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学历史教学的导语设计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教学艺术在于激励学生,引导学生,教育家第斯多惠就说过,“教学成功的艺术就在于使学生对你教的东西感兴趣。”而在长期以来、历史教学中就存在着缺乏趣味性的弱点。然而,要做到学生乐意听讲,并非一件易事,这需要教师不断摸索和完善各个教学环节,总结经验教训。其中,历史教学导语设计尤为重要,导语虽短,其意却深,一篇简短而成功的导语,可以马上引起同学们的注意力。引起他们的兴趣,如同徐徐拉开的帷幕,让同学们一眼看到精美的置景;又如乐章的序曲,使学生一开始便受到强烈的感染,从而为整堂课的成功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然而,历史课传统的导语设计多为新旧联系式,采用复习法。当然,复习旧课而引入新课,有利于知识间的衔接,使学生理解历史概念的因果联系,体现着温故而知新的教学思想,但往往缺少了趣味性,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有时显得平淡呆板而常常限制了学生的思维活动。因此,不拘一格,因课而导,创新导语设计,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和丰富多彩的形式来缩短学生与教材之间的距离,使学生产生渴求知识的心理,那么定会大大有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
      第一、影视导语
  作为一种艺术手段,影视剧本源于现实生活和历史并加以艺术升华。因此,众多的影视节目从课外向学生们提供了大量的有关历史的感性材料,如果在导语中给予画龙点睛的讲授,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充分调动这一巨大感性知识宝库,使课内课外有效地结合起来,使生活和教学相联系,如在讲述《中英鸦片战争》一节时,引用近来推出的国产大片《鸦片战争》中的场景,教师可以如此开始讲述:最近有一部影片在国内外引起了很大影响,其中有这么一个场景,1839年中国南部一个海滩上,在一个泡满滚烫的生石灰水的水池边,一下子聚集了成千上万的民众和士兵。一位面容整肃,威风凛凛的清朝大员一声令下,整箱整箱的黑乎乎的鸦片被掀入池中。万众欢腾了,钟鼓齐鸣。中国人民显示了伟大的力量。那么,这部影片叫什么名字?经过这一番解说,而早已了解于胸的同学们脱口而出:“鸦片战争”。教师趁机引导:对。然而英国殖民者却恼羞成怒,为了维护万恶的鸦片贸易,一年后,满载着大炮和士兵的侵略舰队驶达广州外海,鸦片战争因此拉开了序幕,这就是本节课的主题……这样丰富而生动的历史画面首先使学生情感融入课堂,而早已存在于脑中的影片的感官体验更使他们与历史的距离缩短,又如在讲述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狂潮时,可以描述电视《宋氏三姐妹》中的一个情节入手。教师说:“看过《宋氏三姐妹》的同学不知注意没有,剧中有这样一个镜头:孙中山先生拿了一幅图给宋椎如等人看,诸人看了都感慨万千,义愤填膺,这是一幅什么画?为什么会引起他们的愤怒?接着打开近代爱国主义者绘制的那篇有名的“时局图”,并告诉同学们孙中山先生手中拿的正是此图,由此导入新课。
      第二、广告导语
  广告作为一种商品宣传手段,充斥于大大小小的电视节目之间,而为学生们耳濡目染,口能成诵。借广告语而导入新课,会给学生以新鲜自然感,迅速激发他们的兴趣。如在讲授《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起义》时,首先引述安徽电视台常播的一则广告:谓“古有陈胜王,今有大泽酒,惊天动地的震憾,荡气回肠的感觉”,趁同学们正在兴致勃勃地玩味这则广告时,马上接着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则广告的历史渊源吗?陈胜是个什么人,他是怎样称王的?所谓惊天动地的震憾又是指一件什么历史大事呢?”这样一来,由广告语便引入了“陈胜”和“秦末农民起义”两大关键概念,给学生留下了深刻印象,对以后的课堂教学起到了提纲挈领的作用,而同时广告的趣味性又融入了严肃的历史课堂教学中,活跃了课堂气氛。
      第三、情境导语
  青少年的思维往往与声音、色彩、感觉等连在一起,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说过:“音乐教育比其他教育重要得多。”创造情境导入新课最能激起学生思想上的共鸣,例如,在讲《民族解放战争的胜利和国民党统治的覆灭》一节时,上课之前用收录机播放一段威武雄壮的歌曲,“谁能回挡/谁能阻挡那黄河的千里奔流/谁能阻挡我们前进的脚步/百万大军向前进军/那万恶的蒋帮、封建和独裁一起灭亡。”刚才同学们听到的是新中国成立前脍炙人口的一支战歌,让这雄壮威武的歌声伴我们去目睹蒋家王朝的覆灭吧!通过音乐美的这种特殊功能,令学生精神振奋思想激昂。音乐情境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不仅使他们产生积极向上的巨大力量,而且促使他们在45分钟内始终处于聚精会神的心理状态,获得最佳教学效果。又如在讲《日本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开始》一章时,用收录机播放钢琴协奏曲《黄河》中的“黄河愤”一曲,顿时如泣如诉,带着满腔悲愤的音符如潮水般涌出,伤感的心情立即充溢了每个人的胸腔,同时,用幻灯机放出一张张日本屠杀中国民众,蹂躏我大好河山的历史照片。此情此景,教师已不必再言语。学生的思维已被带入了那耻辱的岁月,达到了课伊始,境亦生的效果。
      第四、谜语导语
  “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用历史谜语做导语可达到“课伊始,趣亦生”的效果,如在讲《陈胜吴广领导的秦末农民战争》一课时,教师先给同学们出了两个谜语,“捷报”,“江苏原野”,打两个历史人名,学生对此类融历史知识于游戏的谜语十分感兴趣,思维被完全吸引住,而无暇他顾,教师顺势引导学生由游戏心态转向求知心态。“捷报”从字面上解释便是“陈述胜利”,“江苏”在古代简称“吴”,“原野”不正是“广阔无边”吗?至此,同学们齐声喊了出来:“陈胜,吴广”。“对,这节课我们就去领略一下他们所发动的那些波澜壮阔的秦末农民起义,”由此导入新课。这样的导语设计一开始就巧妙地将学生的思维抓住,并自然引入主题使这学生在轻松活泼的气氛中获得知识。
      第五、故事导语
  历史是对过去的重大事件和人物活动的记述,其中也蕴含着无数有趣的小故事。学生大多喜欢听声情并茂的故事讲述,而厌烦枯燥无味的史实陈述和概念灌输,用故事作导语,可立即激起学生的兴趣,一开始就紧紧抓住学生的思维,将之顺利导入全课正常讲述之中,如在讲《商鞅变法和封建制度的确立》一课时,可引用商鞅“立木赏金”的着名故事,待学生们的注意力完全集中于老师的讲述之时,话锋一转,引入本课主题:“这位处心积虑要获得民众信任的官员便是商鞅,他之所以这么做是因为他要利用人民的无穷伟力在落后的秦国进行一起着名的变法,这场变法不仅会对秦国的历史发展产生重大影响,而且使中国历史完成了由奴隶社会向封建社会的过渡,这场如此重要的变法便是我们本节课的主题。”这样一来,一位着名历史人物的性格特点便活生生地印在了学生的脑海中,几千年的历史时空距离消失了,学生从心理上接受了他,这就为以他和他的历史活动为中心的全课内容打下了一个良好的基础。
      第六、史论导语
  在许多着名的历史评论中,往往蕴含着对历史知识的深层次理性认识,因而用史论来作导语,就不仅仅局限于趣味性,而对教师的教材处理技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必须拥有深刻的历史思维水平并选用合适的史论才能在教学实践中熟练运用并达到好的效果,如在讲《唐朝的衰落》一课时,教师可用小黑板先将清代着名史家赵翼的《唐女娲》中一段史评摘录于上:“开元之始,几于家给人足,而杨贵妃足以败之。”在简要讲述了这句评论的含义后,教师马上直截了当地提出了问题来:“显赫的唐帝国,它的衰落是否真是杨贵妃一个弱女子便可造成?如果没有杨贵妃的出现,唐朝就可以永保繁荣吗?”这样便引起了大家强烈的悬念和浓厚的求知欲,教师可顺势从容展开一幅唐朝由盛而衰的历史画卷。又如在讲述《第二次鸦片战争》之时,可引用法国文学大师雨果的一段评论:“有一天,两个强盗闯进了圆明园,一个抱了东西,一个放了火,这个胜者把口袋装满,那个把箱cè@①装满,他们手拉手,笑嘻嘻地回到了欧洲——这就是两个强盗的历史,在历史的面前,这两个强盗,一个叫法兰西,一个叫英吉利。”“一直以来,西方国家有许多历史学家就认为近代的这些丑恶的侵略行径给中国带来了先进的西方文明,并以此来掩盖其侵略的本质。然而,一次次的烧杀抢掠所代表的绝对不是正义,在道德的审判庭上,英法侵略者在第二次鸦片战争中犯下的罪行将受到全世界正义人士的抨击。那么,让我们去看看这场侵略战争的来龙去脉,去揭开中国近代史上又一幅沉重的画卷。”这样一来,不仅使学生一开始就站在了历史的高度去审视这场战争,而且,使学生接受了爱国主义的教育,达到了教学和德育的双重效果。
      第七、图案导语
  现行的中国历史教材中插图很多,有历史地图,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文化遗迹等多方面的照片。给中学历史教学提供了日益丰富的感性素材,许多巧妙的导语便可借助这些图案而设计出来。如在讲述《北美独立战争》一课时,教师可先拿出美国的星条旗图案展示给同学们看,并介绍道:“国旗是一国的标志与象征,中间往往会有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美国的国旗是星条旗,有13首红白相间的条纹和50颗白色五角星,大家知道这50颗星代表什么吗?”稍有常识的学生马上回答出来,“它们代表今天组成美国的五十个州”。教师顺势再问:“对,但是大家知道吗,在美国建国之初,星条旗上只有13颗星,这是为什么呢?原来美国独立之前曾是英国的殖民地,这13颗星就代表了当时英勇反抗英国殖民统治的13个殖民地。因此,星条旗的历史与美国独立战争紧紧地连在了一起,它记载着独立战争的光辉历史。”由此导入新课,把知识性与趣味性结合起来,可谓妙趣横生,其乐无穷,学生的思维不知不觉被引入了特定的历史氛围中。
      第八、诗歌导语
  诗歌是中国艺术宝库中的一颗明珠,几千年的文明史给后人留下了大量诗词绝句,其中不乏咏史之作,它们所饱含的无穷艺术魅力和深远的史学思维,可以给我们的历史教学以很大帮助。它们短小凝炼,又正可用作导语设计中的点睛之笔。如在讲到《南宋统治》这一课时,教师可让学生背诵林升的《题临安邸》中的诗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然后引导学生在诗歌的鉴赏中,逐步明了这首诗所内蕴的历史观念:西湖的秀丽山水,江南的舞榭歌台,使游人们流连忘返,却使诗人大为伤感,为什么呢?因为腐败的南宋统治者只是在这笙歌艳舞之中醉生梦死,把这江南名城杭州当成了早已沦陷于胡骑铁蹄之下的故都汴州,国耻家仇,民族大义早已抛在脑后,腐朽黑暗的南宋政局被此诗短短28个字写得淋漓尽致,让我们在这首诗的引导下,去看看这个王朝的统治吧。”由此,诗与历史交融为一体,用艺术手法使学生产生的情感体验,比平铺直叙史实更胜一筹。又如在讲《安史之乱》时,可引用白居易的《长恨歌》中“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渔阳鼙鼓动起来,惊破霓裳羽衣曲”,或《过华清宫》诗句:“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由此引入对安史之乱原因的探讨,究竟是杨贵妃一人之过,还是唐明皇的荒淫无道,抑或有着更深的原因。由此导入新课,这样的导语设计,也是很自然流畅的。
      第九、名言导语
  在讲《第一次世界大战》一课时,教师便可引用德国着名军事理论家克塞维茨的一句名言,“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一战”便是各帝国主义通过战争手段来解决在谈判桌边用政治外交手段解决不了的问题。这就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本质。那么,这些帝国主义国家之间存在着一些什么样的问题非要在战争上兵戎相见呢,它们又是怎样进行这场史无前例的战争的呢?这样的导语设计,既使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大增,又丰富了他们的知识结构。
      第十、文物导语
  文物是历史的现实见证,具有很强的说服力和直观性。从历史文物的图片和文字介绍来导入新课,也是一种新颖有趣的导语设计。如在讲《北宋社会经济》一课时,教师可从对古钱币的常识介绍入手,引导学生回忆秦朝的半两钱(圆形方孔钱),然后讲钱的历史沿革至宋代的铁钱。北宋时铁钱极为沉重,1000枚铁钱为一贯,一贯就有6斤重,使用很不方便,极大地限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为了便利商业交往,北宋四川地区便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这说明我国北宋商品经济高度发展的情况,由此导入新课,学生很感兴趣。
  以上的几种导语设计,虽然形式各异,但殊途回归。目的都是为了使中学历史教学化抽象为具体,融趣味于严肃。对于学生来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H·A多勃洛波夫也说过:“当学生乐意学习的时候,就比被迫强制学习轻松得多,有效得多”。而这就要求历史教学工作者投入更多的精力,去探索这个领域的无穷奥妙,这也是教育工作者的神圣职责。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为竹字头下加夹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长沙125~128G32中学历史、地理教学张林发19981998要重视历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精心设计或讲好每堂课的导言。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原理,权威人士的言论更容易使学生信服;运用电影电视创设的历史场景和优美的广告语,提高趣味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故事和谜语唤起学生的思考;还可以运用直观性极强的历史图案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史论结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导语 情境张林发 湖南师范大学历史系,讲师,长沙,410081 作者: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长沙125~128G32中学历史、地理教学张林发19981998要重视历史教学中非智力因素的作用引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动机,提高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精心设计或讲好每堂课的导言。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原理,权威人士的言论更容易使学生信服;运用电影电视创设的历史场景和优美的广告语,提高趣味性;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运用故事和谜语唤起学生的思考;还可以运用直观性极强的历史图案和历史人物,培养学生的形象思维,史论结合,培养学生逻辑思维的能力。导语 情境

网载 2013-09-10 20:52:59

[新一篇] 論中學歷史教學模式

[舊一篇] 論中學語文教學的誤區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