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關閱讀 |
![]()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 |
[译文] 每天都在花前饮酒,每次总是喝得昏沉烂醉,一点也不关心那镜里原本红润的面容,已经日益清瘦了。
[出典] 五代 冯延巳 《蝶恋花》
注:
1、 《蝶恋花》 冯延巳
谁道闲情抛弃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独立小桥风满袖,平林新月人归后。
2、注释:
闲情:闲散之情。
病酒:饮酒沉醉如病,醉酒。
朱颜:这里指红润的脸色。
青芜:丛生青草。
何事:唐宋人俗语,相当于今言“何故”、“为什么”。
平林:平旷处的树林。
新月:阴历初一至初五,刚刚生出的弯月。
![]() |
3、译文1:
谁说闲情意致被忘记了太久?每到新春来到,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为了消除这种闲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饮,让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体消瘦,对着镜子自己容颜已改。
河边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树成荫。见到如此美景,我忧伤地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绰绰,与我相伴。
译文2:
谁说使人痛苦的闲情已经抛弃得很久?每当春天来临,这种惆怅还依旧。每日里面对着春花,经常地酣饮醉酒,还丝毫不悔于镜里。
河边上青青的草色,堤岸上袅袅的绿柳,请问这不解的新愁,为什么总是年年有?独自久久地立于小桥,寒风袭来充满衣袖,平林梢头升起新月,已经是路断行人之后。
译文3:
谁说我已把闲愁抛弃得太久?每到春暖花开的时节,内心中仍然是缠绵无尽的忧愁。为了甩开这恼人的苦闷,我每天都在花前痛饮美酒,大醉而不能休,哪管铜镜中的青春悄悄流走,人已经变得憔悴消瘦。
河边的青草堤上的柳,我且问你:为什么剪不断的新愁年复一年涌上心头?独立在小桥边,轻风拂动着宽大的衣袖,面对那平旷的丛林,仰首一望,新月如钩,已经到了黄昏时候。
4、冯延巳生平见风乍起,吹绉一池春水。
![]() |
5、前半片写年轻人的春愁。愁因春起,赏花有愁,举杯有愁,对镜也有愁,家里处处都是愁。表现了在情感方面欲抛不能的一种盘旋郁结的痛苦。抒写主人公想要挣扎出来却不可能。以下各句所写均由此生发而出,故此句有笼罩全篇之效。接下写春来闲愁依旧,宁可瘦也要饮酒来打发闲愁。词的后半片仍在写愁,不过是从家里扩展到家外,河畔青草、堤上绿柳蒙上了愁,天色薄暮更引起了愁,一人独立小桥还在品味首愁。下片前后均是景语,中间两句是情语,使前后之景均为情增添色彩。见到青草绿柳,又增新愁,故独立小桥望月,任凭春风吹拂。全词通过写情感交织的愁闷,徘徊在心,从而产生一种对韶光易逝,人生苦短,世事变迁的感叹。
![]() |
6、这首词写闲情的苦恼不能解脱,以独特的的笔法写尽了一个“愁”字。前半片写年轻人的春愁。愁因春起,赏花有愁,举杯有愁,对镜也有愁,家里处处都是愁。表现了在情感方面欲抛不能的一种盘旋郁结的痛苦。抒写主人公想要挣扎出来却不可能。以下各句所写均由此生发而出,故此句有笼罩全篇之效。接下写春来闲愁依旧,宁可瘦也要饮酒来打发闲愁。词的后半片仍在写愁,不过是从家里扩展到家外,河畔青草、堤上绿柳蒙上了愁,天色薄暮更引起了愁,一人独立小桥还在品味首愁。下片前后均是景语,中间两句是情语,使前后之景均为情增添色彩。见到青草绿柳,又增新愁,故独立小桥望月,任凭春风吹拂。全词通过写情感交织的愁闷,徘徊在心,从而产生一种对韶光易逝,人生苦短,世事变迁的感叹。
这首词写的“闲情”,是内心深处涌起的一种无端的空虚和惆怅。所谓“高山有崖,林木有枝。忧来无方,人莫之知”(曹丕《善哉行》),惟其是“忧来无方”的闲情,无具体的情事可以确指,所以更不知其所从来,更加无法言说,也就使人更无法把握。叶嘉莹女士说,“可确指的情事是有限度的,不可确指的情意是无限度的”,在这种无以名说的愁苦中,正可以容纳和包含广阔的、无限度的内容。
对这种内心深处的痛苦,作者有意要“抛弃”它,摆脱这笼罩在心头的沉重的阴影,但一切却是徒然。他以为这种痛苦过去了、消失很久了,但实际上却只是暂时的忘记。当春天到来,大地万物欣欣向荣、充满生机的时候,这种痛苦的感情就会被重新唤起,以致“惆怅还依旧”。在这样千回百折的倾诉中,读者看到的是一颗在痛苦的重压下苦苦挣扎而又无力摆脱的灵魂,只有在“病酒”中使自己沉醉麻木,可见作者的痛苦之深。
过片之后,“河畔青芜堤上柳”一句,既是写景,也是用年年春天柳青草碧,来比喻自己愁苦的永远萌生、永无休止。“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二句,已是灵魂的悲怆而无奈的呼喊。全词以描写作结,极写孤独、寂寞、凄冷的境界,写人在陌路的茫然。人物的感情,则在不言之中。
读正中此词,读者会感到一种感情的细微、敏锐、深切。它不借助于辞藻的渲染,而是在心灵最细微的颤动中去发现、去捕捉,然后千回百折地曲曲道出,因而能深深潜入人的心底。另外,这种感情因没有具体情事的拘限,所以可以超越一时一事的限制,给人以更丰富、更高远的感发与联想,容纳和涵盖更广阔的内容。以前曾有人称冯词“其旨隐,其词微,类劳人思妇、羁臣屏子,郁抑怆恍之所为”(冯煦《阳春集序》),“皆贤人君子不得志发愤之所为也”(张采田《曼陀罗·词序》),“语中无非寄托遥深”(饶宗颐《人间词话平议》),甚至指其“忠爱缠绵,宛然《骚》、《辩》之意”(张惠言《词选》),等等,未免褒奖过甚。但是,冯延巳曾身为南唐宰相,面对南唐风雨飘摇的苟安局面,产生深深的忧患意识,完全可能是事实。更进一步说,当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封建王朝由全盛而迅速走向崩溃之后,知识分子面对支离破碎的社会人生,产生茫然、伤感、消沉,甚至恐惧的心理,也是自然的事情,冯延巳词中的不确指因素,与这种忧患意识也是有关的。所以,王国维说冯词“堂庑特大”,应谓因其忧患意识的不确指而产生的巨大涵括性。
![]() |
7、 早上一来,我总在想着杨柳依依这样一个词,或许是她曾经用过这样一个称呼,心中不时的回荡。便找来在网上搜索了一番,写杨柳的诗很多,看来看去,觉得欧阳修《蝶恋花》比较适合我,所以我拜读。
谁说闲情意致被忘记了太久?每到新春来到,我的惆怅心绪一如故旧。为了消除这种闲愁,我天天在花前痛饮,让自己放任大醉,不惜身体消瘦,对着镜子自己容颜已改。河边上芳草萋萋,河岸上柳树成荫。见到如此美景,我忧伤地暗自思量,为何年年都会新添忧愁?我独立在小桥的桥头,清风吹拂着衣袖。只有远处那一排排树木在暗淡的月光下影影绰绰,与我相伴。
或许我们每天过得很快乐,或许我们每天都不快乐,我想这也是很正常的。我有时候,会静静想,过了生命的二分之一时,好像自己一无所事,每天的工作,学习,娱乐等,都在一种固定的模式,或多或少总会有一些烦。有时,自己也会放声大哭一场,解除内心的压力,对生活和这个世界的不满。人生真的有那么多的无奈吗?我想是,对我来说。
![]() |
8、又到春来,惆怅依然。
此刻,窗外,细雨菲菲,无声似有声,点点滴滴,随风侵入渐凉的骨髓深处。
披衣静坐,寒自心来。
今夜无月,也无烛,只点得荧灯一盏,期望得兰暖四壁,却不胜冷冽清辉里的悲凉。
翻开手中的这本诗集,读冯延巳一首《鹊踏枝》,伤心触怀处,不觉潸然泪下。心,在这个
乍暖还寒的春夜,淅淅沥沥的忧郁。
一直觉得,冯词虽不及温词的浓艳细密,也无韦词的疏朗清淡,但他那含蓄婉约的心理描
写,极易触动读者的情感,引发联想。道是伤心人别有一番怀抱,那凄艳沉郁,不可明言的
哀愁,不知拨动过多少人的心弦。
这首《鹊踏枝》不是描写某种具体事情,读来惝恍迷离,意深境广。因而,我们也可将其理
解为一个痴情女子对离郎的无奈泣诉。
谁说我已经把对你的那份情意抛弃许久?你可知道,每到春来,我思念你的惆怅之情还似当
初。可是,我的情意谁人知,我的愁绪向何人诉?你永远都不会知道。我只能日日夜夜对着
花儿借酒消愁,诉说我的思念。哪怕眼看着镜里的容颜一天比一天憔悴,消瘦。
这是怎样的一种无助啊!
明知道你已狠心弃我远去,明知道再热切的思念与期望都是枉然,却仍然坚守这一份无望的
追求不肯舍弃。多情的人啊,你都把灵魂给了谁?
世间痴情女子多寂寞。若是再遇上个多情薄幸郎,怕只能落得魂欲断,梦空随,和泪洗严
妆。可是,古往今来,还是有多少女子宁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问世间情为何物?
生生相守的爱情自是“有情人终成眷属”。然,君不见,有情女子“花谢花飞花满天,红消
香断有谁怜”的落寞比比皆是。
古今情不尽,可怜风月债难酬,惟恐冷月葬诗魂。
泪眼朦胧里,我似看见一嬴弱女子着单衣在寒风中翘首相望。
桃花落,柳絮飞,这离去的人啊,怕是再也不会归来了吧。
唉,错!错!错!一腔愁绪,满怀离索,漫漫天涯无为路。
![]() |
9、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美的是年华,老的是朱颜。
易走的时光,恒存的是春里花,花前酒,酒中壶。壶中日月长。
病梅。瘦竹。枯石。残花……
一入中国诗词,“病”也美起来了。
是以此,花前常病酒,便也成了文人的美事逸韵。
![]() |
10、等待,是销魂的,但却也是无悔的。
这等待,是相思,“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
这等待,是相守,“为伊消得人憔悴,衣带渐宽终不悔。”
如今,她明眸已暗,容颜已枯,早已不复当年风采。
所以,他,是否早已遗忘?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三千白帆尽过,皆不是。
此痛有谁知?
满目悲凉,纵有笙歌亦断肠。
看惯春去春来,经过潮起潮落。
当年鲜活的心,已成了伤残的春心。
当年美好的梦,已成了破碎的春梦。
醉眼看斜阳,只道人生苦短,无缘相聚。
心成灰,泪始干。
![]() |
11、看着杯中那如鲜血被清水氤氲的浓酒,惆怅依旧,日日花前常病酒,不辞镜里朱颜瘦。多想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却不知,强乐还无味。怎奈何,新酒又添残酒困,今愁不减前愁恨。
雁过斜阳,草迷烟渚,闲凭熏笼无力,心事有谁得知?如今已是愁无数。明朝且做莫思量,如何过的今宵去?惟有把那如血的寂寥抖落于杯中酒,一并吞噬!希望人生路上从此无风也无雨!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8:19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