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译文]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出典]   三国  魏  曹操  《观沧海》

   注:

  1、   《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进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2、注释:

    《观沧海》是后人加的,原是《步出夏门行》的第一章。《步出夏门行》,又名《陇西行》,属汉乐府中《相如歌·瑟调曲》。“ 夏门”原是洛阳北面西头的城门,汉代称夏门,魏晋称大夏门。古辞仅存“市朝人易,千岁墓平”二句(见《文选》李善注)。《乐府诗集》另录古辞“邪径过空庐”一篇写升仙得道之事。曹操此篇,《宋书 · 乐志》归入《大曲》,题作《碣石步出夏门行》。从诗的内容看,与题意了无关系,可见,只是借古题写时事罢了。诗开头有“艳”辞(序曲),下分《观沧海》、《冬十月》、《土不同》、《龟虽寿》四解(章)。当作于公元207年(建安十二年)北征乌桓得胜回师途中。

    临:登上,有游览的意思。

  碣(jié)石:山名。碣石山,在现在河北昌黎。汉献帝建安十二年(207)秋天,曹操征乌桓时经过此地。

  沧:通“苍”,青绿色。  海:渤海。 何:多么。

  澹 澹(dàn dàn):水波动荡的样子。

  竦 峙(sǒng zhì):高高耸立。竦 ,通“耸”,高。峙,挺立。

  萧瑟 (xiāo sè):草木被秋风吹的声音。

  洪波:汹涌澎湃的波浪。日月:太阳和月亮。 

     若:如同.好像是.。 星汉:银河。 幸:庆幸、荣幸。
  甚:极其,很。 至:到达。   幸甚至哉(zai):很荣幸至此。
  咏:歌吟。 咏志:即表达心志。 志:理想。
  歌以咏志:以诗歌表达心志或理想。

    3、译文1: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欣赏大海。
  海水多么宽阔浩荡,碣石山高高耸立在海边。
  碣石山上树木丛生,各种草长得很繁茂。
  
    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上翻腾着巨大的波浪。
  日月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出发的。
  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渺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
  真是幸运极了,用作诗歌颂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吧。
    译文2:
 
    东行登上碣石山,来感悟大海。海水多么宽阔浩荡,山岛高高地挺立在海边。树木和百草一丛一丛的,十分繁茂。秋风吹动树木发出悲凉的声音,海中翻腾着巨大的波浪。太阳和月亮的运行,好像是从这浩瀚的海洋中出发的。银河星光灿烂,好像是从这浩淼的海洋中产生出来的。庆幸得很哪,就用诗歌来表达心志吧。 
 
   4、曹操生平见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5、从诗的体裁看,这是一首古体诗;从表达方式看,这是一首写景抒情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这两句话点明“观沧海”的位置:诗人登上碣石山顶,居高临海,视野寥廓,大海的壮阔景象尽收眼底。以下十句描写,概由此拓展而来。“观”字起到统领全篇的作用,体现了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的特点。 

  前四行诗句描写沧海景象,有动有静,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与“水何澹澹”写的是动景,“树木丛生,百草丰茂”与“山岛竦峙”写的是静景。

  观沧海选自《乐府诗集》,这是乐府诗《步出夏门行》中的第一章。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望海初得的大致印象,有点像绘画的粗线条。在这水波“澹澹”的海上,最先映入眼帘的是那突兀耸立的山岛,它们点缀在平阔的海面上,使大海显得神奇壮观。这两句写出了大海远景的一般轮廓,下面再层层深入描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前二句具体写竦峙的山岛:虽然已到秋风萧瑟,草木摇落的季节,但岛上树木繁茂,百草丰美,给人诗意盎然之感。后二句则是对“水何澹澹”一句的进一层描写:定神细看,在秋风萧瑟中的海面竟是洪波巨澜,汹涌起伏。这儿,虽是秋天的典型环境,却无半点萧瑟凄凉的悲秋意绪。作者面对萧瑟秋风,极写大海的辽阔壮美:在秋风萧瑟中,大海汹涌澎湃,浩淼接天;山岛高耸挺拔,草木繁茂,没有丝毫凋衰感伤的情调。这种新的境界,新的格调,正反映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烈士”胸襟。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前面的描写,是从海的平面去观察的,这四句则联系廓落无垠的宇宙,纵意宕开大笔,将大海的气势和威力凸显在读者面前:茫茫大海与天相接,空蒙浑融;在这雄奇壮丽的大海面前,日、月、星、汉(银河)都显得渺小了,它们的运行,似乎都由大海自由吐纳。诗人在这里描写的大海,既是眼前实景,又融进了自己的想象和夸张,展现出一派吞吐宇宙的宏伟气象,大有“五岳起方寸”的势态。这种“笼盖吞吐气象”是诗人“眼中”景和“胸中”情交融而成的艺术境界。言为心声,如果诗人没有宏伟的政治抱负,没有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没有对前途充满信心的乐观气度,那是无论如何也写不出这样壮丽的诗境来的。过去有人说曹操诗歌“时露霸气”(沈德潜语),指的就是《观沧海》这类作品。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这是合乐时的套语,与诗的内容无关。也指出这是乐府唱过的。

     《观沧海》这首诗,海水、山岛、草木、秋风,全是眼前景物,不过后文中的日月星汉,是曹操想象之景,并不是真实看到的景物。这首诗它不但通篇写景,而且独具一格,堪称中国山水诗的最早佳作,特别受到文学史家的厚爱。这首诗写秋天的大海,能够一洗悲秋的感伤情调,写得沉雄健爽,气象壮阔,这与曹操的气度、品格乃至美学情趣都是紧密相关的。   

     在这首诗中,情景紧密相连。作者通过写沧海,表达了他统一中国建功立业的抱负。但这种感情在诗中没有直接表露,而是把它蕴藏在对景物的描写当中,寓情于景中,句句写景,又是句句抒情。“水何”六句虽然是在描绘生气勃勃的大海风光,实际上在歌颂祖国壮丽的山河,透露出作者热爱祖国的感情。目睹祖国山河壮丽的景色,更加激起了诗人要统一祖国的强烈愿望。于是借助丰富的想象,来充分表达这种愿望。作者以沧海自比,通过写大海吞吐宇宙的气势,来表现诗人自己宽广的胸怀和豪迈的气魄,感情奔放,却很含蓄。“日月”四句是写景的高潮,也是作者感情发展的高潮。宋人敖陶孙说曹诗“如幽燕老将,气韵沉雄”。《观沧海》这首诗意境开阔,气势雄浑,这与一个雄心勃勃的政治家和军事家的风度是一致的,真是使人读其诗如见其人。


    6、“水何澹澹”是写大海在无风情况下水波动荡的样子,而海水一遇到大风,就会立即掀起轩然大波。“洪波涌起”仅四字就逼真地展现出了大海那种波澜壮阔的气势。“涌”字用得尤其出色。从这句描写中,我们不仅看到了大海波涌连天的形态,而且仿佛听到了惊涛拍岸的声音。作者虽写观海,但并不单纯写海。如果只写茫茫无际、波涛汹涌的海水,即使写得再好,也会给人以枯寂之感,所以作者在描写大海时,又插以山岛草木来点染,有了山岛草木的点染烘托,就把大海写得生机勃发,欣欣向荣,使人感觉到,大海不仅浩瀚壮阔,而且美丽多姿。我们试把这几句联起来吟诵一下,就能体会到其中的韵味:茫茫苍苍的大海,波涛起伏,拍打着海岸,山岛耸立,丰茂的草木在萧瑟的秋风中摇曳弄姿,这是多么壮丽的意境,多么美好的图画啊!


     7、“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是曹操《观沧海》里的句子,写海水的汹涌澎湃。

  读古典诗词,去追溯一下其时的历史事件,是非常有意思的事情,再生僻的文字也能在瞬间豁然开朗。读《观沧海》,必须翻下历史书。

  公元207年,曹操亲率大军北上,追歼袁绍残部,五月誓师北伐,七月出卢龙寨,临碣石山。他跃马扬鞭,登山观海,面对洪波涌起的大海,触景生情,写下了这篇壮丽诗作。

  其实,浩瀚的大海,不就是一滴滴水珠组成的吗?

  因为它们的勇往直前,所以它们气势非凡。它们深知,停留将是一潭死水、浊水,所以即便一路颠沛流离,一路困苦劳顿,也坚持着一路走下来。

  它们坚信,前面别有洞天。


   8、课间,漫步校园,看到教室里涌出这么多充满朝气的年轻面孔,一张张洋溢着自信的笑容,疾步奔向绿莹莹的足球场。在绿树掩隐的校园里,头顶的天空是那么湛蓝。这里的莘莘学子,他们快乐奔驰在蓝天下,奔驰在绿茵场上,奔驰在学业辽阔原野上,奔驰在未来的广阔天地里。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秋风萧瑟,洪波涌起。大海的浪花千万朵,我们暂且掬起那几朵冲击溅起洒落在海边礁石上的几朵美丽的雪浪花吧!

  春色满园关不住,万紫千红总是春。我们无须一一去采摘,去认识,去品味,就让我们采撷其中几束美丽的花朵吧!


    9、此时此刻,海离我这么近,这么真切,我百感交集!关于海的诗句和童话象潮水似的纷至沓来。“登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小舟从此逝,江海度余生”《老人与海》、《美人鱼》、《哪叱闹海》、《海的女儿》……

我屏息凝视大海。苍苍茫茫的海面上,海水前翻后涌,推波助澜,唱着激昂的歌。海空上,乌云密布,行色匆匆。它们拥挤着,冲撞着,象受惊的马群,又象赶集的人流。几只海鸟低低地穿行在海岸边,要下雨了。我情不自禁地低声诵起了即兴的散文诗句:在苍茫的大海上,狂风卷集着乌云。在乌云和大海之间,海鸟像黑色的闪电,在低低地飞行。


10、攀登过不少大大小小的山,之所以喜欢碣石山,是因为早在初中课本上学到过的曹操的宏伟诗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从那时起便把它铭记在心。几年后,终于实现了愿望,此后便每年都要去。

 碣石山离我们很近,驱车一个小时就到。它海拔695米,方圆0.39平方公里。虽然不是很高,但每一次朋友儿子都会在半山腰的佛堂停下来等我,而我也许是由于平时坚持晨练的缘故吧,却总能到达山顶。而站在山顶上每一次的心情是不同的,放眼望去,云缠雾绕,犹如我早已放飞的思绪……

 我喜欢这个高度,因为不是每个人都能达到的,而且在这里没有更高。站在这个高度上,我会把自己看得更清晰、更透彻。认真审视自己的过往,使自己对生活多一些从容与淡定。农人说:一花一世界,佛家说:一叶一菩提。是不是在告诉我们,要从生活的点滴中感悟人生,并学会珍惜呢?无论是亲情爱情,还是友情……


11、小时候,对大海的认识只是从歌词里品味出来——“高山下悬崖旁,风卷大海起波浪。”从诗词里揣摩出来——“水何澹澹,山岛竦峙。”那时候,去看海是个遥不可及的梦。

长大后,走出了故乡的小城,开始游历山川,有机会来看海。那波涛汹涌的海浪击碎了我儿时的梦幻,那浩瀚的海面、多情的海风、雄壮的海浪、温馨的海滩,处处都吸引着我,使我魂牵梦绕,让我流连忘返。

我曾在渤海湾徜徉,在鸽子窝的“鹰角石”,观赏“红日浴海”的奇景;在“求仙入海处”领略秦始皇“华夏一统、千古一帝”的风采;登上老龙头,尽览“长城万里跨龙头,纵目凭高更上楼,大风吹日云奔合,巨浪排空雪怒浮”的壮观;登上点将台,侧耳倾听金戈铁马、战马嘶鸣,那惊涛拍岸,应和往日里战鼓声声;登上第一关城楼,南望渤海,烟波浩渺,北跳长城,壁垒森严,大有身临古战场之感;闯入孟姜女的家园,仿佛听到了那震慑长城的哀鸣。

    多少次,梦中依然在海边漫步,多少次,幻想重回海的怀抱。

  曾有人问我:理想的家园在哪里?我毫不犹豫地回答:在海边。那样我可以在晨曦中观海上日出,在阳光下沐浴海风,在星光里回味海的温情,夜里枕着涛声入眠……


    12、生命是蓝色的

  蔚蓝色的大海以其无比的深邃而成其伟大,而成其生命的永恒,生命应该像大海一样,有其博大的胸怀,豪情的壮志,“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澹澹江水,正因为其蔚蓝,而显其生的伟大。

  蓝色的多瑙河,蔚蓝的天空,存在于宇宙之中,不正是生命的本色吗?


   13、大海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一直,极其渴望一睹海的威容。只因,居之所,虽有高岳停云,山涧碧泉,幽竹香兰,万里锦江,清雅淡然,不乏其中,然而,却唯独少了那气涵太虚、水天一色的宏观伟魄。

  和风拭衣袂,碧海潋滟春。潮起潮落间,我终于,如期赴约。

  惊涛拍岸,浪卷千尺,细软流沙,云蔚蓝天,馨语呢喃。我来了,与你,执手踏沙而行,牵手一同仰观这一幕千年的沉淀,乾坤的相合。

  那片掠过了千年的风霜却依旧笑看浮生千许意、那片承载了渊古英豪梦却又一涛便把****散去的浩渺之瀚,祗今,依旧闲阔廓然地连绵于神州之上,不曾增,不曾减,任世事无常,流年沧桑,亦不曾动摇它半点稳实。如如无碍,湛寂得,仿似天地之初时。

  疾风撩动缁衣,你昂首清扬,眼眸里涵藏着一如既往的深邃,仿佛,已与渊沉的郁蓝融为一体,幽独如海。

  “海如昔,你我如昔吗?”我问。你微笑,没有言语,只把手牵得更稳。此刻,天高云淡,蔚蓝的苍穹越发地与深海辉映相溶,纯净无尘。

  一切如昔,辽阔的海,卓绝的你,还有,彼此紧牵双手的我们。

  风撩纵意,倏然,海天溟蒙中扬起舒婷那触动灵魂的诗句:每一阵风过,我们都互相致意,但没有人,听懂我们的言语。


    14、从前只看过“东临碣石,以观沧海”的雄壮辽阔,没看过“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荒凉孤绝、只游历过“雕栏画栋”的江南水乡,却没看过“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的塞北,我去过“俯皇都之宏丽兮,瞰云霞之浮动”的紫禁城,我没到过“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的大明宫。

途径万千山水,笔下才有灵动景致。的确,若非亲眼见过大海的波涛汹涌,怎能写出“水何澹澹,山岛竦峙”,若非独自踏过边疆荒芜,怎能写出“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正如南岛之鱼,无法理解西域苍鹰的寂寥和孤绝一般。若非曾经经历过、感受过,永远都无法写出打动人心的字句,单凭个人的想象是不能赋予文字灵魂的。


15、如果说如水般的人生“总往低处流”, 那么你错了,人总要懂得不懈追求……

 初春的脚步渐进,沿着像春姑娘轻纱一般的弯弯小河,伴着如孩子们笑声一样的潺潺水声,是“一湾春水绿,两岸荔枝红”的乐天;盛夏的怒气笼罩世间,咆哮声响遍整个大地,河水不断地泛滥——搏击——粉碎,是“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的刚烈;深秋的天空灰蒙蒙一片,天地显得混沌无力,惟有一股流水丝丝细流,是“小桥流水人家”的忧愁;正冬的寒意袭人,一轮明月高挂天空,寂寞冷眼看穿秋水,是“天阶月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的感触。这便是如水般的人生,是在追求中不断成长的人生。

流水,在穿越过千千万万个春夏秋冬中,仍流着流着;人生,在经历过多多少少种酸甜苦辣中,还笑着笑着。长江后浪推前浪,流水在无数的小石大屿中激荡,不断地自身粉碎,变成一点一点小水滴,不断飞溅飞溅。又在无数次千锤百炼中搏击,不断循环融合,壮成一潮一潮势如破竹的洪流。然后,又继续不断循环地粉碎,粉碎……流水是值得赞美的,但若让无知的世人看到,可能也免不了一阵心酸,需知“水总往低处流”全是为了追求生命的光辉。勇敢地穿越生与死,只为乘托起梦之航船,不断地前进。这便是如水般的人生,是不断破灭又重生的人生。

我常常羡慕流水,也常常想到他们所经受的痛苦,那些他们生命中的休止符。休止符之后,往往是力的积蓄与汹涌,在这一个短暂的休止符后便是全章精华的爆发。生命有如乐章,休止符并不代表穷途未路,它是黎明前的阴霾。


16、站在大海边,就这样读海。

用相看两不厌的心情,用信徒万里朝圣的虔诚。

是谁,一千七百多年前,在你身边高声吟颂: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树木丛生,百草丰茂。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又是谁,六百多年前,七下西洋,领着当时世界上最先进的航海队伍,从东南亚到南亚到西亚,甚至到欧洲,一路撒播着中华民族文明的种子,创造了一个“科技与智慧之光”的奇迹。

是谁,纵横万里海岸,保卫着祖国和家园,倭寇闻之而丧胆?

是谁,战旗猎猎,直指台湾,激战过后,赶走了荷兰?

还是谁,一百一十多年前,在你怀里,重创倭寇,勇往直前,用殷红的鲜血昭写了华夏的尊严,甚至连自己的爱犬,也一起藏在了这滔滔碧水中间!

我读着大海,厚厚的书页,浪花飞卷。


17、“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放眼望去,一片蔚蓝,云水相接,清波摇荡,这壮美的海景足以使我们荡涤胸中的一切俗世尘滓,拥有大海一般的宽广胸怀。山岛如剑,竦然挺立,这是一种生命的姿态,这是一种生存的意志。人活着就应该永远挺立,任它风雨雷电,我自岿然不动!拥有大海的宽广,拥有高山的坚毅,生命因此而高贵,人生因此而尊严!


18、海与我很远。无缘邂逅那赶潮的女孩和那流动的白帆。而你澎湃地脉搏拍打出的伟岸却始终维系着我的心跳。

没有丝毫印迹落上过我的眼眸,睫毛间闪出的灵感,却透着你的音容,直达骨髓。岁月的车辙不曾辗碎“碣石沧海”之夙愿,“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的咏唱依然响彻云霄。你,就这样一直潜藏于我的灵魂深处。

翻开你蓝色的封皮,海逐浪排开。恰似“潮平两岸失,风正一帆悬。”悬空的画面,一望无际,漂泊的夜终于入住梦境,安详的躺进你的浩瀚波澜里。礁岩上的灯塔托着燥热的寂寞,顺着风的方向,任那轮姣姣的月儿牵一线蛛丝般细软的文脉引着一个傻傻的我,做梦光脚踩着你的胸膛,暖暖的,痒痒的,蓝色的眉宇间,笑醒一道道旖旎的云霞。汽笛声划破了我夜的宁静,澎湃的激情借着海鸥的翅膀,飞翔。

我与你的壮观无缘,只想谛听着你微波舐岸的声韵,来疗慰旅途的孤寂。放任思想抛锚于你的一脉豪情,任凭你搁浅潮头的浪花,擦拭我受伤的灵魂。只想呼吸你深情的叮咛,赋予我忧郁的心跳以芬芳的节奏。任风儿婆娑我飘逸的秀发,在你阳光的诗篇里,倾诉我千丝万缕的情怀。

抛开夜,背景上,亮出一张沧桑的脸,刻印着海一样的皱纹。深深嵌入掌心的钓索末端,巨大的大马林鱼的骨骸框出的海的轮廓,激战后,刚刚恢复平静,胜负一片汪洋。此刻,老人幻化成了你,树起一个写满尊严和勇气的标杆,从此,一个硬朗的名字烙在我心上。

山太高,看不见你湛蓝的目光。我从海燕铿锵的呐喊声中感受到了你的力量,从波涛冲击礁岩的轰鸣声中感受到了你的气魄。从飞溅欢腾的浪涛中感受你的浪漫,从抱星揽月的粼粼波光中感受你的优雅。潮夕尽力抹去时光最后一个脚印,紧随着日升月落,款款步入一再被续写的辉煌。敬仰的心,犹如桅杆上燃烧的黎明,自你宽阔的眉宇间日日升腾!

卑微的我时常叹息“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你却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入夜的雨露,润湿了我的心田,我知道那是你忧郁的眼泪,在传达一份剔透明亮的心境。终于痴迷于你难以置信的温柔。那一刻近似永恒。

直到那片被血染红的海域,那是亚哈和莫比?迪克的血——一个人类的英雄和一个自然的酋长的血。一群白痴正争先恐后以此解渴。而战争才刚刚开始。

当人们在你那些拉长又缩短的潮印里,打捞起那些沉睡的文明的残骸时,日月星汉尽犹在,独不见曾划破穹宇的鹰的翅膀。我似乎触摸到了永生和轮回之羽。

就在你的面前,由精神和情感的共振而产生的文字里,原本模糊的自我越陷越深,终于幻成一尾鱼,潜进了你蓝色的深邃。


19、年轻真好,可以鹏程万里。可以背起行囊远足,去体味那“东临碣石,以观沧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面对大海,尽情的呐喊: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20、读书是寂寞的,浓茶一杯,长灯一盏,清风作陪,明月为伴。但茶韵的悠长,灯火的阑珊,清风的徜徉,明月的光亮却可以化作那一缕清香,带我领略读书之乐。  

扬帆起航,驶进波澜大海看”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的壮观,体曹操”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雄心壮志。  

划动双桨,随小溪水流荡漾,看关雎蒹葭的深情,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无限奥义。

追随历史长河,走进苏轼”老夫聊发少年狂“的气势,叹”大江东去浪淘尽“的豪情。  沿着陶渊明的脚步,享受桃花源幽径”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的闲适,在”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的环境中流连忘返。 

 带着无限崇敬的心里感受浪漫”诗仙“__李白那“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的千古愁绪,感“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气魄,寻“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的豪迈。  

又见琵琶声自江上散落,看“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的烟尘女子如何演绎“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平生不得志,”的无奈,与白居易酌酒共叹“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的悲哀。  

船儿路经夕阳下的醉翁亭,似又见欧阳修举杯与民同乐,食野外美味的欢快,羊肠小道上的枯藤是否在提醒我们马致远“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的游子思乡之心。  

小舟摇曳,渐暗的天色让我想起李清照“误入藕花深处”的快乐,但也同时唤醒了沉迷在书香之中的我。 

 窗外的小雨滴答滴答,随雨带来的凉意驱散了屋中的书香之气,让人不再有刚刚的沉迷,格外的神清气爽,但刚才的漫游却让人那么难以舍弃,回味无穷。 

 待到来日,我还要泛起轻舟,去品味那一缕难忘芬芳。


21、“黄河之水天上来”,从一出现,水就充满着神秘的色彩。在千百年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已经与水结下了难以割舍的情缘。在孔子的眼里,“水有五德”,德、义、道、勇、法,故“君子见水必观焉尔也”。而在老聃看来,“上善若水”,他将人类最美好的品德与水紧密联系,与其说这是为人们追求至高境界而设立的标准,还不如说是对水无与伦比的评价和至高无上的尊崇。我们不能不说,在华夏子孙的文史长河中,水是值得大书特书的独特意象,而这恰如其品质———看似柔和,但经过阳光的照射,却奇迹般地反射出了七彩炫目的光芒。

  挥毫洒墨,尽显水之本色;诗台抒怀,更见钟水情结。在中国的文化中,水是那么的古老而富有生机,是它让无数文人墨客一落笔顿生满纸云烟、一泼墨便具山岚之气,先人们一遍又一遍地倾听着水之心声,一遍又一遍地记录着水之韵味。于是,有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萧然无际,有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生机盎然;于是,有了柳三变歌咏“柔情似水,佳期如梦”的缠绵婉约,有了苏东坡大唱“大江东去,浪淘尽”的雄壮豪迈;于是,有了孟德“水何澹澹,山岛竦峙”的壮阔无边,有了太白“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的气势磅礴。

  透过历史的云烟,倾听着潺潺的流水,我们似乎若隐若现地看见了范蠡太湖泛舟的闲情雅致,也看见了屈子江畔行吟的怅然若失;我们似乎看见了魏武临海挥鞭的雄才霸略,也看见了赤壁之战的火光四起与硝烟弥漫;我们似乎看见了太白溺水捉月的朦胧绰约,也看见了东坡泛舟夜游的风发意气……很难想像,没有水的参与,中国传统文化究竟会失去多少夺目的光彩。水与其他元素一起,共同构成了中国独一无二的文化意境,深深地感动着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成为人类文化史上辉煌博大的篇章。

  然而,无论人们如何用华丽的词藻来赞美水的美德,抑或怎样评价水的功过是非,它仍然只是默默地流着,静静地淌着,悄无声息地浇灌着干涸的大地,恪守着作为生命之源的准则。“生命之源”,这绝不是简单的溢美之辞。试想,在一个没有水的世界里,生机何在,盎然何存?它从遥远的大山走来,轻轻地抚弄着大地的脸庞,滋润着大地干裂的嘴唇。于是,我们方能感受桂花的芬芳,兰花的幽馨,牡丹的艳丽,梅花的高洁。于是,我们才能一睹松柏的万古长青,山竹的郁郁葱葱,长空的飞鸿点点,大地的霜色无边……每当江畔独步或者临湖开襟,人们侧耳倾听水之心声,无不感慨万千。将飘向天际的思绪轻轻收拢,用心感受水流的细语,置身于水之王国,自己宛然是水的一分子,避开纷繁尘世的喧闹,此时已然心静如水。经过洗涤的灵魂同古人相遇,与自然融合,在天地之间得到了永生。

  倾听流水的声音,让万古奔腾的江流在大地上生生不息;倾听流水的声音,愿江河不死,愿湖海永存!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11:01

[新一篇] 氣蒸云夢澤,波撼岳陽城。

[舊一篇] 水光山色與人親,說不盡,無窮好。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