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小学作文教学中的几个辩证关系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已成为当前小学教学改革的主旋律。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就是要求我们培养和造就一大批基础扎实、富有创新精神、能适应时代要求的合格人才。这种人才首先必须具备扎实的写作基本功,能够随时用简洁、明快的语言,恰当的表达形式,表达自己真实而丰富的思想内容,不然就不能适应交往频繁,工作节奏加快的社会发展需要。因此,我们必须对目前的小学作文教学作深刻的反思。我认为,要大面积提高小学作文教学质量,必须处理好以下几个辩证关系。
   一、“训”与“练”的关系
  “训”与“练”的关系说到底是“教”与“学”的关系。从小学作文教学的现状看,存在着两种倾向:一是过多地强调教师的“训”,以教师的“训”代替学生的“练”;二是过分强调学生的“练”,一味让学生机械、盲目地练,甚至以重复的习题挤掉学生主动的练习。
  要处理好“训”与“练”的关系,必须充分认识“训”与“练”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教学活动是一种特殊的实践认识活动。在这个认识活动中,学生的“练”离不开教师的“训”。“训”是因“练”的需要而存在的。判断教师“训”的效果好坏,唯一的标准要看教师的“训”是否有效地作用于学生的“练”。一切与学生“练”无关的“训”,都是徒劳的,或者是低效的。
  作文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不断提高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我认为,学生自能作文的能力是教师指导学生在作文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就一篇作文的教学而言,教师的“训”和学生的“练”应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例如:
一篇作文的       教师的“训”            学生的“练”教学过程作前积累       1.提出观察、阅读积       1.独立观察、阅   ↓          累的要求。2.教给观       读,积累写作材               察、阅读的方法。3.       料。2.自检自评,               组织交流评价,激发       初步整理写作材               兴趣。                   料。作中指导       1.开拓写作思路。2.       1.构思组织,拟列   ↓          解疑排难,个别指         提纲。2.独立行文               导。3.反馈评价,激       起草。               发兴趣。作后评改       1.提出评改目标。2.       1.自评自改,或互               示例评改,指点方         评互改。2.讨论交               法。3.组织交流,激       流,或投稿发表,               发学生的成就动机。       分享成功乐趣,产                                        生写作的内驱力。
  教师在指导学生进行作文训练时,必须科学地安排作文训练的“序”和“量”。如何确定小学作文训练的“序”呢?
  一是要把握低、中、高年级作文训练的总体目标。即:低年级——由学会写完整、通顺的句子到学会写几句意思连贯的话。中年级——能写内容真实具体,语句通顺的片断。高年级——能写简单的记叙文和常用的应用文。
  二是要根据以上作文训练的总体目标并结合语文教材和学生的实际,设计出有一定训练梯度的、形式多样的练习。
  在训练的“序”确定后,就要考虑作文训练“量”的问题。那么,作文训练的“量”如何确定呢?显然,单靠每学期8—10篇的训练量是完成不了作文训练任务的。于是,有的同志从“好作文是练出来的”这个一般道理出发,强调“大运动量”的训练,要求学生每天完成一篇大作文。结果,学生不但没有提高作文能力,反而产生了逆反心理,对写好作文失去信心。这说明作文的“量”不是越多越好,练习的数量与作文质量不一定成正比例。
  我觉得各年级的训练次数,大作与小作的比例,通常是一、二、三年级为1:2。四、五、六年级为1:3。所谓“大作”就是指除了“基础训练”中所规定的说写训练,结合教学实际适当增加篇次。所谓“小作”就是包括“读写结合练习题”和“观察日记”等。不管大作还是小作,都要注意激发学生的习作兴趣,使他们有话可说。
   二、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试用)明确指出:“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用词造句、连句成段、连段成篇的能力,又要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这是小学作文教学的整体目标。要使作文教学达到这个整体目标,必须有具体的目标、内容和形式作保证。训练的内容和形式属于“部分”,“部分”的训练必须围绕“整体”目标,“整体”目标必须以“部分”为基础。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时,必须正确处理好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做到整体着眼,部分入手。
  第一,正确把握作文训练的整体训练目标与各年段训练目标、各册训练目标、各次训练目标之间的关系,使这些训练目标形成一个呈螺旋上升的结构体系。这样做可以克服小学作文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可以使作文训练由无序走向有序。
  第二,正确处理作文整体训练目标与训练内容的关系。就某篇作文教学而言,有了训练的目标,还必须有训练的内容。作文的内容来自于学生的生活,生活是学生作文内容的源泉。学生的生活越丰富,写作的内容越充实。学生写作的内容从哪里来?我认为一是靠回忆自己以前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事物;二是靠平时对日常生活的观察和体验。要把作文教学的着力点放在让学生用自己的笔写自己熟悉的生活上。
  第三,正确处理作文整体训练目标与训练形式的关系。为了达到小学作文教学的整体训练目标,其训练的形式是多样的。传统作文教学过分强调各种文体的“双基”训练。如小学阶段对学生进行简单的记叙文和常用的应用文的训练,我觉得仅仅进行这样的单一化的训练,是不能完成作文教学任务的。1.文体训练只能解决文章内容的表现形式问题,不能解决文章内容的来源问题。它不符合先有内容后有形式的原则,光学会安排文章的体裁,学生还不会独立习作。2.过分强调某一文体的训练,容易造成用形式去套内容,学生的思维得不到发展。3.从学生的习作心理来看,他们写作能力的发展总是呈螺旋上升趋势的,未必一定要先学记叙文,再学说明文,最后学议论文。例如他们有时要用议论的手法提出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有时要用抒情的方式抒发对某一问题的看法;有时要用抒情的方式抒发对某一事物的喜爱与憎恨之情;有时要用说明的形式介绍某一种科技小制作的方法和作用,等等。4.从目前世界的发展情况看,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地发展,由于表达需要,不同文体之间的交叉和相互渗透现象日益突出。因此要解决以上问题,必须把审题、拟题、确定中心、搜集材料、系统地组织材料等各种基本的作文能力作为整体作文训练的中心,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选择合适的文体,不搞单打一的文体训练。可采用同一材料进行多种文体的综合训练。例如写“学校”,可设计这样一组题目:《我们的校园》(侧重于记叙、抒情)、《我们的学校》(侧重于说明)、《我爱我的学校》(侧重于议论)。这样安排不仅有利于学生的习作,而且有利于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因为有的学生擅长于抽象的逻辑思维,有的擅长于具体的形象思维,各种文体训练齐头并进,他们就能各有所得。
   三、积累与表达的关系
  作文教学的着力点在于帮助学生解决“写什么”和“怎样写”的问题,这也是作文教学中的两个难点问题。积累是表达的基础,没有积累就没有表达。我这里指的积累包括生活积累和阅读积累两个方面。因此,从抓观察和阅读入手,可以帮助学生解决作文材料的问题,这是作文教学的首要问题。
  现在小学生的生活,从表面上看,不能说不丰富,在学校、社会、家庭里,到处有他们活动的天地,也到处有他们的生活。但是,这些丰富多采的生活要转化为他们写作的材料,必须借助于对周围事物认真仔细的观察。我们曾对我市136名小学高年级学生作过一次作文心理方面的抽样调查。调查的结果是:136名学生中,感到“没有材料写”的就有63人,占46.3%。这充分表明学生作文“言之无物”是他们害怕作文的一个重要因素。为了解决作文教学中这个首要问题,我们就要引导学生注意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并将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及时记载下来,逐步培养他们良好的观察习惯。在他们观察时,要求他们做到定向观察与随机观察相结合。定向观察,就是有目的地组织学生开展参观、游览、调查、访问等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根据某次习作的要求搜集写作的素材。随机观察,就是要求学生把目光投向广阔的生活空间,随机观察、发现、捕捉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有意义的和有趣的事物。到了高年级,我们要引导学生将观察的重点放在随机观察上。学生一旦养成了随机观察的习惯,他们发现和捕捉生活的能力就会增强,从而头脑里的材料也就越来越丰富,作文时便会“文思泉涌”。而且在长期的观察活动中,他们的精神生活也会越来越丰富。
  除了引导学生通过观察积累作文的素材外,我们还要重视指导学生从阅读中积累语言和写作的知识。课内阅读主要教会学生理解和品味语言文字的方法,以及有关写人、记事、写景、状物的写作知识。课外阅读着力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我们要引导学生将自己课外阅读中看到的优美词句、片断,写作知识及时写在专门的“阅读积累卡”上。在引导学生阅读积累时,要求学生定向阅读与自由阅读相结合。
   四、思维与语言的关系
  作文教学既要发展学生的思维,又要发展学生的语言。思维是语言的根本,语言是思维的外壳,两者是辩证的统一体。语言是思维的基础,思维的发展可以促进语言的发展。我们应该把发展语言贯穿于作文教学的全过程,寻找最佳的结合点,要防止和克服语言脱离思维和思维脱离语言的不良倾向。针对目前作文教学中普遍存在着的思维形式上的求同性和语言表达上的模式化倾向,我们作文教学的着力点应放在如何把发展语言与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有机结合上。
  一位老师在组织学生开展登山活动后,根据活动的内容,引导学生进行一事多作的训练。通过训练,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又培养了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其做法如下:
  1.同一活动,多种拟题。作文课开始,教师先让学生广泛交流各自游仙人山的感受,然后启发学生谈自己的感受,从各种不同的角度进行拟题。结果有按中心事件命题的《春游仙人山》、《登山》;有通过登山受到某种教育而命题的《登山的启示》;有按时间命题的《登山那天》;还有《登山的乐趣》、《登山的遐想》等等。所拟的题目新奇多样。这样启发学生从多角度拟题,避免了以往“教师命题学生做”的做法,激发了学生习作的兴趣,开拓了学生的思路,调动了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生通过拟题,也审明了写作的范围。2.同一题目,多种立意。文题确定后,就是如何立意,即确定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根据中心思想来选材。教学时,教师启发学生同一题目,从多种不同的角度去选材。以《登山》为例,有的通过记叙登山途中看到赏心悦目的美丽景物,把中心定为“热爱大自然或对家乡美好河山的赞美”;有的受《挑山工》的启发,通过登山途中的感受,把中心定为“做任何事,要想获得成功,必须脚踏实地地努力”;还有的记叙了登山途中团结互助的好人好事,等等。这样一题多种立意,既启发了学生思维,又拓宽了学生的写作思路。3.同一中心,多种表达。中心有了,材料也有了,下面就是如何谋篇布局了。教学时,教师针对学生作文“开头难”的情况,首先启发学生反映同一中心的作文,可采用多种不同的开头。如以《登山》为题,同样是写登山比赛内容的,可从交待时间、地点、人物、事情开头:“星期三上午,我们学校五年级以上的同学举行了一次登山活动。”也可从截取登山中最精彩的镜头开头:“加油!加油!登山比赛正在激烈地进行着……”还可采用回忆的方式开头:“登山活动虽然结束了,但活动中一幕幕感人的情景仍然浮现在我的眼前……”接着引导学生从篇着眼,巧妙地安排段与段之间的组合结构。如是描景状物的,可按“总起——分述——小结”的顺序写;如是记叙活动场面的,可按“面——点”的顺序写;如是叙事的,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如是记人的,可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来写;如是议论事情的,可按“提出问题→举例说明→结论”的顺序写。同样,结尾也可采用多种方法,如首尾呼应法,启发性结尾法,等等。
  通过以上训练,既提高了学生审题、立意、谋篇布局等作文能力,又克服了作文千篇一律的通病。
   五、统一作文与自由作文的关系
  所谓“统一”,就是对语文教材中规定的作文练习,进行统一的严格的序列训练,切实练好审题、选材、立意、谋篇、表达、修改、评讲等七项基本功。所谓“自由”,就是对学生自由阅读和观察练笔要放得开,搞得活。读物不定,文体不拘,字数不限,让学生自由地读,欢畅地写,使学生在作文教学的过程中有一块属于自己的小天地,真正使作文成为他们精神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
  可以说,教材中的“统一作文”,是提高学生作文能力的基本保证,它属于“计划经济”;“自由作文”是属于“市场经济”,没有自由作文,学生“富”不了。
   六、认知和情感的关系
  作文教学既要培养学生的认知能力,又要优化学生的情感因素。认知活动主要解决会不会的问题,情感活动主要解决愿意不愿意的问题。情感活动和认知活动同时产生和发展,它们之间相互依存、相得益彰。情感因素包括动机、兴趣、态度和意志等,它是认知活动的动力系统。因此,我们在作文教学中,在注重培养学生认知能力的同时,要充分发挥学生情感因素的调节功能。其途径是:
  1.通过启发谈话,使学生对所写内容产生“我要写”的内在兴趣。2.通过民主式的交流、评议,使师生之间、同学之间产生积极健康的情绪感染和情感体验。3.采取多种形式(如板报、广播、编优秀作文集、投稿等)为学生的习作提供“发表”的机会,激发学生的成就动机,让他们在习作中享受到成功的喜悦,并使这种成功的喜悦成为一种巨大的情绪力量,从而让学生真正体味到作文是他们精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这正是作文教学所追求的理想境界。4.改进作文评分的方法。作文评分要有利于优化学生的情感因素,要让所有学生,特别是差生都抬起头来作文。
  作文分数往往是激发学生作文兴趣的催化剂。我曾对一些中高年级学生的评分作过一些调查,发现绝大多数学生的作文只有60分上下。不及格的至少占20%左右。能评上80分的寥寥无几,90—100分的很难找到。我认为,其原因:一是受立意新、挖掘深、构思巧、情节全这一所谓的“客观标准”的束缚;二是因为强调字词句篇的综合训练,因而评分也认为应该是综合的,面面俱到的。为了使评分“客观公正”,有的还制定了作文评分量表,如中心占多少,语句通顺占多少,标点符号占多少,等等。有这样的框框在,还有谁敢给学生打100分呢?偶尔打上个90分,已经是冒天下之大不韪了。据了解,相当一部分学生,在小学写了三四年作文,还没能突破70分大关。这怎么能调动学生作文的积极性呢?
  我觉得作文评分宜粗不宜细,宜高不宜低。凡是基本达到作文要求的,至少应该给75分。完全达到要求的给90分。这里所指的要求,就是教材对每篇习作的要求。其余10分,作为书写的成绩。即达到要求,又书写工整的,怎么不可以给100分呢?
   (责任编辑 许元新)
  
  
  
江苏教育南京22-26G39小学各科教学郭根福19971997 作者:江苏教育南京22-26G39小学各科教学郭根福19971997

网载 2013-09-10 20:53:26

[新一篇] 試論佛學對王守仁教育思想的影響

[舊一篇] 試論小學語文課堂提問的基本策略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