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归去。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归去。

  [译文]  是“春”把愁带来的,如今不知“春”又将归向何处?可是它却不曾把“愁”也一起带走。

  [出典]   南宋  辛弃疾  《祝英台令·晚春》

  注:

  1、 《祝英台令·晚春》 辛弃疾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流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呜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归去。

   2、注释:

     祝英台令:调名取梁山伯、祝英台故事。

     宝钗分:钗为古代妇女簪发首饰。分为两股,情人分别时,各执一股为纪念。宝钗分,分钗,以作留念,即夫妇离别之意。白居易《长恨歌》:“唯将旧物表深情, 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 钗擘黄金合分钿。”

    桃叶渡:在南京秦淮河与青溪合流之处。晋王献之与妾作别处。其故址在南京秦淮河与清溪合流处。《古乐府注》:“王献之爱妾名桃叶,尝渡此,献之作歌送之曰:'桃叶复桃叶,渡江不用楫。但渡无所苦,我自迎接汝。'”

     南浦:水边,泛指送别的地方。江淹《别赋》:"春草碧色,春水绿波,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泛指送别的地方。

     飞红:落花。

     觑(qù):窥视,斜视。 这三句是说细看鬓边的花儿,拿下来数花片以卜归期,才插上又忘了,因而取下来重数一遍。

    试把:花卜之法未详,当是以所簪花瓣之单双,占离人归信之准的,故云:"才簪又重数"也。

    才簪又重数:数花瓣卜行人归期,怕不准确又数一次。

 

    3、译文1:

     你我在桃叶渡口分别,宝钗也分成两股。河岸边烟柳一片,水面上茫茫烟雾。我真不敢上高楼向远望去,日日都是凄风苦雨。落花一片片,飞在空中令我悲伤,却全然无人怜惜。更没有人去劝一劝黄莺,让它不要歌唱,不要一声声让春天归去。

    我细看鬓边的花朵,细数一片一片占卜他的归期。刚刚插回,又摘下来重新再数,思他心切。罗纹的帷帐中灯光昏暗沉沉,我在梦中自语:是春天把愁带来,可是春天却又归向哪里?

    译文2:

     就在桃叶渡,这个千古伤心离别的地方,我和郎君折钗相赠,分钗留别的情景至今历历在目。远处的江岸上,烟柳迷朦,充满感伤。和他分别之后,凄苦怅惘的相思就时刻折磨着我。悲莫悲兮生别离。和听分别之后,从此,我最怕登上高楼,因为十天中九天有风雨,片片花瓣在风雨中飘零,都没有人管,还有谁去劝黄莺的哀啼声能不停下来呢?
  
   鬓边觑花,我对着镜子把鬓边刚插的鲜花摘下来细细看,接着用花瓣算了一卦,看他什么时候能回来,才把才花簪在头上,取下来又重数了一遍。帏帐里灯昏黄暗淡下来,我在梦中哭泣,自言自语:春天,真怨恨你,忧愁是你带来的,如今你要去哪儿?你为什么不解我怀人盼归之情,为什么还不将愁都带走呢?

 

   4、辛弃疾生平见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王国维说:“幼安之侍处,在有性情,在有境界。”深沉强烈的爱国情怀正是辛弃疾“性情”之所在。归根结底,他讥评朝权勉励友人,都是因为秉持着一颗拳拳爱国之心、雄雄北伐之志,其情殷殷,其志切切。词人驱词用典,不失当行本色,全在意气平心之间,全词读来铿锵有声,清切感人。

  辛弃疾的这种强烈爱国之情是伴随着强烈的批判而存在的,两者相互影响,相互作用。正是因为朝廷腐朽势力和奸佞偏安之徒的阻挠,在造成了他政治上的压抑,而他越秉持英雄的使命感,越为国家大事出谋划策、倾尽全力就越是与那些苟安势力相冲突、相龃龉。所以,报国无路、壮志难酬的忧愤与不平和对朝中投降派偏安误国的讽刺和鞭笞,与抗金北伐恢复中原的豪情壮志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了辛弃疾爱国情怀的体现。

  宋末刘辰翁高度评价辛对古代语言的提炼与丰富之功: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岂与群儿雌声学语较工拙;然犹未至用经用史,牵《雅颂》入郑卫也。自辛稼轩前,用一语如此者必且掩口。及稼轩横竖烂漫,乃如禅宗棒喝,头头皆是;又悲茄万鼓,平生不平事并卮酒,但觉宾主酣畅,谈不及暇。词至此亦足矣。

 

   5、 清陈廷焯说:“稼轩最不工绮语。”(《白雨斋词话》卷一)此说不确。这首《祝英台近。晚春》抒发了闺中少妇惜春怀人的缠绵悱恻之情,写得词丽情柔,妩媚风流,却是与作者纵横郁勃的豪放风格迥然不同的。

  上阕头三句巧妙地化用了前人的诗意,追忆与恋人送别时的眷眷深情。“宝钗分”,前人以分钗作为分别留赠的信物:“桃叶渡”,指送别之地:“烟柳暗南浦”,渲染了暮春时节送别,埠头烟柳迷蒙之景。三句中连用了三个有关送别的典故,最后融会成一幅情致缠绵的离别图景,烘托出作者凄苦怅惘的心境。自从与亲人分袂之后,遭遇了横雨狂风,乱红离披,为此怕上层楼,不忍心再目睹那场景。伤心春去,片片落红乱飞,都无人管束得住,用一个“都”字对“无人”作了强调。江南三月,群莺乱飞,人们感到莺啼预示春将归去。所以寇准说“春色将阑,莺声渐老”(《踏莎行》)。“都无人管”与“更谁劝”,进一步抒发了怨春怀人之情。

  下阕笔锋一转,由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转为描摹情态。其意虽转,但其情却与上阕接连不断。“鬓边觑”三字,刻画少妇的心理状态细腻密致,维妙维肖。

  一个“觑”字,就把闺中女子娇懒慵倦的细微动态和百无聊赖的神情,生动地刻画出来。“试把”两句是觑的结果。飞红垂尽“莺声不止,春归之势不可阻拦,怀人之情如何表达。鬓边的花使她萌发了一丝侥幸的念头:数花瓣卜归期。明知占卜并不可信,却又”才簪又重数“。一瓣一瓣数过了,戴上去,又拔下来,再一瓣一瓣地重头数。这种单调的反复动作既令人觉得可笑又叫人觉得心酸。作者在此用白描手法,对人物的动作进行细腻的描写,充分表现出少妇的痴情。然而她的心情仍不能平静,接着深入一笔,以梦呓作结。”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这三句化用了李邴《洞仙歌》词:归来了,装点离愁无数。……蓦地和春带将归去。”和赵彦端《鹊桥仙》词:“春愁原自逐春来,却不肯随春归去。”可是辛词较李、赵两作更流畅,更委婉。

  出之以责问,托之于梦呓更显得波谲云诡,绵邈飘忽。虽然这种责问是极其无理的,但越无理却越有情。痴者的思虑总是出自无端,而无端之思又往往发自情深不能空者。因此这恰恰是满腹痴情怨语的少妇的内心世界的真实反映,“绵邈飘忽之音最为感人深至。”(郭麐灵芬馆词话)卷二(沈祥龙《论词随笔》云“词贵愈转愈深”,本篇巧得此法。从南浦赠别,怕上层楼,花卜归期到哽咽梦中语。纡曲递转,新意迭出。上阕断肠三句,一波三折。从“飞红”到“啼莺”,从惜春到怀人,层层推进。下阕由“占卜”到“梦呓”,动作跳跃,由实转虚,表现出痴情人为春愁所苦、无可奈何的心态。

  全词转折颇多,愈转愈缠绵,愈转愈凄恻。一片怨语痴情全在转折之中,充分显示了婉约词绸缪宛转的艺术风格。通过描写人物的典型动作,从而表现人物的心理活动,是这首词艺术手法上的又一成功之处。寥寥几笔,“占卜”的全过程一一呈现出来;只一句梦话,痴情人的内心情思便和盘托出。透过这些简单的动作,可以清晰地感到人物脉搏的跳动,人物形象呼之即出。

  此词章法严密,以春归人未还绾合上下阕,词面上不着一“怨”字,却笔笔含“怨”,欲图弭怨而怨仍萦绕不休。沈谦《填词杂说》曰:“稼轩词以激扬奋厉为工,至‘宝钗分,桃叶渡’一曲,昵狎温柔,魂销意尽,才人伎俩,真不可测。”

  张炎《词源》“辛稼轩《祝英台近》……皆景中带情而存骚雅。”黄蓼园《蓼园词选》也认为此词必有所托,说:“史称稼轩人材大类温峤、陶侃,周益公等抑之,为之惜。此必有所托,而借闺怨以抒其志乎!”这话是有道理的。作者从到江南之后,就受到压抑,不被重用。他恢复中原的壮志难以实现,故假托闺怨之词以抒发胸中的郁闷,这和他的另一首名作《摸鱼儿》(更能消几番风雨)是同一情调,同一抒情手法。我们不能把这首词确指为因某一事而作的,所以宋人张端义《贵耳集》说这首词是辛弃疾为去妾吕氏而作的,是不足为信的。

 

   6、这首词是写深闺女子暮春时节,怀人念远、寂寞惆怅的相思之情。作者用曲折顿挫的笔法,把执着的思念,表达得深刻细腻、生动传神。它的风格,在辛词中是别具一格的。沈谦的《填词杂说》曾说:“稼轩词以激扬奋厉为工;至‘宝钗分,桃叶渡’一曲,昵狎温柔,魂消意尽,词人伎俩,真不可测。”其实,既能慷慨纵横,又能昵狎温柔,既擅于豪放,也长于婉约,正是辛弃疾词作风格和题材多样化的大家风度的表现。只不过这首词作,感情表现得更为细腻罢了。

  这是一首具有政治内涵的词作,乃词人假托一个女子叙说伤春和怀念亲人的苦愁,寄寓对祖国长期分裂的悲痛。《蓼园词选》云:“此必有所托,而借闺怨以抒其志乎!”

  上片起头:“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写一对情人,在烟雾迷蒙的杨柳岸边,情凄意切,不得不分钗赠别的情景。这向读者暗示:情人离别是痛苦的,那么祖国南北人民长久地分离,人为地隔断来往,不是更为痛苦吗?这是我国古代文学家常见的以香草美人作为感情渲泄寄托的一种艺术手法,辛弃疾也继承了这种艺术手法。

  “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情人分手后,登楼远眺,怀念离人,已是使人不胜其感情负载了,更何况又总是十日有九日地遇到那风雨晦冥的时节呢?刮风下雨,虽能登楼而不能远望,这是使人痛楚的一个原因;风雨晦冥,大自然的阴冷更加深离人的凄苦情怀,这又是使人痛苦的一个因素。只此一句话,就有多层涵义,层层深入,对比映衬,令人不忍卒读!

  “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唤、流莺声住。”落花不要飘零了吧,啼莺也不要叫唤了吧,但都无法摆脱心中那不绝如缕的忧愁,简直叫人断肠了!这是何等深沉曲折的笔触啊,“都无人”和“更谁唤”,加强了那种寂寞凄清、无处寻求知音的氛围。辛弃疾南归后,多年流徙不定,报国之志难酬,天涯万里,何处有知音?不正是这种感情吗?

  下片,“鬓边觑。试把花卜归期,才簪又重数。”作者精心选择富有典型意义的细节,把一个闺中少妇,盼望游子归程的复杂心理状态,活灵活现描绘了出来。她把头上的花钿取下来,一个花瓣,一个花瓣地细细数过。她相信自己心中的占卜:一个花瓣代表游子归程的一个日程。花瓣有数,相信游子归程也有定准,她心里因此得到了满足。但是,她数过后又戴上,戴上后又不放心,再次取下重数。这种反复的动作,曲折地表现了闺中少妇那复杂的感情。更多宋词赏析文章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宋词三百首》专栏。

  “罗帐灯昏,哽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带将愁去。”写她即使昏然入睡之后,还哽咽叨念,春天到来,把忧愁送来了;怎么春天离去,却不把忧愁给带走呢?这也就是说,季节变了,远方的游人啊,怎么还不回来呢?描写思念远人归来之情,真是无以复加了。作者把人物感情竟写得如此细腻而缠绵,如同沈谦所形容的,使人“魂销意尽”,艺术的魅力竟是那么强烈!

 

    7、辛弃疾 ,字幼安,号稼轩,南宋主要的主战派,亦是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一。如果知道南宋的那段历史,那他的人生际遇便能猜个十之八九了,郁郁不得志,含恨而终。

    事物都会有两面,人亦不例外。有坚韧不屈的一面,便必然有脆弱柔情的一面。从某种意义上来说,那不为人知的一面更能体现出一个真实的内心世界。同理,看豪放的辛弃疾,我就去深入的读读一首他的婉约。剑走偏锋,或许有别样收获。

                  祝英台令•晚春

                                 辛弃疾

    宝钗分,桃叶渡,烟柳暗南浦。怕上层楼,十日九风雨。断肠片片飞红,都无人管,更谁劝、流莺声住。   

    鬓边觑,试把花卜心期,才簪又重数。罗帐灯昏,呜咽梦中语。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归去。

    人需要释怀与遗忘,舍得与放下。一句“多忘”,包含了多少的沧桑与感慨。皆言人生苦,爱、恨、离、别的轮回最难释怀。历尽沧桑的人,总以为自己能学会舍得与放下,可是回首往事,又有多少人能没有不甘呢?人说,付出不是错至少曾经努力与拥有,可是真的不在意么?满满于心间的回忆,真的能放下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梦想又是如何的艰难?更多的人选择在落魄时活在自己的梦中。幸福与无奈,个中滋味,甘苦自知。辛稼轩在死时的大声呐喊“杀贼!杀贼!”,后人读来时,何等的凄凉!

     我相信辛弃疾是努力了的,在生死之际,他对于自己的梦想应该是无悔的,梦想带给了他最大的荣誉与最大的伤痛。有许多事情,成与不成,总要去做。总需要那么些抛弃结局的勇气,或许我们不能真正的改变什么,但若是放弃了,便真的一点希望都没有了。哪怕是万分之一的希望,也会赌上所有。

     愁!几处凝眸,几许忧愁。忧伤的愁绪带有几许美丽,豪放的愁绪亦夹杂了一丝浪漫。但它终究是愁,在心间浓浓的化不开。不在意并不代表不伤痛,只是因为选择了习惯。纵然人生多愁艰辛,但面对已去的故人,生者合该珍惜!

     也许,仅仅是也许,辛弃疾是幸福的。至少他在这个污浊的社会中从未放弃过自己的理想。至少他在中华的历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至少……但这也仅仅是猜测,如前文那样,人生事,甘苦自知。

 

     8、宋人之愁有深刻的时代根源,又被文人感受为一种“闲愁”。贺梅子问得好:“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这是说闲愁最多,时间最长。辛则说“闲愁最苦”!“苦”得春都救不了。于是才“怨春不语”。春既不能解愁,而人又要摆脱愁的捆扰,于是人又感觉此愁是春带来的:“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归去”。春来,愁也来;春去,愁却不去,何时才是尽头?梁启超曰:“回肠荡气,至于此极;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9、在乎的还是世界杯,生怕他不好看啦,心中也因而失望了。但事实上生活不一样之处并没有影响生活本身,真正影响生活本身的恰恰是自己。就像辛弃疾说得:“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归去。”正因为有那些在世界杯里的美好回忆,以及当下正在进行的生活,才会有那样一个美好的东西在我们的心中。

  世界杯也许还是那个世界杯,我还是我,虽然各自所赋予的东西在变化着,但是每隔四年后的有着阳光的每一天依然充满着期待,(可能更多的时候是月亮)在一个个的轮回之后,仿佛自己也经历了一次轮回。

 

    10、在春天邂逅另一个春天,这个春天似乎变的很茂盛。

   拉着春天的手,与春天有场约会,风把你带进春的绚丽舞台。小鸟啾啾,蜜蜂嗡嗡,弹奏一曲高山流水,让心弦上的执着化为永不褪色的绿,即使陪衬绚丽的花朵,春天的笑容也会写在你的掌心。

   在春天,总会有一种不经意的失意,犹如花瓣从枝头落下时的惆怅。零落成泥碾作尘吧,惟有香如故。

    一只蝴蝶和另一只蝴蝶飞舞在一些花和另一些花丛中,双翅沾满了花粉,是想要把春天所有的芳香带走吗?透过烂漫的幽思,在它们的身上可是梁山伯和祝英台的缩影在重演怨忧凄美的爱情故事?

   正如:是他春带愁来?却不解、将愁归去……

 

   11、晋江的节季交替,往往没有明显的痕迹,当春之韵还在人们心间流徜着,立夏转眼即至。对于那些心性锐敏而感时托物于春情之士,春之好,实可惜之,春之殇,则堪痛之,并非是其它的季节里没有了春之盛美,而是,送春惜春,所牵挂着的春愁,非他时可化。“是他春带愁来,春归何处。却不解、将愁归去。”——愁归何处?一无所依。

    四季里,春天自是天地俱生,万物以荣时,过往的一年,诸事无论如好歪,都将渐行渐远了。新年之始,常怀“以春风风人”之心,与万物,与众人同生,这样的春之情怀,却是不与人同。由是,我们不可以放过这春山如笑的季节,刚历过的冬,以其惨淡,已衬托出春之澹冶。春回大地,人心待发,我们,大可以安然独坐,在这繁喧之城,荣华之时。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9:19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