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译文] 凉月洒在床铺,洒在梧桐树上,举目相望,月亮恰恰挂在梧桐叶的缺口处,皎洁而明亮。
[出典] 朱淑真 《秋夜》
注:
1、 《秋夜》 朱淑真
夜久无眠秋气清, 烛花频剪欲三更。
铺床凉满梧桐月, 月在梧桐缺处明。
2、注释:
秋夜:是作者叙写秋天一个夜晚铺床欲睡而又无眠的愁怨诗。
3、译文1:
秋意漫漫,天气清凉,诗人辗转反侧难成眠,频频剪这频频结成预兆喜事的灯花,猛然意识到天已三更了。铺床欲睡,枕席冰凉,满床月光冷影,蓦然抬头向窗外一望,窗外的梧桐树枝丫稀疏,月影在梧桐树叶间若隐若现,原来床上月光是从梧桐缺处射近来的。
译文2:
夜晚辗转反侧难已入睡,秋天的晚上夜气清凉,剪了很多次烛花了马上就到了三更天了,窗外梧桐树缝的月影,斑斑驳驳地铺酒在冰凉的床席上,而从梧桐缝里看上去的月亮在依然是那么明亮。
译文3:
秋夜无眠,秋风萧瑟,烛花频剪,已是三更。凉月洒在床铺,洒在梧桐树上,举目相望,月亮恰恰挂在梧桐叶的缺口处,皎洁而明亮。
4、朱淑真(约1135~约1180),号幽栖居士,宋代女诗人,亦为唐宋以来留存作品最丰盛的女作家之一。南宋初年时在世,其余生平不可考,素无定论。相传为浙江人,生于仕宦之家。夫为文法小吏,因志趣不合,夫妻不睦,终致其抑郁早逝。又传淑真过世后,父母将其生前文稿付之一炬。现存《断肠诗集》、《断肠词》传世,为劫后余篇。
有关朱淑真的籍贯身世历来说法不一,《四库全书》中定其为“浙江海宁人”,一说“浙江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又有原籍安徽歙州之说。南宋初年时在世。其父曾在浙西做官,家境优裕。幼颖慧,博通经史,能文善画,精晓音律,尤工诗词。素有才女之称。相传因父母作主,嫁予一文法小吏,婚后生活很不如意,抑郁而终,其墓在杭州青芝坞。
其诗词多抒写个人爱情生活,早期笔调明快,文词清婉,情致缠绵,后期则忧愁郁闷,颇多幽怨之音,流于感伤,后世人称之曰“红艳诗人”。作品艺术上成就颇高,后世常与李清照相提并论。
朱淑真书画造诣相当高,尤善描绘红梅翠竹。明代着名画家杜琼在朱淑真的《梅竹图》上曾题道:“观其笔意词语皆清婉,……诚闺中之秀,女流之杰者也。”明代大画家沈周在《石田集·题朱淑真画竹》中说:“绣阁新编写断肠,更分残墨写潇湘。”由此可见,其能力非寻常深闺女子可比,当与李清照并驾齐驱。朱淑真,她的诗作受到市民的激赏,却在死后遭到父母的焚烧(据魏仲恭《断肠诗集序》)。她显然是英年早逝的“问题美女作家”。
她的别号是“幽栖居士”,为南宋多情才女和美女,与李清照齐名,有《断肠集》存世。从“鸥鹭鸳鸯作一池,须知羽翼不相宜”(《愁怀》)来看,她的婚姻是不幸的,因此,有些作品泄露了婚外恋情,被一些学者剥夺着作权。
但是,她的作品还是存有大胆露骨的香艳镜头:“但愿暂成人缱绻,不妨常任月朦胧”——缠绵于情爱连时间也不管了,“娇痴不怕人猜,和衣睡倒人怀”——犹如今人当街亲吻一般大胆。
5、前两句叙事。首句直奔诗题,各点“夜”“秋”二字,交代了时间、心态、环境。“夜久无眠”已见怨妇愁绪满怀,而时又逢秋,秋风萧瑟,夜气清凉,锦衾单薄,佳人永夜难寝,更添一层愁苦。
次句紧承“无眠”,写人事活动。既然辗转反侧难入梦,那么如何打发漫漫长夜呢?空房寂寥,红烛高烧,百无聊赖中,她只好剪烛花以消遣寂寞了。“烛花”即灯花,古人认为灯花是有喜事的一种预兆。杜甫诗云:“灯花何太喜,酒绿正相亲”(《独酌成诗》)。灯花频生当有赏心悦事,而她却无法消解眼前这幽情苦绪。着一“频”字,写出了女主人公的焦灼不安、心神难宁。“欲三更”接续“夜久”两字,极写思妇饱受孤独寂寞煎熬之苦。
后两句写景。第三句转折一笔,写床席之月影。一个“凉”下得独特,这是全诗的诗眼,照应首句的“秋气清”,以触觉状态写视觉形象。从窗外梧桐树缝筛下的婆娑月影,斑斑驳驳地铺满了冰凉、空寂的床席,今夜谁会给她送来温暖呢?这情景怎不令人凉从心生!“满”字表面是写光影之浓,其实是写忧思满怀,剪不断理还乱的郁闷之感。这一句明写屋内月色之凄美,暗表人心之失落,虚实相生,韵味悠远。
末句写窗外梧桐之月,以景语作结,留给读者无穷的想象空间。该句承上句,以顶真手法过渡,从床上之月光、树影写到高天之皓月,表达了诗人望月怀人的乍喜还忧的心理。“月在梧桐缺处明”,展现了一幅高远、疏朗的秋夜月色图。皎皎月华,她似乎忆起了曾经的“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的甜蜜与浪漫;而如今,“瘦尽灯花又一宵”的时刻,又谁能与她“共剪西窗烛”呢?想超脱而不得,“月”之明,恰好照出了人心深处无法擦拭的黯淡。“梧桐缺处”,这一背景形象的定格,暗含了思妇不得与意中人团圆的酸楚。
全诗次序井然,先由屋外(秋气清)而室内(烛花频剪),又由室内(铺床凉)到室外(月在缺处明),逐层递进地反复渲染独处的苦闷。针脚细密,四句之间照应紧密,衔接流畅,无一“情”字,而无处不含情。意象鲜明突出,意境清空幽眇,细节勾勒精练传神,给人以无穷的回味。
6、“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题记
翻开《断肠词》,一篇一篇,浸满了太多无奈而又伤情的泪水,连同那纸上的墨迹一并都晕染开来,一圈一圈的,荡开的涟漪,是愁,是怨,是恨。弥漫的氤氲中,那个才情胜天的女子,在一片似锦的繁花丛中,一步一步,作着断肠的绝唱,唯美,哀婉,悲怆。
一句“月在梧桐缺处明”,这个“缺”字用的妙,为什么偏偏在梧桐缺处明?久与丈夫未谋
面,家庭本已有“缺”,现月在缺处明,不是更增添离愁别绪吗?
7、 秋凉寂寂,寒夜戚戚。如此萧条的季节,心情也跟着黯淡。正是: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8、愁苦凄情托明月。
“明月何皎皎,照我罗床帏。”(古诗十九首之一)这是游子的离愁。
“泠泠玉潭水,映见娥眉月。”(晋·虞骞《视月》)读此联,宛然可见呆呆遐想的一人儿在。
“缺月昏昏漏未央,一灯明灭照秋床。”(王安石《葛溪驿》)这是一种微微的思乡之幽情。
“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南朝乐府民歌《秋歌》)这是思妇之怀远。
“独坐对月心悠悠,故人不见使我愁。”(苏舜钦《中秋夜》)这是对故人的愁思。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柳永《雨霖铃》)这看似淡景,却寓离人无限悲凄痛苦。
“先知风起月含晕,尚自露寒花未开。”(李商隐《正月崇让宅》)这是李商隐对妻子的无限怀念。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白居易《江楼月》)这是白居易对家人的思念。
“一樽强醉南楼月,感慨长吟恐过悲。”(陆游《月下醉题》)这是陆游对亲人的无比怀想。
“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宋·朱淑真《秋夜》)你看,桐、月交织,纡徐委曲而深邃,真是不言愁而句句带愁意。
“风音触树起,月色度云来。”(南朝·梁·刘孝绰《夜不得眠》)“风音”指风中枝叶相摩音,此乃愁绪如云,随月生而生。
“芙蓉露下落,杨柳月中疏。”(北朝·萧悫《秋思》)这却是悲秋之感。
“别君河初满,思君月屡空。”(南朝·梁·范云《别诗》)这两句虽也是写思妇怀远,但真是别有情趣,你瞧,她追忆他们分别在河桥边,那溢满的河水,也难以载动的、沉重的离愁,别后的时间是这样的长久,月儿圆了又缺,缺了又圆,一次次盼团聚,一次次落空。作者这根神奇的笔,真是把此情此意写得淋漓尽致。
我们完全可以这样说,我国古诗词写思念、抒愁情的“月亮”简直是世界之最,中华独步。
9、今夜月光淡如水,独坐庭院,轻翻月,今夜月色美好,何不斟一杯清茶,邀月共醉?
深秋之夜,你的凉眉挂在梢头,只听见你在独自吟诵:“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在你的眼中道路一片坦然。明月当空,你我一同畅饮清风之潇,花草之香,你那涨红的脸,伴着月下吟唱一句:“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好一个“飞天镜”你竟起舞弄清影,把酒问青天。不禁仰天长叹,对月如歌。你我同走在田野,你的光辉普照人间,“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大地皆静,一切尽如你的光辉,“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淡淡月色,与蛙声共起,与雨起舞,何怕弄清影。你的光泽照在大地:“月儿弯弯照九州,几家欢乐几家愁?”一个几家愁,泛上舟,“一处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你我共起锦瑟,庄生晓梦迷蝴蝶,“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与沧海对唱,与蓝天对歌。
品一杯清茶,其奥妙,妙在不言中。
10、总觉得中秋的月华与其他时节不同,或许是经历了太多文人墨客的深情凝望,多多少少散发着淡淡的乡土气息吧。春天的月华便清新明丽的多了,“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正值万物复萌,波澜不惊,偶有暗香浮动,流韵无声。夏天的月华更张扬了,甚至略显霸气,“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高远辽阔,苍凉亘古,在蛙鸣蝉噪里,荡涤酷暑。唯独这中秋的月华清丽芬芳,如同独居高楼的女子哀伤而幽怨的目光,“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那般寂寥缄默,那般情思绵长。
秋水多柔情,秋月多娉婷,在这秋水芙蓉,秋月琨玉的夜晚,似水的清辉里衍生出多少美丽动人的故事啊。从漠漠黄尘的塞北到柔柔清风的江南,从山壑纵横的西陆到一马平川的中原再到观潮戏水的的滨海,神州大地有多少才子佳人在这满月的华彩里缓步芳径,吟诗抚琴,真可谓随心随意,至情至性呵。“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沧海桑田,时过境迁,没有了那些“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痴男怨女对月倾心,只余一轮孤月千年守候,清辉依旧。
11、 秋,这个季节,也必须与月同在。月是有心人寄托情感的心灵场所。月亮,月暗,月圆,月缺,真正的是月凉。
苏轼的“缺月挂疏桐”,会不让人产生遐思吗?
朱淑真的“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不知又有多少人体会到呢?
李煜的“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那月如钩,何人能不感到秋的冷清呢?
多么凄凉的秋季!多么让人有情感——伤感的秋季啊!秋季,与梧桐,与绵雨,与缺月合照出一张照片,那张照片存在我们的心中方能永存。那张照片是对秋季的真实写照。那梧桐,也许寒鸦也不肯栖;那绵雨,也许大雁也羡慕;那缺月,也许文人墨客在寄托情感。
没有秋季是不完整的四季!
但总觉得,梧桐、绵雨、缺月这张照片需要一颗文人墨客的心,那情感才能真正得到体会。
一年四季,吾独爱秋——凄清的季节,情感的季节。(2007年福建高考满分作文)
12、丰富的情感是女人的七彩巾,没有多愁善感的线条就衬不出彩巾的鲜丽的主体。
多愁善感的女人笑时好似山花烂漫,伤感时恰如芭蕉带雨,更显出生命的绿意----给人一个水晶般透明的天空。
“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好多人都认为林黛玉是多愁善感的典型,病柳扶风,花冢葬花,做尽了多愁善感之事。可是在历史上多少文人墨客,哪个不是多愁善感之人?因为多愁善感的人对人和事感受入微,注重细节才能写出精练的情感文章。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作为中国文学史上最伟丽的女词人李清照,才情极高,才调绝伦,她又凭什么吸引着人们?就是因为她是一位兰心蕙质多愁善感的女词人。
“ 夜久无眠秋气清,烛花频剪欲三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宋代朱淑真也是一位才貌出众、善绘画、通音律、工诗词的多愁善感才女。
多愁善感的女人象一阵细雨,可以把彩虹写在蓝天,把她丰富的情感赠给大地。。。
多愁善感的女人有一种凄美,有一种优雅,有一种高贵,有一种脱俗。那幽幽的情怀 ,独特的风韵,使男人发现了她的可爱之处,从而震惊和完善了自己………
13、热爱唐诗宋词,爱诗的婉转成韵,爱词的错落有致。“春云淡淡日辉辉,草惹行襟絮拂衣”的春日,“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的秋夜;“走来窗下笑相扶,爱道画眉深浅入时无”的浅笑,“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的轻愁……唐诗宋词仿佛长袖善舞明眸善睐的女子,向我款款行来。多少个“一钩残月带三星”的长夜,多少个“雨打梨花深闭门”的假日,余音绕梁的唐诗宋词无言地陪伴在我的身边。
静静的夜里,一卷在握,有一种亘古的宁静驱逐了欲念和名利,内心的浮躁和荒芜被净化成了本然与透明,这大概就是古人所说的“本心”吧。
14、问无踪四季,等待还多久?
四季对我说,从春走到夏,从秋奔向冬,哪里是开始,哪里是结束。
问柔婉月影,等待还多久?
月影告诉我,曾记得,有位朋友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而如今梧桐不在,愿以残影相怜。
15、林荫道上,呼吸着梧桐那熟悉的味道,仰望天空依旧‘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5:18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