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乡土课程资源融进语文教学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国家组织编写的语文教材,关注各地学校语文教学的“共性”,能够保证学生的语文素质达到一个基本的、统一的水平,能够保证各地教学质量的基本平衡,但不能照顾到地区之间的差异性和学校教育情境的多样性,从而也就不具备很强的适应性。对我们偏远的农村中学来说,有两点比较突出,其一是教材内容距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实在太远了,有些内容如果照本宣科,无异于纸上谈兵;其二是需要较大经济投入的课程资源方面明显不足。在这种情况下,合理地开发和利用乡土语文课程资源,融进课堂教学,以优化国家课程的结构,丰富教学内容,提高教学效果,就具有积极的意义。
    第一,把乡土课程资源作为语文教材的延伸和补充,引入课堂教学,缩短教材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距离,使教学内容更加具体而亲切,激活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出一种生动活泼的教学氛围 世界上的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可以说不少课文,只要我们深入钻研,细心把玩,总能与乡土课程资源挂上钩的。比如在教学鲁迅先生的《祝福》一文时,那文中叙写的“祝福”的情景与我们本地传统的过年民俗何其相似。我们这里不叫“祝福”,叫“三十夜谢年”。同样“杀鸡、宰鹅”,还买鱼买肉,猪头要整个的,“用心细细的洗”,煮熟之后,用大碗大盆盛起来,恭敬地陈列在正屋堂前的供桌上,横七竖八地插些筷子在这些祭品上。供桌朝向前门门口的一方,点上明煌煌两支蜡烛,蜡烛中间一炷香,香烟袅袅;其他三方一溜排开9只精致的小碗,围成一个半圆,斟上酒,恭请祖宗们来享用,“拜求来年一年中的好运气”。拜的人一般也只限于男人。拜完之后也是放爆竹。经过讲解,学生对文中“祝福”的情景,就有了似曾相识之感,加深了对小说中人文意蕴的理解。在教学《〈指南录〉后序》时,我结合作者生平介绍,简要点出文天祥出兵抗元是在接了谢太后的“勤王”谕旨后,捐资募兵直指临安的。《临海县志》载:谢太后,名道清,临海市区人,南宋理宗皇后,度宗时,尊为皇太后,咸淳十年(1274年),恭帝即位后,又尊为太皇太后,垂帘听政。现在临海城关尚有一条街,名“洗菜桥”,据说即是她入宫前的洗菜之所。正因为临海是谢太后的故乡,抗元热情特别高涨,有利于组织义兵,无怪乎文天祥“辗转四明天台”,来台州筹商抗元大计。故《辞海》仍称南宋谢太后为“天台人”。对此文,教师以浓浓的乡情唤起了学生的阅读热情,加深了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第二,把乡土课程资源引入作文教学,使之成为学生写作活动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素材资源,以利于提高学生的写作热情和写作能力我校地处大雷山脉和括苍山脉之间,近旁的永安溪安闲流淌,蜿蜒东去。这里山川奇伟,林莽苍翠,风光旖旎,景色迷人,物产丰富,生态完好,集中了“奇、野、险、幽、秀”的特色。我校西去,即是大雷山口,一条土路与山溪并行,弯弯曲曲,蠕入深山。俯视涧底,常有飞瀑流泻,净如白练;时见一泓清泉,明澈见底,远视如大小不一的块块碧玉,以一带溪水串边。石级旁,小溪两岸,春天时杜鹃花吐艳如火,漫山遍野;秋天时野山楂暗红透绿,密密丛丛。抬眼望,两山松篁交翠,古木参天。松林深绿如墨,郁郁苍苍;竹海微风鼓浪,青翠欲滴。有时奇峰突起,绝壁千仞,chán@①岩高耸入云;有时坡缓川平,绿草如茵,繁花争奇斗妍。野生动物有狐狸、松鼠、黄鼬、石犴、青麂、雉鸡、红鹳、大雁、伯劳等150余种,繁衍生息在深山密林中,稀有名木有铁树、塔松、青枫、甜槠、紫楠等50余种,间杂分布于峰峦深壑间,盛产黄莲、丹参、黄杞、百合、茯苓等,饮誉中外。大雷山主峰,海拔1229.4米,与括苍山主峰遥遥相对,山顶坦荡如砥,野牛横卧。天气晴朗时观日出,堪称一绝。许多学生曾在这里观看我国新世纪的第一缕曙光。自然之美是无限的,非寥寥数语所能尽述;且每一座奇峰危崖,都有一个美丽的传说,每一处佳境胜地,都有一个动人的故事,山山水水,一草一木,都隐含有丰富的人文积淀。带领学生尽情游览明净的山水,不惟受到自然美的熏陶,且一洗胸中的世俗尘怀,使灵魂净化。
    大雷山东麓,是一大片接一大片的果树林,只见一处处有改革开放特色的村落,散布于繁茂浓绿的果树林中。这里盛产杨梅、蜜橘、枇杷、黄桃、雪梨等,一年四季,常常花果飘香;尤其是上游村的东魁杨梅,遐迩闻名,产品远销全国各地,引得外地游客慕名而来,络绎不绝。
    我曾给历届学生拟过《大雷游记》《漫话大雷山》《大雷秋色》《轻云纫岫》《深山泉石》等文题,要求学生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对大雷山或概写、或细描、或说古、或论今,记叙、描写、抒情、说明,各显神通,不同程度的学生都能从中体会到写作成功的愉悦,多篇学生的美文佳作刊登在《作文之窗》《中学生作文》等刊物上,其中,以《路,在大雷山脚下延伸》《东魁杨梅畅想》为题的学生演讲,曾分别获市中学生演讲比赛一等奖。
    第三,开发乡土课程资源,为研究性学习提供丰富的资源支撑 语文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的语文知识,去发现、分析和解决各种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丰富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内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使每位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都得到充分的发展。我们农村中学,需要经济力支持的课程资源虽然不足,而乡土课程资源却具有很大优势,这为语文研究性学习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基础。根据这一特点,我们的研究性学习,既注重过程,也重视结果。语文单科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可以有“方言语音”“方言词汇”“谚语”“歌谣”“民间故事”等等的调查和研究。如果善于发掘,指导得法,有时也会有令人惊喜的意外收获。如通过对方言语音的研究,学生发现:我们当地方言里一些词汇的读音跟日语里相同词汇的读音相差无几。譬如“一”“二”这两个词的读音,我们方言和日语都读成带点入声的“ye”“ni”。这一发现很有价值:能为我们学习日语和地区性中日友好往来提供一个得天独厚的有利条件;很可能为唐代古音韵的研究,提供可靠而翔实的资料,因为日语的体系,跟唐代汉语的传入有很大关系。
    跨学科的研究性学习,范围就更广阔了:自然景观、人文景观、英雄故事、民间传说、饮食文化、民居文化、婚丧习俗、宗教信仰、生态环境以及礼仪、禁忌、节日、艺术等等,研究课题应该说是应有尽有。如对民居的调查和研究,从旧居老屋与新楼房共存的比例,可以看出农村的变化发展速度;从座座新楼房的间隔、朝向,饮水设施,以及厕所、鸡埘、猪圈、牛栏的位置、形式、质地,可以看出现阶段农村的文明程度;哪些适合人类居住,符合文明习惯,利于保护环境;哪些存在缺陷,不科学,甚至具有浓厚的迷信色彩。又如我镇矿藏丰富,象坎村的莹石矿和上官村的珍珠岩矿,都是远近闻名的,结合地理课、化学课和思想政治课,调查矿藏的储量,测试莹石矿中氟化钙的含量,探讨近年来矿产品滞销的原因,以及研究如何加工矿产品,制成半成品或成品销售的办法,学生都有很高的热情和浓厚的兴趣,效果很好。又如在我们山区,结合生物学科,调查高山森林中的野生动植物资源,发现珍稀动植物的种类、数量,开发山区,保护生态环境,对学生来说,都有很强的吸引力。
    第四,以乡土课程资源,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情趣与美好的品格情操,使学生树立起健康的人生观 加强思想品德教育、审美教育是语文学科教学内容的有机组成部分。而美的现实感知又往往是进行审美活动的基础。据《宋史·文天祥传》记载:“(文天祥)自为童子时,见乡学宫所祠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义、胡铨像,皆谥忠节,欣然慕之曰:‘没不俎豆其间,非夫也。’”可见,乡贤懿范,对后辈学子具有一种特殊的催人奋进的激励力量。我校僻处山村,但也有令人艳羡的先贤先哲。朱洗(1900-1962),原名朱玉文,中国着名生物学家,临海市白水洋镇店前村人,与我校相距约4公里。出身农家,童年从事农作,勤学不殆。1920年夏,赴法国勤工俭学,考入巴黎蒙伯利埃大学,师事着名胚胎学家马德荣教授,获法国国家博士学位。回国后,任广州中山大学教授。寒假回临海探亲,目睹阔别十三年后的家乡依然十分落后,他决心办学以启迪民智,培养人才。1938年,建成设有小学、初中、农校三位一体的“琳山初级农业职业学校”(即现在“琳山职业技术学校”的前身),以“且工且读,心手并劳,革除陋俗”为办学宗旨,在抗日战争时期,为国家培养了不少优秀人才。解放后,朱洗应聘到中国科学院上海实验生物研究所工作,并任研究所所长,致力于动物卵球成熟、受精和人工单性生殖的基础理论研究。50年代,他选用癞蛤蟆进行“蛙卵人工单性生殖”实验,培养出世界上第一批“没有外祖父的癞蛤蟆”;并进行蓖麻蚕引种驯化实验,培育出新蚕种,获国家科技成果三等奖,曾与朱德同志合影留念。朱洗一生着作甚丰,计有《现代生物丛书》等专着6种,《怎样饲养蓖麻蚕》等科普读物19种,《动物学》等名着翻译4种,共约450万字。现在,上海中国科学院实验生物研究所立有朱洗铜像,家乡“琳山职业技术学校”有“朱洗纪念馆”。带领学生参观朱洗故里、“琳山职业技术学校”及“朱洗纪念馆”,简介朱洗的生平事迹、勤学精神和高洁人格,特别是他在教育和学术方面的成就和影响,能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一次良好的人生观教育。
    罗丹说过:“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乡土课程资源本身是丰富多彩的,我们需要做的是: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随时留意,逐渐加以积累,做好挖掘、整理和筛选工作,与课堂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而不是牵强附会,随意凑合。这样,才会产生良好的效应,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科学性和艺术性。
    字库未存字注释:
      @①原字谗教学月刊:中学版杭州347~353G31中学语文教与学张月标20042004本文为奥地利着名作家恩斯特·凯恩的作品。文章描述了一对情侣分别时的情景,文中对男主人公的心理刻画描写尤为出色。读者可在阅读过程中细细品味文中的两位主人公对待爱情与聚散的不同态度。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02JAZJD880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濮岚澜张增元 河北沙河市实验LOSS AND GAIN张月标 浙江临海市白水洋中学,317000 作者:教学月刊:中学版杭州347~353G31中学语文教与学张月标20042004本文为奥地利着名作家恩斯特·凯恩的作品。文章描述了一对情侣分别时的情景,文中对男主人公的心理刻画描写尤为出色。读者可在阅读过程中细细品味文中的两位主人公对待爱情与聚散的不同态度。本文是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大研究项目(02JAZJD88001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濮岚澜

网载 2013-09-10 20:52:57

[新一篇] 討論式教學模式的革新

[舊一篇] 讓新課標下的語文課堂充滿動感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