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稹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元稹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译文] 虽然我知道这种阴阳相隔的悲恨人人都会有,但一想起我们做贫贱夫妻的每一件事情都会让我特别悲哀。 

    [出典]    元稹   《遣悲怀》

     注:

     1、 《遣悲怀》三首  元稹

    谢公最小偏怜女, 自嫁黔娄百事乖。
  顾我无衣搜荩箧, 泥他沽酒拔金钗。
  野蔬充膳甘长藿, 落叶添薪仰古槐。
  今日俸钱过十万, 与君营奠复营斋。

  昔日戏言身后意, 今朝都到眼前来。
  衣裳已施行看尽, 针线犹存未忍开。
  尚想旧情怜婢仆, 也曾因梦送钱财。
  诚知此恨人人有, 贫贱夫妻百事哀。

  闲坐悲君亦自悲, 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 潘岳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 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 报答平生未展眉。

     2、 注释:

遣悲怀:排遣悲哀的情怀。

谢公,东晋宰相谢安。韦蕙丛系太子少保(亦为宰相之位)韦夏卿之幼女,故以聪明贤慧的谢道韫比之。黔娄,春秋时齐国贤士,拒绝做官,安贫东道,无稹自幼孤贫,故亦以自喻。乖,不和谐,不顺心。韦丛是太子少保韦夏卿最小的女儿。此以谢安最偏爱侄女谢道韫之事为喻。

黔娄:战国时齐国的贫士。此自喻。言韦丛以名门闺秀屈身下嫁。

百事乖:什么事都不顺遂。顾:看见。

荩箧:竹或草编的箱子。

泥:软缠,央求。

藿:豆叶。

荩箧,草编的箱子。泥,软语缠磨。营奠:备办祭品。斋,本指施饭与道僧,此处指延道僧超度。

行看尽:眼看将要完了。

诚知:的确知道。此恨:指夫妻的死别。

邓攸:西晋人,字伯道,官河西太守。《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

潘岳:西晋人,字安仁,妻死,作《悼亡诗》三首。这两句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窅冥:深暗貌。何所望:死后无知,同穴也是徒然。

同穴四句:希望死后与妻同葬一处。又希望来世再为夫妻。但这些希望都难以实现。现在能做到的,只是彻夜难眠,以刻骨铭心的苦苦思念来弥补她生前所经受的艰难困苦。

 

3、译文:

谢公最疼爱的是小女儿,自从嫁给黔娄后什么事都不顺遂。看我没衣服翻箱倒柜找,让她买酒便拔下金钗。野菜豆叶她吃得也香甜,把古槐落叶当做烧火柴。现在我的俸禄超过十万,只能在悼念你时烧点纸财。

说过去所戏说的生与死,现如今就发生在眼前了,妻子的衣服的大都已布施尽了,而尚存的针线却未忍打开,也会因想起妻子的旧情给奴婢钱财。所有的这一切全都是由妻而生,夫妻间的情感油然而生,跃于纸上,让人甚是伤感。虽都知此事都会在每个人身上发生,但是想起和妻子在一起的每一件事而心里却更是悲伤。

无事时为你悲伤自己也悲伤,人生百年又有多少时光。邓攸没儿子时只能问苍天,潘岳悼亡诗再好白费辞章。地下能否同穴还不知道,来生结缘更无指望。我永远思念你夜夜闭不上眼,以此报答你一生的哀伤。

 

4、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今河南省洛阳一带)人。幼年丧父,家境比较贫困。十五岁参加科举考试,明经及第。唐宪宗元和初,应制策第一,任左拾遗,历监察御史等职。曾因劾奏剑南东川节度使严砺等人的不法行为,得罪权贵,被贬为江陵士曹参军。他遭到这次打击后,转与宦官和权贵妥协,并通过宦官崔潭峻等人的推荐,得到穆宗李恒的重用,一度出任宰相。不久,调任同州刺史。文宗太和时,任武昌军节度使,死于任上,年五十三。

 

5、这是元稹悼念亡妻韦丛(字蕙丛)所写的三首七言律诗。韦氏是太子少保韦夏卿的幼女,二十岁时嫁与元稹。七年后,即元和四年(809)七月,韦氏去世。此诗约写于元和六年前,时元稹在监察御史分务东台任上。

  第一首追忆妻子生前的艰苦处境和夫妻情爱,并抒写自己的抱憾之情。一、二句引用典故,以东晋宰相谢安最宠爱的侄女谢道韫借指韦氏,以战国时齐国的贫士黔娄自喻,其中含有对方屈身下嫁的意思。“百事乖”,任何事都不顺遂,这是对韦氏婚后七年间艰苦生活的简括,用以领起中间四句。“泥”,软缠。“长藿”,长长的豆叶。中间这四句是说,看到我没有可替换的衣服,就翻箱倒柜去搜寻;我身边没钱,死乞活赖地缠她买酒,她就拔下头上金钗去换钱。平常家里只能用豆叶之类的野菜充饥,她却吃得很香甜;没有柴烧,她便靠老槐树飘落的枯叶以作薪炊。这几句用笔干净,既写出了婚后“百事乖”的艰难处境,又能传神写照,活画出贤妻的形象。这四个叙述句,句句浸透着诗人对妻子的赞叹与怀念的深情。末两句,仿佛诗人从出神的追忆状态中突然惊觉,发出无限抱憾之情:而今自己虽然享受厚俸,却再也不能与爱妻一道共享荣华富贵,只能用祭奠与延请僧道超度亡灵的办法来寄托自己的情思。“复”,写出这类悼念活动的频繁。这两句,出语虽然平和,内心深处却是极其凄苦的。

  第二首与第一首结尾处的悲凄情调相衔接。主要写妻子死后的“百事哀”。诗人写了在日常生活中引起哀思的几件事。人已仙逝,而遗物犹在。为了避免见物思人,便将妻子穿过的衣裳施舍出去;将妻子做过的针线活仍然原封不动地保存起来,不忍打开。诗人想用这种消极的办法封存起对往事的记忆,而这种做法本身恰好证明他无法摆脱对妻子的思念。还有,每当看到妻子身边的婢仆,也引起自己的哀思,因而对婢仆也平添一种哀怜的感情。白天事事触景伤情,夜晚梦魂飞越冥界相寻。梦中送钱,似乎荒唐,却是一片感人的痴情。苦了一辈子的妻子去世了,如今生活在富贵中的丈夫不忘旧日恩爱,除了“营奠复营斋”以外,还能为妻子做些什么呢?于是积想成梦,出现送钱给妻子的梦境。末两句,从“诚知此恨人人有”的泛说,落到“贫贱夫妻百事哀”的特指上。夫妻死别,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是更为悲哀的。末句从上一句泛说推进一层,着力写出自身丧偶不同于一般的悲痛感情。

 

  第三首首句“闲坐悲君亦自悲”,承上启下。以“悲君”总括上两首,以“自悲”引出下文。为什么“自悲”呢?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的有限。人生百年,又有多长时间呢!诗中引用了邓攸、潘岳两个典故。邓攸心地如此善良,却终身无子,这难道不是命运的安排?潘岳《悼亡诗》写得再好,对于死者来说,又有什么意义,不等于白费笔墨!诗人以邓攸、潘岳自喻,故作达观无谓之词,却透露出无子、丧妻的深沉悲哀。接着从绝望中转出希望来,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但是,再冷静思量:这仅是一种虚无飘渺的幻想,更是难以指望的,因而更为绝望:死者已矣,过去的一切永远无法补偿了!诗情愈转愈悲,不能自已,最后逼出一个无可奈何的办法:“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诗人仿佛在对妻子表白自己的心迹:我将永远永远地想着你,要以终夜“开眼”来报答你的“平生未展眉”。真是痴情缠绵,哀痛欲绝!

  《遣悲怀三首》,一个“悲”字贯穿始终。悲痛之情如同长风推浪,滚滚向前,逐首推进。前两首悲对方,从生前写到身后;末一首悲自己,从现在写到将来。全篇都用“昵昵儿女语”的亲昵调子吟唱,字字出于肺腑。诗人善于将人人心中所有、人人口中所无的意思,用极其质朴感人的语言来表现。诸如“昔日戏言身后意,今朝都到眼前来”、“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等,无不浅俗之极,也伤痛之极。再如“泥他沽酒拔金钗”的“泥”字,末两句中的“长开眼”与“未展眉”,都是不加修饰的本色语言,状难写之景十分逼真,写难言之情极为自然。在取材上,诗人善于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几件小事来写,事情虽小,但都曾深深触动过他的感情,因而也能深深打动读者的心。叙事叙得实,写情写得真,写出了诗人的至性至情,因而成为古今悼亡诗中的绝唱。

  清代蘅塘退士在评论此诗时说:“古今悼亡诗充栋,终无能出此三首范围者。”这至高的赞誉,元稹是当之无愧的。 (陈志明)

 

    6、 诗中最后两句“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意为:虽然我知道这种阴阳相隔的悲恨人人都会有,但一想起我们做贫贱夫妻的每一件事情都会让我特别悲哀。  

  可叹世人望文生义,将“贫贱夫妻百事哀”理解为夫妻没有稳定的经济基础,是很不幸的,容易在生活上产生痛苦和争执,让人同情。甚至有人说:“富绕结发千秋悦,贫贱夫妻百事哀”.......不读书的岂止是刘项!

 

    7、 “诚知此恨人人有, 贫贱夫妻百事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如果一个家庭连基本的生活保障都没有,怎么去谈所谓的文化,所谓的和谐。

  夫妻死别,固然是人所不免的,但对于同贫贱共患难的夫妻来说,一旦永诀,是更为悲哀的。 原来是这个意思。不过,也许生活的压力让人更愿意从另一个角度看待这句诗,元稹没有想到,他随手写下的这句千古名言,恰恰是世上贫贱夫妻生活的心声,百事哀,的确面对生命的尊严和生活的压力,每天过的都不容易。

 

    8、“ 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字字句句肺腑之言,更为缠绵悱恻,更为感人,诚知,确冥知道。

生与死,其实都留给了生者,伤悲之余,生者只有更好的活着,那才是对逝者更好的安告和追慰。

 

9、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诗人的这几首诗情深意切,好多人给感动得淅沥哗啦的。到今天全变味了,好多人抱着这句诗发现了爱情的真谛:他娘的,说得真好啊,爱情顶什么用啊,这世道怎么离得了钱?

于是乎,要房了要车了做二奶了找老外了,好端端的这些你以为谁稀罕?可是贫贱夫妻百事哀啊!

于是乎美好的爱情再也没有人信了,易求无价宝,难得有情郎!靠,去他的有情郎,还是无价宝实在!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4:03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