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小城故事吳儂軟語溫婉人心的力量 >>> | 簡體 傳統 |
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
[译文] 思乡之泪在客居他乡的游子生活中已经流尽了,而家人却正望穿秋水地遥望着天际的归舟。
[出典] 孟浩然 《早寒有怀》
注:
1、 《早寒有怀》 孟浩然
木落雁南度, 北风江上寒。
我家襄水曲, 遥隔楚云端。
乡泪客中尽, 归帆天际看。
迷津欲有问, 平海夕漫漫。
2、注释:
我家句:孟浩然家在襄阳,襄阳则当襄水之曲,故云。
襄水:也叫襄河,汉水在襄樊市以下一段,水流曲折,故云襄水曲。
遥隔句:指乡思遥隔云端。楚:襄阳古属楚国。
迷津句:《论语·微子》有记孔子命子路向长沮、桀溺问津,却为两人讥讽事。这里是慨叹自己彷徨失意,如同迷津的意思。
津:渡口。
平海:指水面平阔。古时间亦称江为海。
3、译文1:
树叶飘落大雁飞向南方,北风萧瑟江上分外寒冷。我家在曲曲弯弯襄水边,远隔楚天云海迷迷茫茫。思想的眼泪在旅途流尽,看一叶孤帆在天边徜徉。风烟迷离渡口可在何处?茫茫江水在夕阳下荡漾。
译文2:
草木枯黄凋零,鸿雁南飞,北风呼啸,江上充满寒意。
我家在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遥望楚地,仿佛在茫茫云端。
客居生活让思乡的眼泪已经流尽,孤帆远在天边,此情此景不忍再看。
我想找人问问迷路渡口在哪边?暮色苍茫只见海水漫漫。
译文3:
草木枯黄凋零了,阵阵鸿雁飞向南,
北风呼啸刮不停,一江秋水一江寒。
家乡是那鹿行山,茅庐就在襄水湾,
遥望远方的楚地,楚地茫茫在云端。
思乡眼泪已流尽,客旅生活多辛酸,
孤帆远方在天际,此情此景不堪看。
我想找人问一问,迷路渡口在哪边?
暮色苍茫无所见,只见江海水漫漫。
4、孟浩然生平见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孟浩然曾与唐玄宗开元十五年到长江下游漫游过一次,开元十七年至二十一年孟浩然再到吴越漫游。这首诗可能作与漫游时期。因离乡日久,触景生情,便在诗中表达了对家乡的思念,并抒发了心境的迷茫之情。写景自然典型,抒情真切深入,可以称之为“情因景生,情景交融”。
本诗是诗人离开长安东游吴越留滞江上而作的思想诗,诗真切描写江上早寒的凄清景色,描写诗人船上思念家乡的愁苦心态,表现了诗人怀乡思归的无限怅惘之情和人生失意的郁闷。
5、这是一首抒情诗。根据诗的内容看,大约是作者漫游长江下游时的作品。当时正是秋季,天却相当寒冷。睹物伤情,不免想到故乡,引起了思乡之泪。再加以当时作者奔走于长江下游各地,既为隐士,而又想求官;既羡慕田园生活,而又想在政治上有所作为。因而此诗流露的感情是相当复杂的。
“木落雁南度,北风江上寒”,这两句是写景。作者捕捉了当时带有典型性的事物,点明季节。木叶渐脱,北雁南飞,这是最具代表性的秋季景象。但是单说秋,还不能表现出“寒”,作者又以“北风”呼啸来渲染,自然使人觉得寒冷,这就点出了题目中的“早寒”。
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作者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处身于这种环境中,很容易引起悲哀的情绪,所谓“悲落叶于劲秋”(陆机《文赋》),是有一定道理的。何况远离故土,思想处于矛盾之中的作者呢!
这是一种“兴”起的手法,诗很自然地进入第二联。作者面对眼前景物,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襄水”,亦即“襄河”。汉水在襄阳一带水流曲折,所以作者以“曲”概括之。“遥隔”两字,不仅表明了远,而且表明了两地隔绝,不能归去。这个“隔”字,已透露出思乡之情。作者家住襄阳,古属楚国,故诗中称“楚云端”,既能表现出地势之高(与长江下游相比),又能表现出仰望之情,可望而不可即,也能透露出思乡的情绪。“我家襄水曲,遥隔楚云端”,看来句意平淡,但细细咀嚼,是很能体味到作者炼句之妙、造意之苦的。
如果说第二联只是透露一些思乡的消息,带有含蓄的意味,而又未点明;那么第三联的“乡泪客中尽”,不仅点明了乡思,而且把这种感情一泄无余了。不仅自己这样思乡,而且家人也在想望着自己的归去,遥望着“天际”的“归帆”。家人的想望,自然是假托之词,然而使思乡的感情,抒发得更为强烈了。
“迷津欲有问”,是用《论语·微子》孔子使子路问津的典故。长沮、桀溺是隐者,而孔子则是积极想从政的人。长沮、桀溺不说津(渡口)的所在,反而嘲讽孔子栖栖遑遑、奔走四方,以求见用,引出了孔子的一番慨叹。双方是隐居与从政的冲突。而孟浩然本为襄阳隐士,如今却奔走于东南各地(最后还到长安应进士举),却是把隐居与从政的矛盾集于一身,而这种矛盾又无法解决,故以“平海夕漫漫”作结。滔滔江水,与海相平,漫漫无边,加以天色阴暗,已至黄昏。这种景色,完全烘托出作者迷茫的心情。
本诗二、三两联都是自然成对,毫无斧凿痕迹。第二联两句都是指襄阳的地位,信手拈来,就地成对,极为自然。第三联“乡泪”是情,“归帆”是景,以情对景,扣合自然,充分表达了作者的感情。最后又以景作结,把思归的哀情和前路茫茫的愁绪都寄寓在这迷茫的黄昏江景中了。 (李景白)
6、“乡泪客中尽” 是实写,直接写自己的乡愁。“归帆天际看”是虚写,写故乡的亲人远望江天相连处,希望能够看到诗人自己的归帆。那么,诗人在这里为什么不接着上句继续写乡愁,而要宕开一笔,想象亲人如何如何呢?
文学是流沙河笔下夜夜歌唱的蟋蟀,文学是余光中心中等待起航的客船;文学是“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的询问,文学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的凝望;文学是那封抵万金的家书,文学是那声共婵娟的祝福……
文学如莲,出淤泥而不染;文学如兰,处幽谷而独芳;文学如珠,沉深海而光亮;文学如泉,濯恶浊而澄清;文学如云,凌虚空而自在;文学如金,隐沙砾而灿烂……
我喜欢文学。文学中,有李白浮云似的游子意,落日般的故园情;有“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的无奈;有“明昭望乡处,应冗陇头梅”的牵挂;有“古台摇落后,秋入望乡心”的超然……
在文学中,我看到诗圣叹故乡明月,女词人瘦过黄花;豪放派鼻祖幽梦还乡相顾无言泪千行,婉约派泰斗酒醒晓风残月杨柳岸……
渐渐地,我有了“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的才气;有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的豪气;有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傲气;有了“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霸气;有了“粉身碎骨魂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的正气……
我开始欣赏“一蓑烟雨任凭生”的洒脱;感知“海纳百川有容乃大,壁立千仞无欲则刚”的震撼;敬佩屈夫子“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的执着;赞美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无畏;感叹岳飞“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的壮烈;讴歌林则徐“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祸福避趋之”的热忱……
我喜欢文学,在“桃花源”里流连,在“赤壁赋”里沉醉,在“滕王阁”前遐想,在“岳阳楼”下凝思;充分领略“秦时明月汉时关”的旷古悠远,深刻感受“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豪放悲壮……
文学,令我的人生多彩;文学,给予我多彩人生。
8、盛唐诗可以说是中华文化的颠峰,可是它气势太甚,连代表归隐诗风的孟浩然都不能描绘出一些寂静的,冷落的景致。如“太虚生月晕,舟子知天风。挂席侯明发,渺漫平湖中。”这就太大气了;再如他的《早寒有怀》“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迷津欲有问,平海夕漫漫。”这可以算做盛唐诗中的消沉之作了,可是景致仍然阔大。盛唐诗人中没有多少凄凉的情怀,即使是失落,也可以表现出不以为然的大度或者悲壮。我很欣赏他们的这种潇洒,如果用一句诗作为盛唐诗人景物描写的代表,那么我选择杜甫的“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何解?盛唐诗人是有悲剧精神的,他们从不会自怨自艾。即使是凄凉的心境,在经过多年积淀的大唐雄壮威严的洗礼后,也会变得阔大。
9、正是秋季,树叶飘落,大雁南飞,北风吹着江面,波浪滚滚,坐在船里更加感到寒冷。看那滔滔长江,永远奔流,不禁使诗人想起自己家乡弯弯曲曲的襄水,也是这样日夜流淌,但在这里怎么能够看到呢?它遥遥的,似乎隔着云端一样。遥遥地看那航向故乡的船只,似乎在遥远的天际。现在我们到了哪里啊。江面上烟波浩淼,似乎已经迷失了方向。偌大的长江,波浪翻滚,暮色苍茫,怎么能够问途呢?
在家想出门游玩,作客在外却如此强烈地思念故乡,想到家乡泫然流涕。这是多么奇怪的心理啊!其实,在孟浩然的心里,一直存在着入世与出世的矛盾,既想做官,显露自己的才能,光耀门楣;又想远离世俗之扰,做个高洁之士。这正与他想出门游历而又思乡强烈的感情相吻合。
虽然,我的青年时代没有机会去游历名山大川,但也走过不少的崎岖之路,为了生存。每每在黄昏里,独自望着浩淼的夜空那一颗颗的星星,心儿就会飞回家里,想到老父,想到弱弟时,那不值钱的眼泪就掉下来了,情不自禁地唱起“不要问我从哪里来,我的故乡在远方,为什么流浪,流浪远方……”
10、牵挂是一种美,却也是一份辛劳,天地间担起这份辛劳的,都是心中充满着爱的人。父母牵挂远方的游子,新婚的军嫂牵挂戍边的丈夫,学业有成的弟子牵挂白发苍苍的老师,德高望重的将军牵挂未曾脱贫的老区。牵挂是流沙河笔下那夜夜歌唱的蟋蟀,牵挂是余光中心中那等待启航的客船,牵挂是“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的询问,牵挂是“乡泪客中尽,归帆天际看”的凝望,牵挂是那封抵万金的家书,牵挂是那声共婵娟的祝福。牵挂是连接亲情的纽带,牵挂是沟通友情的桥梁,牵挂是贯穿爱情的红线,牵挂是人间至爱的升华。
庄灿煌的博客 2013-09-10 21:02:43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