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师的语言功能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一个语文教师倘若能够很好地驾驭语言,机趣横生,活泼生动,看似信手拈来,实则深思熟虑,有如清泉出涧,又如春风拂面,可以想象,这该怎样攫住学生的心啊!相反,一个教师语言干瘪无味,晦涩难懂,想来那是无论如何也不能刺激学生的兴奋点,诱发学生的注意力,从而达到师生情感共鸣的境界的。
  语言:“滋养”的功能
  美国传播学家梅拉比提出一个公式:信息的表达=7%的语调+38%的声音+55%的表情。可见在信息表达中情感占据着多大的比重。语言中注入情感,语言就具有了魅力。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他是直到学会了用十五种到二十种语调讲出“走过来”这句话,学会了在面部体态声音上表现出二十种不同的情调之后,才真正成为教育能手的。可见,要获得课堂教学的最佳效果,必须寻求语言声情并茂的最佳表达形式。语文教师必须讲求声、情、色、态等非语言系统的默契与配合,否则,师生的信息交流就变得不够完全。具体地说,应该在语言的声调,语言的情态,语言的感情、色彩上讲求协调性。基调悲凉的,语调就要迟滞悲哀,语态就要沉稳凝重,感情就要悱恻动人,色彩就要灰暗无光;反之,基调是明快的,则宜选取畅快的语调,激越的语调、亢奋的情感,明亮的色彩。应根据文章的基调,选取得体的语调、语态、语言的感情色彩。
  语言的情态——动觉系统的符号,包括面部造型、手势和全身体态的表情。人体各部分的动作反映着一个人的情绪,而教师的教学情绪与学生的学习效果有着直接的联系。实践证明,教师以高兴、愉快的情绪教学比忧郁、低沉的情绪教学,其课堂效果要明显好得多。原因是情绪这种非语言因素有着感染的作用。教师积极的情绪,可以促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心理动力。所以,赞可夫说,教师在自己的实际操作中,就应当直接依靠以至利用情绪体验以便使学生有效地掌握知识和技巧。这就证明教师把握语态这个信息交流的间接手段就可以直接提高语言的有效度。
  语言的声调、色彩——根据熔铸在作品中作者的情感因素选取最能够表达这些情感的音强、音速、音色等副语言因素。教师的语言太高,学生听了就会感到很吃力,就有一种压抑感和窒息感;语音太低,学生又会昏昏欲睡。音速太慢,会抑制学生的兴奋点;音速太快,学生接受不了教师发出的信息。只有课堂语言具有了顿挫美,才有吸引力和感召力。有的教师声音清亮、甜美,如“小桥流水”,淙淙流进学生的耳朵,流过学生的心田,学生就在一种轻快的语言情境中,惬意地汲取知识的养分。有的教师语言风格豪迈奔放,激情如大海奔腾,语势如骏马驰骋,学生就在老师的情感因素作用下流连于知识的宫殿。反之,教师如果不注意课堂语言的声、情、色、态,学生听久了平板呆滞的语调,没有感情色彩的语态,只能使学生感官麻木,兴奋不起来。久而久之,思维僵化,抑制了学生的智力发展。课堂上,学生的神经末梢是非常敏感的,教师语言的声、情、色、调,都会给学生留下比较深刻的印象,甚至于调皮的学生课后还模拟教师的那一声、一调、一态。
  知识的信息通过语言输出,学生主要依靠听觉(也可转化为视觉)接受,这就决定教师的语言要通俗、质朴。一忌佶屈聱牙,故作高深;二忌华而不实,哗众取宠;三忌贫嘴恶舌,油腔滑调;四忌冗长芜杂,拖泥带水;五忌之乎者也,半文半白。教师的语言要从学生的可接受性方面考虑,落尽豪华;从培养学生良好的文风这方面讲,教师的语言也应该求质实,求真淳,学生的那种说假话、空话、大话、套话的不良文风,一定程度上受着教师说话的影响。我以为质实的语言风格是语文老师所应该提倡的。有人说,语文教师就应该追求点文采。固然,华美的文辞是好的,但也要从表达内容的实际需要出发,恰到好处地加以运用。我们反对的是那些不顾学生需要,不顾内容的差异,出口尽是些“珠光宝气”的语言。有人怀疑课堂语言力求质实,则“虎豹无文,醇同犬羊”。其实,质实本身并不排斥语言的幽默感,生动性。那种尽用大众化的叙述,不讲求表达方式,不注意词语选用,淡如白水,味如嚼蜡,学生是不会欢迎的。
  《学记》里面说:“能博喻始可为人师。”一个教师要能作广博的比喻,他才能够作老师。这句话既对教师的知识方面提出了要求,也对教师的语言方面提出了要求。知识广博了,才有可能加强知识内部的横向联系,才有可能形成广阔的联想思维,才有可能巧譬连喻。现代发现法教学告诉我们,修辞学上的譬喻、讽喻,逻辑学上的类比推理,可以把学生的思维拓展到与正在寻求的事物相类似的事物、相反的事物,或者与之相接近的事物方面去,可以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由具体到抽象发展学生的多维型思维。因此,一个教师在课堂上“能博喻”,就能够点燃学生心灵智慧的火花。当学生的思维处于“水欲流而道有阻”的状态时,博喻可助学生去其阻而畅水流。邹忌运用类比和比喻,成功地劝谏了齐威王多多听取批评意见。战国时代的韩非、荀子等诸子百家无不是“能博喻”的高手。一个教师要不断丰富自己的各方面的知识和修养,做到“能博喻”。
  京剧演员说:三年练得好一双腿,练不好一张嘴。让我们的语文老师打好扎实的基本功,用语言的磁石去“磁化”学生吧!
  语言:“审美”的功能
  中国古代《学记》中对教学语言的艺术标准是:“约而达,微而臧,罕譬而喻。”教师的语言,它能影响到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影响到学生语言能力的发展,更影响到学生审美能力的发展。所以,教学中教师的语言不是蜜,却能粘住学生;不是灯,却能点亮心灵;不是钥匙,却能开发情绪记忆,深入到大脑最隐蔽的角落。
  我们知道,教学语言,本色是它的基调,情感是它的色素,智慧是它的底蕴。课堂的氛围,教师的身份,传播的内容,受众的特点,尤其是高期望值的教学效果,无不从各个侧面,五指齐力地制约着规范着教学语言的基本属性。因为教学语言,归根结蒂,它负载着的是穿越时空的人类思想和文化,是知识,是科学,是智慧,是性格,是个性,是意志,是气质。
  它叙述着,说明着,阐扬着,辨析着,辩驳着,界定着,喻说着,正说反说,解剖分说,简单截说,剥笋层说,抽茧绪说……远譬近喻,联类无穷;拟声摹态,动情传神。
  造诣精深的教学语言,出口成章,脱口即秀,一如己出,全仗着烂熟于心,运用之妙。知识是他血液的血液,原理是他脉搏的脉搏,智性是他头脑的头脑,文化是他血肉的血肉,传统是他筋骨的筋骨。“出其锦心扬为锈口”,“根情苗言”,“绷中而彪外”,每每臻于“气盛言宜”、“弘韵致远”之境界。而自然、和谐、流畅、翔实而又清通,素朴而又亲切,机敏而又幽默,应是这等圆熟、圆融境界的显着标识。听者如坐春风,听后春风化雨;即时印象既深,课后耳熟能详,有时真是终身难忘,以至于多少年轮已转,回思起来,仍然“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
  教学语言遭遇的最大挑战,是传授内容繁复艰深与受众感悟猜解能力反差过大的关口,处于依违两难的教师,最简易最便捷的答案,只能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雍容和明智。这需要诚实和勇气。短兵相接处,教师的知识和学养,反思和思辨能力,随机应变即兴发挥的悟性,都经受着考验。或抓住要害,鞭辟入里;或分散难点,各个击破;或化繁为简,深入浅出;或远譬近喻,化难为易;或旁征博引,比中悟理,理屈词穷的尴尬悬在这里,拨云见日的风采也正在这里。教学的机智与语言的婉曲,将从某一个侧面,检测着教学效应的高低。
  最难以积淀成熟的是教学语言的风格化,藉以形成“这一个”的风格,进而幽幽悠悠地逸入某种言语格调的“化境”。或春雨潇潇、弱柳扶风、随风潜入;或微风和煦、清风徐来、池水吹皱;或巧譬妙喻、曲径通幽、豁然开朗;或弦高管低、诉慕随情、婉转流丽;或潮涨潮落、波消波起、载沉载浮;或风声夹裹雨声、云卷复又云舒、春温联袂秋肃。文言功底深厚者,铺陈排张有雅趣;现实口语佳者,调侃幽默出俗韵;洒脱者,不拘一格求其细;严谨者,循规蹈矩务其实。如此等等,凡率性而为,凸显生命本色,守法度而不唯法度,求公理而不失自我,随性而发,一任才情。这种“风格化”的教学语言,有一个长期积淀的过程,有一个转益多师的整合过程。
  最犯忌的教学语言,有不懂装懂的囫囵语,装腔作势的官样语,牛不喝水强按头的霸道语,浅露平淡的苍白语……它们跟富有感染力,富有智慧性,富有艺术美的教学语言大相径庭。慧心秀言,则全凭教师的功力;厚积薄发,又赖教师的修养。
  语言是从血脉里流出来的精神血液,是从心底里喷涌而出的智慧之泉,是垂挂在天幕上的一抹彩虹。其本身就有着永久的审美功能。
  语言:“颠覆”的功能
  一个深受学生欢迎的老师必定是充满亲和力的教师,一个充满亲和力的教师必定善于运用充满亲和力的语言,而充满亲和力的语言应该视为净化心灵的诗篇。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假如在语言旁边没有艺术的话,无论什么样的道德训诫也不能在年轻人的心灵里培养出良好的高尚的情感来”,“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教师的言语是一种什么也代替不了的影响学生心灵的工具”。
  教育的艺术首先包括说话的艺术,同人交流的艺术。心灵的震撼不见得来自苦口婆心的喋喋不休,不见得来自引经据章的口若悬河,不见得来自貌似关心的谆谆告诫,更不见得来自暴风骤雨般的严辞厉色。教育者的语言应该像“润物无声”的细雨,应该像潺湲明澈的小溪。虽然不是狂涛巨浪,却足以彻底“颠覆”一个人的情感。
  一位青年因为生活的苦闷而信手涂鸦,以此来打发心中的寂寥,他写了一篇题为《童年》的小说,《现代人》杂志竟也将它发表出来,尽管如此,他也并无当作家的妄想。1852年秋,屠格涅夫在斯帕斯科耶打猎时,无意中捡到这本皱巴巴的杂志。他随手翻了几页,竟为其中的《童年》所吸引,屠格涅夫给予他极大的同情和关注。这位青年的姑母很快就写信告诉自己的侄子:“你的第一篇小说在瓦列里扬引起了很大的轰动,大名鼎鼎、写《猎人笔记》的作家屠格涅夫逢人就称赞你说:‘这位青年如果能够继续写下去,他的前途一定不可限量!’”收到姑母的信后,青年人惊喜若狂,由于得到了名家屠格涅夫的赏识,竟一下子点燃了他心中的火焰,找回了自信和人生的价值,于是一发而不可收地写了下去,最终成为了具有世界声誉的艺术家和思想家,他就是《战争与和平》、《安娜·卡列尼娜》和《复活》的作者列夫·托尔斯泰。
  一句话就彻底改变了一个人的一生,世界上还有什么比这句话更值钱的东西吗?还有什么比这句话更具魅力的东西吗?没有!语言不是金子,可是它有时却有超越金子的价值。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武汉72~73G311中学语文教与学(初中读本)张建兵20082008
张建兵,中学语文教师,现居江苏通州。
作者:语文教学与研究:教师版武汉72~73G311中学语文教与学(初中读本)张建兵20082008

网载 2013-09-10 20:53:44

[新一篇] 語文教師的使命

[舊一篇] 語文教師要創造性的使用教材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