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译文]  悠闲地靠在枕上,随意地阅读诗篇,心情是无比的舒适美好;下雨的时候,门前的风景更加优美了。

  [出典]  李清照 《摊破浣溪沙》

  注:

  1、《摊破浣溪沙》 李清照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2、注释:

   豆蔻:多年生草本植物,开淡黄色花,果实种子可入药,性温辛,能去寒湿。

   熟水:宋时的一种饮料。

   分茶:宋•杨万里《谈庵座上观显上人分茶》诗:“分茶何似煎茶好。煎茶不似分茶巧。”是宋人加工茶水的一种方式。

   书:《历代诗余》作:“篇”。

   木犀花:即桂花。

 

  3、译文:

    大病初愈,两鬓添白发,卧床待起,缺月上窗纱。沏一碗温性去湿的豆蔻熟水,不要喝凉性偏弄常沏的茶。

    枕上看书,闲时吟诵多自在,门内观景,雨中风物。包藏无限意,风致多高雅的有整天与我做伴的木犀花。

  4、李清照生平可见 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5、这首词创作于作者的晚年,主要写她病后的生活情状,委婉动人。

  “病起”,说明曾经长期卧床不起,此刻已能下床活动了。“萧萧”是头发花白稀疏的样子。词中系相对病前而言,因为大病,头发白了许多,而且掉了不少。至此,作者即刻打住,下句另起一意。这个处理极妙,意思似乎是说,头发已经那样,何必再去管它,还是料理今后罢。这不仅表现了作者的乐观态度,行文也更简洁。

  下面接写了看月与煎药。因为还没有全好,又在夜里,作者做不了什么事,只好休息,卧着看月。“卧看”,是因为大病初起,身子乏力,同时也说明作者心情闲散,漫不经心,两字极为传神。“上”字说明此乃初升之月,则此残月当为下弦月,此时入夜还浅。病中的人当然不能睡得太晚,写得极为逼真。上句写的是衰象,此句却是乐事,表明作者确实不太以发白为念了。“豆蔻”为植物名,种子有香气,可入药,性辛温,能去寒湿。“熟水”是宋人常用饮料。分茶是宋人以沸水冲茶而饮的一种方法,颇为讲究。“莫分茶”即不饮茶,茶性凉,与豆蔻性正相反,故忌之。以豆蔻熟水为饮,即含有以药代茶之意。这又与首句呼应。人儿斜卧,缺月初上,室中飘散缕缕清香,一派闲静气氛。

  下片写白日消闲情事。观书、散诗、赏景,确实是大病初起的人消磨时光的最好办法。“闲处好”一是说这样看书只能闲暇无事才能如此;一是说闲时也只能看点闲书,看时也很随便,消遣而已。对一个成天闲散在家的人说来,偶然下一次雨,那雨中的景致,却也较平时别有一种情趣。俞平伯说这两句“写病后光景恰好。说月又说雨,总非一日的事情。”(《唐宋词选释》)所见极是。末句将木犀拟人化,结得隽永有致。“木犀”即桂花,点出时间。本来是自己终日看花,却说花终日“向人”,把木犀写得非常多情,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木犀的喜爱,见出她终日都在把它观赏。“酝藉”,写桂花温雅清淡的风度。木犀花小淡黄,芬芳徐吐,不象牡丹夭桃那样只以浓艳媚人,用“酝藉”形容,亦极得神。“酝藉”又可指含蓄香气而言。

  此词格调轻快,心境怡然自得,与同时其它作品很不相同。通篇全用白描,语言朴素自然,情味深长。  

 

 6、李清照晚年的作品,大都交织着对亡夫,流徙等个人遭际的悲叹和对山河破碎、国势日危的愤慨。风格也多于婉约本色之中增添了不少沉郁的气质。唯有这首(<摊破浣溪沙》写得平和恬淡。初看此词好象词人是在抒写病后闲适生活的情趣,其实不然。全词一开篇我们就看到了词人两鬓斑白、一脸病容的憔悴形象。她身卧病榻,独与残月为伴;煎服汤药,被迫忌饮清茶,心情自然是凄苦的。

  上片就这样通过对词人病中形象和处境的描写,显示了她的孤独,寂寞与哀愁。“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这是作者自我描绘的形象。“病起”就是病刚好,“萧萧两鬓华”就是头发稀疏了,两鬓已有了自发,是老年的形象。“卧看”是因身体衰弱而不得已的动作。“残月”是下弦月,“上窗纱”是说时间已经是后半夜了。

  “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豆蔻连梢”就是豆蔻。这种植物连枝生,所以古人说豆蔻,都是这四字连用。梁简文帝诗:“江南豆蔻生连枝。”杜牧诗:“豆蔻梢头二月初。”张良臣词:“蛮江豆蔻影连梢。”豆蔻是药物,性温,味辛,能行气,去湿,和胃,主治胃痛、胸闷、腹胀、呕吐等症。“熟水”是宋人常用饮料之一,其中就有豆蔻水。《事林广记》别集卷七载有诸品熟水,并有造熟水法:  “夏月,凡造熟水,先倾百煎滚汤在瓶器内,然后将所用之物投入,密封瓶口,则香倍矣。若以汤泡之,则不香矣。”又有豆蔻熟水:  “白豆蔻壳捡净,投入沸汤瓶中,密封片时用之,极妙。”这里就是煎的豆蔻熟水,说明主人公仍在病中。“莫分茶”是饮这种熟水时,勉强称它为茶用以自慰,意思是没有分清是什么茶,叫不出名字的茶。茶种类很多,分别其高下,唐宋时人很是注意。《茶録》:“善别茶者,正如相工之视人气色也。”白居易诗:“不寄他人先寄我,应缘我是别茶人。”又《能改斋漫绿》:“朝臣时有乞假观省者,欲量赐茶药……宜各赐茶三斤,蜡面茶二斤,草豆蔻一百枚,青木香二斤。”可见当时茶药并重,可分别,或不分别。

  下片转而写白天,唯一能聊以自慰的事就是卧床吟诗诵文,观雨赏花。这样的生活从表面上看起来确实是闲逸舒适的,而且词人也用了“闲处好”和“雨来佳”加以称赞。但从这些描写中毕竟还是流露出一种。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的怅惘之情。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这是写病中自己读书的感受和周围的景象。

  病中随意读一些诗词、书籍,和平日里正襟危坐在那里看书只求记诵不同,更能领略其中的奥妙,品味其中的滋味。眺望门前的景色,是那样美好。不知何时下起的丝丝细雨,给这景色增添了奇异的艨胧的美。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这是作者自述病中生活,虽然卧枕不起,但枕上看诗书却不受什么干扰,才感到因病闲居的好处。“处”读第三声,“闲处”就是闲着居住。这也是聊以自慰的口吻。“门前风景雨来佳”就是异乡孤处,门前冷落,且聊观雨景自娱。这还是自解自慰的口吻。这里“枕上诗书闲处好”还隐约地表现了某些道理,有着更深一层的含意:有许多感情,在平常的日子里是不能真正体验到的,只有经过磨难之后,才能领略其中的可贵之处。这是她在经过艰难坎坷的晚年生活以后的总结。由此可见词人晚年对生活不仅没失掉信心,而且感情更加深沉了。

  “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在门前美好的景象中,木犀花,也就是桂花,尤其值得称赞:桂花啊,你整天向人舒展着枝叶,散发着浓郁的、沁人心脾的芳香,你的体态柔和,香味醇厚,自是第一流名花。

  结句,词人采取了宕开一笔的写法,词人想使自己从愁苦中解脱出来,但根本不可能。病中孤寂,却以淡言出之,种种自慰,实是苦中之苦。看来平淡安闲,但词人的心中却无时无刻不埋藏着深深的痛苦。这种痛苦写得越淡,也便越难以忘怀,越加深沉感人,仿佛平静的江河之下,奔涌着揣湍激流,这激流正是词人感情的激流,痛苦的激流。 来源:《宋词鉴赏词典》

 

   7、  “忱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

  长期病卧床,只能是忱上看书读诗,却为何“闲处好”呢?一方面此时看书不是为了记诵,而是消遣排忧解愁,因而读得自然是仔细,并能体味其中的奥妙和滋味。二来词人经过许多打击,看到了黑暗的现实,人生和自己几方面的曲曲折折,沟沟坎坎,因而这时看诗读书,不更能领会其中的意义吗?平平淡淡的一句话,却有那么多含义,如果不是仔细揣磨,怕是要忽略多么蕴含的诗意和感情的潜流啊!

  接着作者用错落的笔触,为我们摄下了一个远镜头:“门前风景雨来佳。”在读书的当儿,恰到好处地下起了小雨,蒙蒙的雨丝,为我们醉心于诗中的词人织起了一片绿色的网,沙沙的雨声为这幅静止的图画又添上了动人的音符,动与静的美妙结合构成了一幅朦胧的美的图画!然而就在这美好的境界中,你是否注意,一种如同雨中丝一样纤细的愁情隐含在文字的背后呢?多好的意境,多美的诗意,在这位女词人的笔下出现了。我们不禁要感谢词人,她赐予我们以艺术的美的享受,同时,透过这美好的词句,我们也领略了清照人格的美

 

    8、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这是我很喜欢的词句。读来总会让人内心忽而风和日丽,忽而烟雨朦胧;忽而安详宁静,忽而急厉喧嚣。如同高清镜头里放映的萋萋江南,愔愔暮空。声喧乱石,色静深松。

    一幅山清水秀的泼墨画渐次渲染,远近高低层层铺叠。摊开手掌的皮肤,可以明晰触及淡黄花树的呼吸声音。而徐徐凉风浅吟低唱,竟自漫漫流淌,蜿蜒成掌纹中一缕缕沟壑纵横的古韵河川。

    怯怯转换镜头,小推香院柴扉,却又是另一番昏暗光景。瞬间已是春潮带雨晚来急,阳光合闭孤城,竹山云海缓缓隐没深处。独倚小楼听风雨,看那尘世如潮如水,浪来浪去。

    清照正在此间,云鬓如墨,哀托香鳃,明眸消凝。又款款凌风而动,形若幽兰,朱唇微启,门前风景雨来佳。

    静越时光轮回,春宫女子已自烟销玉陨。然而她的清丽词句随世流长,胜过万千千古绝联,柔情蜜思萦绕于骚人墨客眉头,心间,日常颦笑。怎待消除,话却月满西楼。

    我才偶而徘徊其中,临风楼台,放任发丝飞扬。想着我的门前,角楼阳台下是青青菜园,生长着各种翡翠般的蔬菜。眼下很多砖石格子,或者红木青瓦的古旧楼亭蔓延,鳞次栉比。成片的修竹和芭蕉夹杂纤陌,飒飒作响。遥岑绿黛,层峦叠嶂,流水自送清嘉,两岸青山相对而出。

    门前风景,妖桃秾李,倒似是蓬莱福地,水月洞天。

   伸手抚摸,除却些微清风盈袖,凉凉生滋,只落得一场空。

   而这天气也确实出奇,不肯附和人意。我自幽居龙潭两月,多是沐风骄阳,天高云淡。然而这天一早起来,发现门前竟然大雨倾盆,天地混沌。我本以为会如儿时,心情追随雨幕的陷阱,昏暗迷途一整天。哪会想到,能独倚小楼,倾听风雨,脉脉淡看清照的诗意江湖。

    深山深雨深几许,雾林雾天雾满楼。门前几乎已经没有视线。开阔的群山若隐若现,草木参差如烟,屋陇亭阁若氤氲清墨,忽而转露山角,忽而隐没峡谷。浓雾随风飘荡,滚滚撩人,却像万马奔腾,又似透明玻璃瓶中的牛奶,拿在手里,轻轻震颤,就此晃荡翻涌瀑卷而去。雾霰来回,细细观望,竟如同山林葱翠的嫩绿往复荡涤。不多会儿,一座座以往远在天边的满山修竹,恰似直撞我而来。

    倚楼倾听。雨打芭蕉,叶叶声声浑然清发。天地早已连成一片,融会贯通,不止雾气灰暗,穿梭粘结,还因整个空山共奏的一体乐符。门前的一切风景,似乎都在呼吸。可以清晰听见山笋和野花拔节的声响。

   时光此刻却是安静的,从山巅雾海的弹唱中打马而过。继而回转身来,悄然徘徊,嫣然一笑。

   泥土清洗灰土面庞,草茬脱掉昨年黄衫,碎石道路蜿蜒盘旋,消失成直冲云霄的茫茫天路。

   门前的风景,是高清镜头里的定格。浓烈妖艳,而且单调。如果有雾雨笼罩,洗尽铅华,剥离灰尘,你会惊喜发现,一个真实的世界。

   雨还在下。

   我的,或而风流酝藉,或而嚣张跋扈的年轻时光,还在那里微笑。

   可是我门前的风景,是会呼吸的。(文 / 陈小鱼Oo

 

   9、“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其实对于生活在尘世的芸芸众生来说,生病是难得的让自己心神俱静的良机,记得大学时讲外国文学史的老师在分析天才与疾病的关系时,认为许多被病魔长期困扰的天才往往会有非凡的成就,是因为人在生病时可以更深入的关注自己的内心,这固然是极重要的主观原因,但客观上,这些人的疾病无意中为他们营造了一个更为宽松的创作环境,也是不容忽视的一点。否则,在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谁又能在隆隆的机器轰鸣中偷得浮生半日闲呢。

     病的结果是“闲”。可不要小看了这一个“闲”字,古往今来多少帝王将相,王孙公子,或权重一方,或富甲天下,都未必有这片刻的清静。

     对于一个热爱读书之人,有书可读,并且这诗书就在伸手可及之处,读累了,便可随时向后一仰,往枕上一靠,这是何等的惬意自在。望着窗外那淅淅沥沥的小雨,浸润了天地间的一切,也滋润着自己的心境,此情此境,除了一个“好”,一个“佳”,又有什么语言可以表达呢?

 

    10、当李清照在感叹“病起萧萧两鬓华”的时候,居然还能潇洒地吟上一句“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足见雨给予人的那种喜悦的力量。风和日丽固然可爱,但天有不测风云,经历风雨方见彩虹,如此,何不敞开胸怀,以大自然的这种给予为喜。“斜风细雨不须归”,把自己融化在大自然中,自乐其乐,无复风雨之患……

 

   11、书房的名字不在乎它有多好多讲究,只要自己喜欢就好――其实就是一种对自己的认识,一种自许,一种规划。书房是读书人的精神后花园:这里有红袖添香夜读书的浪漫,有举案齐眉红叶题诗的温馨,有“闲敲棋子落灯花”的静雅,更有“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的心境……(我的书房就叫“闲闲斋”吧)

    读书就应如李清照的诗词,“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闲读书,读闲书,才能有审美的感受。(作家王小鹰)  

 

    12、旧时讲:“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这是古训,其实,如今这里什么也没有。我早已过了如是梦幻般的岁月,名利、地位、金钱、美女,均与我无缘亦无干。倒是极喜爱女词人李清照的那两句词:“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仔细想来,“一壶茶,一本书……人生的至乐似乎也不过如此。”周作人以为,再添加一碟豆腐干丝,那意境更至臻化了。(作者:李学民

 

   13、 每次轻轻读起易安的词,心底总会莫名的凝聚一缕迷雾般的愁绪。知道,我不是易安,哪怕倾尽所有的文字,也不可能有她的笔韵。只是,那萦绕在她字里行间,挥之不去的凄清与寂寞,想必,我能读懂。

  疏雨小风夜正浓,残灯犹照映窗桐。

  思绪,在无人惊扰的夜里,淡淡而沉静,一如月照空山竹影长的悠远。

  不觉中,那个溪亭日暮里沉醉,那个卧看残月上窗纱,那个折得梅枝却叹人间天上无人堪寄的女子,轻如一声悠远的叹息,悄然,走进我的心里。

  多少个夜晚,她在我的灯下浅吟低唱着:“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清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的恹恹伤怀。

  曾经,那眼波才动被人猜的诗情韵致;那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的天真娇媚;那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的安然闲适;那岁寒雪飘低卷帘,共他朝夕吟和梅添香的款款深情,都是她低眉信手处的浅墨心痕。

  以为,这样的日子会相随到老,直到白发苍苍、儿孙满堂。

  却不料,好景难留终成空,相别,殊途茫茫两不闻。从此,在这熙熙攘攘的尘世中,那份孤独无望的守候,在夜阑犹剪灯花弄的感月吟风中,每每,意冷心灰,犹吟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的黯然。

  寂寞疏雨湿秋千的怅然里,唯有那一卷词的幽,氤氲着沧桑的暮色,停泊在久远的风月中,留下无尽的愁赋,跌落在寂寥的凡尘世间,书写着“夜来沉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的声声叹息声声怨。

  回首时,凝墨信手词婉约的文采风华如今只付了逝水流年。只道是,风眷眷,月依依,旧时诗书旧时意,唯有美人不似、旧年时。

  今年仿似特别的多雨,雨丝轻柔的、悄悄来到我的窗前,那轻灵透明的身影,舞动着缱绻飘缈的诗情。却,终是不能落入我的眼帘,无法一一看清雨儿游丝般的清盈。

  有人说,目不能及处并不代表心灵不可抵达。问风儿,风儿不语,只犹疑着在我的发丝间缠绕。

  远处的山岚缠绕着若隐若现的云雾迷离,在烟雨的氤氲中,轻卷着不可言说的飘逸。

  往昔的天真与梦想,已如一掬清沙,在指缝间悄然流逝。曾那样小心冀冀的、用满心的怜惜来珍重深藏的真,却终究没能抵过岁月的侵蚀。灯欲落,凉风入袂。欲话平生,最是愁人。

  摘一朵易安小令簪于发间,默默吟咏疏影横斜的心事,凝眸时,泪与灯花同落,心字已成灰。

  徐徐清风里,谁系风铃,不寐泣深更。这风中轻漾的铃声,是为我暗哑的心弦伴歌?还是在轻轻叩响那尘封的昨日?

  夜,染透了漫漫的轻尘与长天。(作者:伊落心殇

 

  14、在明媚的春光中,手揽一卷喜爱的书,书页恰好翻到自己最喜爱的那一章。然后,读书倦了,放眼望去,草长、莺飞、花红、水绿,一股清新的欢畅的甘美的柔情的春天的气息直入肺腑,让你立时感到生机勃勃的景致中,生命在欢唱,精神在成长,这是何等惬意、自在的读书境界啊!

   在春雨中读书亦是一种不错的享受。清朝文学家张潮,是个情趣高雅的人,他所着的《幽梦影》,妙语连珠,情趣盎然。比如雨天宜干什么,“春雨宜读书,夏雨宜弈棋,秋雨宜检藏,冬雨宜饮酒。”诚如斯言,春日有雨,逛不得街,踏不得青,闭门在家,坐拥书城,一边喝茶,一边读书,悠哉游哉,怡然自得。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读书累了,就推窗看雨,春雨,淅淅沥沥,飘飘洒洒,朦朦胧胧,如烟似雾,清人神志,摄人心魄。

   “春日读书洗墨砚,南风吹来绿窗花”。春日读书,如鱼潜水,如鸟翔空,无拘无束。“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在春天里读书,更能奏响了一年之中奋进的序曲,拨动了心中最美的心弦。

 

   15、心境的变化来自于对生活的认识,既然不能相忘于江湖,那么做到心如止水又真是不容易。在岁月中行走,在感情中穿梭,心境的迁徙也就在所难免。同样是听雨,少年、中年、老年三个不同时段的滋味会断然不同。“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风雨。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年龄由小到大,经历由薄到厚,感悟由浅到深,心境不知不觉也由激到缓。情感的河流,有时的确载不动压在心中的惆怅。

  生活的挫折和磨炼,可以磨砺人的心志。有的心由此长满老茧,坚硬得没有知觉,而有的心却依然柔嫩如初,敏感地触觉到那怕是细微的变化。大悲大痛后的平和和安定,则又是另一种境界。李清照晚年,由于对世俗无求,心态安宁,因此“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过去看书,是生活、抱负和梦想,而现在,则为消遣;过去游春盼晴天,现在则有雨最佳。即使寂寞也没有关系,还有木犀花相伴。浪漫虽然远去,但随意而在的闲情逸致,照样散发出淡淡的芬芳。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9:49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4 民初思韻 - 傳奇時代,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