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要充分运用课堂教学资源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资源包括课堂教学资源和课外学习资源,例如:教科书、教学挂图、工具书、其他图书、报刊,电影、电视、广播、网络,报告会、演讲会、辩论会、研讨会、戏剧表演,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展览馆、布告栏、报廊、各种标牌广告等等。自然风光、文物古迹、风俗民情,国内外和地方的重要事件,以及日常生活话题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可见,生活中可利用的语文课程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因此,许多教师把注意力放在了课外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在语文教学中引进了大量课外的教学资源:课前,搜集大量资料、图片或者视频材料;上课时,运用多媒体展示众多的内容,增强课文的直观性;课后,要求学生去搜集整理与课堂教学相关的资料进行补充阅读、欣赏。这些安排极大地扩充了课堂教学的容量,也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意识到生活中的诸多内容都可以进入课堂。但是很多人在忙着将课外课程资源引进课堂的时候忽视了另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使课堂教学走进生活。其实,课堂教学本身就是一种很重要的课程资源。如果我们不能充分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这种课程资源,那么课外课程资源的运用很有可能会成为一种华而不实的形式。那么,应该如何充分而有效地利用课堂教学资源呢?
  一、重视教材的作用,引导学生关注教材本身的价值,深入挖掘教材的可利用空间
  教材是一种重要的课程资源,它直接为教学提供依据。新课标语文教材在课文选择和综合性学习活动安排上有独到之处。它打破了以往按照文体划分单元的模式,按照主题把不同文体的文章组合成一个个教学单元,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淡化文体知识,突出了思想、情感和人生体验;加强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拓展了教材内涵的广度和深度。从课文选择方面来讲,增加了许多当代作家、诗人的作品,透过作品,我们可以领略那些作家、哲学家、艺术家以及自然科学家的无限人格魅力,这些通过学生对文字的深入理解和把握来实现。散文、现代诗、古典诗词,和谐典雅的韵律给人的美感也要通过诵读作品来深刻体会。而这些,都不是仅凭几段乐曲、几幅图片就可以完美地传达出来的。所以,我们必须重视教材的作用,教材是一切课外课程资源的根本依托。
  二、重视教师和学生本体的作用
  在各种课程资源中,人是最宝贵、最重要的。教师的学识、素养、思维方式、人生经历、人格魅力,学生的性格、阅读经验等等都可以直接作用于课程。“教育的艺术就在于能够看到取之不尽的人类精神世界的各个方面。”课堂教学活动是由教师和学生的共同行为组成的。当教师和学生一起面对一篇文章或共同参与某项语文教学活动时,教师和学生的感受可能是共通的,但绝不是相同的。即使阅读对象一致,他们各自的情感体验也是有区别的,因而教师和学生对文章内涵的领会就存在差异。有这样一篇文章——《有一种温暖戛然而止》,是一位母亲写给因病去世的孩子的。学生觉得好,拿来在班上朗读,他们只能感受到文章字里行间浓浓的情感,却无法体会失去孩子的母亲内心巨大的悲哀。而教师,尤其是做母亲的教师是可以感受到这种戛然而止的伤痛的,在学生朗读的时候,教师的情感会比学生更为强烈。教师真情的流露,就可以让学生们加深对这篇文章的理解。这时,教师和学生的情感互动,互相影响。所有这些情感、情绪都是具有延展性的,能够让学生们在课后反复体味,甚至可以影响学生的一生。因此,我们应该注意把握这类无形的精神资源。
  三、重视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机的动态课程资源
  课堂教学是一门艺术,其最大的魅力就在于充满了未知与变化。任何一节课,都不可能平平淡淡波澜不惊,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随时可能发生一些情况,学生的注意力随时可能被转移。学生们真实的内心世界正是通过这些小事显现出来的。如果我们能把握住这些最活跃最充满灵性的瞬间,不但能使学生的注意力重回课堂,而且可能获得比预料的好得多的教学效果。
  (一)从读课外读物中唤回学生,将课堂教学的内容通过课外书投射到生活中。
  利用上课时间读自己喜欢的课外读物是很多学生爱做的事情,在老师的眼皮子底下违纪使这种阅读充满了刺激。而语文课是学生最容易离开课文读课外书的课。其实,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本也无所谓课外课内之说,所有的书都可以用作语文课程资源。在课堂上遇到有同学看课外书,不能一味批评或没收所读书籍,应该有意识地关注,分析该书内容、写作手法的利用价值。引导学生看一些健康有益的书,提醒他们课堂并非阅读此类书籍的最佳时机,并通过精当的分析为课后利用这类资源打下基础。要做到这一点,需要教师有广博的知识,还要了解学生喜欢读的书;他们这个年龄段的孩子,男生大多喜欢体育、车、战争、自然科学类的书,女生则大多喜欢一些情感细腻、文笔优美的散文或小说类的书。当然也有学生喜欢动漫游戏类的书,畅销书也是孩子们的最爱。对读物赏析,要点到为止,以重新唤起学生对课堂教学的重现为主要目的,开阔学生的阅读视野。
  (二)从流行音乐中唤回学生,将语文知识通过流行音乐普及到生活中。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很多学生喜欢带着MP3听音乐,感觉很酷。有时在课堂上会看见有的学生把头埋在胳膊里,走过去就可能拉出一个耳机。还有一些女孩子在课堂上埋头奋笔疾书,看上去好像在努力地作笔记,其实却是在抄自己喜欢的歌词。出现这种状况,学生惊慌,教师生气,一方严辞批评,一方连连认错。这是最常见的场景,但不是我们要的最好结果。我们的目的是把学生的兴趣转移到课堂上来,从事件中发现有价值的教学资源。怎样才是比较好的应对方法呢?我认为应该抓住学生的心理,同时去分析流行音乐的特点,把流行音乐中和语文教学相关的因素发掘出来,将二者联系起来。流行音乐之所以吸引学生,是因为其中包含了许多新鲜时尚的要素,符合学生们追求新奇、追求个性的心理特点,其实,这也正是语文教学要达到的目标之一。从形式上讲,流行音乐中有许多和语文教学相契合的地方:最显着的特点是比喻、拟人等多种修辞方法在歌词里的巧妙运用(如:“我是一只小小鸟,想要飞却怎么也飞不高”、“我的青春小鸟一样不回来”等词句就非常形象的表现了歌曲的深刻内涵);还有古典诗词名句在歌词中的引用、化用,(如《涛声依旧》化用了《枫桥夜泊》的诗句,王菲的《但愿人长久》直接把苏轼的《水调歌头》谱曲演唱);演绎古代故事传说赋予新意(比如《霸王别姬》《愚公移山》)等内容,都是和学生日常的语文学习紧密相关的。
  (三)让学生在天气变化和突发事件中学会冷静,将语文课堂的小插曲变成生活经验的积累。
  课堂教学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出乎意料的事件。教师学生都没有心理准备,比如天气的突然变化和一些突发事件。对这些事件的反应和处理过程中师生的表现,都可以巧妙地用作语文课程资源。下雨、下雪、狂风等天气变化是最常出现的,学生们或欣喜,或担忧,或恐慌,或淡然,种种情绪都是人物描写的难得的素材。我曾经在一个冬天的晚上上自习时遇到过一次停电事件,陷入黑暗的一瞬间,男生狂呼女生惊叫,我则大喊一声“保持安静,不要走动”,学生稳定下来之后是一段难耐的静默。在小手电筒微弱的光芒里,学生们或低头不语,或彼此对视,表情极为丰富。第二天早自习的时候,我给学生们布置了一个片断作文:停电的瞬间。学生们几乎不假思索地开始写作,十几分钟后,连平时一写作文就大喊“痛苦”的学生都交上了一篇非常优秀的小短文,有语言描写,有心理描写,有场面描写,生动形象,逼真地表现了停电事件中老师和学生的表现以及自己内心的微妙变化。所以,对这类突发事件的冷静处理和及时运用,就是很好的课程资源开发。
  (四)将学生从“规矩”中解脱出来,把课堂教学与现实生活融为一体。
  课堂上,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十几岁的孩子。他们头脑灵活,思维敏捷,观察力强,模仿力强,有时候在课堂上表现得很没规矩,甚至做出一些让人恼火的事情。但就在这些“没规矩”当中,也蕴藏着难得的可用资源。这类资源的发现需要教师有一颗敏感宽容的心,懂得原谅学生的“冒犯”。比如一次上课,铃声过后,有一个男生背对着讲台,手舞足蹈模仿舞蹈《俏夕阳》的动作,没注意到我的到来,很多学生都笑了,我也笑了。他看到我后很不好意思,我说:“跳得不错,下课咱们再研究研究。”下课后我给他们提出了一系列问题:这个舞蹈表现的内容是什么?采用的舞蹈形式源自何处?本地还有什么其他的民俗特色?人们为什么喜欢这个舞蹈?恰好班里有一个女生曾经看过那些老人的排练,学生们就这些问题讨论了很长时间。这个课堂上“没规矩”的行为激起了学生们对民俗风情的浓厚兴趣,形成了可持续利用的语文课程资源。
  语文课堂教学中,蕴藏着丰富的鲜活的课程资源,这要靠我们用心灵去体验去发现去把握。教师要有极强的资源意识,时刻注意课堂教学过程中的细节,还需要有足够的智慧判断哪些可以作为资源,该如何利用。课堂教学过程中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还有很多种,如果课堂教学中的资源把握得好运用得恰当,就可以让学生真正融入语文学习,也让语文真正走进生活。

教育实践与研究石家庄24~25G31中学语文教与学(高中读本)时庆利20062006
时庆利,唐山市第十中学,河北 唐山 063000
作者:教育实践与研究石家庄24~25G31中学语文教与学(高中读本)时庆利20062006

网载 2013-09-10 20:53:41

[新一篇] 語文教學要以讀為本

[舊一篇] 語文教學要吸收本土文化滋養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