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簡體     傳統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译文]  人间世事,总是有盛有衰,此谢彼起;时间不断来来往往,就将古今串连了起来。

  [出典]  孟浩然  《与诸子登岘山》

  注:

  1、《与诸子登岘山》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

  2、注释:

   岘(xian现)山:一名岘首山,在今湖北襄阳县南。

   代谢:交替,轮换。

   往来:指岁月推移,如日往月来。

  胜迹:指上述堕泪碑。留胜迹:指前人留下的名胜古迹。这里指下文的“羊公碑”等。

  我辈:我们。指诗人自己与同游诸子。复登临:对羊祜曾登岘山而言。登临:登山观看。

  鱼梁:沙洲名,在襄阳鹿门山的沔水中。梦泽:云梦泽,古泽名,故址在今湖北安陆一带。浅:是说鱼梁洲因落水而显露出来了。

  碑:指羊祜的堕泪碑。西晋名将羊祜镇守荆襄时,登山对同游者说:“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聊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羊公碑:晋人羊祜之碑。及羊祜卒,襄阳百姓建碑于岘山,见碑者莫不流涕,杜预因名曰堕泪碑。


 

  3、译文1:

    人间世事不停地交替变换,一代接一代永远今来古往。

  江山保留着历代有名胜迹,而今我们又重新登临观赏。

  冬末水位降低了渔塘很浅,天寒云梦泽更加深湛浩荡。

  羊祜堕泪碑依然巍峨矗立,读罢碑文泪沾襟无限感伤。

    译文2:

    人间的事情都有更替变化,来来往往的时日形成了古和今。江上留下许多名胜古迹,我们又来登临。水落下去鱼梁显露出来,天气寒冷,云梦泽显得格外深远。羊公碑如今还在,读完上面的文字不觉泪水沾湿了衣襟。

  4、孟浩然生平见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5、作者求仕不遇,心情苦闷。他登上岘山,想到羊祜当年的心境,想起羊祜说过的“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着,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的话,与自己的处境正相吻合。“烟灭无闻”正是对自己遭遇的写照,触景生情,倍感悲伤,不禁潸然下泪。全诗借古抒怀,感情深沉。

   诗意在吊古感今,开首二句揭题。第三句的“江山胜迹”照应“诗意在吊古感今,开首二句揭题。第三句的“江山胜迹”照应“人事代谢”;第四句的“我辈登临”照应“往来古今”极为粘合;五、六两句写登临所见;最后二句扣实,真有“千里来龙,到此结穴”之妙。

    孟浩然在这首诗中,因有感于自己的沉沦不遇,通过对前贤的缅怀,发出了深沉的历史叹息,令人低回不已。本诗在结构上很独特,开篇即发议论,而且连发四句。诗的起联,发调感慨,它在笼罩古今的豪情和笔力,既写出了无限的伤感情绪,也包含着积极的用世思想。当诗人登岘山,纵目远眺,一片萧瑟,遥想当年羊祜所抒发的慨叹,不又成为自己的憾事了吗?思绪悠悠,心事重重。所谓“往来成古今”,是说日月沧桑,一往一来,即成古今,深感人生短促。就是羊祜所建立的功业,也已是历史的陈迹了。更何况我辈如此萧条寂寞,能不“湮没无闻”?这叹息是何等的深沉。所以接着的第二联是说,羊祷当年镇守襄最,很得人民爱戴,尚且忧虑时过境迁,身后寂寞无闻,登山而兴感慨。我们复来登临,未能着名于后,能不感慨唏嘘。在这深沉的叹息中,强烈的反映了诗人建功立业的思想,却又凄然伤感。因此,诗的第三联中,以景写情,即寓有凄清冷落之意。天寒水浅,荒凉的鱼梁洲露了出来;云梦泽也已干涸,一望无边,多么空旷、肃杀。万木萧蔬,四野寂寥,指拭后人为纪念羊祜而立的碑石,细细读罢,那深挚的语言,哪能不催人潸然泪下,沾湿衣襟。这就是末联的诗意,它在伤悼古代贤明政治家的同时,也是为自己不能象羊祜那样建立功业而悲哀。因此,这就不是一般的所谓人生的悲哀,而是苦于不能有所作为的忧伤,这正是对历史的一种责任感,是有积极意义的。这首诗写得极为平淡自然,但意蕴丰厚,韵致深婉,体现了孟浩然诗古澹清远的风格。这首登临吊古之作,浑然天成,颇受后人的推崇。

 

 

   6、这是一首吊古伤今的诗。所谓吊古,是凭吊岘首山的羊公碑。据《晋书·羊祜传》,羊祜镇荆襄时,常到此山置酒言咏。有一次,他对同游者喟然叹曰:“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达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悲伤!”羊祜生前有政绩,死后,襄阳百姓于岘山建碑立庙,“岁时飨祭焉。望其碑者,莫不流涕。”作者登上岘首山,见到羊公碑,自然会想到羊祜。由吊古而伤今,不由感叹起自己的身世来。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一个平凡的真理。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一家兴衰,以及人们的生老病死、悲欢离合,人事总是在不停止地变化着,有谁没有感觉到呢?寒来暑往,春去秋来,时光也在不停止地流逝着,这又有谁没有感觉到呢?首联凭空落笔,似不着题,却引出了作者的浩瀚心事。

  第二联紧承第一联。“江山留胜迹”是承“古”字,“我辈复登临”是承“今”字。作者的伤感情绪,便是来自今日的登临。

  第三联写登山所见。“浅”指水,由于“水落”,鱼梁洲更多地呈露出水面,故称“浅”;“深”指梦泽,辽阔的云梦泽,一望无际,令人感到深远。登山远望,水落石出,草木凋零,一片萧条景象。作者抓住了当时当地所特有的景物,提炼出来,既能表现出时序为严冬,又烘托了作者心情的伤感。

  “羊公碑尚在”,一个“尚”字,十分有力,它包含了复杂的内容。羊祜镇守襄阳,是在晋初,而孟浩然写这首诗却在盛唐,中隔四百余年,朝代的更替,人事的变迁,是多么巨大!然而羊公碑却还屹立在岘首山上,令人敬仰。与此同时,又包含了作者伤感的情绪。四百多年前的羊祜,为国(指晋)效力,也为人民做了一些好事,是以名垂千古,与山俱传;想到自己至今仍为“布衣”,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没无闻,这和“尚在”的羊公碑,两相对比,令人伤感,因之,就不免“读罢泪沾襟”了。

  这首诗前两联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后两联既描绘了景物,富有形象,又饱含了作者的激情,这就使得它成为诗人之诗而不是哲人之诗。同时,语言通俗易懂,感情真挚动人,以平淡深远见长。清沈德潜评孟浩然诗,“从静悟中得之,故语淡而味终不薄。”这首诗的确有如此情趣。  (李景白)

 

   7、 这是一首触景伤情的感怀之作。岘山,是襄阳名胜,晋代羊祜镇守襄阳时,常与友人到岘山饮酒赋诗,有过江山依旧、人生短暂的感伤。孟浩然于此吊古伤今,感念自己的身世,再度抒发了感时伤怀的这一古老主题。

  诗人慨叹“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人类社会总是在发展变化着,长江后浪催前浪,一代新人换旧人,这是不可逆转的自然法则。过去的一切都已不存,今天的一切很快又会成为过去,古往今来,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时光永在无情地流逝。诗一落笔,就流露出诗人的心事茫茫、无限惆怅。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诗句清楚地暗寓羊祜故事。登临岘山,首先看到的就是羊祜庙和堕泪碑。据《晋书·羊祜传》载,一次,羊祜登岘山,对同游者说:“ 自有宇宙,便有此山。由来贤者胜士,登此远望,如我与卿者多矣,皆湮灭无闻,使人伤悲!”

  羊祜镇襄阳颇有政绩,深得民心,死后,襄阳人民怀念他,在岘山立庙树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泪,杜预因名为‘堕泪碑’。” 孟浩然登岘山,望碑而感慨万分,想到了前人的留芳千古,也想到了自己的默默无闻,不免黯然伤情。诗人登岘山,遐想悠悠,感受着羊祜当年同样的心情,一种古今变易、生驻异灭的感触油然而生。

  接着,描述登山所见,“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诗人把视线从羊祜庙暂时移开,远眺岘山周围景色。进入眼帘的,是岘山旁日夜流淌的汉水,秋天草木凋零,河水清浅,水落石出,使人感到了水“浅”。

  看到鱼梁洲,自然会联想到曾与司马徽、诸葛亮为友,数次拒绝刘表延请的隐士高贤庞德公。更远处,无边无际、辽阔广远的云梦泽展现在眼前,天寒水清,冷气阴森,更感湖泊之“深”。古代“云梦”并称,在湖北省的大江南、北,江南为“梦泽”,江北为“云泽”,后来大部淤积成陆地,今洪湖、梁子湖等数十湖泊,皆为云梦遗迹。在岘山看不到梦泽,这里是用来借指一般湖泊和沼泽地。诗人登临岘山,深秋的凋零,不能不使他有“人生几何”,“去日苦多”,眨眼又是一年过去,空怀才华却无处施展的慨叹。

  “羊公碑尚在,读罢泪沾襟”一句,蕴含了诗人极其复杂的情感。羊祜是晋初的名将,相隔四百多年,但因为羊祜政绩卓着,深得民心,又为国建立了功业,所以羊公碑至今还屹立在岘山上,令人仰慕;而诗人空有匡世济国的愿望,却报国无门,不得已才以隐逸终了一生,无所作为,死后难免湮灭无闻,这与“尚在”的羊公碑相比,自伤不能如羊公那样遗爱人间,与江山同不朽,岂不令人感伤?自然就要“读罢泪沾襟”了。

 

   8、所谓“人事有代谢”,是说大至朝代更替,小至家庭兴衰,以及个人的荣辱得失、生老病死、悲欢离合,无不处在发展、变化、运动之中;所谓“往来成古今”,是说日月愈迈,一往一来,即成古今,古人曾经是“今人”,而今人亦有作古的一天,“后之视今,亦由今之视昔”。这两句是此诗的首联,因羊祜之言行而感兴。仅仅十个字,就写透了宇宙无限、人事沧桑的慨叹,既写出了无限的伤感情绪,也包含着积极的用世思想。发调感慨,起势不凡,蕴含哲理,被人视为“俯视一切,抗怀千载”的名句。杜甫的“天时人事日相摧,冬至阳生春又来”,与此相类,但远不如这两句感慨深重,气象阔大。

    这两句以警拔的语言,道出一个平凡的真理。那就是世界上一切事物,大至朝代更替,小至个人的生老病死,永远处于不停的新陈代谢之中。如何芷在《罕见的心灵画家》一文中就曾援引这两句古诗写道:“翻阅画集,一幅幅熟悉的木炭画、水彩画、素描画也和如烟的往事一页页的展现在眼前,正是‘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如此孤灯长夜,又怎不教人漾起一阵淡淡的哀愁呢?”(见《艺术与心术》,中国戏剧出版社1991年版)借用古诗,抒发时间无情,令人感伤,自然规律总是无法抗拒的。而王充闾在《金牛山上古今情》一文中则写道:“‘呜——’,山下汽笛长鸣,中长路上一列火车追风掣电般奔驰而来,飞逝的车窗像一幕幕历史的荧光屏倏然闪过,山头回荡隆隆的响声。‘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作为后来者,我辈生逢其时,得天独厚,应该如何争取比往昔的先民为历史留下更多的可资忆念的东西呢?”(见《清风白水》)则借以说明社会、人事都是在不断变化的,而人应该在历史上留下一点业绩,方不辜负历史的期望。

 

 

   9、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涛走云飞,星移斗转。天地江山像一座不变的舞台,一代又一代的人粉墨登场,演绎着自己的百年人生。

    一张张面孔是新鲜的,又仿佛是熟悉的;一幕幕故事是精彩的,又似乎早已耳熟能详,看过了千百回。

    有人说过,太阳底下没有什么新鲜事儿。仔细想想,这话不无道理。你看,古往今来,登台表演的角色无非就是帝王将相,忠良奸佞,才子佳人,英雄美人,贩夫走卒,演出的内容也不外乎功名利禄,爱恨情仇,是非成败,聚散离合。

    看多了,就会觉得历史惊人地相似。就像一个不太高明的影视导演仿照甚至是抄袭前人的作品:换一换角色的名字,变一变事件的场景,增删几场戏,加上使用当红演员,巧妙的剪裁,搬到荧屏上,就有了不低的收视率。

    也难怪。历史本来就是昨天发生的事情,今天是昨天的延续,到了明天,今天的事情也成为历史的一页。

 

  10、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莫问曲子为何戛然而止,也莫追究结局是喜是悲。冥冥之中一切自有定数。不知前生前世几千年,要回眸几千几万次,才可遇知心之人?莫强求。

  怜取眼前人,蓦然回首,灯火阑珊处,唯愿人如昔。

 

  11、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风吹雨打,繁华如梦。岁月嬗递,绚丽归于平淡,平淡之中,孕育新一轮的绚丽。

 

  12、宇宙万有,皆由因缘和合而生。既是因缘所生,自不免有迁流变化。因此,有情的生老病死,万物的生住异灭,世间的时序流转,宇宙的成住坏空,这一切都脱不出无常的范围。

  曹孟德短歌行云:‘对酒当歌,人生几何,譬如朝露,去日苦多。’人生朝露,是生灭无常;杜子美离乱诗云:‘时难年饥世业空,兄弟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骨肉流离,是聚散无常。李太白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义士还乡尽锦衣,宫女如花春满殿,只今惟有鹧鸪飞。’由宫女如花到鹧鸪乱飞是世事无常;刘禹锡乌衣巷:‘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王谢燕子,入百姓家,是繁华无常。

  再如:‘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似雪。’是青春无常;‘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是人事无常。‘玉树歌残王气终,景阳兵合戎楼空。’是盛衰无常,‘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是时序无常。

    总之,因缘所生法,生灭代谢,迁流不息,原是必然之理。孔子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世间真相,本来如此。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2:57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

    © 2022 - 民初思韻 - 清末民初傳奇時代的發現   探討傳統簡明韻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