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黄巾起义,东汉最后的名将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东汉末年,皇权衰败,朝纲紊乱。外戚和宦官的交替乱政,使曾经一度辉煌的汉王朝面临着即将倒塌的危机。灵帝末年,生活的困苦,使身处窘境人们开始习惯性的期盼救世主的出现。于是,历史进行了选择,一个并不怎么合适的人选从人群中脱引而出,接过了这个令人羡慕而又艰巨的角色。
  张角,巨鹿人,“黄巾起义”的主要首领。对于张角的发迹,无非是依靠着那些带有浓重封建迷信思想的小伎俩。当然,张角也算是个下层的知识分子。据记载,早期的道教建立便与他有着很大的关系。
  时间过的很快,数十年间,张角那一手神奇的“鬼画符”本领迅速成为了妇孺皆知的秘密。中平元年(公元184年),黄巾信徒的队伍变的惊人的庞大。于是,野心勃勃的张角决定,将这股“黄巾之火”彻底的点燃。
  义军开始了行动。虽说他们的思想仅仅只是停留在一种黑暗中的盲动,然而,不得不承认,一切却在当时的华夏土地上引起了令人瞠目结舌的反响。“旬日之内,天下响应,京师震动”――这似乎成为了起义后最合适的写照。此刻,昏庸无能的灵帝终于被惊醒,他开始坐卧不安了。抬头观望这片昔日高祖一手辛苦建立起的千秋基业,为了使自己不至于背上“亡国之君”的骂名,为了使这行之将木的王朝再苟延残喘些许日子。于是,他急忙派遣朝中的几位骨鲠之臣出征平乱……
  当然,或许我们也要感谢这场突如其来的黄巾起义,如果不是它,历史,便会遗忘了这位汉末的名将。
  北地的风光依旧美丽,太守皇甫嵩郑重的接过率军平乱的圣旨,稍加思索了片刻,还是决定踏上了这未知的征途。
  皇甫嵩,字义真,安定朝那(今甘肃镇原东南)人。其叔是着名的“凉州三明”之一,度辽将军皇甫规。其父皇甫节,曾任雁门太守。出身于军人世家的皇甫嵩,“少有文武志介,好《诗》《书》,习弓马”。在他的身上,很好地保留了东汉那种典型的士人的风范。
  皇甫嵩率军会同朱y开始了对义军的围剿,战势随之打响。义军的声势浩大,让局势略显被动,但这并不能决定最后的战局。皇甫嵩开始了对局势冷静的思考和分析。经过数日内对敌军行动的仔细观察后,他的嘴角露出一丝难以察觉的微笑。一切,似乎已经尽在掌握之中……
  漆黑的夜,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将正在酣睡如泥黄巾徒众们从睡梦中彻底的惊醒。终究是迟了,眼前的火海成为了他们逃生过程中最难以逾越的鸿沟。熊熊的烈火、令人心碎的残叫、流不尽的鲜血,成为了这个夜晚的主题。战局,已经有了结果。
  大火,最终还是熄灭了。它将一切化为了灰烬,战场上,只留下了数万具早已被烧焦并略显干枯的尸体。义军,毕竟还是缺少经验。习惯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他们,根本不知道兵法中所谓的“夜袭”;而他们的“依草结营”,更是犯了兵家大忌,为这场大火埋下了深深的祸根。战争的残酷,让我们再次感受到了生命的脆弱。皇甫嵩来到了战场,然而,转瞬之间他又离开,只留下那轻轻的一声叹息。他本不想这么的残忍,但是,王朝的命运,几乎掌握在他的手中,他没有权利选择……
  被击败的黄巾头目波才率领残部逃往阳翟,皇甫嵩立即率兵追击,义军再度被击溃。随后,皇甫嵩又率军大破汝南、陈国以及东郁等地附近的黄巾。战势,依旧没有结束。朝廷又下诏了,令皇甫嵩移兵向北,接替卢植的继任人――董卓。
  再次郑重的接过圣旨,皇甫嵩的心却久久不能平静。当他得知北中郎将卢植只因未向灵帝派来的那个小太监行贿,便被董卓接替并装进了槛车。这就是东汉政治的昏暗。一切,似乎在向他预示着前途的困苦和凄凉。依旧无法选择,历食汉禄的皇甫家族早已被死死的钉在了这个十字架上。还是上路吧,最后的名将再次踏上了本属于他的征途。
  皇甫嵩来到了广宗,开始了与义军最后的决战。很幸运,卢植在离去之前已经为胜利奠定良好的基础,张角的主力已经全部被困在了广宗城内。夜袭,皇甫嵩再次巧妙的运用了它。这一次,不在深夜,而是在凌晨鸡鸣之时,张梁全军覆没,被杀者达七万多人,投水者也有五万多人。此时,一直被义军所拥护的“大贤良师”张角也悄然离开了人世。人们本以为,有了“大贤良师”,便等于得到了上天的垂青,胜利,永远会站在他们的一边,然而……
  广宗城内,皇甫嵩令人打开张角的棺材,割下他的首级,快马送往洛阳。皇甫嵩相信,这颗血淋淋的人头是送给灵帝最好的定心丸。张角的另一个弟弟――张宝,携带着那即将崩溃的信仰率领着最后的残军逃去了“下曲阳”。皇甫嵩联合巨鹿太守郭典,率军同往追击。
  张宝,终究未能逃脱被斩首的厄运。屠杀又开始了,十几万义军随着张氏三兄弟的逝去,全部被埋在了下曲阳的城南。至今,那里依旧保留着这座义军的坟墓――京观。
  此刻,在那遥远京城内,人们仿佛听到了这里胜利的号角。于是,一种如孩童般天真烂漫的声音开始飘荡在天空中――“天下大乱兮市为墟,母不保子兮妻失夫,赖得皇甫兮复安居。”
  结束了,中平年间的这场声势浩大的黄巾起义凭借着皇甫嵩的一人之力平定了。当然,我们也不会忘了那个性格刚烈正直的朱y,以及此时已官复原职的卢植和那些甘愿为王朝抛头颅、撒热血的将士们。皇甫嵩疲惫了,数十万条的生命就这样消失在他的手中。痛苦、自责、煎熬成为了他心中永远无法抹去的伤痕……
  朝廷又下诏了,为了显示皇恩的浩荡和仁慈,皇甫嵩被拜为“左车骑将军”,领冀州牧,封为槐里侯,食邑八千户。成功了吗?皇甫嵩不敢肯定,答案,没有想象中那么简单。
  同年,边章与韩遂等人起事凉州,进兵威胁“三辅”之地,皇甫嵩从冀州被调回迎敌。此时,历史再次跳入了可笑的循环中。皇甫嵩走上了卢植的老路,拒绝向宦官行贿。只不过,这次的对象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小太监了,而是一个可怕的对手,灵帝身边的“红人”,“十常侍”之首――张让。五千万钱,驳回灵帝赐给皇甫嵩的那个“左车骑将军”的印绶。食邑六千户,改封为“都乡侯”,这就是政治。
  苦闷、失落,陪伴着皇甫嵩度过很长的一段日子,他开始变的有些迷茫了。然而,思考却没有停止过,他在质问自己,眼前这个已经腐朽不堪的王朝是否还值得自己如此用心的去维护。一日,部将阎忠来到了皇甫嵩的身边。二人的对话很久,阎忠在安慰这位名将的同时,并不断的在向皇甫嵩的耳边鼓吹一些“昏主”、“不赏之功”等类似的词语。他的意图很明显,无非是在劝皇甫嵩在当今这个早已分崩离析的时代中把握住机遇,自成一番伟业。但很可惜,阎忠选错了对象。皇甫嵩知道,掌握皇甫家族那个命运的十字架始终是无法挣脱的;他同样明白,他在质问自己的同时,他得到答案是什么。一切,早已有了归宿……
  故事的结局,依旧是惨淡、凄凉的。当董卓率领他的虎狼之师入京后,东汉王朝,彻底的葬送在这颗令人痛恨的毒瘤身上。皇甫嵩,他再次品尝到了失落和无奈。疲惫了,命运的束缚和时代的不公让他的雄心万丈一次次受到了致命的挫伤。静静的离去,应该是最好的选择。模糊了,他慢慢的消失于众人眼前。当这位汉末最后的名将抱憾而终的那一刻,或许,这世间并没有多少人知晓。当然,更没有人会愿意为他落下那一滴带有敬意的泪水……

网载 2013-09-10 21:24:28

[新一篇] 平定西羌,不畏權貴的東漢名英

[舊一篇] 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
回頂部
寫評論
相關閱讀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