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语文学科的思维教育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让学生学会认知,学会思维,这是21世纪未来社会向学校提出的新要求,也是当今教育发展的潮流。在我国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思维教育正在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语文作为中小学的一门基础学科,应该主动地适应时代的这种新要求。下面结合平时与语文教师座谈中大家经常提到的几个有关语文学科思维教育的问题谈谈自己的看法。
   1.应该怎样理解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内涵?
  要理解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内涵,首先应该考虑构成一个人语文综合素质所包含的基本方面。一个人语文的综合素质是由其语言的素质、思维的素质和人文的素质这三种基本的素质构成的。我们知道,在大脑思考的时候,语言是思维的工具;在彼此交流思想的时候,语言是交际的工具。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首先应该抓好语言素质的教育,让学生掌握语言这个工具。过去我们对语言的这种工具认识得比较清楚,因而语言教育抓得也比较好。但语言总是和思维密切联系着,二者的关系如同形式和内容的关系,谁也离不开谁。没有语言,思维就会失去凭借,思想也就没有物质的载体;然而没有思维,思想就无从产生,也就不可能有彼此的交际。语言和思维的这种密切关系,又决定了语言发展和思维的发展密切相关。要想发展学生的语言,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思维;而要想发展学生的思维,又必须重视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素质和语言素质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长期以来,我们对思维问题认识不足,仅把语文学科看成是一门语言学科,其实它又是一门思维学科,对二者应该同等重视。再一个是人文素质,它是一个人长期文化修养的积淀,决定着一个人语文所表达的思想情感的精神内涵和文化底蕴,它同样是语文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通过近年来对语文学科性质的讨论,我们对于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征较前有了深刻的认识,新的语文教学大纲对此作了明确的表述,即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对性质问题认识的一个重大突破。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这样的认识,即语文学科的素质教育应该是语言的素质、思维的素质和人文的素质教育的统一。
   2.从思维教育的角度,如何评价新颁布的语文教学大纲? 建国以来,我国1986年颁布的《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第一次在“教学目的”中规定了要“发展学生的智力”,在“教学中应重视的问题”中规定了要“引导学生积极思考,鼓励他们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1990年的修订大纲仍保持了原先的表述。2000年颁布的语文新大纲在指导思想上立足于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全面揭示了语文学科素质教育的内涵,即在注重语言素质教育的同时,更强调了思维素质和人文素质的教育,强调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这是在总结建国以来语文教学正反两方面的历史经验教训和吸收近年来语文教改大讨论积极成果的基础上,新大纲所建立的既反映着新时代的要求又符合于语文学科自身性质的语文教育的新理念。
  在思维教育方面,新大纲在“导言”部分,高中大纲规定了语文教学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在“教学目的”部分,初中大纲规定了要“发展学生的语感和思维”“注重培养创新精神”。高中大纲规定了要“培养发现、探索、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内容和要求”部分,对“阅读”初中大纲规定了“对课文的内容、语言和写法有自己的心得,能提出看法或疑问”。高中大纲规定了“能对课文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对“写作”初中大纲规定了要“运用联想和想象,丰富表达的内容。鼓励有创意的表达”。高中大纲规定了作文要“力求有创意”,要“根据需要,展开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养成观察、积累、思考和多写多改的习惯”。对“课外活动”初中大纲规定了“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在“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部分,初中大纲规定了“要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在语文教学的过程中,指导学生运用比较、分析、归纳等方法,发展他们的观察、记忆、思考、联想和想象的能力,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鼓励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高中大纲规定了“在语文教学中要重视学生思维方法的学习、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的发展,尤其要重视创造性思维的培养”。在“教学评估”部分,对学生的评估初中大纲规定了要“有利于激励和引导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发展”,高中大纲规定了要“有利于学生发挥创造能力”。对语文考试初中大纲和高中大纲都规定了要“鼓励学生有创见”。从新大纲所作的这些新规定可以看出,新大纲在素质教育和创新教育的理念下,特别突出了思维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这是新大纲的一个新变化、新特点。新大纲不仅把思维教育的内容列入“教学目的”,而且从“教学内容和要求”“教学中要重视的问题”到“教学评估”,都作了明确的规定,从而使思维教育有纲可本,有章可循,有标准可依。学习新大纲,要认真领会大纲对思维教育的新规定,树立思维教育的新观念,积极进行思维教育的探索与实践,把思维教育的任务落到实处,使学生的思维素质切实得到提高。
   3.与其他学科相比,为什么语文学科更强调对学生的思维教育?
  总的讲,是因为语文是一门思维性很强的学科,它有着自身特殊的思维教育的功能。从两方面来说明:
  一是教学生学习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和思维表达是语文学科特有的功能。根据思维科学的研究,人的思维可以有不同的凭借,比如音乐家需要凭借旋律来思考,美术家需要凭借色彩和线条来思考,但是人类主要是凭借语言来进行思维的。中小学设立语文学科,就是要学生掌握语言这个工具,学会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并把思维的结果用语言表达出来,从而掌握人类这一最基本、最重要的思维方式和表达方式。在中小学各门学科中,让学生学习语言的学科是语文,让学生学习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和思维表达的学科也是语文。这可以说是语文学科最基本的功能。学生掌握了语言这个工具,学会了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并以语言为工具表达思维结果的本领,才可能学好其他学科,所以我们说语文学科是基础的基础。从思维教育的意义来讲,教学生学会以语言为工具进行思维,发展学生凭借语言思维的能力,是语文学科特有的任务。
  二是语文学科的特殊功能,又表现为它有着比其他学科进行思维教育更有利的条件。首先,语文学科反映了人类思维最基本的形态。发展学生的思维,开发学生的智力,传承人类的思维与智慧,可以说是中小学各门学科共同的责任,但其他学科一般都侧重于人类思维的某一种形态,而语文学科则涵盖了人类思维最基本的形态。钱学森曾把人类的思维划分为形象思维、抽象思维和灵感思维,思维还可以划分为分析思维和直觉思维、再现性思维和创造性思维等。这些人类思维的基本形态,在语文学科中反映是最全面的。其次,语文学科反映了古今中外最优秀的思维经验。教科书中所选的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不仅是语言的典范,而且是思维的典范。这些作品都是作者创造性思维的结晶,它反射着人类智慧的光芒。恩格斯曾热情地把思维称颂为“地球上最美的花朵”。学生学习语文,就好像在这座人类智慧的百花园中尽情享受着智慧的沐浴,向这些智慧大师们学习着洞察事物、思考问题、探求真理、憧憬未来的人生经验。正因为语文学科在思维教育方面比其他学科有着更有利的条件,所以它也承担着更重要的任务。
   4.语文学科思维教育的基本任务是什么?
  语文学科思维教育的基本任务有以下四个方面:
  (1)掌握基本的思维方法。基本的思维方法是指分析和综合的方法,以及所派生的比较、分类、抽象、概括、系统化、具体化等方法。思维方法是分析和解决问题的工具。在阅读中,要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去理解作品的内容,诸如对语义的理解,对层意和段意的理解,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对中心思想的理解,等等。在写作中,要学生学会运用这些方法去观察事物,形成认识,再运用这些方法去立意、选材、布局、谋篇。阅读方法、写作方法,归根到底是思维的方法。学生凭借自己掌握的思维方法去阅读、去写作,又在阅读和写作的过程中使自己的思维方法受到训练,得到提高。
  (2)具有较强的思维能力。思维能力包括了进行各种思维的能力。从语文学习来讲,其基本的思维能力一是思维方法运用的能力,如分析的能力、比较的能力、概括的能力;二是形象思维的能力和抽象思维(形式逻辑思维和辩证逻辑思维)的能力。形象思维能力又具体包括回想、联想、想象等能力;抽象思维能力又具体包括概念的理解和运用能力、正确进行判断和推理的能力。形象思维能力主要是通过记叙文和文学作品的教学来培养的,抽象思维能力主要是通过说明文和议论文的教学来培养的。
  (3)具备完善的思维品质。思维品质是一个人在思维活动中所表现出的智力特征。它主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在语文教学中,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应该结合读写听说的思维训练过程来进行。要通过一定的问题情境,锻炼学生能够通过深入的分析来认识事物的本质;能够多角度、多层次地灵活地看问题;能够保持思维的独立性,具有自己独到的、创造性的见解;能够既不人云亦云,也不固执己见,善于反省自己;能够在求深、求活、求新的前提下求快。
  (4)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即要让学生在平时养成勤于动脑、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5.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来实施思维教育?
  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思维教育从宏观上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
  第一,要做到思维训练与语言训练的有机结合,并把这种训练放在读写听说的过程中。因为语文的思维是凭借语言为工具的思维,思维的内容又必须凭借语言这个工具来表达,所以思维训练只能与语言的训练相结合。而二者结合的方式就是读写听说,即在读写听说的过程中达到语言训练与思维训练的有机结合。读写听说的行为是语言和思维共同作用的结果,读写听说的能力在根本上取决于语言的能力和思维的能力;而读写听说又是语言与思维训练的凭借,语言和思维的训练必须通过读写听说的过程来进行。有经验的教师就在于他善于把读写听说的过程作为语言和思维相结合训练的过程,又善于通过语言和思维的结合性训练去提高读写听说的能力。
  第二,要把握思维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思维方法的学习和思维能力的训练,都应该把握其基本的途径和方法,进行科学的培养和有效的训练。比如观察中思维能力的培养,其基本的途径一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观察来培养,二是通过对实物的观察来培养,三是通过对人和事的观察来培养,四是通过对画图的观察来培养。在对自然景物观察的方法上,除了要让学生学会选择观察点、确定观察顺序这些一般的观察方法外,因为对自然的观察属于审美性的观察,所以重要的是要学生能够学会以审美的态度、审美的目光去感知审美对象,在情感的催化下引起审美联想和想象,从而达到对美的感受和领悟。对实物观察的方法则不同,它要求学生得以科学的态度、现实的目光去感知对象,它需要运用分析、综合、比较、分类等方法去把握对象的特征,还需要通过逻辑的思考去探究对象的因果联系,从而认识这一事物是什么而不是什么,其原因又是为什么,从而达到对对象的科学理解和理性认识。只有把握了这些思维培养的基本途径和方法,思维教育的任务才能落到实处。
  第三,要根据学生思维发展的特点,并结合各种文体的练习安排思维训练的序列。在语文教育的作用下,中学生的思维由写真人真事的再现性的形象思维向着文学性的创造性形象思维发展,由初级形态的形式逻辑思维向着高级形态的辩证逻辑思维发展。而学生这两类思维的发展正是随着从记叙文向文学作品、从说明文向议论文的发展而发展的。我们要根据这一特点有计划地安排好整体的和局部的思维训练的序列。比如结合记叙性文体的练习,总体上可以按照“回想→联想→想象”的序列来安排形象思维的训练计划。应该先让学生练习写以回想为主体的真人真事的记叙文,重点训练学生思维的目的性和程序性;再在记叙文中介入联想的成分,使学生能够由此及彼拓展思维的领域,丰富记叙的内容;再过渡到以联想为主体的记叙性散文,训练学生思维的发散性和辐合性;在此基础上,鼓励学生在回想和联想中再介入想象的成分,作记叙性文体的虚构练习,使学生的想象能力在记叙性文体的初级阶段就得到早期的训练;然后过渡到以想象为主体的文学性写作,使学生创造想象的能力得到高级的发展。再如学习分析和综合的方法,总体上应按照“对观察对象(直观对象)的分析综合→对形象材料(表象材料)的分析综合→对理性材料(概念材料)的分析综合”三级训练的序列来进行,按照这样的序列,学生由直观到形象再到理性,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分析和综合能力就会一步一步得到提高。从中学目前的情况看,普遍存在的问题是,许多教师有思维训练的愿望,而无科学的训练计划,导致了思维训练的盲目性和无序性。研究学生在语文教学的作用下思维发展的特点和规律,科学安排思维训练的序列,是实施思维教育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6.应该怎样理解创新教育的内涵,在语文教学中应该怎样进行创新教育?
  创新教育,从其内涵来看,主要包括了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三个方面的教育内容。创新意识主要指在日常生活中或工作实践中具有主动发现问题、追求创新的意识自觉性,它是进行创新活动的前提性条件。创新精神主要指具有创新的理想和抱负,百折不挠的勇气和顽强的毅力,敢于坚持真理的坚定信念和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它贯穿于整个创新活动的过程中,是从事创新活动必须具备的非智力因素的心理条件。创新能力包括创造性思维的能力和创新实践的能力,创造性思维是创新实践的先导,创新实践是创造性思维的实现,它们是创新活动过程中最实在的因素。创新活动是在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创新能力三者相互作用下进行的,它们是构成创新活动的三个最基本的因素。进行创新教育,也必须从这三方面着眼。
  为了实施创新教育,2000年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新课程计划已将“研究性学习”列为必修课程,这是普通高中课程改革的一项重要突破,也是培养创新型人才的一项重大举措。新大纲也规定了要“注重培养创新精神”“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鼓励运用探究式的学习方式”“培养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执行新课程计划和新大纲,要求教师必须彻底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通过自身的观念更新和教育创新去进行创新教育。在教学中,首先要立足于课堂教学的改革,彻底告别一言堂和注入式,把教学民主、教学互动、激励机制引进课堂,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要着眼于创新确定教学目标,安排教学内容,组织教学活动。要把教学过程作为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积极引导学生探究和质疑,鼓励学生求异和创新。其次,要注重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联想、想象、推想、猜想,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逆向思维和求异思维,直觉思维和灵感思维,这些都是创造性思维的方式,要通过阅读、写作、口语交际的各种练习使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得到训练。像作文本来就是一项很富有创新意义的实践活动,对学生创造性思维是很好的锻炼,但是过去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学生思想内容成人化,思维方式凝固化,篇章结构格式化,很难看出一点创造性思维的火花。我们寄希望于通过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打破教条、刻板的思维模式,使学生多一点智慧,多一点灵气。再次,要营造一个有利于创新的开放式的环境,使语文的课堂教学与学校的、社会的语文学习相沟通。要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图书馆、阅览室、计算机网络等学习资源,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获取知识,开拓视野,增强独立的思考、鉴别和研究的能力;可以组织各种文学社团,让学生自己创办文学报刊,在文学创作中激发自己的灵感,展示自己的才华;可以举办演讲会、辩论会,让学生在演讲、辩论中使发散思维、逆向思维、直觉思维、灵感思维等创造性思维得到锻炼;可以走访各界人物,开展调查研究,在更广阔的社会背景上学会自己选择对象,搜集材料,确定主题,发表见解,增强创新实践的能力。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G31中学语文教与学卫灿金20022002 作者: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G31中学语文教与学卫灿金20022002

网载 2013-09-10 20:54:07

[新一篇] 談談美國中小學教育

[舊一篇] 談談語文素質教育的課堂教學改革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