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译文] 月亮已经沉落,栖鸟发出几声啼鸣,繁霜布满了天地;江边的枫树,渔船的灯火,伴随着一个旅愁之人的睡眠。
[出典] 张继《枫桥夜泊》
注:
1、 《枫桥夜泊》 张继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2、注释:
枫桥:在今苏州市阊门外。此诗题一作《夜泊枫桥》。
夜泊:夜晚把船停靠在岸边。
乌啼:乌鸦鸣叫。
江枫:江边的枫树。
渔火:渔船上的灯火。
愁眠:因愁而未能入睡之人。后人因此诗而将当地一山名为“愁眠”。
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寒山寺:在枫桥西一里,初建于梁代,唐初诗僧寒山曾住于此,因而得名。
夜半钟声:寺院有夜半敲钟的习俗。
3、译文1:
月已落下,乌鸦仍然在啼叫着,幕色朦胧漫天霜色。 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一人傍愁而眠。 姑苏城外那寂寞清静的寒山古寺, 半夜里敲响的钟声传到了我乘坐的客船里。
译文2:
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时地啼叫,茫茫夜色中似乎弥漫着满天的霜华,面对岩上隐约的枫树和江中闪烁的渔火,愁绪使我难以入眠。夜半时分,苏州城外的寒山寺凄冷的钟声,悠悠然飘荡到了客船。
4、张继流传下的作品很少,全唐诗收录一卷,然仅《枫桥夜泊》一首,已使其名留千古,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
5、古代,封建等级较为森严。大体来分,基本上就是士农工商了。士大夫,自然属于整个社会的上层人物,也是很多人趋之若鹜的。但是,在整个古代历史上,想进入仕途,基本上只有两条路,第一从文,参加科举考试,如果能够进士及第,那么就可以当官了。这是一条看似简单的路,但是,当时的科考大抵是三年一次,全国举子众多,能够进入三甲的就那么几人。屡试不中者比比皆是,考场中的白头翁也是常见的。而第二条路,就是习武了,或者考个武状元,或者从军立了军功可以当上将军之类的。但总体来说,任何一个朝代,战事总是有限的,而且这条路的风险性太大。所以,整个古代历史上,几乎大多数人都选择科考相对而言,唐代的入仕途径宽松一些。主要表现就是,即使没有参加科举考试,或者落榜了,如果具有诗才,或者诗名远扬,经人举荐,也可进入仕途。也正因为如此,整个唐代,所有的文人几乎同时又是一个诗人。
唐代诗人众多,仅《全唐诗》收录的,就有几千位之多。但是,众多的诗人中,出类拔萃或者名声较大的,就那么几位。大多数的诗人,几乎都是默默无闻的。而有的诗人,可能就那么一首,甚至一句诗出名,而享誉了一时。
张继,就是这样一个诗人。在唐代诗人中,张继不是大家,恐怕也算不上名家。《唐诗品汇》把他的七言绝句列入“接武”一级中。如果千年绝唱《枫桥夜泊》诗没有留存下来,可能今天我们已忘记了他的名字。这首诗首先被选入《中兴间气集》,题目是《夜泊松江》。以后历代诗选,都收入此诗,直到《唐诗三百首》,使这首诗成为唐诗三百名篇之一,传诵于众口了。而“寒山寺”也拜其所赐,成为远近驰名的游览胜地。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就是张继《枫桥夜泊》中的诗句。张继的诗爽朗激越,不事雕琢,比兴幽深,事理双切。流传下来的诗不到50首,但大多鲜为人知,这首诗是他的成名之作,也是因为这首诗,他在文学史上才有了那么一点地位。
在第一句中,诗人写出了破晓的天空中,栖鸟啼鸣,秋霜透着浸肌砭骨的寒意,从四面八方围向夜泊的小船,使他感到身外茫茫夜空中弥漫着满天霜华。“月落”“乌啼”“秋霜”“客船”,诗人用短短的七个字,就写出了四个景物,勾勒出了一幅“月落秋霜游船”图,堪为绝妙。而“乌啼”,带有一种悲鸣色彩,“霜满天”也使整个场景显得愈发悲凉,为整首诗奠定了情感基调。
第二句中,诗人写出了整整一夜,面对着“江枫”“渔火”,内心的惆怅,让诗人彻夜未眠。之所以说诗人一夜未眠,是因为上句中的“月落、乌啼、霜满天”这三种有密切关联的景象,所作出的铺陈。上弦月升起得早,到“月落”时大约天将破晓。树上的栖鸟也在黎明时分发出啼鸣。
这首诗采用倒叙的写法,先写拂晓时景物,然后追忆昨夜的景色及夜半钟声,全诗有声有色,有情有景,情景交融,堪为古今之妙。张继凭此诗,在文学史上争得一席之位,也就不足为奇了。
此诗在今人王兆鹏、邵大为、张静、唐元等的着作《唐诗排行榜》排名第12名。该排行榜以“古代选本入选次数”、“现代选本入选次数”、“历代评点次数”、“当代研究文章篇数”、“文学史录入次数”、“互联网链接次数”六个指标为统计分析,反映一千多年来的综合影响力。其中古代选本入选次数排名第5名,当代研究文章篇数排名第15名,现代选本入选次数排名第8名,互联网链接次数排名第11名。
6、“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出自唐朝诗人张继的《枫桥夜泊》。
月亮落下去了,乌鸦不停地叫着,寒霜铺满了天空。江边的枫树和渔船的灯光让诗人忧愁地睡不着觉。
读了这两句诗,我仿佛身临其境:秋天的夜晚,一轮明月像白玉盘似的高高的、孤单地挂在天上,显得格外明亮,渐渐的,月亮西斜,空气中弥漫着寒霜的味道。远处的河面上,停泊着一艘艘渔船,星星点点的渔火跳动着,闪耀着。岸边的枫树,火红的枫叶挂满了枝头,一阵秋风吹来,发出了“沙沙”的叹息声,带着淡淡的忧愁。耳边不时传来枫树枝头上乌鸦的叫声,让人听了心里凉飕飕的。
人的心理很奇怪,心情好的时候,“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火红火红的枫叶,像一团团燃烧的火,把人们的心也给燃烧起来了”。可是,踽踽独行的时候,看到热闹的枫叶,会觉得自己更是孤单了。这应该就是妈妈说的“境由心生”吧。
这两句诗,让我感受到,作者当时的心情是多么的凄凉,是多么的孤单,他是多么思念自己的家乡,多么思念自己的亲人啊!
7、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枫桥夜泊》
正是这短短二十余字,从此让人们记住了苏州,记住了寒山寺,也让人们记住了这个失眠的读书人,和他的一夜清愁。
枫桥不远处,便是寒山寺。翌日,张继一定是踏着秋霜,徒步去了寺里。昨夜的钟声,已经让他心仪神往。这钟声,让失眠的他猛然警醒;这钟声,安抚了他内心的愁绪,再次甜甜入梦。他一路循声,逶迤而往。寒山寺里的钟声,一直没有停歇。对于所有的士子,红尘中人,均可闲来驻足,都能听到这悠扬而示警的钟声的。张继的前往,只不过印证昨夜的诗境。
张继无意间的造访,却给这座规模不大的寺庙带来了游人如织、千年不衰的香火。着名学者俞平伯先生的曾祖父、清代国学大师俞樾曾在《新修寒山寺记》如是记述:“吴中寺院不下千百区,而寒山寺以懿孙一诗,其名独脍炙于中国,抑且传诵于东瀛,余寓吴久,凡日本文墨之士咸造庐来见,见则往往言及寒山寺,且言其国三尺之童,无不能诵是诗者。”他所描摹的月下苏州,枫桥,以及寒山寺,已经成为一个文学世界里的定格。人们今天听到这钟声,仍然会不自觉地与他当年的钟声联系起来。而张继与寒山寺的渊源,亦仿佛是天造地设。不知在此后的人间岁月里,张继的耳边,是否还会一直萦绕着这样的清凉钟声。
苏杭二地,历来被誉为人间天堂,秀甲天下。张继到了苏州,也登临了阊门,正是在这里,诗人的笔下,展现了一个令所有唐人为之惊骇的情景:
耕夫召募逐楼船,春草青青万顷田。
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张继《阊门即事》
今天如果我们到苏州城,不论大街小巷,还是酒肆街坊,都是人潮如涌,热闹与繁华,园林美景与江南美食,成为这座城市接纳八方游客的骄傲。可是,张继到达的时候,这座城市正陷入一场史无前例的人荒。就连耕夫都参军去了,万顷良田,长满春草。可叹啊,清明时节,就连焚香祭祖的新烟,也是寥寥可数。天地之间的一切,都为战争的阴霾所笼罩。“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杜甫失落的感喟,在公元761年张继的这次苏州之行里,同样得到了最残酷的体现。
盛世渐行渐远,从安史之乱起,讴歌江山万年青、春风花草香的主题,四夷宾服、八方来朝的天朝自信,以及梦想中国、倜傥不羁的格调,统统烟消云散,不复再来。接下来的中唐,仿佛一个加速衰老的老翁,坐在风雨飘摇、归期难料的夜航船上,激昂的情绪也随之平静,渐而被怀旧的主题,伤感迷离的格调所取代。这样的转变,是无奈的。尽管有许多人,还在内心深处,期待着大唐中兴的局面出现。
流年似水。苏州之行,并非张继的人生终点。之后,他还在继续“浮客了无定”的漂泊生活,直到最后与妻子相继客死洪州。张继死时,他的孩子还小。好朋友刘长卿声泪俱下地撰写了《哭张员外继》,“世难愁归路,家贫缓葬期”。张继习惯了漂泊,习惯了困顿,葬期之晚,已经不能算什么了。不过,他在枫桥畔的一夜清愁,已经定格了一位中唐书生的漂泊与清愁。
8、对于“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中的“江枫”,一直有争论。有的说是指江边的枫树。写枫树是为了突出深秋季节,与上句“霜满天”照应,让人们感受“霜叶红于二月花”的壮美。这样倒像是作者途中来了闲情所描绘的美景。
作为老师,就要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精神,有义务、有必要给学生传授正确的文化知识。
唐人张继写《枫桥夜泊》时,正是他科场失利返乡途中,诗中流露出的自然是凄凉悲苦的情绪。他因不得志而郁闷,客旅他乡,触目之处,皆凄清寂廖,愁绪满腹。在这中情形下,怎么有闲情描绘美景?于是,感觉还是清代人根据《吴中纪闻》的材料考出的“江枫”是指“江村桥”和“枫桥”一说更有依据。
当时,诗人栖身于寒山寺边河中渔舟间的客船里,在满腔愁绪的氛围里,他看到的是月亮西沉,听到的是水老乌低沉的一片哀啼声,身受着满天寒气的笼罩。这种境况下,诗人哪有闲情描绘美景?
于是,在月落后的一片茫茫的黑夜中,虽然看不见四周的事物,但他感觉到了晚秋的寒霜充满了宇宙。从清冷遍洒的月光到浸骨的寒霜,给人一种逼迫之感。预示了诗人心境的孤独和凄凉。
孤独的诗人宿在渔舟间的客船里,一抬头便看到水面上高高立起的枫桥,右边不远处便是江村桥,两桥成倚角遥遥相对,在朦胧的夜色中,两桥默默静卧,恰如无语相对的愁人,孤独的诗人在这漫漫寒夜,只能与江枫两桥相伴,一起面对着桥侧河中隐隐约约、或明或灭的渔火,闪闪渔火也沾染了愁绪,面对世事无常和生活的艰辛,更让诗人旅途愁绪满怀,和怨而眠。
这两句话十四个字就写了六种景象,密度极大,诗意优美,贴切,携永。场景特色非常饱满。使我们能感觉到一幅清晰的画卷立于眼前。
9、金秋时节,行走在唐诗里的秋天,韵味无穷。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的这首《枫桥夜泊》,情景交融,堪称佳作。秋夜江边,残月西沉,乌鸦啼叫,清霜满天。满怀乡愁,孤卧客船,只有火红的江枫,明灭的渔火相伴。夜深难眠,钟声悠扬,幽静中更添几分孤寂。这本是失意人的心声,落第秀才的惆怅。却因真情表露,引得无数人感怀不已。正因感同身受,所以流传至今。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的《夜雨寄北》,情真意切。这是诗人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他在长安的妻子的诗。思念凝于笔端,相思愁断肝肠。虽说小别胜新婚,诗人与爱妻却是长年里聚少离多。诗人告诉妻子,你问我何时返家,现在还很难说。我在心里盼望,有一天回到你身边,告诉你此时此刻我对你何等思念,犹如此时的连绵秋雨啊!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韦应物的这首《秋夜寄邱员外》,是一首真挚感人的惦记朋友的诗。秋夜寂寂,诗人宁静地怀想友人丘丹,写下小诗。同时想到,好友丘丹也因为秋之兴味而未能成眠,一样地思念自己。温暖的友情,彼此心意交融,心灵颇有默契。诗人乘兴漫步,时而听到松子落地的声响,秋天的气息扑鼻而来。此诗清幽空灵,韵味隽永。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的这首《玉阶怨》,玲珑剔透,宛若珍珠。秋夜相思,独立玉阶。露水浓重,浸透了罗袜。久等人不至,无奈回房中。放下粉红窗纱,依然凝望秋月,遥想心爱的人。秋月皎洁,映照漫天愁思。爱的情怀,深邃幽远。
行走在唐诗里的秋天,宁静而美好。
10、记得去苏州,一大早就去了枫桥夜泊那个景点,还在那里照了张相留念,导游给我们讲风景的特点,想起那首诗“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诗人运思细密,短短四句诗中包蕴了六景一事,用最具诗意的语言构造出一个清幽寂远的意境:江畔秋夜渔火点点,羁旅客子卧闻静夜钟声。所有景物的挑选都独具慧眼:一静一动、一明一暗、江边岸上,景物的搭配与人物的心情达到了高度的默契与交融,共同形成了这个成为后世典范的艺术境界。
想起导游说的话,枫桥和江村桥是离得很近的两个桥就像两个互相爱慕的恋人,可是平行的直线让两个人无法相交,两个人只好夜夜对着渔火孤独的常眠,一直很喜欢这首诗,有一种说不出的哀怨离愁。
也非常喜欢由这首歌延伸出的歌曲《涛声依旧》,苏州,真是一个充满感****彩的城市,听着这首歌,你完全可以把自己置声于江南小桥流水的意境里,去寻找在梦里遗失在那里的那份牵挂,也许当你走在桥头,远处的钟声传来,一阵轻风吹落几片枫叶,落到一丛稀疏的兰草里,空气里漂浮着清凉忧伤的芬芳,你会突然觉得一切恍若隔世,你会突然想起一个人的影子,在你的心里,像桥下流水一样荡出层层涟漪。这就是离愁,没有眼泪却可以让你心碎的中国式离愁。
不知道张继是在怎样的情况下留下了这样一首传诵千古,脍炙人口的诗篇,也不知道他当时是怎样的心情,只是知道把这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及泊船上的一夜未眠的客人。后两句只写了姑苏城外寒山寺,孟薰的钟声传到船上的情景。前两句是诗人看到的,后两句是诗人听到的,在静夜中忽然听到远处传来悠远的钟声,一夜未眠的诗人有何感受呢?游子面对霜夜江枫渔火,萦绕起缕缕轻愁。这“夜半钟声”不但衬托出了夜的静谧,而且揭示了夜的深沉,而诗人卧听钟声时的种种难以言传的感受,也就尽在不言中了。
想起了这首诗也自然的想到你,难道你就是那个和我对愁眠的人吗,难道我们永远就没有那条相交的交点,真希望那个夜半客船带来的就是你,真希望在这美景当中能在你的怀里拥眠,让我们共同聆听那寒山寺的钟声,共同感受那渔火点点。
也许我们真的就是这样的两座桥,只能相望却不能相交,我们就这样彼此默默的相守,等爱,夜半可听到我对你的思念,寒风中可曾听到我对你的呼唤,皑皑白雪可曾感受到我的心跳,雨淅沥沥的下,可曾感知我的眼泪,春夏秋冬,我们就这样守望者,我不曾靠近你一步,你可曾知道,江枫渔火对愁眠的滋味。
11、絮絮细雨,渲染了苏城的美。
一片乌篷悠悠划过水面,舟尾荡起阵阵涟漪。许是潮湿的水气吧,朦胧中渐渐苏醒过来,一骨碌爬起,侧旁碧螺春飘出淡淡的味道,弥漫在空气里,一阵清新。
“醒了,正巧,快到了。”略带苍老却又温软的吴语飘过耳际,轻轻应了一声,端起小巧精致的茶具,煞有其事的轻吹几口,而后,呷一口略带淡绿的茶水,微微的苦涩中却带有几缕甘,缠绕了每一个味蕾,再轻轻的淌下去,只是齿间还留有幽幽余香。
只闻船外吱呀几声,摇晃的船舱变得平稳许多,掀开帐帘,一条腿迈前去,踏上了平坦的青石板。随后,另外的一条也上来了。或许是用力过了,船又开始摇晃起来。道别了老船夫,迈开步伐向前走去。
注视着面前的鱼米水乡,细细的雨覆盖了那山石,那房屋,那草木,还有那行人,似是蒙上一层薄薄的纱,朦胧间却又有格外清晰的轮廓,好似王维的水墨山水,细柔中带有鲜明的层次感,教人迷醉于间。张开手掌,感受雨的润湿,轻柔又带有丝丝冰冷;仰头,却看不到雨的样子,尽是灰蒙蒙的一片。呵,只是太细小罢了,扬唇,轻笑起来。
脚尖触摸地面,聆听着雨声,张望着周围的粉墙黛瓦。那一排排交错相邻的老宅,仿佛是见证姑苏城两千五百年的悠悠历史一般,在岁月的尘埃里沉睡着醒来。随意拐入侧旁的一条深巷,两旁的青苔爬上了已褪色的砖壁,诉说着曾经的故事。没有人际喧嚣,只有幽静肃穆。
闭上眼,倚墙而立,感受苏城别样的氤氲美丽,迷醉在湿意的鱼米水乡。良久,才继而迈出脚步前去。
踱步在年久的青石板上,不觉已走出深巷,视野顿时开阔许多,眼前的是一条望不到边际的水流。水呵,苏州的魂,河港交错,湖荡密布的苏城,水仿佛早已是她的标志。侧耳,水的对面,带着雅柔唱腔的评弹曲调飘逸过来,小三弦与琵琶的合奏,伴着柔美的唱腔,美哉美哉。
不觉已黄昏时分,西边,朵朵云彩都被渲染成金黄,飘在上边。在余晖的笼罩下,苏城古宅古桥,乃至波光粼粼的河面,亦被染成金色的一片,反射出刺眼的光芒。不多久,天空的黑色就一块块的掉落下来,最后,整个苏城都被笼罩了。
灯火亮起,我又坐在了水面的船只,摇晃的伴着昏沉的睡意,耳畔仿佛又传来了阵阵似风般的音律。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12、“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的一首《枫桥夜泊》传唱至今。时间苍老不了它的容颜,空间扭曲不了它的姿态。江南的微雨将它酵成了一抿淡茶,轻呷一口,就能复苏你所有的味蕾。流芳百世,没有什么特别的理由,只是因为它是枫桥夜泊,只是因为他是张继,只是因为它是苏州。
苏州,千年前为一个失意惆怅的人准备好了一切:霜糖月、独寂乌,江两岸枫霞似火却温暖不了你冷寂的心。姑苏城外的寒山寺倒影在飘渺湖水中,微蹙细浪,模糊了你消瘦的身影,拉远了大唐与你的距离。原来你是没有机会加官进爵的,任你如何努力都是徒劳,这一切都是命中注定,寒山涅盘,你在历史里获得了重生。一千多年以后,我来了,这空灵明秀的苏州城,的确是个排忧悱恻的好地方。
香风梳发,夏意痴痴,那远处的枫桥驮着不老的诗情等待把光阴收没。粉墙淡瓦,杨柳依依,这是个水侬软语好去处。江南,光着两个名字就那么醉人。苏州,只这二字迷离脚步退不却。寒山,苏州的绝唱,江南的禅机。浓了,近了,淡了,远了……品尝一首古老的旋律,倾听只为人间所独有的曲章……什么是地老天荒?此刻便是,此地便有……
一帖雨花飞上颊,这返璞归真的纯然,这透心凉的水意,苏州,无需雕琢的天成。一池潋滟的荷花,自开自赏,自殇自啄,谈笑有风声,往来无凡俗。苏州,并不繁花似锦,却也让人写不够看不腻赏不烦。白黑两色的矮屋,低眉顺眼,玉带静淌的河流,缓款无争,空气中的温润四季不变,山水泼墨式的中国写意,传统古雅,一幅卷轴就是这样为你展开,给你讲述这山这水这人……
青石板,独自寒暄无人陪,岁月流逝,磨平了它的所有棱角,磨平了它所有的脾气与异想,服帖地熨帖在大地上,温柔地连声音也改变,没有西部的狂躁,没有塞北的粗豪,一声声脆响,一回回地轻扣,悠然回荡在细长的小路上,这平凡的刹那,这不平凡的永恒。
黑发柔垂,弹琵琶又见当年镜前你梳妆,一曲歌尽浮桑落,曼舞余音绕项梁。低眉信手,续续弹,说不尽的相思随水流转。远望窗外,缥缈孤鸿影。你,不是来得不早,就是,太迟……错过,凄美的错误与过失……擦肩,擦肩,再擦肩,我和你前世的回眸不足以换得今生的情缘……同船共度?呵,只是别人的……
一千多年以后,你从废墟中走来,我的泪光却承载不了这样的沉重,无法深情挽起你的手,解不开这千年的寂寞……留不住你,却留下了张继,留下了这不了情的河,留下了这并不浓艳的晚霞,留下了这淡然优雅的小城……
13、每当阵阵凉风拂面,我都会感受到“原乘长风破万里浪”的豪情;脚踩落叶之上,会想起“无边落木萧萧下,不仅长江滚滚来”的悲壮;看到友人别离,会忆起“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华秋瑟瑟”的画面;仰望秋之苍穹,会看到“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的幽静;俯瞰枯枝垂柳,更会勾起“杨柳岸晓风残月”的离愁。且不说大漠孤烟、长河落日……
14、滴水声断断续续的,一滴,两滴,一刻,两刻,一年,两年,几千年……
我张望着,寻找着那流逝的岁月,记忆的线缠绕着过往的支离破碎,是慌乱占据了心扉。又是一个不眠的夜晚,眼前东水流逝,仿佛我一路扬竿涉远。
我的梦于昨日红尘中变得明明灭灭,似那远方的渔火颠簸于风浪之中。昨天的心似鸿鹄飞翔,但今日,却只如野鸭似的溅起几许水花,然后归于沉寂。
阡陌里,我的足迹中曾滴落我的汗水,但是怎样的现实让我接受,这只有古院幽钟的夜晚?
姑苏的景是别致的,一如姑苏女子高高的发髻。而这愁啊,也似那伫立窗前的倩影,紧锁的眉头。这愁绪随着清风漫开了,就成了这秋霜笼日的迷蒙。
远处,是村庄那袅袅的炊烟,月色中是那淡淡的忧愁。科举考试的这一败,是我最后的泪花,飞溅到那桂树上,洒落一地桂花。
一灯如豆,照彻了这夜夜的不眠之人。本想掬一涟墨色尽情的挥霍,可这握着笔的手怎载得动许多的失意,于是手一挥,那愁绪便幽瞑在这淡淡的月光中,飘入游人那灰色的眼眸里。
灯火黯淡,明月犹仍,在很久很久以前,灯火已阑珊。促织传来那悲凉的鸣叫,远方是模糊的山影。
以前的心似那山颠的青松,俯视万类,仿佛目视万里之极,而心中丘壑,可纳百川。而今天,明月稀薄,江南曲水,夜半渔火。
古寺的钟声是低的,厚重而有力,踟躇在这多情的水乡里,依依杨柳间是柔弱的心。寒山寺里的僧人们都休息了吧,而我的心又将飘于天涯何方呢?
或许明天依旧是个寒秋。
举一杯酒,真的很辣。不然我怎么流眼泪呢?科举,对于每个人都那么重要,读书人又有几个人不为此功名?
我不知该怎么去面对明日的江岸,可终究一切都躲不过去。不如让往事终究成为往事,斟一杯酒,畅饮。
于是我的心舒畅了。
朝霞衔着血红的序幕在天的另一尽头升起,之后便是重生的黎明,朦胧中醉在了红色的包裹之中。
客船中是我今日的豪情。昨日的一切便是苦涩的风尘,随风散了。迷醉里,我的手一挥,便不再回头,身后是昨夜的愁绪:
月落乌啼霜满天, 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 夜半钟声到客船。
15、人生道路上的失意是不可预知的。关键是当失意来临时的态度,是坦然而自信,还是颓唐而失措?也许,张继的经历就可以明证:他没有考中状元,心中悲苦;他避乱江南,内心孤寂。但他就在这种心情下写的一首《枫桥夜泊》名垂千古。试想一下,从隋唐有科考以来,考中的状元郎多如过江之鲫,可又有哪一个在中国文学史上以一首诗流芳?唯有张继的“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张继正是有了坦然而自信态度,才有了失意后的深邃,有了胸怀的阔达,有了悠然的快乐。
16、在枫桥没有看到几颗像样的枫树,大都是些法国梧桐。很难想象这样的地方会有“渔火”和“乌啼”。拱形桥上,游客来来往往,占取着一个个最佳拍照位置。挤出人群,站在远处看那寺庙与桥上的人,实在想象不出一千多年前这里的深夜是怎样一种情景,至于喧闹的枫桥寒山寺,不知多少次被作为背景,进入一个个游人的镜头?又有多少人在若干年后,在同样喧闹的日子里翻出陈旧的相册,指着画面上依稀的背景?
不管怎么说,枫桥是一个有诗意的处所,因为张继,因为寒山,因为钟声,因为想象。
17、梦江南,江南梦,多少梦中忆江南!
江南雨,江南风,醉看江南风雨中!
江南魂,江南情,几回梦醒泪湿巾!
美丽的江南在我的梦中,是瑰姿艳逸、袅袅婷婷的少女,舞动着灵动的腰肢,舞动着江南秀美的容颜。向我款款走来,云雾飘渺的梦中如仙女下凡。
江南在我的梦中,是风姿优雅的女子,着一身雅致的旗袍,端坐在我的面前,柔情似水地望着那一池碧波荡漾的湖水,湖水中那荷花含苞欲放。女子的身后,是小桥流水,绿树成荫。树枝上有小鸟在鸣叫,风里荡漾醉人的花香。人有情,花有情,梦一般的江南女子,占据我向往已久的梦。
喜欢那一幅幅幻墨如烟的山水画,烟云迷雾中充满了江南的韵味!那晕染有致的水墨画里,画家们是否吸取了江南的灵美,泼墨淡彩中,晕染出山水一色的绝境。江南的气息,带着心底最柔软的笔墨向人间展示她的脉脉含情。
在梦中,我站在小船上,随着平静的河面前行,两旁是古色古香的房屋。把我带回那久远的年代,那青砖黛瓦记载着厚重历史。暮色沉沉,江南的夜晚也是温馨美丽,那红红的灯笼挂在屋檐下,点缀着江南的夜色。水中的倒影里映出万家灯火,耳边传来动人的诗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记忆,涌上心头,故事依稀还在,当年的你,是否还在那里守候,关于你的很多很多,我都想知道,顺着你的足迹寻你而来。恍惚间,又听到你的轻声呼唤,你的呼唤化做江南的风,无声无息落在我的心头。无语处,泪洒江南,悲释处,走不出你的江南。
走在古老沧桑的小巷中,我缓缓的走在那一节节青色的石阶上,发出清脆的脚步声。江南的天空,犹如爱哭的孩子,刚才还是艳阳天,一会就下起了淅淅沥沥的小雨,随手打起一把花雨伞,把千年的陈旧痕迹慢慢抹去。用手触摸这古巷的墙壁,倾听那远去的声音,这古镇在风雨中默默挺立,唐朝诗人杜牧写道:“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令人有无限感慨。
走过一段段历史的轨迹,默然回首中,心中不禁怅然若失,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也许是江南的古代女子,正在窗下苦守那远征的夫君。岂不知,那是永远的诀别!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古代女子用一生来守候承诺,春梦无痕,情到深处两茫茫!那一生苦苦守候的历程竟千般幽怨,万般无奈!如果时光能够倒流,一颗漂流的心不在孤独,我愿做诗人笔下的江南魂。诉说无穷无尽的江南梦。如果时光能够倒流,我愿化作蝴蝶纷飞在你的眼前。
那深深的小巷里,走过一位现代女郎的匆匆而行的身影,那合体的职业装里,透出苗条优雅的身姿。潇洒的谈吐之中,尽显现代女子的干练和柔情。那淡淡的笑声里,尽显江南女子的温文尔雅。古老的小巷,默默注视着这方水土多情的人们,迎接着时代的变迁。穿越时空,江南的才子佳人们上演着一幕幕感人的动人故事,风景如画的西湖岸边,在蒙蒙细雨中,有许仙与白娘子的千古佳话。
美丽江南的女子,在梦中,那一片片茶香四溢的茶园里。女子们正采集嫩绿的新茶。那上下翻飞的手儿犹如辛勤的蜜蜂在采蜜。脸上挂着明媚的微笑,那身后的背篓里装满了丰收的喜悦。装满了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
一路顺着茶香继续走,那茶香更是浓烈。远远的望见,在街角处,一南方女子支起一大铁锅。倒入刚刚采摘新鲜的嫩茶,开始徒手翻炒起来,那女子用手轻轻搅动那嫩茶,仿佛在呵护自已的宝宝。吸引了许多游客的目光。那匆忙的身影写满了南方女子的聪慧和精明。我冲泡了一杯炒好的新茶,那清新的香气让我醉了。
江南,似一曲千古吟唱的绝代佳人,她在彼岸,让我驰足凝望。在这片温情如水的土地上,却造就了人们如水的性格。坚韧的意志。
江南,梦幻中的江南,那染着绿色的江南梦。点点滴滴渗透在青山绿水里。丝丝缕缕缠绵着江南的爱。
江南,梦中的江南,她伸出纤纤玉手邀我同行。曾几何时,醉入江南的我,一路同行,不离不弃,那是我心中的美景!
18、秋天的月光,分外明洁,柔而不弱,冷而不酷,还是会催人悲情悯己。天空格外爽朗,星星点满天际,洒落一地清光,泛起丝丝旧日往事,心一下堕落秋的底部,生出一抹清愁来。帘随风舞,撩起一窗心事,撅一手清风,屹立窗前凝望,天涯人远,“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道出谁因秋愁。
“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今夕起相思”,古人就以月寄情,倾诉离散情怀,共此明月,发出伊人何处的感叹。秋事因月起,秋愁因霜结“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秋霜结愁,秋月照离人,何等的凄楚。
对于离散的人来说,秋是雪上加霜的季节,心底的秋,是离人生疼的愁。
19、在喧嚣的时代里,我心深处,始终排遣不开一种深厚的古典情怀。不管我眼里四十多年的世事如何变迁,这浓烈的情怀却矢志不渝,一任沧桑巨变,日月交替。我好古风,吟古诗,摹写古典山水,沉迷于每一道从视线里飘忽的古典风景,在这一刻里,能感觉自己的心是柔软无比,有一丝感动在袅袅上升,在眼前缭绕,渐渐萦结成浓厚的云翳,飘摇间就恍若进入了这梦境里,恣意徜徉,一纵情怀。
这或许是我内心沉蓄的怀旧情结吧,我能明白这份情结的实质。其实,从心理角度来说,每个人都会依恋于一种属于自己的情结,是一种情感上的归属和偏好。它能长期蛰伏于你心灵的一角,或许还很顽固。当那道触动你心灵感官的风景出现时,你被激发的反应该是一种共鸣。你因之所表现出的,抑或是喜悦、抑或是忧伤。但你依然会执拗地沉湎在这份你喜爱的喜悦或忧伤里,起码我是如此的。
古韵深深里,我会让自己的思绪随意地飘荡。想那青山绿水间,垂柳依依,小河潺潺。斜阳里,看渔舟唱晚、倦鸟低回。夏夜里,明月高悬在画楼的一角,梅花的疏枝在被月光映照出的银白的水面弄着清影。此刻,该有一轻舟从那枕河的桥底悠悠荡出,船头一长衫纶巾的公子,齿白唇红,冠上一定要嵌块白玉,腰间也要悬一青绿的丝绦,这就是我幻想的丰满形象了,在他轻启的唇齿间,吟出三两句“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来,伴随着寒山古寺飘渺沉静的禅钟,此情此境,醉了我是必然的。
20、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古人遗留给我们的最珍贵的宝物,是我们的民族文化之根,是值得我们学习和推崇的灿烂瑰宝。然而,在文化缺失尤其是传统文化逐渐丧失的今天,我们该如何自处?
“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寥寥数语道尽人间沧桑;“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寒山寺的钟声满载着张继的失意和愁绪,永久地留在了唐诗中;“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从古至今,月亮又承载了多少人的相思!踏着古人的足迹,从先秦走到唐宋,在诗歌的海洋里徜徉,会让你“沉醉不知归路”。字字珠玑的经典之作让人叹服!但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时代,当我们的视听逐渐被低俗文化所充斥和包围,还会有多少人静下心来去品读经典?
我们不否定改革,百花齐放才是春。但如果丢了我们的民族文化之根,那么,再花哨的事物也只能是无根的野草。大浪淘沙,低俗的事物定会被历史的浪潮吞噬。
总之,发展新时期的文化,前提是继承和弘扬我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留住我们的根,中国的文化才能走的更远、飞得更高!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9:35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