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图分类号:G710;G718.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8606(2007)06-0012-03
近年来,为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全国由中等专业学校单独或多校合并升格组建了一大批高职院校。这些高职院校大部分地处省会城市以外的地区中心城市,承担着为本地区经济建设提供智力保障与科技服务支持的重任,有相当一部分正在创建全国和省示范性高职院校,努力成为本地区高技能职业技术人才培训中心。但由于这批新建高职院校较长时期从事中等专业教育,高职教育办学历史不长,历史积淀不多,经验不足,知名度不高,与一般本科院校相比,办学资源竞争多处于劣势。所以,新建高职院校要正确定位必须审时度势,科学把握定位的基本方面,正确处理好定位中的几个关系。
一、新建高职院校办学定位的基本方面
定位是高校办学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确定高校的类型、层次、水平及发展方向等。简单地说就是一所高校确定经过若干年的努力,将自己建成一所怎样的高校。一般主要从两个层面来考虑,一是学校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包括学科专业结构、办学层次和办学特色等方面;二是学校内部各要素在学校发展中的定位,包括人才培养目标、规格、服务面向等方面。[1]
1.办学层次定位。这里说的办学层次主要指人才培养层次。目前,我国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层次主要分为研究生、本科生、专科生(高职高专)三个层次。作为新建高职院校无疑首先应大力发展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在较短的时间内实现由中等专业教育为主转向以专科层次的高职教育为主。与此同时,不应忽视其他办学层次的适度发展。一是中等专业教育,这本来就是这类学校的强项,既摸索积累了多年的办学经验,也有比较好的社会影响,作为过渡阶段,不要因为升格而轻易放弃。当然,中等专业教育的专业设置要有新的思路,既要保留原有的优势专业、特色专业,又要适度增设社会急需的适销对路的新专业,并尽可能避免与高职专业重叠设置。二是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因为在人才培养水平评估达到优良标准后,选取几个优势专业开展少量本科层次的高职教育,有利于提升师资水平,从而带动高职专科教育质量的提高。
2.办学功能定位。以培养人才为中心,开展教学、科学研究和社会服务,是所有高校都应当具备的三大基本功能,但不同高校由于人才培养层次不同,学术影响与贡献不同,以及办学传统与办学理念上的差异,这三大办学功能侧重点不尽相同。以教学工作为主,培养合格人才,是新建高职院校应长期坚持的基本办学指导思想。教学工作搞不好,学校就无法生存和发展,对新建高职院校来说更要花大力气熟悉、适应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建立健全高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规范,尽早达到人才培养水平评估优良标准要求。然而,作为一所高职院校,在搞好教学工作的同时,无疑应重视科研工作,科研工作的开展和科研水平的提高,既是建设高水平师资队伍、提升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质量的需要,同时也是增强新建高职院校办学功能、提高为社会服务水平的需要。作为一所地方院校,科研和社会服务应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际,注重应用技术开发研究,面向基层一线,面向中小企业,面向社区、农村,提供项目研究、技术咨询及推广、开放教育等服务,创立符合自身实际的科研与社会服务特色。
3.人才培养类型定位。研究表明,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类型主要有学术研究型、应用开发型、技术转化型和技能操作型四种。按照目前高等教育系统内的分工,学术研究型人才主要由科研能力较强的重点大学培养,应用开发型人才主要由一般本科院校培养,技术转化型人才主要由高职高专院校培养,技能操作型人才主要由从事中等职业技术教育的中专校和技师学院培养。显然,新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类型应定位在技术转化型(一般称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上。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97年修订的《国际教育标准分类》[2],高等教育的第五层次分为A、B两种课程类型。5A的课程计划为“以理论为基础,为研究作准备,为进入高技术要求专业作准备的课程”;5B的课程计划则为“实践的、技术的、指向具体职业的课程”。我国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应属于5B这个层次,这也说明了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类型应定位在培养技术性、实践性特征强的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新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类型定位于“职业技术应用型”是与我国目前正在进行的产业结构调整和高等教育由精英教育迈向大众化教育相适应的。一方面,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中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面广量大,是其他类型人才所不能代替的;另一方面,进入高职院校的大多数学生的基本价值取向是以谋取职业,先求生存,后求发展为主,而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需求量大,更容易满足个人的就业需求。[3]
4.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定位。新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类型定位决定了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定位的基本特征。在人才培养目标、规格上定位于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人格健全,获得生产建设、社会事业第一线高级技术师或助理工程师(经济师、建筑施工管理师、会计师、农艺师等)基本训练的、有一定基础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实用,职业岗位适应性强,具有实践能力、创业本领与竞争意识的高级职业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根据专业性质的不同,学生毕业后主要到企事业单位从事制造、工艺、施工、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应用、咨询服务以及经营管理、社会工作、商贸等方面的工作。[4]这个人才培养目标、规格定位,体现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办学思想和以育人为本的办学理念,体现了高职教育的基本要求,体现了新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类型定位的基本特征,与普通高校的人才培养在目标、规格上分工比较明确。国际上主要发达国家的高等职业教育机构人才培养目标也都有别于普通高等教育机构的人才培养目标,大多以培养技术型、实践型的人才为主。如美国的社区学院和技术学院的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介于工程师和技术员之间的技术师。技术师的主要职责是如何将工程原理应用于实践,如何组织生产人员从事生产准备工作和现场操作,以及做好生产设备的维护与改良、调整生产过程、改善加工方法和加工程序。法国大学的技术学院中的高职教育主要是培养介于工程师和技术员之间的高级技术员。高级技术员的任务是将抽象的设计和理论具体化,协助工程师开展工作。
5.服务面向定位。服务面向问题,既有服务空间上的内涵,也有服务层次的内涵。新建高职院校应立足所在城市,面向本地区,以服务地方经济为主(部分院校要兼顾为行业服务),面向基层,面向中小企业、社区、农村,面向生产建设、经营管理、咨询服务第一线。近几年新组建的高职院校,原组建学校有的是主要服务于地方,有的主要服务于行业。这批新升格的高职院校,原分属于省业务主管厅或市管理的,升格后大多数成为省属或市属地方高校。既然是地方高校就要时刻把为地方服务放在首位,面向地方办学。对于升格前服务于行业的省厅属高职院校来说,原有的行业性还应适度保持,保持发扬得好,可能还是一大特色。原有的师资、专业设置、实验室、图书资料、产学合作基地、行业协作组织、毕业生供求关系等都是宝贵的办学资源,应在提高服务层次的基础上重视利用好这些资源。新建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类型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规格定位决定了在服务层次上重心不宜过高,中小企业、社区、农村、基层生产建设服务第一线需要大批高素质的职业技术应用型人才。
6.发展目标定位。发展目标是一所高校在某个时期内生存与发展中带全局性、方向性的奋斗目标,是对学校未来发展趋势、发展方向的科学预见和创新性思考,直接影响高校发展的规划建设、战略步骤。对新组建高职院校来说,发展目标能够起到凝聚人心、催人奋进的作用。发展目标定位要能体现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学术水平、办学效益的提高,以及办学功能的强化与拓展,还应反映学校的社会影响力。既要解放思想,又要实事求是,要把自身的长远发展目标建立在为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基础之上,利用与地方政府关系密切的优势,关注并积极参与地方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的建设;要考虑自身的办学条件、发展潜力等情况,既要避免脱离实际,违反教育规律,盲目攀高,追求所谓高起点、高目标的定位过高倾向,也要防止出现定位过低或不定位现象。[5]
二、新建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
1.正确处理好发展定位中政府定位和学校自主定位的关系。政府在审批兴办一所高校时,实际上已经对一所高校的办学规模、学科专业设置、人才培养层次、办学职能、服务面向等方面的近期发展目标做出了比较明确的规定。在高校办学过程中,政府也将根据高等教育总体发展战略,从宏观上对高校发展定位进行指导。从政府角度,希望高校既要根据自身发展的历史与现状确定发展目标,明确定位,办出特色,同时,也要服从于大局,从高等教育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全局出发,进行合理定位。从这一点讲,新建高职院校应主动接受政府主管部门的指导,顾全大局,树立局部优不算优、整体优才是优的观念,把学校发展与国家高等教育事业整体发展联系在一起。
刘献君教授认为,高校定位,应从三个层面来考虑,即“高校在整个社会大系统中的定位,一所学校在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中的定位,学校内部各要素在学校发展中的定位”。[6]基于这样的认识,高职院校定位就应该在政府宏观指导下,强化自主定位的意识。因为,其一,全国1000多所高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竞争态势正日益加剧,各校的发展状况、办学实力、在社会系统中的影响力等变数很大,政府很难实时掌握;其二,由于政府不可能完全掌握国家经济与社会发展中各行各业各部门对人才需求的详细信息,政府在制定人才培养规划时会存在一定的盲目性,这种盲目性易导致政府在指导高校的布局、规模、层次、类型、职能及服务面向等方面定位时不切实际、不科学;其三,各校都有自己的发展历史和办学传统,政府很难准确把握各校的办学特点,更难把握各校内部办学要素的具体情况。所以,完全依赖政府定位必然导致千校一面,失去个性,难创特色。
新建高职院校自主定位必须要做到审时度势,充分考虑到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对高校的要求,考虑到高等教育发展的总体趋势,了解其他层次、类型高校的发展状况及学校自身发展历史与现状,考虑到外部社会大环境的影响,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现实性与前瞻性相统一的原则,全面研究各个定位要素,发挥优势,创造特色。
2.正确处理好短期定位和中长期发展定位的关系。高校定位从时间跨度上讲,一般考虑到十年期限的可以认为是短期定位,十年以上期限的可以认为是中长期定位。中长期定位属于战略定位,更多的是要在教育思想、理念、发展目标、办学特色等方面进行定位。对新建高职院校来说,中长期定位既要纵观学校自身发展历史、现实状况及发展趋势,更要把握整个高等教育系统乃至整个社会发展进步的趋势,尤其是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对高职院校发展提出的新要求。没有中长期定位,学校发展就会把握不住大的发展目标、发展趋势,容易出现急功近利的倾向和短视行为。短期定位要以中长期定位为指导依据,定位的内涵要更明确、更具体、更细致,可操作性要强,能够反映出新建高职院校建院初期发展阶段的办学特征。没有短期定位,中长期发展定位就不具有可操作性,也就不能发挥定位的作用。所以,新建高职院校在定位过程中,一定要处理好短期定位和中长期发展定位的关系。
收稿日期:2007-09-18
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2~14G53职业技术教育朱中华20082008
高职院校/办学定位/高职教育
Thoughts on the Positioning of New Occupational Colleges ZHU Zhong-hua定位是高校办学指导思想的核心内容,包括确定高校的类型、层次、水平及发展方向等。新建高职院校办学定位,应正确处理好政府定位和学校自主定位的关系,正确处理好短期定位和中长期发展定位的关系。
作者: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12~14G53职业技术教育朱中华20082008
高职院校/办学定位/高职教育
网载 2013-09-10 20:5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