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民族教育,是指我国少数民族的教育事业,它是在遵循国家教育方针的前提下,少数民族按照自己的目的、需要和方式,对本民族受教育者进行的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有系统的教育活动。它与普通教育相比,具有以下特点:(1)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以本民族成员为主; (2)教育内容的相当比重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3)教育组织形式和方式基本由少数民族的社会形态、风俗习惯、宗教信仰、语言文字所决定,其中语言文字是最主要的特征。
民族教育是民族地区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对民族地区的政治、经济及其它建设的发展均具有直接的影响和促进作用。
1、加强藏语文教学, 重视民族教育是执行国家法律和贯彻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
马克思主义从语言发展的规律出发,主张语言一律平等,各民族都有使用和发展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同时赞成各民族相互学习语言文字,反对对任何民族的语言文字进行歧视、限制。民族语言文字是民族发展和繁荣的重要条件之一,正如斯大林所说“千百万人民群众只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才能在文化、政治和经济发展方面获得巨大进步”。(《斯大林全集》二十一卷305页)解放后, 党和国家根据革命导师的理论原理,从我国的实际(多民族的统一的大国)出发,制定了一系列各民族平等的政策和法律法规,我国《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都明确规定,各民族都有使用本民族语言文字的自由和权利。这符合社会主义阶段的实际情况,也符合各民族人民的根本愿望。民族文字是一个民族的主要特征之一。民族平等不仅包括各民族在政治生活中得到平等权利和地位,也包括语言文字的平等。积极开展藏语文教学工作,既是落实党的民族政策的需要,又是藏族人民行使法律赋予的神圣权利。因此,应从维护藏族人民正当权利和落实党的民族政策,振兴藏族教育发展的战略高度,认真贯彻和实施民族政策和法律中有关民族语文的规定,重视和加强藏语文课的教学工作,促进藏语文的学习、使用和发展,推动整个教育事业的发展。
2、 加强藏语文教学是继承和发展藏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重要途径。
藏族历史悠久,有文字记载已有一千多年的历史,藏文化是中华民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瑰宝,其渊源之久远,内容之浩瀚,举世瞩目。在语言文字、历史、哲学、文学艺术、民族学、宗教学、天文、地理、医学等学科领域形成了完整的理论体系。目前“藏学”已成为国际上注目的一种学课,在国际上出现了“藏学热”。我们加强藏语文教学和使用,不仅是培养藏学人才,弘扬藏族文化,抢救发掘和整理藏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需要,而且开展对外文化交流,逐步扩大往来的领域,促进其他事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随着民族政策的不断落实,藏语文教学和使用工作逐步得到了重视。就甘南藏族自治州而言,全州许多学校相继恢复了藏语文课,有力地调动了藏族群众的办学热情。但藏语文教学和使用,在有些学校时开时停,藏语文教学没有稳定的指导思想和长远目标,教学秩序不稳定,严重影响着藏语文教学的顺利开展和民族教育的稳步发展。截止目前,全州245所学校开展“双语”教学, 开设面只占34%,学生达19878名,只占学生总数的30%。 远远不能适应实际需要,更不能满足学生及其家长的愿望,应引起足够的重视,要积极创造条件,逐步增加开设藏语文课的学校,让更多的藏族学生和在藏区的工作的汉族及其他民族的子女(自愿选择)学习和使用藏语文,以适应社会和将来工作的需要。
3、 重视藏语文教学是学习先进民族语言文字和自然科学知识,促进整个民族教育的基础。
本民族的语文(母语)是学习汉语文和其他社会科学乃至自然科学知识的基础和工具,就甘南州除临潭(回汉藏杂居)大部分用汉语;迭部、卓尼、舟曲、夏河等县的部分地区(藏汉杂居)既懂藏语又懂汉语;其余碌曲、玛曲全县的全部及卓尼、夏河、迭部、舟曲四县的大部分乡镇(纯藏区)均纯用藏语,农牧民不懂汉语。全州61.3万人口中藏族占48.16%。在这样一个藏族比例大,藏语文使用面广, 群众不懂汉语和汉语基础薄弱的藏区,充分发挥藏语文的工具作用,先学好藏语文或用藏语授课并广泛学习、使用和发展藏语文不是权宜之计,尤其对用母语作为交际、思维工具的藏族儿童来说更有特殊意义。甘南州某学校做过试验,小学一年级两个班,在同等条件下上数学,一班用藏语授课,经考核,按期达到了教学大纲要求;另一班则用汉语授课,结果三分之一的学生连数字都数不到一百(用汉语)。
实践证明,藏族学生先学好藏语文,并将各科用藏语讲解,使他们接受快理解深,能用藏文给汉语文注音、表义,从而提高藏族学生学习汉语文和各科知识的信心和能力。开设藏语文课和用藏语授课,不仅是学习本民族语文,继承和挖掘本民族优秀文化遗产的需要,也是学好汉语文和自然科学的最好工具和钥匙。同时很大程度上决定藏族群众送子女上学的办学热情和教育质量的高低,卓尼县某藏区学校没设藏语文课,也没有用藏语讲授、解释其它学科,由于语言隔阂,学生接受不了教学内容,使学生及其家长失去了信心,在校学生只有150名左右。 后来从实际需要出发调整了课程内容,开设了藏语文并将各科尽量用藏语讲授,提高了学生的接受能力,增强了学习信心,从而很受学生和家长的欢迎, 使在校学生猛增到290 多名。 另一所藏区学校其服务范围内有100多户人家,但因忽视了藏语文教学,课程设置不得人心, 挫伤了当地群众送子女上学的积极性,结果只有8名学生在该校上学,其余40 多名学生风雨无阻地到十多里远的外县学校上学(因外县的这所学校重视藏语文课,并有稳定的教学秩序和较高的教学质量)。随着“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思想不断深入人心,进一步强化了全民关心民族教育的意识,办学热情不断提高。甘南州第十届人代会第三次会议上,涉及要求开设藏语文课、发展民族教育的提案占总提案的20%。平时,基层干部和农牧民专程找书记、州长、教育局长谈民族教育,要求办学配备藏语文教师的不乏其例。农牧民群众、民族宗教界人士集资办学、捐资助学、投工献料排危建校的热情日益高涨。
以上问题给我们以深刻启示:
首先,藏语文的教学在藏区有特殊的作用和巨大吸引力,说明加强藏语文教学、发展民族教育是保证教学活动正常进行,提高入学率,稳定教学秩序,提高教学质量以及促进整个民族教育的有效途径。
其次,说明重视不重视藏语文教学和民族教育,不是一般的工作方法问题,而是实现安定团结的大事。因此,应从继承发展民族文化遗产,落实民族政策和国家法律,激发藏族群众办学热情,提高教育“四率”的战略高度,引起足够的重视。大力加强藏语文教学。同时为了学习和吸收其他民族先进的科学文化知识,加强民族间的交往和交流,进一步适应社会的发展,拓宽藏族青少年就学成才的路子,促进藏区在经济科学文化等方面的进步,要正确处理民族语言文字和汉语文教学的关系,不断加强汉语文和其他学科的教学,努力提高汉语文水平,大力培养更多的藏族学生成为兼通藏汉两种文字和懂自然科学的有用人才。
二
实践证明,教育落后,经济文化不发达,就不可能争取平等权利。马克思主义认为,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要消除事实上的不平等,就必须依靠自身力量;没有少数民族自己的努力,兄弟民族的帮助最终会越俎代疱,只能加深事实上不平等程度。
周恩来同志曾指出:“我们社会主义的民族政策,就是使所有的民族得到发展,得到繁荣”(《关于我国民族政策的几个问题》)。无数事实证明,各民族的共同发展繁荣,才能逐步实现各民族事实上的平等,共同繁荣是政治、经济、文化的全面发展。目前甘南公民的素质差,文盲半文盲占全州总人口的44.2%,文盲率占全省之首。科技教育和管理水平低,尤其当地少数民族干部中科技人才更奇缺,这与消除事实上不平等,实现共同繁荣发展极不相适应。为了认真贯彻《民族区域自治法》和《甘南藏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甘南藏族自治州藏语文工作条例》,发展民族教育,大力培养各种人才的任务更加艰巨,更加迫切,必须树立振兴甘南,教育为本的思想。把重视民族语文教学,发展民族教育放在发展甘南政治、经济、文化、跻身于先进民族行列的战略地位。采取强有力的措施,促进民族教育事业的发展。笔者认为应采取以下对策:
1、深化认识,形成全民办教育的格局。 科学技术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因素,而发展各项事业,实现科教兴州,提高生产力,首先要重视发展教育事业,提高劳动者的素质。目前,经济建设与人才短缺的矛盾十分突出,特别是甘南州农牧区文盲成堆,严重缺乏科学技术,这已成为提高群众素质,脱贫致富,发展经济的一大制约因素。因此,要克服轻视民族教育,只抓眼前经济利益等短期行为。正确认识和处理教育与发展经济之间的关系,树立“人民教育人民办,办好教育为人民”的思想。创造良好的舆论等外部环境,改变以往教育官办和教育部门唱独角戏的作法,形成全民办教育的新格局。克服完全依赖国家扶持的思想教育、民族政策,计划、财政、宣传、税务等部门要通力协作,各司其职,调动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号召社会各界各民族人民集资办学和捐资助学。多渠道增加教育经费,改善办学条件,解决就近上学和有学可上的问题,给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为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全民素质奠定基础。
2、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大力普及九年制义务教育。 目前农牧区入学率偏低,尤其藏族学生入学率普遍较低,有些地方还不到40%,旧文盲成堆。随着一部分在校生辍学,失去受教育的机会,新文盲继续产生,发展经济没有强大的后劲,潜在的危机依然存在,需要引起高度重视。在一部分农牧民群众一时不觉悟,认识不到发展民族教育重要性的情况下,要认真实施《义务教育法》,并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和采取切实可行的有效措施,狠抓基础教育。除采取多种办法进行耐心教育学生家长督促其子女入学外,各级政府和教育部门对拒不送子女入学的家长予以制裁,实行经济、行政直至法律等适当的强制措施,提高农牧区入学率和巩固率,使藏族基础教育走上依法治教轨道。根据甘南州大部分地区地域辽阔,居住分散,终年游牧的实际,在办好现有寄宿制学校的基础上,努力改办或创办一批寄宿学校或寄宿班,保证必要的教学时数,进一步稳定教学秩序。充分利用民族宗教界人士在群众中的威信和影响,积极发挥他们在办学中的作用,协助政府和学校动员农牧民子女入学,堵绝新文盲的产生。培养脱贫致富和发展经济的应用人才,并想方设法向高一级学校输送人才,以提高群众素质。
3、各级学校加强藏语文教学工作, 坚决纠正工作中出现的主观随意性和盲目性——即藏语文教学的随意中断的行为。正确处理普通课和藏语文课的关系,防止出现两者的偏废、对立,努力做到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加强基础教育,重视中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和高等教育,实行“五教”统筹。在“两个为主”的教学中实行“五统一”即统一学制、统一教材、统一单科起始年级,统一督导检查,统一升学考试命题。纠正和防止出现各行其事一课程设置、课时比例、教材使用、学制多种并存的严重混乱现象,逐步建立完整的藏族教育体系,以解决各级学校的衔接问题和藏族学生的升学出路。
4、坚持实事求是的办学原则,吸取历史教训, 从甘南的实际(民族和地方特点)出发,既要遵循教育的共同规律,又要遵循民族教育的特殊规律,积极稳步地发展民族教育事业。教育结构、教学内容、课时比例、办学形式等问题要从当地需要出发。在学校布局方面防止不顾财力、人力等条件一哄而起和不顾实际需要乱撤乱并急刹车的两种倾向。在各种条件允许的前提下,尽量满足实际需要,力争坚持就近上学的原则,提高普及率。要统筹兼顾,既要重视城镇教育,又要兼顾偏远山区、牧区、林区的教育。坚决克服实际工作中存在的重城镇而轻农牧区,重中学而轻小学的现象,以免出现落后地区成为被人遗忘的角落。力争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实现藏族跻身于先进民族行列,使其繁荣昌盛。
5、改变教学用语与社会语言环境相脱节及教学内容与招生、 就业考试内容相脱节的状况。各有关部门应按《甘南藏族自治州自治条例》精神,优化学习、使用藏语文的社会环境。既要重视州内藏区学校坚持设藏文课,又要重视藏语文的社会广泛使用,为发展藏族教育,继承本民族文化遗产创造良好的外部条件。制定和落实配套政策和措施,升学、招工、招干考核庆考者的藏文基础或者藏语文成绩百分之百地计入总分,并作为录取录用的主要条件;同时作为州内考核提拔干部的一条依据。州同各级党政机关首先配备兼通藏汉两种文字的干部,提高工作效率,进一步密切党群干群关系。
6、努力提高教师队伍的素质。教育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素质及其努力程度。目前我州教师的学历达标,实际水平及数量远远不能适应工作。藏语文、藏理科、音、美、体等学科尤为突出。这成为开展双语教学和发展民族教育的一大制约的因素。因此必须引起高度的重视,亟待加强队伍建设,提高道德系质和教学能力及科学文化素质。一是建议国家教委和国家民委对甘南实行特殊优惠政策。协调有关省工和院校调整成人招生计划,培养藏语文授课的政治、历史、地理、生物、数理化等各课中学教师。二是建议有关民族院样为甘南实行定向招生,扩大招生指标,给予重点培养。三是应采取岗位培训、函授、短训、离职进修深造等多种形式,不断更新知识,增强职业责任感以适应工作的需要。四是由教育行政部门或学校积极开展观摩,公开教学活动。随时交流经验,拾遗补缺,请专家学者作学术和业务报告,以开阔教师的视野,不断充实自己。五是开展教研活动,要求教师认真学习教育学、教育心理学、教学法、哲学等教育科学,并熟悉和精通所教学科的基本知识,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进一步提高工作能力和工作效率。教育行政部门建立和完善竞争机制,定期不定期的进行考核,促其达标,奖优罚劣。对学历已达标者实施继续教育,激励教育工作者接受终身教育,使其职业道德思想、知识、业务水平、工作能力不断适应新时期的要求。
7、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增强教育对社会的吸引力。改善办学条件的目的全在于给广大师生提供良好的工作、学习环境,培养出合格的人才。因此,要采取多种办法,增强学校常规管理,稳定正常的教学秩序,建立良好的校纪校风,成化育人环境。广大教育工作者加强思想修养和业务学习,不断适应工作,增强现任感,既教书又育人,为人师表,赢得学生、家长及社会的尊重和信任。狠抓教育教学质量,克服把全部希望寄托在降低招生分数线等多种照顾方面的情况,从长计议,增强竞争机制,将藏族传统教育与现代教育结合起来,坚持“三个面向”,达到最终实现不靠照顾而靠真本事真水平的目的。坚持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正确处理“五育”之间的关系,互相促进,相辅相成。以出色的工作,增强学校对社会的吸引力,使学校成为当地教育、科技、文化、体育的中心,培养更多合格的民族人才,促进两个文明建设的发展。
8、实行重点扶持,创造良好的环境,强化“双语”教育工作。实践证明,加强“双语”(藏、汉两种语文)教学,是藏区教育获得内在的发展潜力,造就大批建设人才,提高全民科学文化素质,经济起飞,社会繁荣进步的必要条件和关键所在。而客观现实迫切需要在政策上对民族教育给予重点扶持,从内在和外部环境的各方面建立激励和监督机制,形成“双语”教学的配套体系,以保证藏语文教学产生良好的效果,实现民族兴旺和社会全面进步。
〔责任编辑 德吉卓玛〕
注:“两上为主”,即在甘南根据不同的语言环境,确定和实行两种教学类型——一种是以藏语文为主,各科尽量用藏语讲授,单科开设汉语文课;另一种是以汉语文为主,各科用汉语讲授,单科加授藏语文课。
〖作者简介〗杨春景,甘肃省甘南州人大教科文卫委员会主任甘肃省藏学研究会理事。*
西藏研究拉萨35-39A849民族研究杨春景19961996 作者:西藏研究拉萨35-39A849民族研究杨春景19961996
网载 2013-09-10 20:5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