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關閱讀 |
![]() |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 簡體 傳統 |
《余清斋》、《清鉴堂》丛帖 现藏新安碑园壁龛。《余清斋帖》刻于明万历二十四年(1596)。本县西溪南收藏家吴廷珍藏晋、唐名家手迹墨本,经当时着名书画家董其昌、陈继儒鉴定评判,并延请邑人、名书画家杨明时双钩上石,汇刻而成。此帖正篇六册,目录为:第一册,序题,王右军十七帖;第二册,王右军迟汝帖、兰亭序、乐毅论、黄庭经、霜寒帖;第三册,王珣伯远帖,王献之中秋帖、兰草帖、东山帖、智永归田赋,虞世南积时帖,第四册,孙过庭千字文,颜鲁公祭侄稿;第五册,苏轼后赤壁赋,米芾千字文;第六册,米芾评纸帖、米芾临右军至洛帖。续篇二册目录为:第一册,王右军行穰帖、思想帖、东方朔画赞,王大令鸭头丸帖、洛神赋十三行;第二册,王右军胡毋帖,谢太傅中郎帖,颜鲁公明远帖。现存这套法帖的石刻原碑版61面,除苏轼后赤壁赋碑残缺不全外,其他碑版基本完整无缺。《清鉴堂帖》问世稍晚,刻于明崇祯七年(1634),为明代本县收藏家吴祯所刻,亦经董其昌、陈继儒鉴定评判。现存此帖原碑103块版面,收藏从晋到明24位名家的31件作品。其中有王羲之的《澄清堂主帖》上、下两卷,还有唐代名家虞世南、褚遂良、欧阳询、怀素、宋人黄庭坚、米芾、元代赵孟頫、鲜于枢,明代董其昌等人的手迹。余清斋与清鉴堂两套丛帖都比较珍贵,尤以《余清斋帖》影响较大。清代书法家杨守敬在《学书迩言》中述及:“余清斋帖……大抵皆以真迹上石,又得杨明时铁笔之精,故出明代诸集帖之上网载 2013-09-10 20:56:34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