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译文] 幽深的山中有些什么,岭上飘着许多悠闲的白云。
[出典] 南北朝 陶弘景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注:
1、 《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 陶弘景
山中何所有, 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 不堪持赠君。
2、注释:
诏:帝王所发的文书命令。
怡悦:取悦;喜悦。
3、译文1:
你问我我山中有什么。那我就告诉你,这个山中只有白云,我拥有白云。只有在山中,我才拥有它,只要看到它,我才会有好的心情。 所以我不会也不可能把它赠送给您。
译文2:
幽深的山中有些什么,岭上飘着许多悠闲的白云,它们只可供自己欣赏愉悦,不能摘来呈送明君。
4、陶弘景,南朝梁时丹阳秣陵(今江苏南京)人。着名的医药家、炼丹家、文学家,人称“山中宰相”。作品有《本草经集注》、《集金丹黄白方》、《二牛图》等。
在江苏离南京不远的地方,有座连绵几十里的句曲山,传说汉代有茅盈、茅固、茅衷三兄弟在此成仙,所以又称茅山。梁武帝萧衍在位时,常有朝廷的使者带着皇帝的信件风尘仆仆地前往茅山,得了回书又急匆匆赶回,一常有那么几次。有时遇有重大事件,往来频繁,前头刚刚派人捧着诏书、敕告出发,马上又加派使者去催办。梁武帝那么重视茅山的信息,一定是山中住有高人。这人并不是朝廷重臣,而是一位隐居的道士,名叫陶弘景。梁武帝每有军国大事,都要征求他意见,他身在方外,却俨然是朝政决策人物,所以当时人都称他为“山中宰相”。
这位陶弘景,原先也在官场里滚过。他原籍丹阳(今属江苏省),从汉到南朝宋、齐之间,他祖上和父亲,都有人做过或大或小的官。弘景自小聪明,四五岁时便喜欢读书,九岁便读熟《礼记》、《尚书》、《周易》等深奥经书,十一岁做了某王子的博士官。二十三岁做过南齐巴陵王的侍郎,以后又担任过诸王侍读一类官职,兼掌书记。当时陶弘景所撰的各类官方文件,同行中奉为定式。然而他尽管才高八斗,做的官却都是没有实权的,既不是中央政府中的尚书一类大官,也不是治理一县一地的实权官职,所以他常怏怏不得志。到了三十六岁那年,决意辞官修道,来到茅山。他以为此山号称“华阳之天”,神仙家洞天福地之一,于是自号为“华阳隐居”,在山中筑道馆居住。
梁武帝萧衍未曾做皇帝前,就和陶弘景是好朋友。萧衍初夺得大权预备立国,但取什么朝代名称,一时打不定主意。陶弘景根据当时流传的童谣和预卜吉凶的书籍,说其国号应当是“水刃木处”,拼起来是“梁”字,萧衍采纳了他的建议,定国号为梁。事后,萧衍当然感谢弘景,派人进山慰劳,同时也让陶为他探求些长生不老的道理,炼些丹药。史书上称当时武帝对陶弘景“书问不绝,冠盖相望”——书信、问候不停传递,使者车辆在途中一辆接一辆,可以相互远远地望见。武帝知道陶弘景是个奇才,几次想请他出山做官,但陶坚辞不出。皇帝的诏书采得急了,他就画了两头牛让人带去呈给武帝。画中一牛散放在水草间,一牛则被加上了金笼,有人执着鞭子在驱赶它。武帝一看,明白了意思,笑着说道:“这人没有什么荣华富贵的欲念,看来是打算仿效在泥淖中拖着尾巴自由爬行的乌龟,哪有招徕的办法?”只是有军国大事,仍然派人咨询,“山中宰相”的名声便是这样形成的。
陶弘景所属的道派叫上清派,从他隐居茅山之后,茅山实际成了该派的中心,史称茅山宗。从他开始,上清派名声大振,从唐到北宋前期,上清派是社会影响最大的道派。陶弘景自己勤于撰述,写有道教教理、历史、养生等方面的着作多种。其中像《神农本草集注》是中国药物学的重要着作,《养性延命录》是养生学方面的着作,《效验方》、《肘后百一方》是中医学方面的着作,在历史上都有相当的影响。
5、 这是陶弘景隐居之后回答齐高帝萧道成诏书所问而写的一首诗。
首句即照应题目。齐高帝之问,带有劝其出山,颇不以弃功名、隐林泉为然。而诗人则平平淡淡地回答:“岭上多白云。”话虽简淡,含意却很深。是的,山中能有什麽呢?没有华轩高马,没有钟鸣鼎食,没有荣华富贵,只有那轻轻淡淡、飘飘渺渺的白云。在迷恋利禄的人看来,“白云”实在不值什麽;但在诗人心目中却是一种超尘出世的生活境界的象徵。然而“白云”的这种价值是名利场中人不能理解的,唯有品格高洁、风神飘逸的高士才能领略“白云”奇韵真趣。 所以诗人说:“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言外之意,我的志趣所在是白云青山林泉,可惜我无法让您理解个中情趣,就像山中白云悠悠,难以持赠一样。言词间颇替齐高帝感到惋惜。——诗人以这种委婉的方式表达了谢绝出仕之意。
此诗写得轻淡自然,韵味隽永,历代传诵。
6、“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年少时初读陶弘景的这首答梁武帝诏问诗,心中就有一种欢喜,这种欢喜却也说不出来,也是只能在心头自怡悦着。后来又陆续读了很多陶渊明王维孟浩然的田园诗,年岁渐长,我渐渐明白,原来当初的那种欢喜,叫做“会心”。隐逸的诗读多了,内心虽然恬淡自足,人也变得散漫慵懒,不求上进,内心跟社会脱离,总是向往世外、山中,所以至今一事无成,其实并不能怪这些飘逸的诗作,应归咎于自己性格中的弱点吧。朱光潜先生在一篇纪念弘一大师的文章中称其“以出世的精神,做入世的事业”,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境界。
7、站在山顶,可以俯瞰昭苏高原天堂般的原生态,阳光折射下广阔无垠的大草原上,毡房座座,星罗棋布,牛羊成群,天马奔跑,炊烟袅袅,一派繁荣景象。我们在领略朝霞升起的辉煌,享受天广地阔的无限景深的那一刻,大家不由自主地发自内心长吼一声,听到山谷旷远的回声,久远而不息。“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这种空灵高峻之美须得身经心历。我虽然生活在一个推开窗就可与天山面晤,跟乌孙高原随时倾谈的地方,然而,山与我却相互等待,若非这一次与朋友一起前来攀登,岂不要一生与它失之交臂,让我一生都矮在草原?山峰入云也许不足却步,最难的莫过于翻越自身的惰性屏障。
8、写作其实也是一种自我修行的进程。天高地远,风月无边,人心叵测,歧路万千……全靠个人独自尝试、体悟、辨识、践行,别想指望有人能在一旁给你指点迷津。“樵夫不识来时路,桃花溪畔问渔船。”即使有人热情恳切,水旱异途,亦难遵路。至于最后能走多远,到得何种境界,见得几多风景,也全凭个人际遇了。
这一番自言自语,纯属一孔之见,一时之感,自存自念而已。正所谓: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
9、山中漫步,想归去带什么呢?遂想起南朝陶弘景的诗句: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独自吟罢,只觉古人厉害,穿透两千余年,我此时的感受竟被他说尽了。
10、终于登上了峰顶,置身云海雾茫中,看太阳倏忽之来倏忽之去,妙幻仙境,美丽不可言说。想起白云山2005年有份入选《中国国家地理杂志》“中国最美的地方”,可是端赖此云山雾罩,日出蓬勃的奇幻迷离景观?齐梁时着名隐士陶宏景隐不出仕,他在《诏问山中何所有赋诗以答》中答那皇帝老儿曰:
“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
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
只有到此极顶,观此盛景差可体会。
11、在古代诗人笔下,那些在深山林泉隐居的高士,多数像仙人一样自由和飘逸。南朝的陶弘景曾隐居不仕,齐高帝不理解他为什么留恋深山,便下诏问他“山中何所有”,陶弘景做诗回答:“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寄君。”陶弘景以白云为重,视堂庙为轻,很好地表达了隐士遗世独立的高洁情怀。从此以后,“白云”就成为隐士的象征。
白云深处的隐士生活,就这样被古代诗人们“诗化”了。他们只表现白云的高洁和飘逸,却忽视了白云的寒意。实际上,隐士独自一人,生活在荒山野岭的茅屋之中,虽有琴书相伴,但其物质生活的贫苦和艰辛,是凡人所无法忍受的。
因为精神与物质不仅难以平衡,更难两全,二者常常构成无解的悖论。隐士生涯,就是古代文士为了保持精神上的独立和自由,自甘贫贱,以牺牲一生幸福为代价,而作出的一种充满缺憾的人生选择。直到今天,这种精神与物质的悖论,还在困扰和煎熬着当代人。那些坚守信仰的文化人,仍在坦然地承受着“白云的寒意”。 (邱景华福建霞浦人,现居宁德。福建省作家协会会员。着有《在虚构的世界里》。)
12、一重山水,一弦清音,一片素心……精微处含宇宙,恢弘处见精神。云是诗人的精神家园,古诗中“云”往往与归隐、修行连结在一起,以云象征淡泊无争,表现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象征着无意功名利禄的隐逸精神。无论是田园屋舍的静谧悠远,还是葱郁山川的云飞水动,皆神韵天然,一种自然清新之美、超世拔俗之境悠然铺开,涤净着人们的心尘。
南朝陶弘景在山中修道时写下了:“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以飘逸的白云委婉地谢绝了皇帝的出仕之邀。唐代僧皎然写的:“逸民对云效高致,禅子逢云增道意”,使人们从云意象中,体会出清高旷远的意境。李白写的:“静坐观众妙,浩然媚幽独。白云南山来,就我檐下宿”,南山白云对诗人象故交一般友好和亲近,诗人与白云似乎神交已久;他送别友人时写道:“楚山秦山皆白云,白云处处长随君”,写出友人无论去到哪里,处处都有高洁的白云相伴,友人的隐士之风尽在不言之中。
13、白云蕴含着无数美妙的音乐,只要用心聆听,就能欣赏到天籁之音。音随云起,乐从心生。有的白云款款而来,飘然而去,如歌行板;有的变换着形态,一个接着一个,象一首梦幻曲;有的轻轻诉说,情意绵绵,象一首小提琴曲;有的与山为一体,波澜壮阔,象一首雄浑的交响曲。这是一个乐坛,一个产生灵感的圣地。正如一首对联所云:岂有此理,说也不信;真正绝妙,到此方知。
“山登绝顶我为峰。”脚踏峰巅,面临云海仙境,面对群山拱敬,淋浴清爽的山风,顿觉自己是一个至高无上的人,一个脱尘落俗的人,一个舒心快乐的人。此时,“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可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
白云有着优雅、飘逸的气质,是纯洁、神圣的象征,深受人们喜爱。有人说白云“有形不累物,无迹去从风。莫怪长相逐,飘然与我同。”南朝自号“华阳陶隐居”、人称“山中宰相”的陶弘景赋诗以答齐高帝:“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只可自怡悦,不堪持赠君。”我深爱白云,但在尽情观赏的同时,不忘用相机把白云之美捎回给朋友共赏。感受白云,就得以一种平静的心态,细细品味,深深融入。为人处世,就得保持一颗洁净的心灵,正确对待荣辱名利。正如《菜根谭》所云:“宠辱不惊,闲看庭前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漫随天外云卷云舒。”
我喜欢白云的优美形态,更喜欢白云的高贵品质。
14、山是平原上的一堆累土,山是旷野中的一处高岩——山是大地隆起的脊梁,是欲与天公试比高的雄伟与壮观。
山用绵延起伏的方式,尽情展示凸凹有致的丰韵。山以翠峦叠嶂的形态,充分显现婀娜多姿的妩媚。“山中何所有,岭上多白云”,是山的苍茫与寥廓;“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是山的欣然和清雅。因为山,丰草绿缛而争茂;因为山,佳木葱茏而可悦。
泰山封禅,是王权的道场。愚公移山,是意志的坚强。山在旅游者的眼里是一处风景,山在泼墨者的笔下是一幅丹青,山在歌吟者的胸中是一种情怀,山在山民们的观念里却是全部的生活。把山踩在脚下,我们的境界就会变得高阔;把山装在心里,我们的生命就会显得厚重。一座又一座亦高亦矮的大山小山,既是物质的,也是精神的,它不仅构成了锦绣山河的基本成份,也让我们有了活着的憧憬和向往。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6:21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