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民族留给世界的伟大财富――造纸术发明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文字对于一个民族、一个文明而言,具有重要的意义,甚至是关系到这个民族、这种文明能否延续的生死大事。历史上曾经有过许多辉煌的古代文明,因为没有文字的记载,结果变得湮没无闻;然而有的文明,在当时的时代里,可能并不怎幺引人注目,甚至是某些文明的边缘,但是仅仅是由于残存了一些记载文明的碎片,而在后代成为很多学者们追逐的对象和老百姓们津津乐道的事情,比如敦煌藏经洞。


  有了文字之后,最重要的就是要有一个很好的载体。古代埃及人利用尼罗河的纸草来记述历史;在古代的欧洲,人们还长时间地利用动物的皮比如羊皮来书写文字;而中国,在造纸术发明以前,甲骨、竹简和绢帛是古代用来供书写、记载的材料。但是甲骨、竹简都比较笨重,秦始皇一天光阅读奏章,就要整整一车;绢帛虽然轻便,但是成本非常昂贵,也不适于书写。到了汉代,由于西汉的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甲骨和竹简已经不能满足发展的需求了,从而促使了书写工具的改进――纸被发明出来了。造纸是一项重要的化学工艺,纸的发明是中国在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发展上,所做出的一项十分宝贵的贡献,是中国史上的一项重大的成就,对中国历史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当时人们已开始应用小块的丝绵制成的纸,因为考古学家于1933年在新 罗布淖尔发现了一张古纸,它是"麻物、白色,作方块薄片,四周不完整,长约40厘米,宽约100厘米,质甚粗糙,不匀净,纸 面尚有麻筋,盖初做纸时所做,故不精细也″由于古汉时的纸张是由麻缕和丝绵,加上制法粗糙,所以纸张的质量不太好。而麻缕和丝绵都有其本身的作用,如要把它们用作造纸的原料,就必然会受到很大的限制,而难以得到迅速的发展,来满足文化生活上对纸张的要求。


  在新的客观形势要求下,蔡伦的出现便为造纸术带来新突破,在《东汉观记》卷二上记载:蔡伦,有才学,尽忠重慎,每次休沐,闭门以绝宾客,曝体田野。典作尚方,造意用树皮及敝布、鱼网作纸。元兴元年奏上,帝善其能,自是莫不用,天下咸称蔡侯纸″。从以上看来,蔡伦是用树皮、破布、鱼网造纸的。


  虽然在蔡伦之前也有纸的存在,但是原料左身就有很大的局限,而蔡伦对新原料的发现,解决了这个问题。因为破布、破鱼网早已结束了它们本身的任务,成了废物而又用作做原料,对造纸工业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新原料的使用必然提出新技术的要求,但是由于典籍流失,实际的操作如何,已缺乏记载,无从考知,但大概是先张布或网撕破或剪断,然后放在水里浸渍相当长的时间并且需要加以舂捣,才能做成纸浆。用树皮做纸张,困难更大一些.除初步切短和后部舂捣外,中间还需要烹煮和加入石灰浆之类的促烂剂。


  最重要的是造纸事业经过蔡伦的发明创造,才由自发的阶段转入独立自主的阶段。蔡伦以前,造纸只是纺织业中附带的一个小部分,并未形成一种独立行业。但是到了蔡伦时期,使造纸业从纺织业中独立出来。它有自己的目的和需要,于是就有了迅速的发展。


  在蔡伦之后,纸张大大地推进了书籍抄写和文化传播的事业。在两晋南北朝的时候,由于书法和绘画的需要,纸张的要求慢慢提高,尤其在书法上,因为书法对纸和笔的要求都是十分高的,所以纸张私质素是有必要提高的。


  但是由于南北两朝的文化和背景都各有不同,所以两地所用的造纸原料都各有不同。


  南朝的纸张以藤皮为主要原料,所这成的藤纸是一张质量优良的纸张,产地是剡溪。它是当时劳动人民根据蔡伦利用树皮造纸的经验,就地取材地制造出来的,藤纸的出现,适应了东晋偏安的地方形势,又符合于当时所谓“江左风流”的士族的需要。北朝的造纸原料却有所不同,主要以楮梭为主。


  造纸术是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之一,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智能的结晶。造纸术发明以后,大大改变了人们的生活环境――书写工具大大方便了,于是书籍得到飞跃地发展,推动教育和文化的发展。


  中国古代四大发明首推造纸法,自汉代发明之后,很快就向邻近国家推广,如大约四世纪传至朝鲜,七世纪初传于日本。唐天宝十载(751年)怛逻斯一役后,由于一些中国造纸工匠被阿拉伯人所俘,中亚、西亚的撒马尔罕(751年后)、巴格达(约793年)、大马士革(约795年)等处,先后开设起造纸工场。及至宋代,中国的造纸法又经由阿拉伯人向非洲、欧洲传播。埃及的亚历山大里亚设立造纸场大约在公元900年。1100年,北非摩洛哥的非斯(Fes)也已有造纸场。1150年,西班牙出现了欧洲的第一家造纸工场。


网载 2013-09-10 20:54:59

[新一篇] 中華戲曲--眉戶

[舊一篇] 中原王朝對高句麗的數次征伐――隋唐征高句麗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