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rn

rnrnrnrnrn
rn
 
rnrnrnrnrnrn
rn
 
rnrnrnrnrnrn
rn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rn

       [译文]     衣带逐渐宽松,人也显得憔悴。为了她呀!即使身体消瘦下去,也不翻悔。

rn

       [出典]    柳永     《凤栖梧》

rn

       注:

rn

       1、   《凤栖梧》  柳永

rn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rn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rn

      2、【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
《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rn

            ②危楼:高楼。

rn

            ③黯黯:迷蒙不明。

rn

            ④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rn

            ⑤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当:与“对”意同。

rn

            ⑥强:勉强。强乐:强颜欢笑。

rn

            ⑦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rn

       3、译文:

rn

         我倚着高楼独自伫立,轻风拂面而去,极目远望,心中交织着伤春的愁绪,这份伤感仿佛来自天际。斜阳下草色笼着烟霭,默默无言,有谁能把我凭栏时我心情领会?

rn

         真想无所顾忌地大醉一回,但饮酒听歌,勉强地行乐,实在是觉得没有滋味。眼看着衣带渐宽,我也绝不后悔,情愿天天想她,哪怕就这样消瘦下去。 

rn

       4、 柳永(约公元987—约1053年),字耆卿,初名柳三变,排行第七,又称柳七,曾做过屯田员外郎,世称柳屯田。

rn

    柳永生于儒宦世家,祖上大多是为官之人。他从小就才华过人,刻苦好学,接受着正统的教育,也像大多数知识分子一样,将入仕作为人生的第一目标,希望在官场做出一番大作为。然而,他屡试不中。

rn

        落榜对柳永的打击很大,他闭门数日,突然仰天大笑摔门而去。从此,他转向市井深入,出入歌馆妓楼,吟唱着:“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在笙歌艳舞、锦榻绣被中,谱写了一曲又一曲婉约极品。

rn

        柳永是真诚而伟大的。在一个鄙视歌妓的时代,他与许多青楼女子成了朋友,把她们看成是可以托付的知音。他真心爱她们,理解她们,尊重她们,作词歌颂与她们真挚的爱情。柳永的才情和坦诚得到的是歌妓们的一片真心,她们用心苛护他,用温情抚慰着柳永那颗受伤的心灵。妓院流行起一句顺口溜:“不愿君王召,愿得柳七叫;不愿千黄金,愿得柳七心;不愿神仙见,愿识柳七面。”。柳永的旷世才华居然在花街柳巷找到了用武之地!

rn

        柳永虽然戏称自己是“奉旨填词柳三变”,但内心还是非常渴望谋个一官半职。为了改变不顺利的仕途,据说柳永还专门写了首词走了次后门。

rn

       当时,柳永正在杭州,两浙转运史孙何是他的布衣之交,柳永希望得到孙何的栽培,便精心构思,根据杭州这座江南名城的繁华景象和秀美风光,创作了这首《望海潮》,然后拜托杭州名妓楚楚到孙府伴宴时,唱给孙何听。果然,孙何在中秋夜听到楚楚唱的这首《望海潮》后,立即派人将柳永接到了孙府。

rn

       可惜的是孙何还没来得及提拔柳永,就突然去世了。柳永自然又是一番郁闷,可这首《望海潮》气象辽阔、声律优美,江南胜景经柳永的妙笔点染,更是美不胜收,迅速红遍大江南北,成了家喻户晓、众口传唱的名作。据说金主完颜亮读到这首词后,对杭州天然秀丽的景色垂涎三尺,这才有了日后率大军南下,扬鞭渡江侵略大宋的举动。

rn

        大约50岁时,柳永终于凭借自己的努力进士及第,后来又做了屯田员外郎这样的小官,可惜没多久就因放荡不羁的性格得罪了同僚而遭罢官。

rn

        这次罢官彻底摧毁了柳永的仕途梦,他更加放荡形骸,整天与歌妓们混迹在一起,在红袖脂香中寻得一醉,过着权贵、文人们不齿的生活。

rn

        晚年的柳永落魄潦倒,一贫如洗,在妓院中结束了他孤独寂寥的一生。谢玉英、陈师师等一班名妓集资将他安葬,并为他戴孝守丧。柳永出殡时,满城的妓女都来了,半城缟素,一片哀声。每年清明节,歌妓们都会自发到柳永墓地祭扫,后来竟成了一种习俗,世称“吊柳七”或“吊柳会”。

rn

    历代词人中,如柳永这般落魄的寥寥无几,而落魄到如此精彩的更是只有柳永!

rn

    “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杨柳岸的冷月催生了词人的灵感,烟花巷的沉沦激发了词人的才情,歌舞场的辛酸铸就了词人的辉煌。才子柳永,生生死死都风流!

rn

       5、“伫倚危楼风细细”。说登楼引起了“春愁”。全词只此一句叙事,便把主人公的外形象象一幅剪纸那样突现出来了。“风细细”,带写一笔景物,为这幅剪影添加了一点背景,使画面立刻活跃起来了。

rn

   6、“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极目天涯,一种黯然魂销的“春愁”油然而生。“春愁”,又点明了时令。对这“愁”的具体内容,词人只说“生天际”,可见是天际的什么景物触动了他的愁怀。从下一句“草色烟光”来看,是春草。芳草萋萋,尽还生,很容易使人联想到愁恨的联绵无尽。柳永借用春草,表示自己已经倦游思归,也表示自己怀念亲爱的人。那天际的春草,所牵动的词人的“春愁”究竟是哪一种呢?词人却到此为止,不再多说了。

rn

   7、“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写主人公的孤单凄凉之感。前一句用景物描写点明时间,可以知道,他久久地站立楼头眺望,时已黄昏还不忍离去。“草色烟光”写春天景色极为生动逼真。春草,铺地如茵,登高下望,夕阳的余辉下,闪烁着一层迷蒙的如烟似雾的光色。一种极为萋美的景色,再加上“残照”二字,便又多了一层感伤的色彩,为下一句抒情定下基调。

rn

   8、“无言谁会凭阑意”,因为没有人理解他登高远望的心情,所以他默默无言。有“春愁”又无可诉说,这虽然不是“春愁”本身的内容,却加重了“春愁”的愁苦滋味。作者并没有说出他的“春愁”是什么,却又掉转笔墨,埋怨起别人不理解他的心情来了。作者把笔宕开,写他如何苦中求乐。“愁”,自然是痛苦的,那还是把它忘却,自寻开心吧!

rn

   9、“拟把疏狂图一醉”,写他的打算。他已经深深体会到了“春愁”的深沉,单靠自身的力量是难以排遣的,所以他要借酒浇愁。词人说得很清楚,目的是“图一醉”。为了追求这“一醉”,他“疏狂”,不拘形迹,只要醉了就行。不仅要痛饮,还要“对酒当歌”,借放声高歌来抒发他的愁怀。但结果却是“强乐还无味”,他并没有抑制住“春愁”。故作欢乐而“无味”,更说明“春愁”的缠绵执着。

rn

  10、至此,作者才透露这种“春愁”是一种坚贞不渝的感情。他的满怀愁绪之所以挥之下去,正是因为他不仅不想摆脱这“春愁”的纠缠,甚至心甘情愿为“春愁”所折磨,即使渐渐形容憔悴、瘦骨伶仃,也决不后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才一语破的:词人的所谓“春愁”,不外是“相思”二字。

rn

  11、这首词采用“曲径通幽”的表现方式,抒情写景,感情真挚。巧妙地把飘泊异乡的落魄感受,同怀恋意中人的缠绵情思融为一体。  

rn

这首词妙在紧拓“春愁”即“相思”,却又迟迟不肯说破,只是从字里行间向读者透露出一些消息,眼看要写到了,却又煞住,掉转笔墨,如此影影绰绰,扑朔迷离,千回百折,直到最后一句,才使真象大白。词相思感情达到高潮的时候,戛然而止,激情回荡,感染力更强了。(闲鹤通灵)

rn

12、“伫依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然生天际。”迎着夕阳下微寒的春风,他登上了可以游目远驰的危楼,望着遥远的天际,她还是没有从夕阳中走出来,倒是春愁,黯然的从天际生出,然后迎着他的目光,毫不客气的扑面而来。“我等的人还没有来,而载我的船却早已离开”。如此,他只有等待,伫倚栏杆,极目远眺,任那一片春愁黯然滋长于天际,然后悄无声息的滋润着自己无边的思念。

  “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栏意?”他不顾安危,立足危楼,无非是向望的更远。望断天涯,尽收眼底的,却依然是青青芳草,渺渺烟霞。心爱的女子不在身边的孤寂,徒自凭栏的无望,希望成空的感喟,又有谁能领会呢?

  此刻,他的形体是孤单的,灵魂是孤独的,但所有压抑的苦痛,除了她,又能向谁倾诉呢?

  夕阳残照里,余烟袅袅时,附近的人们总会看见一位身着青衫的男子独自倚栏于危楼,但始终没有人知道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等待是为了水,也没有人明白他关注春江水暖春草绿是因为思念谁。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登高凭栏观春色,不能解春愁。既然在清醒中不能将她忘却,只好打算放纵自己饮酒,或许此时唯有麻醉自己才能得到暂时的解脱。但它岂不知“抽刀断水水更流,借酒浇愁抽更愁”的至理之言?不见伊人,不闻伊言,即便是豪饮高歌,把酒寻欢,强作笑颜,依然无法排遣心中得抑郁。

  又是一个春江水暖春草绿的季节,依然是那位青衫男子倚栏伫立于危楼,弥漫在他身边的,除了满身的酒气,便是外人不可接近的孤寂与冷漠。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无可替代的思念,却让他以无怨无悔的执着演绎着,脸庞的瘦削,颧骨的高突,身上的青衫也可以装得下另外一人了,但从没有后悔这一切皆因对她无边的思念而起,心甘情愿为爱受煎熬,心甘情愿痴迷的自我熬煎。因为这无期的守望,皆因为他们真挚的,永恒的,“终不悔”的爱情。在这里,没有金钱,没有权力,没有交易,没有名利,没有世俗,也没有纷争,在他们之间,只有:感情至上,区区四字,不名一文,但对他们来说,却昂贵的无与伦比。

  真是一对完美的无可挑剔的,让世人无不嫉妒的恋人。他们高度纯洁的爱情是那些追名逐利之徒可欲而不可求的,虽然在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部落中,自诩风流的文人骚客少说也有几百个,但真正能做到超凡脱俗,回归原始真性爱情的,除去此人,能剩几个呢?

  人间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雨月。(
陈显忠

rn

13、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

rn
rn

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

rn
rn

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 

rn

14、春天,滋润了万物,也滋润了人漫无边际的思念,他登上了可以游目远驰的危楼,望着遥远的天际。
   她还是没有从夕阳中走出来,倒是春愁,黯然的从天际生出,他只有等待,伫倚栏杆,极目远眺,任那一片春愁黯然滋长于天际,然后悄无声息的滋润着自己无边的思念。心爱的女子不在身边的孤寂,徒自凭栏的无望,希望成空的感喟,又有谁能领会呢?
    登高凭栏观春色,不能解春愁。既然在清醒中不能将她忘却,只好打算放纵自己饮酒,或许此时唯有麻醉自己才能得到暂时的解脱。把酒寻欢,强作笑颜,依然无法排遣心中得抑郁。
    无可替代的思念,却让他执着的演绎着,衣带日渐宽松,仍然——无怨无悔,为了心爱的人,值得这般形容憔悴!

rn

15、大学问家王国维在他的《人间词话》中,分别辑录了北宋词人晏殊的《蝶恋花》、柳永的《凤栖梧》、南宋词人辛弃疾的《青玉案》中的名句,并巧妙地赋予这三个名句以新意,构成治学必须的“求学三境界”,真可谓独巨匠心,读来令人耳目一新、拍案叫绝!

    王国维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此等语皆非大词人不能道。然遽以此意解释诸词,恐为晏殊等诸公所不许也。”

  第一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原出自北宋词人晏殊的词《蝶恋花》。此境是“登高远望,绝处求生”之境。西风吹树,风紧木落,一片凄凉。人独上高楼,有一种苦苦寻觅,痴痴求索的孤独和无奈。前路茫茫,天外有天,永无止境,不知道从何处起步,同时又隐隐透着一股殷殷的期盼,希望找到出路。“望断天涯路”进入了一种非同寻常的境界,路多且远,需作选择。这第一境界使人悟到:学海无涯,只有勇于登高远望者才能寻找到自己要达到的目标。

   第二境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原出自北宋词人柳永的词《凤栖梧》。此境是“苦苦追寻,竭尽全力”之境。一但选定了路,就应该不避艰难地走下去。为了心中的追求,甘愿忍受孤寂,即使体弱神伤,也决无悔意。这是何等的执着!此境使人悟到:为了寻求真理或者研究一个问题的答案,废寝忘食、日以继夜地工作,即使累瘦了也不觉得后悔,要在事业上有成就,不经过一番寒霜苦,没有不达目的不罢休的心志是不行的。

rn


  第三境界:“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原出自南宋词人辛弃疾(1140——1207)的词《青玉案》。此境是“豁然开朗,一片光明”之境。王国维以这句词比喻为了经过长期钻研,正在难以解脱之际,突然找到了答案时的心情。

  这三句在原词中都各有本意,想必三位前者并没有预见到经王国维辑录在一起,并赋予“求学三境界”的新意后,不但使这三句词得到升华,连原词也是焕然一新了。细细品味,我们会为这三境地而折服而感动。前两个境界是第三个境界的基础与前提,而第三境界又为处在前两个境界中的人带来了希望与信心。“独上高楼”登高远望“天涯路”,幻想着“灯火阑珊处”的美景,必然会增添即使是“为伊憔悴”,纵然是“衣带渐宽”也是永不放弃的信心。学无止境,每当寻到“灯火阑珊处”,“蓦然回首”,除了那种成功后的愉悦感觉之外,更会发现自己实际上是又登上了一层“高楼”,而此时又会发现更新更美好的境界——“无涯之学海”“路漫漫其修远兮”,并将一如既往地“众里寻他千百度”。

   有些人常常庆幸自己“读遍天下书”,为自己能坚持读书而自满自足,但是在品味了“三境界”之后,他们也许会生出一些惭愧。汗颜之余,他们也许会觉得又到了一个“灯火阑珊处”。这样想来,此三境界哪里只是“读书之三境界”,分明也是“做人做事”之境界啊!可以称其为“人生之三境界”。

rn

16、以前一直有一种错觉,以为清风明月里,夕阳残照中,古道西风,大漠边关中流淌而出的情思是那些文人墨客闲思而作,并非经历了一次次心潮起伏,一次次思想的沐浴,灵魂的洗礼等种种历练而成,但在读到了你“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时才得以了然,那思情丝丝绵延得无声无息,令人低回不已。低回过后,便会一个人默默的整理些许遗落的心灵碎片,重温那种种不加雕饰的真实心灵。

rn


   你不想因看见夕阳而更显落寞,你举起手想着住它,在指间,看见泻下的落日余晖,依旧灼烧了你的眼眸。于是,你便想起了用文字定格思念,把夕阳的孤独化作灵魂的手指,轻轻写下自己的回忆,永恒的眷恋,把思绪一段一段的燃烧。当你想用酒把思念稀释时,我分明看见你愈陷于深深的心涡,咀嚼着看似破碎而又甜美的梦,情节一马平川,却又心绪淡淡。虽然在爱的路途上有距离,但在坚定和执着的引领下,永远也不会遗忘来时的初衷。

rn


   我不知道什么是思念的永恒,也不大喜欢人们在思念袭来之际哀愁苦叹,但你的离愁别绪却是百读不厌,撩人心弦,让人看到没有幸福之神的眷顾依然可以美丽,看到碧翠氤氲的草木开在了寂寞的高山上。这一切都因为你用真心的字词诠释了“柔情的语言,仍在,展翅的想象中,永远的活着”这句话,你美丽的词句永远氤氲着生命醉人的芳香,并用它在每一对友情之人的心间系上绵长的感应。

rn


   无言的感动是美妙的,但在被凡尘俗世麻醉的现代人心里,这样的执着与感动还有多少?于是,我常常在如水的月色中品读着你的词,让种种的愁绪润湿伤感的眼眸,让时间停留于那样一种淡淡如空的静谧。
   所有的思念沉淀于心底,注目着远方的伊人,让所有流入心间的思念凝结成生命中不可割舍的一个乐章。
   在那个夕阳残照的傍晚,所有的思念都化作了伤怀的羽翼。(
思念的翅膀)

rn

17、春有情,脉脉依依。美人却无情,只肯赐那惊鸿一瞥,决不肯再多。虽不至于断了寸寸肝肠,也把眉蹙。惟有杜康解忧。女儿红是醇,菊花白是清。对酒当歌。对酒当歌。杜工部作诗描世间好饮者,气度惊绝,羡煞旁人。李太白杯不停,舞剑长啸,便是笔下生花,万古愁也销去。这里却少了前人绿蚁新醅的欢喜意境。一个“强乐”,倒使我想不出柳公子长吁短叹的神色。男人若是要以怨夫情状来搏垂青,实在太过可怜。有人要搬出李商隐来辩驳,可惜玉溪生笔下儿女情长重在一个凄字。凄且殇,殇且美。如同群蝶过眼,迷离辉煌。而这时柳永落的是个扰字。饮不毕的前因后缘,索性解了束发以簪击节。可,一阕望海潮是太过激荡,一首迷神引又多幽怨,曲到唇边不得吟。不得吟,惆怅旧欢如梦,心头有浮光掠影,自然是忘不尽。笑已勾在嘴角,收不回,恨不得,恼不起,又自负着坊间传奇的美名,于是把一切都推给“无味”。好一句“强乐还无味”。谩道“无味”,实在是“谁解其中滋味。”

rn

枉费。笑自己痴得如有意落花,非流水无情,恨岁月无情。教人怎么变做黄土之下白骨枯,随他而去。毕竟太多流连,不敢了断性命。点一盏心灯,捧泛黄书卷神游,不意泪盈于睫。柳卿误我。沉迷至如守活寡。但心中也了然,纵然能穿越了历史相见,不过相误。词人多情,身前身后千万个伊人,哪怕不真心爱过,情路也风光旖旎,留得老时伴声声铜漏怀念。见惯了长袖善舞,胭脂罗裙,今宿左邻,明居右舍。何况词人薄幸,“过尽千帆皆不是”。谁又是真正伊人,不屈于寻常红粉。怕只在画中,在诗里,在心间。

rn

18、有不凡之士曾言:文学皆是意淫。话虽粗俗,大半不假。把意淫二字换成联想解,便是一场精神上丰盛的幻觉。见鸿雁而思锦书,赏霜菊而知秋风。读竹杖芒鞋思苏子,吟灯火阑珊忆稼轩。又譬如寒灯之于孤寂,冷雨相对寡欢。婵娟常表相思,琵琶多显哀怨。(雏菊回忆录的角落)  






 

rn

 

rn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4:33

[新一篇] 衣上酒痕詩里字,點點行行,總是凄涼意。

[舊一篇] 衣食當須紀,力耕不吾欺。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