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译文] 终南山北岭的景色秀丽,积雪好像浮在云端下。
[出典] 祖咏 《终南望余雪》
注:
1、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2、注释:
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余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无言长律。祖咏看完后思付了一下,立刻写完了四句,他感到这四句已经表达完整,按照考官要求,写成六韵十二句的五言体,有画蛇添足的感觉。当考官让他重写时,他又坚持了自己的看法,考官很不高兴。结果祖咏未被录取。但这首诗一直流传至今,被清代诗人王渔称为咏雪最佳作。
阴岭:山北曰阴。阴岭,背向太阳的山岭。
林表:林梢,林外,林端。
霁色:雨雪停后出现的阳光。
3、译文:
终南山北岭的景色秀丽,积雪好像浮在云端下。初晴的阳光照在树林末梢,傍晚的长安城中增添了寒意。
4、 祖咏(699~746),洛阳(今河南洛阳)人,后迁居汝水以北。唐代诗人。开元年间考中进士,但却未获官职,遂归隐汝坟别业,以渔樵自终。祖咏与王维交谊颇深,多有酬唱,又与卢象、储光羲、王翰、丘为等人为诗友。诗以山水写景为主,多隐逸趣尚。
5、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余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祖咏看完后思付了一下,立刻写完了四句,他感到这四句已经表达完整,按照考官要求,写成六韵十二句的五言体,有画蛇添足的感觉。当考官让他重写时,他又坚持了自己的看法,考官很不高兴。结果祖咏未被录取。但这首诗一直流传至今,被清代诗人王渔称为咏雪最佳作。诗人描写了终南山的余雪,远望积雪,长安城也增添了寒意。这诗精练含蓄,别有新意。
诗写遥望积雪,顿觉雪霁之后,暮寒骤增;景色虽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冻。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朴实俏丽。
题意是望终南余雪。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阴”);而且,惟其“阴”,才有“余雪”。“阴”字下得很确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这个“浮”字下得多生动!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不正给人以“浮”的感觉吗?读者也许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是的,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林表明霁色”中的“霁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
“明”字当然下得好,但“霁”字更重要。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馀雪的情景。终南山距长安城南约六十华里,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阴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笼罩终南山的蒙蒙雾霭;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时,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贾岛的《望(终南)山》诗里是这样写的:“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阴霾一似扫,浩翠泻国门。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久雨新晴,终南山翠色欲流,长安百万家,家家门前张开一面新崭崭的屏风,多好看!唐时如此,现在仍如此,久住西安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所以,如果写从长安城中望终南馀雪而不用一个“霁”字,却说望见终南阴岭的馀雪如何如何,那就不是客观真实了。
祖咏不仅用了“霁”,而且选择的是夕阳西下之时的“霁”。怎见得?他说“林表明霁色”,而不说山脚、山腰或林下“明霁色”,这是很费推敲的。“林表”承“终南阴岭”而来,自然在终南高处。只有终南高处的林表才明霁色,表明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的馀光平射过来,染红了林表,不用说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而结句的“暮”字,也已经呼之欲出了。
前三句,写“望”中所见;末一句,写“望”中所感。俗谚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又云:“日暮天寒”。一场雪后,只有终南阴岭尚馀积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时,又比白天寒;望终南馀雪,寒光闪耀,就令人更增寒意。做望终南馀雪的题目,写到因望馀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觉,意思的确完满了;何必死守清规戎律,再凑几句呢?
王士稹在《渔洋诗话》卷上里,把这首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作,不算过誉。
6、说到西安大气质量的改善,政法学院大四学生吴伟深有感触。吴伟对记者说“到西安上学快四年了,只有现在才能毫不费力地看见学校对面的终南山”。吴伟是个摄影爱好者,刚上大一的时候,他读到唐诗三百首里吟咏的诗“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便很想拍一张“终南积雪”的照片,可当他爬上教学楼7层看对面的终南山时,他什么也没看到,对面灰蒙蒙一片,近处一些高层建筑物也依稀只见轮廓,电视塔也若隐若现,他非常失望。班里西安本地的同学告诉他,只有等大雨之后才看得见。他指着手里的相机高兴地说“现在好了,站在楼上随时都能看见终南山,我从楼上都能给它照相”。
7、此诗用中国山水画泼墨法写广阔境界的静谧而含动态,紧扣“望”字写所见所感,诗中每句都有一个选择得十分精到的动词:秀(形容词作动词)、浮、明(辉耀)、增。终南山北岭的景色秀丽,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北岭高出云端,上面的积雪好像飘浮在流动的云端。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余光照亮了林表,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但日暮中寒光闪耀,就令人更增寒意,所谓“下雪不冷化雪冷”“日暮天寒”,树上积雪已开始融化,长安城中今夜该更加寒冷了吧?
8、雪,我爱它什么呢?我想,与其说爱它一种银装素裹、圣洁至极的美丽外表,不如说更爱这种外表所渲染出的另一种内在的空灵、温润意境。古往今来,为雪作唱者,何止千万,“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云云,好是好,但将雪的意境,写得精妙绝伦者,可谓凤毛麟角。“画虎容易画骨难”,因为,意境最难写、最难攀。意境,往往是个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许多事儿,心感受到了,却莫名与无奈,难以准确地将它倾诉出来,雪,本没有颜色,却偏要写出五颜六色的风致来——雪的意境。
9、洁白美丽、粉妆玉砌的雪啊!飘飘洒洒,纷纷扬扬。
在唐诗里,我看见了:“于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看见了“燕山雪花大如席,片片吹落轩辕台”;看见了“花从银阁度,絮绕玉窗飞”;看见了“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看见了“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看见了“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还有“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更是听到了“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是何等壮美的意境。透过窗子,悠悠的看,雪静静地落在村庄里,像给淡泊的乡村生活注入了新鲜的墨痕。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是何等的孤寂的定格。这个冬天,千鸟无语,雪是大地上唯一的语言。在寒冷中,那个静静地审视雪中的游鱼,静若处子的背影。
“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是何等的美妙的图画。那形态万千、晶莹透亮的雪花,那幽雅恬静的境界,那壮阔瑰丽冰香,那凉莹莹的抚慰。
在雪尽情地挥舞着的衣袖中,在雪飘飘洒洒的弹奏中,天、地、河、山、人,清纯、洁净、美丽、端庄而素雅。
心灵在净化,恰如一切都在升华。
10、黄昏的雪,就像一位未老先衰的中年人,深切切的,好象有千丝万缕的情绪似的。无怪诗人曰:“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原来如果没有冬日的寒林和雪景,冬天的终南山也会失去光彩和浪漫的。
11、爱读唐诗的人说:“语文就是‘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语文就是‘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语文就是‘芳树无人花自落,春山一路鸟空啼’;语文就是‘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语文就是‘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语文就是‘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语文就是‘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劝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语文就是‘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语文就是‘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语文就是‘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爱读宋词的人说:“语文就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语文就是‘忍把浮名,换了浅斟低唱’;语文就是‘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语文就是‘沙上并禽池上暝,云破月来花弄影’;语文就是‘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语文就是‘红笺小字,说尽平生意’;语文就是‘池上碧苔三四点,叶底黄鹂一两声’;语文就是‘绿杨烟外晓云轻,红杏枝头春意闹’;语文就是‘野凫眠岸有闲意,老树着花无丑枝’;语文就是‘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12、 古往今来,有多少吟咏四季的诗文,让人难以忘怀,它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最佳礼物。在诗的形象中,我们可欣赏到那钟灵毓秀的自然风光,感受着中华古文化的博大精深,体会古诗的意境,领悟诗人的情感。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如春日的百花,散发着馥郁的芳香。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像夏日的繁星,闪烁着夺目的光芒。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似秋日的月光,传递着美好的情感。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同冬日的皑雪,弹奏着和谐的韵律。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3:32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