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听说是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最便捷的一种手段。听说教学是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其语言素质的有效途径之一。问答式教学法、读讲名言成语、组织辩论会、开展演讲活动、上好表演课、指导学生欣赏评议,是听说教学获得成功的科学训练方式。
关键词 中学语文 听说教学 读写 能力
* * *
听、说、读、写是学习语文最基本的四条途径。人们学习语文的顺序一般是先听说,后读写,然后是听说读写的有机结合。听说是基础,读写是发展,二者之间存在着互相渗透、互相影响、互相制约的辩证关系。叶圣陶说:“不善听未必善读,不善于说未必善写,故应当一把抓”。今天的中学生正面临一个日益开放的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社交空前活跃,人际间的联系更加密切、频繁。口头语言作为人们传递信息、交流思想、工作、学习、生活最便捷的一种手段,显然越来越重要。认清这一语言发展“行情”,克服重读写轻听说的传统教学模式,及时开展听说教学是一项有百利而无一害的教学改革,它对培养学生语文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素质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听说教学的意义
在整个语文能力网络中,听与说是一对范畴,听是对语言的信息的吸收,说则是释放。耳朵的听与嘴巴的讲存在着相辅相成、互为作用的依存关系。口才的发挥是藏于内的无声语言向表之于外的有声语言的转化过程。无声语言变有声语言的过程,就是思维与表达相互传递、循环往复的过程。敏锐的听话能力,好的语言表达,不仅能融汇贯通知识,而且能训练思维的敏捷性、灵活性,迅速提高学生的知识素质和智力素质。因此,听说能力的培养是育人教育中不可或缺的。
听说教学是一项积极有效的启蒙活动。小孩从听说开始,到一定阶段就学写。听说是读写的源泉,离开了听说,读写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无法进行,而读写又是区别文盲与非文盲的标志,是衡量语文水平、语文能力的重要尺度。由此可见,听说是基础、是根本。比如,小孩子在读写“妈妈”这个词之前,一定是先有了妈妈的形象,口中能呼唤妈妈,经过多次反复的实践,终于能将“妈妈”的声音与“妈妈”的文字牢固地粘在一起了。因此,没有听说便没有读写,开展听说教学,应是语文教学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听说教学能使学生信息畅通,社交能力增强。人类语言信息交流的形式也是听说与读写两大系统。听说具有直接、简便、迅速的特点,使用最多最广,是基本的语言信息交流手段。读写虽然严密、准确、简练,但因间接、迟缓,相对来说,使用较少,是第二位语言信息交流手段。社交活动中人们主要依靠听说进行语言信息交流。听说教学既然能训练出很强的听说能力,又有读写能力作为支撑,因而听说能力强的人,在运用语言信息交流进行社交活动中占明显的优势。
听说能力在社会交际活动中的应用十分广泛。最为典型的莫过于,政治家用它宣传自己的治国主张;公诉人和辩护人就犯罪事实与适用法律展开争辩,争取法庭采纳自己的意见;就连思想工作、推销产品、教育子女等无不需要听说。在人才市场上,善听能说求职容易成功;反之,求职则困难。能言善说者,总能说服他人接受自己的观点,使正确意见得以迅速有力的贯彻,完成任务表现出高效率、高质量,为上司与公众所赏识。可以说,听说能力是构成社交能力的重要因素。
开展听说教学,是形势发展的需要。在语文教学中重视听说教学,也有助于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发展个性,健全学生人格。在以往的价值取向的引导下,语文教学高度重视读写能力的培养,而普通轻视听说能力培养,其后果是学生口才大多不清晰,甚至一些优秀学生也很木讷。这类学生不善于表达自己的感情,不善交际,看似温良恭让,实则是人格不够健全的一种表现,走上社会后往往需要一个弥补人格缺陷的过程。
听说教学活动中要求学生集中精力,专心听讲,发言时力求言之有理,佐之以据,出口成章,这就促使学生去掌握相应的知识、材料,并认真分析研究材料,脚踏实地地形成自己的观点,培养起严谨忠实的学风;同时促进学生将所学的语言、逻辑、修辞知识转化为实际的口语表达能力。最重要的是,听说教学鼓励学生大胆表述自己的思想,可培养学生勇敢自信等优秀品质,这些则是传统教学难以实现的。
听说教学能开发学生智力,促进其思维能力的发展。听说是正常人用来进行思维的武器,一切具备了听说能力的人都是用语言来思考问题的。人们所称赞的“对答如流”、“出口成章”,其前提就是思路通畅、思维有条理。在养成良好的听说习惯的过程中,始终贯穿着良好的思维品质的培养和思维速度的训练,在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发展学生智力上,听说读写有异曲同工之效。
听说教学能帮助学生,进行自我完备。语文学科本质上是一门人文学科,语言集中地体现了人文性,语言是人之为人的标志。听说语言的过程,就是人的意识、人的精神的接受过程,就是听说者个体意识、精神的培育过程。学生能在听说训练中感知自己的思想、能力,并自我评判,自我教育,及时反馈,完善自我。由于人的生理特征,学生在说给别人听的同时,自己也在听,如果发现自己说错了,可以立即纠正;听也是对说的检验,在听说的同时,学生在对自己进行审视和考察的同时,会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和缺陷。因此,听说教学能使学生正确认识自己,认真反省自己的思想,以利于塑造一个完美的自我。
二、中学语文课听说教学的现状
由于种种原因,当今中学语文课的教学尚囿于传授字、词、语法知识的应试教学阶段,囿于一种固定的传统模式,其工具性基本没有体现出来,听说教学这一基础环节往往被忽略了,具体表现在以下两方面:
从教材结构看,缺少可供训练的专门课文。
现今全日制中学语文通用教材编排中,偏重知识的传授,课文或以内容健康、立意高远见长,或以结构精巧、用词冷艳着称,或二者兼而有之。高中课本中文言文约占三分之一;现代文中又以鲁迅、朱自清等现代作家的作品占绝大多数。这些作品由于时代的特点,有较大的语言障碍,不便作听说训练的教材。总的看来,缺少了可供听说训练的、贴近学生生活和通俗易懂的文学作品。由于要完成课时任务,往往无暇顾及听说教学。即使某科任老师意识到听说教学乃语文教学之根本,有意想训练一下学生,也会由于缺乏这一方面的教材,无据可依而显得心有余而力不足。
招生考试命题中忽视了听说内容。
近年中考、高考的题型,只注重词语的运用能力,语法知识掌握的程度,阅读与写作能力的考查(如近年高考语文试题,前35分左右主要考查语音、文字、语法、修辞、文学文化常识各项基础知识,中间55分主要考查现代文、文言文的阅读能力,后60分考写作),而忽视了听说能力的考查,致使大多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注重了基础知识的传授和读写能力的训练,而不重视甚至忽视对学生听、说能力的培养。这样导致中学语文教学走入了误区,对语文的根本特征——工具性反而忽视了。
《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规定:通过各种手段,特别是中学语文课本以期全面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把听、说摆在首位。党中央也明示:应转变观念改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可见在中学语文课中加强对中学生听说的训练已成当务之急。
三、听说教学的方法
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应该从中学语文课开始。如果中学语文教师忽视了对学生听说、表达能力的培养,不仅会误了人才,而且对全民族口才素质的提高也是不利的。同时,听说教学必须从听说过程的生理和心理机制出发,把握教学要领,采取科学的训练方式。
问答式教学方法。即有问有答,双边结合,让学生有听说、表达的机会。教师先把课文中的能激发学生思考的问题,写在黑板上,然后请学生举手发言。教师对学生发言要给予评定,即便说错了,也要肯定鼓励。这样每个学生都愿意发言,就有了说话锻炼的机会。
读讲名言,成语五分钟活动。做法是:每堂课打预备铃开始,按学号顺序由一位同学到黑板上定自己最喜欢的一句名言或成语,给所写的每个字注音。自读一遍,然后领全班同学读一遍,最后进行分析,说明为什么要选这一名言、成语,讲明出处与含义。其它同学可对读讲者的读讲进行评议,可谈自己的收获、看法,可提出疑难问题。课前五分钟读讲活动,能使学生的知识面扩大,思维活跃,阅读分析能力得以提高,思想受教育,学习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收获甚丰。这一活动能促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的提高,以“听说”有机带动了“读写”。
组织辩论会。辩论会上,辩者在听时必须听明白对方的意思,快速归纳要点,找出与自己刚才说的不足与失误,为下一轮的辩说确立方向与重点,做到说话清晰流利,有理有据地阐明观点,折服对方,征服听众。论战中,会听不会说必然失败,会说不会听也将乱辩;只有听说俱佳者才有希望取胜。辩论几乎把中学里一切“听”与“说”的训练都贯穿起来了,一次辩论会就是一次系统而有力的听说能力的综合训练,也是对辩论者听说能力的综合测验。实践证明,经常举行辩论会,能迅速把学生训练得能说会道,是提高听说能力的捷径。但辩论题目的确立,应切合学生心理特征和思想状况,同时要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机会参与,都能得到锻炼。
开展演讲活动。语文教学较之其它学科教学的最大特点,就是要求学生经常动口。从现代语文教学观来看,笔头作文适当转向口头作文,更需要动口,以做到滔滔不绝,出口成章。演讲活动则是培养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一条重要途径。
开展演讲活动,就是让学生走上讲台,就某个问题对全班学生说明事理、发表见解。或教师命题,或自由命题;或有所准备,或即兴演讲;或看稿,或脱稿。这种活动不但能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为作文教学开辟新天地,而且对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也大有好处。
上好表演课。有些课文故事性强,对话富有个性,有激烈的矛盾冲突,可以让学生排练表演。一是直接表演,如戏剧《白毛女》、《龙须沟》、相声《连升三级》等;二是指导学生先把小说改编成剧本,然后再排练表演。编剧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作文的过程;扮演角色演出,需要借助表情、动作传递信息、交流感情,实际上又是深入体验作品中人物的思想感情的过程,那么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就不会停留在浅层面上了。这样不但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在培养能力、发展智力上获得意想不到的效果。
指导学生欣赏评议。这是以研讨为主,要求教师和学生针对某一个问题进行有理有据、有因有果的分析,提出自己的看法,发表自己的见解。一首文质兼美的诗,一篇情文并茂的散文,一篇情节生动的小说,都适宜让学生轻松自如地、尽情酣畅地去欣赏。可以让学生自己去“高声朗读以畅其气,低声吟诵以玩其味”,直接把握课文的主旨、情境和艺术手法等,领悟课文的神韵;可以借助于幻灯、音响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或由教师有表情范读,把学生带到诗情画意之中,从而获得美的享受和熏陶。然后组织全班或小组进行讨论,如对文章的思想内容和写作特点的讨论,对某些作品的局限性和瑕点的讨论,对作家思想发展的讨论等。讨论时,教师不轻易下结论,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积极性,这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开拓学生的思维大有裨益。
(作者单位 湖南衡阳市二中 衡阳 421001)*
衡阳师专学报:社科版107-109G31中学语文教学胡燕19971997 作者:衡阳师专学报:社科版107-109G31中学语文教学胡燕19971997
网载 2013-09-10 20:5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