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视野中的环境价值

>>>  新興科技、社會發展等人文科學探討  >>> 簡體     傳統


  环境问题是当今人类面临的最为严重的问题之一。环境污染、森林减少、大量野生物种灭绝、土地荒漠化、温室效应、臭氧层空洞、能源和资源枯竭……这些问题几乎每天都出现在新闻媒体上,发生在我们身边,它促使越来越多的人反思:环境怎么啦?我们应该怎么办?
  怎么办,涉及两个方面:从实践上说,我们要采取各种措施保护环境,例如制订环境保护法、成立环境保护机构、选择可持续性发展模式、退耕还林(草、湖)、严厉打击盗猎珍稀动物的犯罪活动、封闭污染严重的工厂等等。从理论上说,就是要检讨和更新我们的生存现、发展观、自然观、环境价值观,重新理解人和自然的关系。正是在这种条件下,国内外学者提出了环境价值思想。
  什么是环境价值?环境价值指事物和人的行为对人正常的环境生活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亦即在满足人的环境本性和需求方面所具有的意义和价值。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人生存于环境中,与环境、生态系统处在不可分割的统一体之中,环境生活构成人的生活的基本内容,人对正常、健康环境的需要成了人的本性和人的生命存在的基本需要。一件事物、一种行为,如果能满足人的这种本性、需要和追求,对人的环境生活“好”,我们就说它对人有环境价值。
  人的环境生活以及由环境生活决定的人的环境本性和环境需要有两个特点:第一,人是一个全面的、有无限丰富内涵的生命存在,人的环境本性、需要和追求也是全面的和无限丰富的,这决定了人必须从多角度实现环境价值;第二,人以文化的方式生存,人也赋予环境生活以深厚的社会文化内涵。人不仅以功利的眼光看待环境,考虑环境(资源、能源、动植物)对我有什么用,有什么直接的功利价值,还用符号、语言、神话、科学、艺术等文化形式给环境和环境生活做了“包装”,考虑环境在经济、科学、伦理、宗教、审美等方面对人的生存、发展和完善有什么意义、价值。这种用全面的、文化的眼光看待环境价值的思维,我们称之为环境价值的文化视野。显然,文化视野中的环境价值包括功利价值,但又远远超出功利价值。
  我们的古人是用一种朦胧的但非常全面的文化视野看环境价值的,他们既利用环境,从自然中获取人们的衣食之源,也用多种文化的眼光看待环境价值。如:用宗教眼光看待环境价值,对伟大、神秘、和谐的自然,对生他、养他、载他的环境,怀着深深的感恩和敬畏的宗教情绪;用道德的眼光看到环境价值,把环境、生命当作平等交往的道德主体看待;对一切生命,特别是较高级的生命充满爱和同情,产生所谓“众生平等”、“民胞物与”的观念;用审美的眼光看待环境价值。古人不但寄情于山水之间,还创造了诸如中国的山水诗、山水画、园林山水等艺术作品,以及“天乐”、“大美”等审美境界;用一套话语系统(神话的、哲学的、文学的等)解释环境的本性和规律。这种解释是否合理是次要的,关键是这种解释消除了人对自然的陌生性,使人在环境中有光明和安全感,使人的环境生活踏实。
  但是,近代工业文明彻底转变了人们的环境价值观,功利主义视野成了人们看待环境价值的唯一视野。所谓功利主义的视野,就是只关注环境的功利价值,特别是环境给人带来的当下的、直接的利益、效益和实惠。人们只把环境当作实用价值之源,而不再关心它的文化意义;只是无休止地从环境中攫取他们所需要的东西,而丝毫不顾忌环境的潜力和承受能力;人们以为环境是可以任意改造和无限制地开发的,问题只在于怎样扩展人的开发能力;人们以为人类在利用自然中产生的破坏性和“熵”会自动消失,故尔丝毫不考虑利用环境带来的消极影响。
  近代工业文明的误区不在于它利用了环境的功利价值,而在于它片面地、无节制地和非理性地利用这种价值,以目光短浅的、自私自利的和贪得无厌的方式来追求功利价值。近代工业文明彻底抛弃了环境价值丰富的社会文化内涵,道德、宗教、艺术等意义从环境价值中消失了,人们对环境没有了敬畏和虔诚的心理,没有了道德感和义务感,没有了对生命、自然的爱心,也没有了和谐愉悦的审美情调。功利视野在把环境价值片面化的同时,也把人自身变成了俗不可耐的、残缺不全的经济动物。
  鉴于功利视野带来的严重后果,学术界呼吁环境价值,其意义是不言自明的。但是流行的观点把环境价值理解为环境是独立的道德主体,有与人平等的尊严、权利和价值,这是笔者不能同意的。我认为,倡导环境价值是要在吸收近代文明成果的基础上,回归环境价值的文化视野,重新用道德、艺术、宗教等文化视野对待环境价值,恢复人的环境本性和环境需要的丰富性与全面性,恢复人与环境的自由和谐关系。具体包括:
  ——重新确立人对环境的道德关系。珍惜生命、关爱自然、维护生态平衡,对环境尽义务,把自己的道德责任推及整个自然界,这既是人的道德精神向自然界的拓展,又是对人类整体包括子孙后代的环境本性、环境需要和环境生活的尊重。
  ——恢复人对自然的某种虔诚和敬畏的心态。在自然造化的伟大和神奇面前,人是何等渺小、笨拙!我们没有理由不对生命表示敬畏,不为神秘莫测的自然惊异、倾倒。
  ——恢复人对环境进行审美观照的生活方式。现代人不但需要创造优美、雅致、清爽的自然环境,还需要借助艺术等手段把环境的奇妙和美凸显出来,需要时时陶醉于环境提供的独特的审美境界中,以躲避世俗的堕落。
  ——重新诠释环境,赋予环境以科学、哲学和美文学的意蕴。人不仅生活在现实的环境中,也要在想象的环境中“诗意地栖居”。我们只有领略到自然的至真至美,我们的环境生活才是妙趣无穷的。
科技日报京⑦N2生态环境与保护孙美堂20022002孙美堂 北京理工大学 作者:科技日报京⑦N2生态环境与保护孙美堂20022002

网载 2013-09-10 21:30:23

[新一篇] 文化的驛站  ——香港與內地藝文關聯的一個側面

[舊一篇] 文學與政治之間  ——唐玄宗朝翰林學士述論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