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环境社会心理学研究的新进展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中图分类号:X-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106(2001)05-0042-06
  传统的环境社会心理学主要是研究物理环境对人的认识、情感和行为的影响。近二十多年来,随着社会发展进程的加快,人们越来越关注由此而造成的环境问题,“可持续发展”的概念应运而生。这种状况直接影响着美国环境心理学家的研究取向。一方面,他们继续关注传统的研究课题;另一方面,他们把目光投向人的活动对环境的影响作用这一领域,甚至有人提出了“人——环境心理学”(person-environment psychology)这一新概念。[1]这便使得美国环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呈现出一派颇为兴旺的局面。
    一、传统研究课题的新进展
    (一)拥挤和噪音研究
  拥挤问题是美国传统环境社会心理学最受重视的研究领域。当时的研究成果大都表明,拥挤对人的影响是消极的。但是,近二十余年的研究却有人提出了一些与此不一致的观点。例如,Mcandrew的研究指出,“密度”(density)这个词指的是在一定大小的空间内的数量,而“拥挤”(crowding)则指的是对一定大小的空间内有过多的人而产生的一种消极的主观感受。高密度的空间条件会降低人的工作效率,但却并不总是这样。因为人们通常会适应这种环境并因此而对工作效率没有什么消极作用。[1]Baum & Paulus的研究表明,一般而言,拥挤感是消极的紧张源,对人的生理、心理都有不良后果;但是,如果人们感到自己对拥挤状态有某种控制力,则有可能减轻这种不良后果。[2]
  有关拥挤的研究多半是在短时间的实验条件下进行的,因而其研究结果难以用于说明长时间处于拥挤状态(如贫民区、大型商场、监狱、学校集体宿舍等)的人的心理和行为反应。
  关于噪音对人的影响的研究与拥挤研究的情形相似。例如,Cohen & Weinstein的研究认为,置身于噪音之中,对人会产生消极影响,降低工作效率;而且,即使噪音消失了,这种影响仍会持续一段时间。不过,假如人觉得自己能够控制噪音,则消极影响会减弱。这也说明,物理性的刺激源和人的心理的调节之间存在着一种复杂关系。[3]Cohen等人的另一项研究揭示,长时间处于噪音环境下的人受到的侵害是多方面的。他们研究了住在距洛杉矶国际机场跑道很近的地方的儿童,结果发现,与同种族并且经济条件类似的儿童对照,他们的血压较高,平均学习成绩偏低,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耐心都较差。[4]
    (二)环境风险(environmental risks)研究
  这类研究是指研究人们对因环境问题而引起的风险的知觉以及知觉后的行为反应。人们每天都在接受某些环境风险或避开另一些环境风险。例如,吃的食物,使用的交通工具,居住和工作的场所等,都在某种程度上对人带来风险。有关的经验研究课题包括自然灾害、空气污染、食物污染、交通事故、原子能等环境风险方面。
    (三)建筑心理学研究
  这一领域的研究所要回答的问题是:如何建造使人感觉安全、舒适、愉快的环境;在进行建筑设计时,应如何考虑尽可能消除拥挤、个人私密得到尊重、满足个体心理空间需要等。研究涉及的建筑物包括:住房、办公用房、娱乐场所、公园、大学宿舍、医院、高层建筑、学校、监狱以及其他公共场所等。[5]
    (四)环境评估
  在环境社会心理学中,环境评估(environmental assessment)是指描述和预测某种环境的物理特点对人的认识、情感和行为会有什么影响和如何形成这些影响。这种环境评估的主要目的是为环境设计、环境影响分析、环境建设管理和决策工作提供可靠、有效的信息。环境评估的方法是问卷量表法,让被调查者回答他们对某种环境(如大学宿舍、医院、工厂、中学教室、兵营、居所等)的感受。[6]
    二、新的研究取向——对环境问题的研究
    (一)对美国人关心环境问题程度的调查
  随着环境问题日益突出地显露在世人面前,美国人对环境问题的关切程度怎样呢?Dunlap在1990年做过一次全国范围的调查。如果发现,71%的被调查者认为美国在改善环境和保护环境方面投入太少,只有4%的人认为投入过多。曾经有人自1981年至1990年每年都用相同的问卷调查人们对环境保护的态度。所设计的问题是:“你是否同意下面的说法:保护环境十分重要,因而人们生活的要求和标准不能过高,致力于环境改善必须持续进行,而不管要付出多高的代价。”调查结果显示,同意这一说法的人数呈逐年增高的趋势,不同意的人数则逐年下降。[7]这说明美国人对环境问题越来越关注了。
    (二)对保护环境的行为的研究
  上述调查只能反映人们对环境问题的态度,而保护环境的真实效果还取决于人们实际表现出的保护环境的行为。近十年来,美国一些环境社会心理学致力于保护环境行为的研究。这类研究通常有两种类型:一种是研究影响人的环境保护行为的主体因素,即研究什么样的人倾向于表现这种行为;另一种是研究如何使人们实际去表现环境保护行为。后一种研究存在两种不同取向:一种是依据B.F.Skinner学派的行为学习理论和行为矫正技术,研究如何减少人们乱扔废物的行为和鼓励垃圾分类回收的行为。另一种是依据动机理论,研究如何通过社会互动和劝导使人们表现出保护环境的行为。
  附图B42b17.JPG
  图1 1981-1990年对“支持环境保护而不管代价多高”这一问题调查的结果(引自Dunlap,1991,P300)
  1.影响环境保护行为的主体因素研究。
  垃圾分类回收行为是此种研究的对象。研究者围绕人的人口统计学特点(年龄、性别、经济收入、受教育水平)、具有的关于垃圾回收再利用知识、对环境问题的关心程度和人格特点这四个因素研究,什么样的人更容易表现出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的行为。
  (1)关于人口统计学特点。早先的研究结果表明,年轻人、白种人、受教育水平较高的人以及经济收入较好的人会更多地表现出垃圾分类回收行为。但是,近几年的研究都表明这种行为与上述人口统计学的特点的相关度在降低。[8]其原因可能是:垃圾分类回收现时在美国已是一件比较方便和普通的行为了。
  (2)关于对垃圾回收的了解程度。研究发现,如果一个对于为什么要对垃圾进行分类回收、什么地方可以收集回收物等知识掌握得越多,则越会表现出垃圾分类回收行为。不过,具备这方面的知识尽管是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为了能把知识转变成实际行为,还需要一些其他内在的和外在的促动条件。[9]
  (3)关于对环境问题的关心程度。这是一种表现环境保护行为的潜在内部条件。然而,研究表明,仅仅关心环境问题的人并不一定实际上会表现出垃圾分类回收行为。一种行为是否再现出来,受制约于个体的态度、个体对该行为的社会作用的认识,以及个体对自己能否完成这一行为的能力的判定。因此,个体对垃圾分类回收这一行为的具体态度、认识如何,比他对一般环境问题的关心程度更为重要。[10]
  (4)关于人格特点。有的研究者试图找出“垃圾分类回收人格特点”(recycling personality),但都没有成功。通过研究得到的启发性线索只是:比起不愿意表现垃圾分类回收行为的人来,能够表现这种行为的人对环境保护更有责任感。不过,又有人提出,光有责任感是不够的,还要看个体对垃圾分类回收的了解程度、社会对该行为的支持程度等条件。[11]
  2.关于环境保护行为的行为干预(behavioral interventions)研究。
  这类研究是以行为学理论为基础的。干预的方式包括信息战、信号提示、示范、金钱鼓励和反馈信息等。
  (1)信息战(information campaigns)。所谓信息战就是政府和有关机构开展大规模的宣传,以便让人们表现某种保护环境的行为。研究表明,信息战如果不与其他方式同时结合使用(例如,宣传节约能源,应同时让人们能够买到节能装置),则效果不明显。[12]同一研究还发现,信息战具有累加效果,即长时间反复的宣传会产生较好效果。
  (2)信号提示(prompts)。指用简短的文字信号提示人们应表现出某种环境保护行为,如“请垃圾分类回收”、“请把易拉罐放在这个桶内”等。研究表明,提示的内容越具体则效果越好,提示尽量少带命令性则效果较好,提示的内容能让人比较容易去做则效果较好,提示单越靠近操作点则效果越好。[13]
  (3)示范(modeling)。指通过电视、电影或真人现场演示环境保护行为。调查表明,这种方法颇为有效。Reno等人报告了他们的一项现场实验结果:当人们从一家当地图书馆出来走向自己的汽车时,一位实验者从他们身边走过并且在他们面前把事先放在地上的一个快餐食品袋捡起来放进垃圾箱。结果发现,当人们走到自己的汽车跟前,看到风档玻璃上有一张传单纸(是实验者事先放上的),只有7%的人把它拿开并随手扔掉;而在实验的对照组,则有37%的人这样乱扔废纸。[14]
  (4)金钱鼓励(monetary incentives)。正如行为强化理论所预测的那样,金钱鼓励对于诸如节约能源、垃圾分类回收、乘坐公交车等环境保护行为有着明显的促进作用。[12]不过,研究者指出,使用这种方式有实践上的问题,即应考虑行为改变的程度、花费金钱的数量和长期效果。假如行为改变程度不大,坚持的时间又不长,而为此付出的代价又颇高,则难以在实践中应用。此外,还存在如果金钱这种强化手段停止使用,则环境保护行为会同时停止表现这种情况。假如人们只是为了得到奖赏而这样去做,那么在没有奖赏时自然不再表现这种行为了。
  (5)反馈信息(feedback of information)。指向人们提供他们表现的与环境保护行为有关的信息,如家里使用了多少度电,多少立方米天然气和水等。调查发现,反馈信息这种行为干预手段可以使家庭能源节约10%~15%,且效果持续时间较长。[15]研究还表明,信息反馈最好是每天进行,而不是每周或每月一次。
  3.关于环境保护行为的社会互动干预研究。
  这类研究是以行为的动机理论为基础的。干预的方式包括劝导、社会鼓励和社会影响等。
  (1)劝导(persuasion)。为了使人表现出环境保护行为,必须先让他们具有环境保护的态度或意向,这是劝导手段的目的所在。通常的研究往往因为对人们实际是否表现行为的测量比较困难,所以大都测量被试者在接受劝导后态度或意向的改变程度。不过,由于态度或意向的变化并不一定导致实际行为的变化,所以研究者在测量态度或意向的同时也通过一些手段测量被试者的行为改变情况。
  Gonzales等人报告了他们采用劝导法促使家庭主妇表现节能行为的研究结果。[16]首先,研究者让经过有关节约能源训练的人到一些居民中调查能源使用情况,并且用一般的语言向家庭主妇建议如何减少家庭能源的使用。结果发现,只有20%的家庭主妇听从了劝导,改变了能源使用的行为。后来,研究者要求劝说者采用较为生动的语言表述自己的劝导内容。例如,有一段劝说词是这样的:检查一下家里房门的门缝吧,看起来您是不怎么留意它的。但是,假如把您家里的门缝统统加在一起,那么它足有一个篮球那么大尺寸了!
  这段话的意思是比喻节约能源可以积少成多。在劝说者采用这类生动语言后,听从劝导而改变行为的家庭主妇人数增加到了61%。
  (2)社会鼓励(social incentives)。这种做法类似于前述的金钱鼓励,不过是通过社会赞许、认可的形式去鼓励环境保护行为。这种研究数目不多,但有限的研究结果表明效果还是不错的。[17]
  (3)社会影响(social influence)。社会心理学中的一些理论和方法,例如,“跨门槛术”(foot in-the-door)和认知失调理论,常被用来作为施行社会影响从而使人们表现环境保护行为的依据。例如,Dickerson等人在研究中,采用干预手段,引起被试者认知失调,从而导致他们行为发生变化(以达到认知协调状态)。[18]该研究是在体育馆淋浴室进行的,目的在于考查社会影响对于被试者减少淋浴用水的效果。研究中,当女性被试者从游泳池出来正要去淋浴时,研究者上前与她们分别交谈,问她们淋浴的习惯是什么,并请她们在一份呼吁人们节约用水的倡议书上签名;在对照组,实验者则只与另一些女性谈一些一般性的、与用水无关的话题。然后,由实验者请来的合作人员与这些人一些淋浴,并统计被试者淋浴时拧开水龙头用水的时间。结果表明,那些被问及淋浴习惯和被要求在倡议书上签名的被试者用水量明显少于对照组的成员。这说明,研究者采用的上述社会影响手段对于减少用水行为有明显效果。不过,由于这种影响是通过单独接触每一个人而实现的,所以大规模推广应用有一定难度。
  综上所述,美国环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近20年来主要的兴趣还是在于由于人的行为而造成的环境问题方面。对照起来,中国的环境社会心理学研究还处于落后状态。除有一些散在的介绍性文献发表外,罕见独立研究的成果问世。20多年前,当我们谈论环境社会心理学时,甚至感到不大合乎中国国情。例如,当时,认为首要的问题是要使人们都有房子可住,不可能顾及所谓的如何依据人的心理需要设计建筑物。实际上,这种观点并不很妥当,科学研究应当有一定的超前性。这一失误的不良后果目前已经逐步显露出来了。现在,保护环境的任务紧迫地摆在中国人面前。人们不能因为顾及眼前利益而损害环境并因此而承受长期的惩罚。在这种形势下,中国的应用社会心理学家需要认真考虑如何开展这一领域的研究,并且积极地在社会中推广研究成果,使社会心理学真正在中国社会发展中发挥积极作用。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42~47B4心理学乐国安20022002美国环境社会心理学传统的研究课题包括对拥挤和嗓音、环境风险、建筑心理学及环境评估的研究。新的研究取向则是研究由于人的行为而造成的环境问题,以及如何形成人们的环境保护行为。为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中国的应用社会心理学家需要加强对环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和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美国环境社会心理学/环境保护行为/行为干预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in U.S.A/behavior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behavioral interventionsNew Development of Environ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in U.S.AYUE Guo-an(Center of Psychological Studies,Nankai University,Tianjin 300071,China)The new development of the research on traditional and new subjects in environmental social psychology in U.S.A in the last 20 yeras has been introduced in this article.The traditional subjects in this field are about crowding and noise,environmental risks,architectural psychology,and environmental assessment.The new approach is to research on the environmental problems made by human behavior,and how to form human behavior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The author points out that Chinese applied social psychologists need to pay more attention to environmental psychology.乐国安(1946-),男,江西东乡人,南开大学心理学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南开大学 心理学研究中心,天津 300071 作者: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42~47B4心理学乐国安20022002美国环境社会心理学传统的研究课题包括对拥挤和嗓音、环境风险、建筑心理学及环境评估的研究。新的研究取向则是研究由于人的行为而造成的环境问题,以及如何形成人们的环境保护行为。为着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中国的应用社会心理学家需要加强对环境社会心理学的研究和成果的推广应用工作。美国环境社会心理学/环境保护行为/行为干预environmental psychology in U.S.A/behavior of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behavioral interventions

网载 2013-09-10 20:59:37

[新一篇] 美國是怎樣監督地方政府官員的

[舊一篇] 美國的合法性危機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