中型企业布局较集中区域之一,在搞活大中型国有企业的同时,非国有企业亦得到较快发展,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已达57.7%,职工收入也大大增加,社会商品零售总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百分比已达45%左右,尤其是苏南地区市场机制较为活跃,发育程度较高。
  2.3 人力资源条件较好,政策上与其它开放地区共享优惠
  2.3.1 劳动力素质与科技教育水平高
  长江三角洲地区劳动力素质明显高于中国其它地区,同时也是我国重要科技文化基地和研究开发高、新技术的重要中心,微电子、光纤通讯、海洋工程、新材料等方面的研究在国内领先。1993年,本地区科技人员172万人,占全国科技人员总人数的17.2%,高等院校152所,还有千余所科研机构、众多的技术熟练工人和管理能力较强的管理人员;对吸收、消化国外先进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劳动和技术密集结合型产业具有极大推动作用。
  2.3.2 政策优惠
  在政策上,近些年来,长江三角洲在开发开放过程中,已积累了一定经验,建立建全了一套法律,并不断简化办事程序,在上海浦东甚至还可以享受到比其他开放地区更为优惠的政策,同时对参与浦东新区开发的长江三角洲等地区给予八个方面的优惠,使之可自由进入区内兴办实业。
  此外,1992年春以来,兴办了各种类型的开发区,在税收减免、劳动力廉价供应、土地免费或低价使用方面采取更优惠政策,以吸引外资,加快本地区经济发展和区域现代化进程。
  但随着人口、经济和长期集聚,本区在未来发展中也面临着一些问题,突出表现在土地与能源供应相对不足,1993年全区人口密度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的6倍,人均耕地只及全国平均水平的1/2,电力装机又长期不足;环境负载过重,环境容量有限,作为经济总量最大,发展速度最快地区之一,同时又是发达地区,对环境压力很大,区域水环境和大气环境污染负载量已远超过全国平均水平,环境恶化在一定程度上限制着本区吸引投资和区域经济跨世纪持续发展。
   3 区域投资环境分级评价指标体系与评价方法
  本文将在区域投资环境系统构成框架基础上建立指标体系,对长江三角洲内部因长期社会、经济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相似区域特征,地域上连片的上海、宁镇扬、苏锡常通、杭嘉湖、宁绍舟地区的投资环境状况作综合的分级评判(见表1),以求准确综合地反映每个区域在对外开放过程中所具备的与外界交往程度与水平,以及对投资区域的选择。
  根据长江三角洲地区的具体情况,在确定指标体系时,考虑了以下5个方面:
  3.1 区位条件
  主要是指一个地区与周围地区的相互关系及其对外联系的通达性。具体分析一地的区位条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来认识,一是分析区域发展与邻近地区的相互联系,尤其是与发达中心城市的联系;二是在沿海区域中是否处于枢纽性质的接点,具有接近国际主航道的近便性;三是分析区域交通地理位置和政治地理位置等;四是注重改革开放以来,外商在本区直接投资的规模,“三资”企业的项目数量及其经济效益,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着各地综合区位情况,尤其是外商投资的规模,从一个方面反映了各地区的投资环境和区位条件。
  表1 投资环境评价区域
  Tab.1 Appraisal region of investment circumstances
区域  范围上海区  上海市及其辖县宁镇扬区  南京、镇江、扬州市及其辖县苏锡常通区  苏州、无锡、常州、南通市及其辖县杭嘉湖区  杭州、嘉兴、湖州市及其辖县宁绍舟区  宁波、绍兴、舟山市及其辖县
  3.2 资源条件
  (1)能源条件。能源是地区发展的重要因素,它对区域的现代化进程,有着重要作用。在能源供应充沛的地区,城市发展制约较少,长江三角洲的能源蕴藏发现不多,但电力工业发达,因而应注重考虑各个地区的电力供应和消耗水平。从近期来看沿江地区的电力供应偏紧,从长期看,长江三角洲地区供电紧张状况将会逐步得到缓解。具体论及各区电力需求供应状况,可以人均用电量作为分析长江三角洲二次能源条件区域差异的指标。
  (2)水资源。长江三角洲地处水网之乡,临江临海,水资源对投资环境不应有较大影响,但是随着产业发展的高级化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用水量不断增加,而水资源在区域内部的分布不平衡,对水源的需求差异更大。
  (3)土地资源丰度。长江三角洲人多地少,人地矛盾突出。近些年,各地区土地占用量较大,耕地减少已是共同特点。现以人均土地拥有量与人均耕地拥有量的加权平均为指标来衡量本区土地资源丰度。
  3.3 交通运输条件
  反映交通运输水平的指标很多,因资料所限,仅使用单位面积货运总量对各地区交通运输条件的区域差异进行分析。
  2.4 通讯便捷程度
  现代社会是信息社会,通信设施的快捷与否决定着一个地区与外界的交往程度。目前全区大多数县市已开通国内外的程控电话,通讯设施逐步现代化,信息交流十分便利。本文以百人拥有电话数作为衡量区域通讯条件的优劣。
  2.5 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与结构指标
  主要选用人均GNP这一最重要的标志,同时用另外11项指标作为补充,以全面反映区域经济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国民收入年增长率反映着区域经济发展的活力和趋势,用以衡量区域经济发展的持续力度;外贸收购额与GNP的比值反映着区域经济的外向度水平;百元资金利税和劳动生产率用以反映区域经济效益情况;社会商品零售额与社会总产值比值以及非全民企业产值占工业总产值比重来反映区域市场发育程度;人均固定资产额与劳动力资源丰度(用成人识字率与劳动力总数之积表示)以及万人中拥有科技人员数关系到一个区域经济发展的高级化程度;这些都直接影响着对外资的吸引以及对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促进,并决定着各地区投资环境的区域差异。
  另外,在分析产业结构地域差异时,对第二、三产业产值分别在三产业中的比值加以分析,各地区的发展和区域现代化与工业的崛起和第三产业的新兴有密切关系。
  我们采用“多指标综合价值评定法”,其一般程序为:①建立反映区域投资环境水平和条件优劣状况的指标树形图,按层次分析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并根据典型调查予以矫正。②确定各因素的价值评定系数。③建立投资环境综合评价模型,通过因子累加和运算,求出每个区域投资环境的评价值。④对评价值进行解释和评价。具体因子见下图:
  具体的评价模型是,若投资环境评价中选取m个因素,n个因子,则一区域投资环境评价值等于各因子分值累加之和,即:
  (附图 k917e01.JPG
  图1投资环境指标因子树型图及权重分配
  (附图 k917e02.JPG
  W[,j]为第j因子的价值评定系数。
  为计算方便,在计算中将各因子的价值评定系数扩大100倍。
  按上述评价模型计算各区域投资环境评价值见下表所示,一区域综合得分的高低反映了投资环境的条件和水平在全区的大致地位。
  表2 投资环境综合评价因子得分
  Tab. 2 Comprehensive appraisal factor score of investment circumstances
  (附图 k917e03.JPG
   4 结果评价
  (1)投资环境评价值最高的区域依次是上海、苏锡常通区、宁镇扬区、杭嘉湖区、宁绍舟区。上海市得分高达36.5155,其余四个区域投 资环境分别沿沪宁线和沪杭甬线由东向西,由北向南逐渐转劣,其中上海市由于多年城市建设和发展的历史积累,交通条件优良,人才荟萃,加之有浦东的开发开放,投资环境自然位于前列,今后其主攻方向应立足于区域经济的持续发展,合理利用土地资源,进一步改善投资环境,围绕将其建设成为国际性经济、金融和贸易中心开展实施,发展大服务产业,加速经济市场化进程,尤其要进一步扩大和开拓外商投资领域,特别是第三产业的新领域,如在继续吸收更多的外资银行、侨资银行来沪设立分行的同时,适当扩大外资金融机构的业务范围;除了在外高桥保税区允许外资外贸公司经营外,可允许外资公司在沪进行国际转口贸易,以选择部份外贸公司与外商进行合资合作的试点;中外合资合作举办中介机构,其性质和任务类似于香港的贸易发展局、生产力促进中心,为推动上海的对外贸易、中小企业的技术改造服务。
  (2)苏锡常通区是长江三角洲投资环境的第二级地区,地处长江和太湖沿岸,自古人杰地灵,是近年来经济发展和市场发育较快的地区,虽不及上海地区领先,但已大有后来居上之势,其地理位置环绕上海,是上海区域发展尤其是浦东开发开放辐射波的一级接受地和一级经济腹地,况且其人口与土地资源条件较上海广博,是城镇化水平最高的地区之一,也是长江三角洲除上海外最有可能率先进入区域现代化,成为投资环境的最佳地区,因此该区将是今后长江三角洲区域投资环境改善和投资见效最快的区域。但须因地制宜,综合治理与发展,大力改善国际通讯和高等教育条件,继续加强与发挥中心城市功能与辐射作用,除工业职能外,应加强城市综合功能,大力发展城市第三产业,改善交通尤其是航空条件,经济发展内联外挤,形成相互联系、相互协作、提高出口和对外开拓能力;振兴金融,加强对外贸易经济。
  (3)宁镇扬区作为江苏省历史上的经济核心区,拥有众多的国家大中型企业,是国家重要工业区之一,但在外向型经济发展过程中,却由于体制方面的种种原因,其市场发育较为缓慢,区域经济效益亦渐渐落后于苏南等区域,但其交通设施等区域发展条件和自然支撑系统较好,智力资源丰富,随着国家大中型企业的放开搞活,经营机制不再成为本区投资环境的“瓶颈”因素,其发展潜力和带动能力将是巨大的。目前迫切需要进行的是:提高经济效益,加快经济增长速度。本区除有宁、镇、扬等中心城市外,还有经济落后、乡镇企业不发达的落后地区,从而影响了总体的开发程度,因此须积极发挥各地的资源优势,扶植地方工业和乡镇工业的发展,使地区经济有了一个较大提高,通过地区经济的全线推开,为地区经济增长创造一个容量较大的需求市场,同时推动产业部门的技术进步,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体制,向技术和管理要效益,通过提高各部门的生产效率来加速地区经济发展速度;加强教育、科技事业,提高劳动者素质,从区域比较看,本区科技水平是比较高的,但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劳动力资源丰度不足却是本区投资环境的一个限制因素,因此要注重培养具有一定文化水平的普通劳动者。
  (4)杭嘉湖地区基础设施条件较好,劳动力资源丰度较高,市场发育程度较好,区域经济效益也居于较高水平,但本区自古是我国重要农业区,同时杭州是我国重要风景旅游城市,第一、第三产业产值比重较大,第二产业比重较低,这反映了产业结构水平较低(21.3:52.4:26.3,长江三角洲地区产业比值为13.8:59.8:26.4),地区经济基础欠雄厚,因此要制定产业结构调整和技术进步,制定优惠的财政、金融、税收政策,增强地区经济发展实力,促进固定资产规模扩大,使经济发展与充实经济基础形成良性循环;另外要注重改善外贸投资环境,深化外贸体制改革,并制定和完善一系列财政、金融政策,利用其地处杭州湾的地理位置,创造良好的对外贸易发展环境。
  (5)宁(波)绍舟区是长江三角洲投资环境总体较差的区域,区内基础设施较差,但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宁(波)绍舟区域经济发展较快,区域经济效益已可与上海抗衡,劳动力资源丰度高。今后其投资环境改进的重点应放在完善交通通信运输网络,畅通区内外经济联系上,其中港口和铁路是本区发展交通运输的重点。发展本区商品经济,使其发挥内引外联的枢纽作用,加强港口建设,扩大港口腹地,提高港口吞吐量十分重要,其中增强与港口配套的连接广大腹地的铁路又是关键。港口建设既要保证重点,又要大、中、小并举,使之形成一个货流分散快速、运转灵活的集散中心。近期重点抓紧北仑港的扩建与改造。
  通过上述评价分析还可以看出,虽然各区域之间的投资环境好坏有一定差距,但实际上每个区域又有其优势的投资环境因素,既使投资环境总体较差的宁绍舟地区,其劳动力资源丰度,非全民企业发展水平等环境因素亦具有优势,因此在未来的区域发展过程中,在投资类型和数量的决策过程中应注重使目前综合投资环境较好的地区的投资环境能得到不断改善并在促进长江三角洲区域经济及中国经济整体繁荣发展前提下,发挥各区独特环境条件优势。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昆明18-26K91中国地理许刚/佘之祥19971997本文阐释了投资环境的含义,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区域投资环境的总体特征,明确了投资环境的指标体系,采用“多指标综合价值评定法”对区域内部因长期社会、经济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相似区域特征、地域上连片的上海、宁镇扬、苏锡常通、杭嘉湖、宁(波)绍舟等五个区域的投资环境状况作综合分级评判。投资环境 含义 宏观比较 分级评价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 南京 210008 作者:云南地理环境研究昆明18-26K91中国地理许刚/佘之祥19971997本文阐释了投资环境的含义,分析了长江三角洲区域投资环境的总体特征,明确了投资环境的指标体系,采用“多指标综合价值评定法”对区域内部因长期社会、经济发展而形成的具有相似区域特征、地域上连片的上海、宁镇扬、苏锡常通、杭嘉湖、宁(波)绍舟等五个区域的投资环境状况作综合分级评判。投资环境 含义 宏观比较 分级评价

网载 2013-09-10 21:32:11

[新一篇] 長江三角洲地區外商直接投資與地區經濟發展

[舊一篇] 長江三角洲地區高新技術產業一體化發展研究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