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B848.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93X(2002)02-0111-04
针对个体在社会生活领域中如何构建良好行为模式的问题,研究者们非常重视自我控制行为的研究。他们通过探索个体在社会生活环境中控制自身行为反应的可能性来研究人们控制其行为反应的机制。自我控制行为的研究在心理学领域有重要意义。本文对国外有关自我控制行为的产生过程、形式及其技巧方面的研究进行了概要回顾,并对今后我国有关研究的发展方向进行了讨论。
一、自我控制行为的产生过程
自我控制行为(self-control Behavior)简称自控行为,指受到个体有意识有目的监控或调整的行为活动过程。Rosenbaum认为个体的大多数行为受此前已习得的对特定外界刺激的习惯反应模式的自动调节。一旦人们意识到其行为不能达到满意的结果,他们会想法采取措施改变外部事件(如周围环境)或改变他们对于这些外部事件的行为反应形式。个体对于外部事件的有效控制是有条件和限度的,而个体对于自身行为反应的积极超前控制,即使在面临无法控制的外部情景下也是无限的。后一种控制活动就是自我控制行为。[1]
Kanfer认为自我控制行为一般在以下情况下产生,“当新行为模式需要学习,当必须作出行为选择,当目标已达到或阻断,当习惯反应被阻断或无效。”他指出任何情况下当个体尝试控制其行为时,他们必须首先能够意识到它们,评价它们,在已知的有效行为模式中加以选择,并且希望达到一定的行为控制效果。简言之,任何自我控制行为的产生都受到个体认知过程的监控。当个体需要控制自我行为时,先必须进入认知监控过程。[2]
认知监控过程是个体监控自己如何采取行动的过程,它类似于Bandura在社会学习理论中所阐述的自我系统的认知功能。Bandura认为自我系统指“提供参考机制的认知功能以及与行为的感知、评价和监控有关系的一组从属功能。”当人们界定事件的意义,对已发生事件进行归因,对事件未来发展进行预期,并选择有效的行为活动方式时,他们就在实施认知监控过程。[3]
那么认知监控过程如何导致自我控制行为的产生呢?Bandura认为在自我控制行为产生之前,个体首先意识到他们自身和环境的某些改变,他们可能接受到一个信息,他们不得不改变自己已很好建立的习惯。在这种情况下个体原先思考问题和作出情绪和行为反应的习惯模式被阻挠。他们面临着既想依赖习惯的思考和行为方式又希望作出自我改变之间相互冲突的心理矛盾。这时他们必须决定是否忽视环境干扰并继续他们习惯的反应方式,或者寻求新的反应取代习惯的反应。如果他们选择后者,他们必须获得有关新情景和他们自我管理情感、思想和行为反应的更多信息。然后个体需要在不同行为方式之间作出选择。他们的行为选择决定建立在自我评价过程的基础上。自我评价过程分两步。第一步,处于评价过程中的个体确定行为改变是否值得。第二步,处于评价过程中的个体确定他们是否有足够能力改变行为。[3]
个体确认作出行为改变的潜在价值和达到行为改变的潜在能力后,作出新行为方式更为有利和有效的决定。这时个体需要选择自我改变的控制行为,个体可能选择的自我控制行为有矫正型自控行为、改良型自控行为和成长型自控行为等形式。
二、自我控制行为的形式
(一)矫正型自控行为
许多研究者关注个体自我行为控制过程的矫正功能或自动平衡功能。Kanfer指出当个体认识到自己的某些不良反应由环境刺激诱导而发生时,会通过减少这些环境刺激对于自己作出良好反应的干扰作用的方式监控自己的行为,他把这种行为控制活动叫做矫正型自控行为。个体实施矫正型自控行为时,个体的努力方向在于恢复已被分裂的心理和行为功能。我们发现自我管理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和应激管理技术等心理治疗方法都强调训练患者的矫正型自控行为。例如,一个强迫性洗涤病人每当家人或客人弄脏地板或茶几的时候,她就不能自我控制地加以反复擦拭。心理治疗者关注的就是培养其自我控制行为以取代反常的强迫性行为,训练其自控能力以降低情绪上的恐惧和消除生理上的痛苦。
(二)改良型自控行为
Kanfer认为改良型自控行为通常是指个体有意识拒绝诱惑或是延迟满足的情景。[4]例如肥胖者喜欢多吃,但如果想减肥,就必须要求自己限制进食某些食物,或者至少能够延迟满足自己的食欲。当人们实施改良型自控行为时,人们的努力方向指向改变他们意识到的不利甚至有害的习惯性行为模式。许多健康相关的行为,特别是那些改变生活方式以阻止疾病发生的行为,例如戒烟、戒酒、少吃高胆固醇食物等需要运用改良型自控行为。在这样的情况下,自我控制行为主要是被个体所获得的信息所激起,比如现行行为如果不被更加适当的行为取代会导致令人厌恶的结果等。所以改良型自控行为是个体的一种自我管理行为,它主要受个体的主观意识的引导。
(三)成长型自控行为
人们要在复杂的充满应激的社会环境中保持身心健康协调的重要条件是进行必要的自我行为控制。个体控制行为的能力使个体摆脱情景的重压,并使他们能应付和对抗应激。人类机能还有一个重要方面,也就是经由各种经历而成长和发展的能力。显然人们不仅费力地应付生活的艰辛,他们也有能力在曾经面临的不寻常经历中发展他们的个性和认知。人们需要通过他们的行为活动一方面使他们能维持习惯和保持稳定,另一方面也使他们改变和发展。Rosenbaum把个体经历不寻常的经历发展自己的个性、观念和能力,促使自己心理和谐健康成长和发展的自我控制活动叫做成长型自控行为。[5]
我们看到成长型自控行为的动机在于追求个体成长和发展的需要,而不仅仅是消极被动地应付应激,适应社会生活。成长型自控行为能帮助个体通过克服各种干扰使自己内心充满积极性体验,这对于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和谐成长和发展很有利。比如在工作领域,个体的成长型自控行为能使自己变得对工作更感兴趣和更加乐于体验他们工作中的乐趣和富于挑战性的经验。
三、自我控制行为运用的技巧
研究者们运用了多种方法以研究自我控制行为需要运用的技巧。自控量表(Self-Control Schedule,SCS)被认为可用于确定个体在面临需要作出矫正型或改良型自控行为时所需要的全部行为和认知技巧要素。Rosenbaum制定的自控量表包含以下几个方面的项目:(一)调节情绪和生理反应的技巧;(二)问题解决策略(包括问题界定、方法选择、计划制定、有效性评估、结果预测等技巧);(三)延迟满足的能力;(四)自我管理心理和行为反应的信心。[6]
由Cruber和Wildman所做的一项关于SCS的因素分析实验中,区分出了以下因素:(一)应付特定问题的技巧(它是改良型自控行为需要的技巧);(二)情绪调节和痛苦管理的技巧(它是矫正型自控行为需要的技巧);(三)外在性(如个体是否需要外在帮助以摆脱某些坏习惯)。这个因素受到个体对于自控能力是否有信心的影响。[7]
这项研究表明矫正型自控行为与改良型自控行为需要学习不同的技巧。矫正型自控行为需要个体掌握情绪调节和痛苦管理的技巧,还需要掌握注意转移的技巧、自我松弛的措施、思维控制的技术等。改良型自控行为需要问题解决技巧,例如:界定问题的性质、寻找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对可能有效的方法进行评估,以及实施这些方法等。其次还需要延迟满足技巧和冲动控制方法。有些改良型自控行为中也需要运用矫正型自控技巧。研究表明,个体的认知对个体的自我控制技巧有很大影响,Schraw等研究显示监控技巧的运用与认知的不同成分,如晶体智力和流体智力具有高相关。[8]
Durkin提出的一般系统理论可用于对成长型自控行为的内部机制进行解释。他认为,有机体是自组织的,他们的机体结构通过与环境的能量和信息交换提供了他们固有的自我防卫、自我组织和自我调整的能力。他还认为,生命机体自动地开放和闭合它的边界。自我封闭使个体在环境的变化和发展中隔离和孤立出来,形成封闭结构,使机体保持形态稳定,甚至使机体即使面临困扰情景时仍能保持内在稳定。它也产生一种具有结构调整或转变功能的开放结构。边界系统及其活动结构能够自动调整,而不是刻板不易改变,这样就能使个体在面临环境困扰时通过自我边界的开放,在个体和环境之间能量和信息的自由流动和交换过程中促使个体行为结构发生转变。[9]
显然个体需要通过封闭自我边界抵抗环境干扰以保持自身恒定,个体为了促进自身心理成长和发展,还特别需要通过开放自我边界接受新经验影响。Mccrae认为人们为了发展和实现他们的潜力,他们必须能够敞开心怀以一种不设防的方式以所有的可能性和敏锐的感知去接纳新的内部和外部经验,他把那些能向经验开放的个体描述成为“具有更深刻的和更开阔的意识,他们是富于想象力的、审美反应的、共情作用的、爱好探索的、好奇的和非常规性的。”[10]我们认为个体开放自我边界敞开心怀接纳经验是一种重要的成长型自控技巧,因为在这一过程中:(一)个体必须开放自我边界接受新经验影响;(二)个体的行为是由心理成长和发展的目标导向的;(三)为了达到目标个体必须克服某种情感的和习惯认知的干扰。此外,Hymer[11]、Chambless[12]和Lynn[13]的研究表明,沉思、自我放松和催眠等都是有助于个体心理健康和谐成长和发展的成长型自控技巧。但是对于这些自我控制技巧如何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和谐成长和发展的机制方面尚存在许多问题有待进一步研究。
四、总结和展望
综合国外有关自我控制行为的研究,可以看到,研究者把自我控制行为的产生过程看作是由认知监控的非自动过程。他们把自我控制行为区分为矫正型自控行为、改良型自控行为和成长型自控行为等形式,他们还研究和探索了不同形式的自我控制行为需要运用的特殊的自我控制技巧。矫正型和改良型自控行为都强调个体获得更加有效的行为取代无效的或有害的行为以更好地适应社会生活,应付应激和改变不良情绪,这样的过程有助于个体不良行为的矫正和良好习惯的建立。成长型自控行为则强调个体敞开胸怀充分地体验新的和未知的经验,充分地欣赏心理成长和发展所带来的愉悦感,这样的过程对于人类潜在能力的发掘和心理的健康发展是有重要意义的。
但是,我们也看到,国外有关自我控制行为的研究中尚存在着一些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第一,就自我控制行为的产生过程来说,由于个体的认知发展具有不同层次和水平,所以理应导致不同形式和水平的自我控制行为产生,对此问题的研究没有受到应有重视,有待进一步探索;第二,在对于自我控制行为如何导致个体的行为转变的机制方面缺乏有说服力的深入研究;第三,在对于各种成长型自控技巧如何促进个体心理和谐健康成长和发展的机制问题的研究还比较肤浅;第四,自我控制行为研究有广泛的应用价值,但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目前尚处于起步阶段,有待进一步拓展应用领域的探索和实践。
国外的研究和实践对于我国相关领域的研究有很大启示:第一,国外有关自我控制行为的研究和实践已经积累了大量丰富的经验,也取得了很大成效。但我国关于这个问题的研究成果比较缺乏,所以有待加强这方面的研究;第二,我国心理学界比较重视个体不良行为的矫正,但对于如何使个体获得更有效和良好行为以适应社会生活方面的研究和实践尚且不足,所以国外的有关研究和实践对于我们开展这方面工作有着重要的借鉴作用;第三,在我国的心理学研究领域中,象我国这样一个有着特殊人文背景的社会环境中如何促进个体心理健康和谐成长和发展的机制和技巧的研究比较缺乏,我们必须加强这方面的研究,这对于提高我国国民素质有重大意义。
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社版111~114B4心理学郭晓飞20022002该文简要介绍和总结了国外关于自我控制行为的产生过程及其形式方面的研究成果,文中还简要总结和概括了不同形式的自我控制行为需要运用的自我控制技巧,最后对国外有关自我控制行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如何开展有关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前瞻性看法。自我控制行为/矫正型自控行为/改良型自控行为/成长型自控行为 self-control behavior/redressive self-control behavior/reformative self-control behavior/experiential self-control behaviorBrief Introduction to Researches on Self-control Behavior Guo Xiaofei (Department of Education,Shaoxing University,Shaoxing,Zhejiang,312000)In this paper,the author briefly introduces and summarizes the results of researches on the process of formation and the forms of self-control' behavior abroad.Then,the author discusses some self-control techniques in dealing with different kinds of self-control behavior.Finally,the author puts forward some ideas concerning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researches on self-control behavior abroad and the ways to do research on this issue in our country.郭晓飞(1966-),男,浙江诸暨人,绍兴文理学院教育系副教授。绍兴文理学院 教育系,浙江 绍兴 312000 作者:绍兴文理学院学报:哲社版111~114B4心理学郭晓飞20022002该文简要介绍和总结了国外关于自我控制行为的产生过程及其形式方面的研究成果,文中还简要总结和概括了不同形式的自我控制行为需要运用的自我控制技巧,最后对国外有关自我控制行为研究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我国如何开展有关问题的研究提出了一些前瞻性看法。自我控制行为/矫正型自控行为/改良型自控行为/成长型自控行为 self-control behavior/redressive self-control behavior/reformative self-control behavior/experiential self-control behavior
网载 2013-09-10 21:20: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