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译文] 傍晚的北风把雨吹走了,几座清瘦的山峰就从云中显露了出来。
[出典] 北宋 张耒《初见嵩山》
注:
1、 《初见嵩山》张耒
年来鞍马困尘埃, 赖有青山豁我怀。
日暮北风吹雨去, 数峰清瘦出云来。
2、注释:
赖:依赖,凭借。
豁我怀:使我开怀、振奋。
清瘦:形容雨小冲刷后的山峰的苍青峻拔。
3、译文:
几年来奔走风尘,在困顿和疲惫中,全赖青山才能使我的情怀得到短暂的开豁。傍晚的北风把雨吹走了,几座清瘦的山峰就从云中显露了出来。
4、 张耒(lei)(1054-1114) 字文潜,号柯山,安徽亳州人。宋神宗熙宁进士,历任临淮主簿、着作郎、史馆检讨。哲宗绍圣初,以直龙阁知润州。宋徽宗初,召为太常少卿。后被指为元佑党人,数遭贬谪,晚居陈州。苏门四学士之一。诗学白居易、张籍,平易舒坦,不尚雕琢,但常失之粗疏草率;其词流传很少,语言香浓婉约,风格与柳永、秦观相近。代表作有《少年游》、《风流子》等。《少年游》写闺情离思,那娇羞少女的情态跃然纸上,让人羡煞爱煞,那份温情美妙真是有点“浓得化不开”。着有《柯山集》、《宛邱集》。词有《柯山诗余》,赵万里辑本。
由于他自己早年生活穷困,颠沛流离,后又屡遭贬谪,长期任地方卑官,对社会现实体察甚深,因而对劳苦百姓的关心也颇切,如在《劳歌》一诗中对那些“筋骸长彀”、“半衲遮背”的“负重民”以怜悯;在《和晁应之悯农》一诗中对那些“夜为盗贼朝受刑”的“南山壮儿”以同情等等,等等。也正因为其“哀哉天地间,生民常苦辛”(《粜官粟有感》)的悯农意识,才使他在政治观点上追随苏轼,反对王安石的“变法”,而在实践中则主张富国强民,改革弊政,以减轻人民负担,这与司马光等人纯粹的因循守旧乃是有着本质区别的。与此同时,面对辽、夏对北宋的侵凌,他也积极主张开边御敌,建立奇功。他的《少年行》、《昭陵六马》、《听客话澶渊事》等无不洋溢着一股勃郁的爱国主义精神,读来令人感奋不已。
南宋高宗即位后,下诏追赠苏轼为资政殿学士,赠张耒集英殿修撰,诰词说:“四人以文采风流为一时冠,学者欣慕之及继述之”。既概述了张耒等人的影响,又肯定了其文学成就,终于使张耒等巨名昭彰,流芳千秋。
5、这是一首写嵩山的诗,写法很别致。诗人所见的对象——嵩山直到末句才出现。“数峰清瘦出云来”,是此诗最精彩的一句,但如把这一句提前,让嵩山一开始就露面,诗的意味就会变得索然。诗的首二句不是写嵩山,而是从作者仕途失意写起,“年来鞍马困尘埃,赖有青山豁我怀”,作者奔走风尘,在困顿和疲惫中,全赖青山使他的情怀有时能得到短暂的开豁。这样,青山便在未露面之前先给了人一种亲切感,引起人们想见一见的愿望。第三句“日幕北风吹雨去”,又为读者拉开一道帷幕,直到第四句,五岳之一的嵩山才从云层中耸现出来。由于有前面的重重笔墨给它做了渲染准备,嵩山的出现便特别引人注目,能够把人的兴味调动和集中起来。并且又因有上面的一番交待,末句点出嵩山,又不至于意随句尽,见其面貌即止,而是要引人想象雨后嵩山的特有韵味和诗人得见嵩山后的一番情怀。
诗写的对象是嵩山,但在很大程度上它又是表现诗人自己。人们在精神上以什么作为慰藉,往往能见出志趣和品格。困顿于仕途,赖以慰藉情怀的是嵩山,诗人的情志也表现了出来。同时山以什么样的面貌出现在艺术作品里,也往往受作者的主观感情支配。“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辛弃疾《贺新郎》)这里有着主观感情对象化的问题。此诗用“清瘦”形容嵩山,不光是造语比较新奇,而且在诗人审美意识活动中也反映了他的精神气质与追求。中国士大夫中一些高人雅士,正是常常留给后世以清瘦、清竣的印象。如王维给孟浩然画像,“颀而长,峭而瘦,衣白袍”,就是典型的清瘦。因此,“数峰清瘦出云来”,虽是写嵩山,却又是人与景物融而为一,体现了诗人感情的外化。这首诗,将嵩山的面貌,以及诗人的精神风貌,同时展现给了读者,不容易分得很清。
6、题为《初见嵩山》,显然既要写人又要写山。作者有意把“数峰清瘦出云来”这一正面写山的句子放在最后,而把自己对青山的感情和风吹雨去的环境放在前面作为铺垫,取得了“千呼万唤始出来”的艺术效果。这正是写景的成功之处。不直露地写初见嵩山时的惊喜,更不直露地表达自己的情怀,而先写惟有青山能豁我胸怀,既从反面写出了仕途的苦闷,又从正面写出了“仁者乐山”之意。最后,在刻画山的形象时,特意拈出“清瘦”二字,融入了自己以清峻瘦硬为美的审美趣尚,进而深化了诗人的品格志趣,使景中有我。这是写人的成功所在。
7、“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天色向晚,北风吹散了云,吹停了雨,几座山峰的轮廓重又显现出来。浓云大雨中,是看不清山峰的。本来是由于云散雨歇,山影才再次出现的。但是一个“出”字,却把山峰动态化了,像是它们主动从云丛中挣脱了出来。
“清瘦”,使我们感到雨水荡涤后嵩山的洁净和峭奇。那映衬着数峰的天幕,在落日余辉的映照下也是一碧如洗的,是纯净的。因为只有如此,数峰“清瘦”的形态才能被清晰地衬托出来,勾勒出一幅美丽的雨后群峰夕照图。
8、雨水不仅滋润万物生长,还能净化空气和自然万物。
“白日曜青春,时雨静飞尘”(三国魏曹植《侍太子坐》),阳光照耀着如春的大地,雨水冲去了飞尘,天空澄净如洗一般。“微雨洗高林,清飚矫云翮”(东晋陶渊明《和郭主薄二首》),细雨洗过的树林,连吹过的疾风都带着清新、俊爽的气息。
“竹怜新雨后,山爱夕阳时”(唐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竹在雨后更加青翠挺拔,青山在夕阳下则显得鲜活动人。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清清柳色新”(唐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友人出使安西,设宴渭城(今陕西咸阳西北)送别,清晨微雨,润湿了路面的灰尘,路旁客舍和客舍前初绿杨柳在雨后显得格外清新洁净。
“软草平莎过雨新,轻沙走马路无尘”(宋苏轼《浣溪沙》),经过雨的洗礼,软草、平莎都显得清新而充满活力,被雨滋润过的大地更是灰尘无迹。
“对潇潇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宋柳永《八声甘州》),秋雨潇潇而下,使秋天的天空更加明净清澄。
“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宋张耒《初见嵩山》),雨后天晴,山都为之清瘦俊朗。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宋司马光《客中初夏》),四月的天气,被雨润过,更加清爽和煦,正对着门的南山景色格外分明。
9、江南的雨是独特的,就像江南的建筑,古朴中透着丝丝的灵气。亭台楼阁、琼楼玉宇,除了巧夺天工的绝妙,更无处不体现了江南人的细致周到和匠心独具。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如果说小楼听雨是一种小资的话,那么,巷子深处似乎又是另一番风情了。听到雨滴落瓦砾的声音了吗?听到瓦砾上潺潺的流水声了吗?听到雨滴从屋檐击落地面的声音了吗?在大自然创造的交响乐里,我听到了快乐的声音,听到了雨一颗颗如珍珠般滴入花心的声音,听到了生命茁壮成长的声音……
“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只这一句诗,就把江南雨季的迷人之处刻画得入木三分。且不说那“海裳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的楚楚动人,且看那“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的波澜壮阔,以及“春来南国花如绣,雨过西湖水似油”的勃勃生机,能不说江南美吗?能不忆江南的雨吗?
江南的雨,细细的,密密的,随风洒落心田,有种湿漉漉的甜蜜。这,就是江南的气质。 (姜伟英)
10、三十多年前的故园印象,愈久愈明晰。回想起来,恍如昨日。多少回梦归故里,梦见的仍是那----
看不厌的“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
听不烦的“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赏不够的“野船着岸入春草,水鸟带波飞夕阳”。
想不尽的“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哦,久违了,我那水坝,我那水田,我那白鹭。
(本文刊登在 河南新闻出版报 周末版 2002年2月1日)
11、“日暮北风吹雨去,数峰清瘦出云来”,傲岸、清高,历经磨难而不屈的精神,尽在诗人笔下。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8:20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