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对以读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模式的反思
语文教学改革是中小学学科教学改革中最活跃的领域,其改革成果也非常令人瞩目。但由于语文是一门涉及面广、任务繁重、难度较大的学科,加上一些历史的原因,造成语文教学研究仍显出很不成熟的一面。比如,连语文学科的性质、教学的目的任务这样的问题,在建国以后的几十年里还反复争论,甚至至今还有一些语文教师模糊不清。这无疑直接影响了语文教学的质量。
吕叔湘先生早在1978年就撰文指出:“十年的时间,二千七百多课时,用来学本国语文,却是大多数不过关,岂非咄咄怪事!”[1]这话已经说了近二十年了,我们语文教学的现状如何呢?我们的中学毕业生,学了十二年时间,语文有多少人能过关呢?据我个人的观察,他们在有些方面,比如字、词、篇、语、修、逻、文等语文知识,听话和阅读的能力,大多能过关;而说话和写作的水平,却是非常令人忧虑的。当前,不少中小学生(包括中学毕业生)说话时辞不达意,结结巴巴,颠三倒四,叙述不具体、说明不清楚、议论不严密,写文章时错别字连篇,语句不通,格式不对,内容不具体,缺乏真情实感。就拿成人来说,也有不少人不善言辞,不会写文章,或者有的能说不会写,有的能写不会说,而能说会写的人则被视为难得的人才。
这种状况的形成,当然同提高说写能力本身的难度有关,但我认为,最主要的原因还在于我们的语文教学。几十年来,语文教学始终走着一条曲折的甚至进退相间的道路,这自不必说。当前,语文教学中重大问题已经得到有效的解决,特别是“语文课要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这一一观点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是不管过去还是现在,我们的语文教材和课堂教学大体上却属于以读为中心的模式。就教材来看,以课文为纲,以课文类别和读写知识点为依据分单元,以阅读理解课文为主要要求,再配一些语文基础训练,这已成为固定不变的模式。这样,读的训练成系统,有序列,步步落实,但说写训练却难以落实。教材虽然在“基础训练”及课后习题中也点缀了少量说写单项训练,且每册课本安排了十来次命题作文,但训练项目分得太散,跳跃性强,没有形成内容完整、要求具体、操作性强的序列,给训练带来极大困难。同时,阅读训练与说写训练缺乏有机的联系,虽然在读写结合上有一定体现,但仍流于简单化、机械化。而且,教材选文以书面化的白话文为主,缺乏活生生的生活口语,致使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的训练严重脱节。从课堂教学情况来看,虽然叶圣陶等教育家早就指出,课文只是个材料,理解课文并不是语文教学的主要目标,近年来许多有识之士也为此大声疾呼,但由于受教材的影响,至今仍有相当多的教师把主要精力放在对课文的繁琐分析上,而且千课一面,单调重复,浪费大量宝贵的教学时间,既降低了阅读教学的效率,又严重削弱了说写训练,使说写训练陷入简单化、形式化的泥淖。因此,我认为,语文教学以读为中心,是导致学生语文能力特别是说写能力不过关的关键原因。
这种以读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模式,也是历史形成的。以“文选”为中心学习语文,这是我国语文教学的传统,“重文轻语”是我国传统语文教学的一大弊端。就“写”来说,对文学创作和文章写作的研究相当深入,而对中小学作文教学的研究却起步很晚。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说话训练和作文训练的实验研究都取得了许多成果,但这些实验研究大多自成体系,各有所长,而主宰着全国语文教学命运的几套通用教材还没有及时吸收这些研究成果,在教材体系上未作较大的改进。
笔者曾在中等师范学校任教六、七年,深刻地了解到刚从农村初中毕业,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师的学生说写水平之低,从培养合格小学教师的任务出发,我在“文选和写作”、“普通话口语”等课程中对学生进行了说写强化训练。在此后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我又致力于说写训练的实践和研究,进行了“多媒体组合指导小学生作文”的实验,还担任了高、中、低年级的说话课。我深深地感到,学生的说写能力效果不尽人意,必须从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出发,以说写训练为中心,科学地安排听说读写综合训练,才能切实提高学生的说写能力,从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文水平。
二、说写训练在语文教学中的中心地位
如前所述,“语文课要上成语言文字训练课”的观点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语言文字训练是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这一点已无庸赘述。现在要讨论的是,在听说读写几种语文能力训练中,谁处于中心地位的问题。
众所周知,在听说读写四种语文能力中,听读是理解能力,说写是表述能力;听说是就口语而言,读写是就书面语而言。对学习语言来说,这四种能力都很重要,不可偏废。但这并不等于我们的训练可以平均用力、不分轻重缓急。干任何事情都要善于抓住主要矛盾,语文训练也不例外。我之所以提出说写训练在语文能力训练中处于中心地位,主要基于以下认识:
1.从语文训练的现状来看
我们知道,任何一项教学改革的出现,都离不开当时教学所面临的问题和改革的具体条件。上文已谈到,在当前的语文教学中,学生的听读能力大多能令人满意,而说写能力普遍不过关,说写训练成为语文能力训练中的主要矛盾。这一现状不能不令我们对以读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模式提出质疑,产生建立新的语文教学模式的念头。
2.从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看
当前中小学生的说写水平是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生产、生活和学习需要的。由于大多数中学毕业生因不能升学而就业,说写能力的不足给他们的工作和学习带来极大的不便。比如,写计划、总结、请示报告、宣传报道、产品说明、合同,甚至写信,却令许多人感到头疼,懒于写、不会写的人相当普遍。又如说话,有的人连讲述一件事、转述一段话、在会上发个言都口不从心,更不要说作个报告、参加辩论、发表演说之类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语言表达能力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在到特区求职和就职的人中,就有不少因为不善说话、不会写文章(比如求职信)而痛失工作良机。更重要的是,随着社会的发展,工作和生活将越来越讲求时效,对语言表达的准确、简洁和组织语言的速度的要求必将越来越高。如果我们不及早加强中小学的说写训练,我们的整个语文教学都将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从理解语言与运用语言的关系来看
听读侧重于对语言的理解,说写侧重于对语言的运用。根据语言学家的研究,理解语言和运用语言是学习语言过程中两个不同层次的水平级。我们在语言实践中也可以明显地感到,口说一篇文章、写好一篇文章比听懂一篇文章、读懂一篇文章要难得多。“出口成章”、“下笔成文”,谈何容易。说和写是字、词、句、篇和观察、思维等方面的综合训练,说写能力是综合性的高级语文能力,是衡量一个人语文程度的重要标准。就阅读教学来说,对字、词、句、篇的学习只有达到能灵活运用于说写实践的时候,才能算真正掌握。但当前我们的语文教学,仍然是以理解语言为中心,缺乏运用语文的系统训练,还没有从“懂不懂”这一步进到“会不会用”这一步。柳斌同志曾指出:“语文学习应强调应用,课文分析多,考试多,尤其是标准化试题,考简单判断力的题目多,对于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不利。”[2]这是很有见地的。同时应该看到,虽然读是说写的基础,但如果为读而读,阅读动力单纯来源于阅读的需要,势必影响到阅读的积极性;如果以说写为中心安排语文训练,以读的经验作基础进行说写,再从说写的需要出发去读,必然使学生产生较强的阅读动力,这样,既有利于解决说写问题,又能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根据我个人的经验,如果在说和写的过程中产生了阅读的需要,这样的阅读,其效率会大大高于为读而读,而当我们逐渐形成从写文章的角度去读文章的习惯后,阅读效率就更高了。
4.从说与写的关系来看
说写结合是作文教学的重要原则。说与写同属于语言表达,二者具有许多相通之处。更重要的是,说是写的基础,写的训练又可促进说的能力的提高,二者是互相促进、互相制约的。以读为中心的语文教学很难将说与写的训练按语言表达本身的序列有机地结合起来。而如果能以说写训练为中心安排语文教学,说写结合的问题就得到很好的解决。
5.从说写训练的发展需要来看
由于社会发展的需要和语文教学改革的需要,近几十年来,不少语文工作者在说写教学改革与研究方面做了不懈的努力。近年来,师范院校和许多小学都开设了说话课,演讲学、口才学、言语交际学等新兴学科成为热门,说话艺术受到社会各行各业的空前重视,全国汉语口语研究会也在几年前成立。作文教学虽然在中小学至今仍没有走出困境,但已有许多改革实验取得了突破性的成果,如高原等人的“作文三级训练”,丁有宽的“读写结合”,李吉林的“情境教学”,“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实验中的“整体性作文”,肖桂林的“多媒体作文”等实验,在作文训练的内容、形式、方法、途径、序列、手段等方面都取得了宝贵的经验;应用写作学也在高校和社会上受到重视;全国青少年写作研究会也应运而生。这一切,既说明说写教学的改革已经成为不可遏止的必然趋势,也客观地反映出人们已经对多年来的语文训练模式提出了挑战。但是从总体上看,说和写的改革建设没有完全纳入语文教学的整体改革。当前的语文教材中说写训练的内容极其简单化,迫使各地另编一套说话教材,另开一门说话课,另发一些作文教材,听说读写的训练难以做到优化组合。这种状况不改变,说写训练的发展将受到限制。
由此可见,无论从说写训练的难度、层次看,从社会发展对说写训练的要求看,还是从听说读写的内在联系以及从落实语文训练与落实其他任务的关系来看,说写训练都应作为语文教学的中心。
三、建立以说写训练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模式的初步设想
以说写训练为中心的语文教学模式,如果作一个完整的表述,应该是“以听读为基础,以说写为中心,全面提高语文能力的教学模式”。要形成这种新的模式,实现该模式所期望的目标,必须从教材和教学两个方面着手进行改革。这是一项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进行大量的科学实验和研究。根据我个人近几年的实践和思考,我感到以下几点是必须达到的基本要求:
1.确立说写训练在教材中的中心地位
(1)以说写能力的发展过程为教材的内在线索。从词句到段落到篇章,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安排说写训练。以这条主线为中心,有机地安排其他方面的训练。(2)以说写能力发展的阶段性为依据,确定教材的分段,以说写训练的内容、方式等为依据划分各段教材的大小板块。在各板块内再根据说写训练的需要,安排相关的其他训练内容。(3)说写训练教材的内容要丰富,要求要具体,形式要多样,要有训练提示,有实用性和可操作性。
2.保证说写训练在课堂教学中的中心地位
(1)教学内容上,严格按教材要求步步落实。特别是说话训练,必须精心设计,细心指导,不能看成软任务。(2)教学方法上,严格执行“三主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以训练为主线。(3)教学时间上,通过优化阅读教学,节省阅读教学时间,适当增加说写训练时间。
3.说写结合,促进口头语言和书面语言的协调发展
(1)说和写的训练同步进行。(2)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并重。适当加重生动活泼的口头语言在教材和教学中的分量,克服当前读、说、写均不同程度地脱离口语的偏向。(3)说与写互相促进。充分发挥说在内部言语向外部言语转化过程中的桥梁作用,通过说“整理”思维,从而提高书面言语的准确性、条理性。反过来,也要充分利用书面言语的优势帮助说,增强口头言语的简洁性、清晰性、精确性。
4.说写与听读结合,促进语文能力全面提高
(1)发挥读对说写的基础作用。阅读教学可以说是整个语文教学的基础工程。我们强调以说写为中心但决不意味着忽视阅读训练、降低阅读要求,相反,必须在完成阅读教学本身的任务的同时,充分发挥它在说写训练中的基础作用、桥梁作用、纽带作用,从读出发进入说写,再从说写的需要出发进入读。
(2)改革阅读教学,提高阅读教学效率。教材要充分考虑时代特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教学中要去掉形式主义的、单调重复的繁琐分析,加强语文基本训练,注重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课外要加大阅读量。
(3)把听的训练贯穿在读说写训练的全过程。
5.在听说读写训练中,全面完成语文教学任务
(1)在听说读写训练中,扎扎实实地传授语文知识,突出对语言文字的理解、积累、内化和运用,特别强调运用。(2)在听说读写训练中发展学生的智力。要结合语文训练进行思维训练、观察训练,并注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记忆力。要特别重视说写训练对发展学生思维能力的作用。(3)在听说读写训练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在这方面,不必追求“讲深讲透”,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情感激发、有机渗透、潜移默化的方法,讲求德育实效。(4)在听说读写训练中培养学习语文的习惯。既要强调细听多读的习惯,又要强调多说多写的习惯,要强调认真写字的习惯。
注释:
[1]见“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人民日报》1979年3月16日。
[2]见《小学语文教师》,1994年第5期,张庆文。
作者单位:深圳南头小学
现代教育论丛广州28-31G39小学各科教学熊开明19961996 作者:现代教育论丛广州28-31G39小学各科教学熊开明19961996
网载 2013-09-10 20:5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