充分发挥教师教学的创造性  ——《语言文字应用》教学总体构想

>>>  民初教育及人才培養  >>> 簡體     傳統


  《语言文字应用》(人民教育出版社),是我市高中语文新课程实验的第一个选修模块,带有很强的试验、开拓和示范性质。
  选修课“语言文字应用”培训之后,我市高中新课程实验语文学科教学指导组推选一位教师先在全省语文培训会上试教一节课,然后在全市教研活动中示教,为高二全体语文教师的研讨提供一个具体、感性的“例子”。接着,我们通过研读《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在厦门启悟中学、厦门外国语学校的“《语言文字应用》教学方案”(分别由李龙宗、欧阳钦波老师执笔)的基础上,吸纳广大教师的意见,制定出《〈语言文字应用〉教学总体构想》,供我市教这门课的老师参考。——这毕竟是我们选修课教学迈出的第一步,毕竟是我们一厢情愿的主观产物,还有待教学实践的检验,期待同仁、专家的批评。
  一、对本模块的认识
  1.课程目标:
  本课程重在培训学生具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
  “注意在生活和跨学科的学习中学语文、用语文,在学习和运用的过程中提高语言文字应用能力”。[《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下同]这里突出了语文与生活、语文与其他学科的关系,体现了生活处处有语文、处处留心皆语文的理念,传承“学”与“用”相统一的语文教学传统,明确“学”的目的在于“应用”。
  2.教学目标:
  (1)阅读方面:“读懂与自己学识程度相当的着作,运用多种方式展开交流和讨论”;“阅读应用文,能把握主要内容和关键信息。”
  (2)书面表达方面:“写作应用文,力求准确、简明、得体。”
  (3)口语交际方面:“能根据交际的需要,选择恰当的时机和场合,提出话题,敏捷应对,注意表达效果。”
  (4)语言知识学习方面:“联系语言文字应用中的现象和问题,阅读有关着作,尝试用所学的知识和方法作出解释”;“了解语言文字法规的有关内容,增强规范意识,学会辨析和纠正错误,提高语言文字应用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5)语言文字运用途径方面:“学会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交流,如使用计算机进行编辑、版面设计,制作个人网页和演示文稿。”
  (6)探究学习方面:“观察语言文字应用中的新现象,思考语言文字发展中的新问题,努力在语言文字应用过程中有所创新。”
  (7)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方面:“领略语言文字中的无穷奥妙,品味语言文字的无尽魅力,从而激发对语言文字的兴趣,热爱生动、丰富和优美的祖国语言,养成规范地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在学写应用文的过程中,培养对事负责、与人合作的精神和严谨细致的作风。”
  (8)语言与思维结合方面:“引导学生在自己的语言实践中发展思维品质,提高思维能力。”
  二、教学建议
  1.教师首先再学习:
  教师虽然在大学学过“现代汉语”“古代汉语”课程,但是要针对高中生实际,遵循新课程选修课的要求,其教学的深度、广度,教学的形式、方法,都需要一番仔细琢磨、选择。因此,教师务必自己先钻研课本,重温大学教材,阅读有关书刊,汲取学术界“语言文字”研究的新成果。
  2.学情分析:
  (1)由于中考等方面的原因,目前高二学生对语法知识大多支离破碎、一知半解。
  (2)汉语是学生的母语,学生在日常生活中耳濡目染,接受了大量的语言文字应用实例。
  据此,各校视学生的具体情况用一至二周进行系统的补课、衔接,弥补初中的语法、修辞知识。补课前教师应细致地备课,了解学情,准备资料,善于挖掘学生平时所见所闻的语言文字实例,搜集现实生活中语言文字应用的各种现象,增强教学的针对性、趣味性和实效性,防止“走过场”。
  3.强化三个意识:
  (1)应用意识。学生学习、积累有关语文知识和材料,为了“应用”。教师教学内容的设置、教学活动的安排、教学形式的选择,都应该从“应用”着眼,又通过一定的过程落实到“应用”上。
  (2)整合意识。教师须引导学生对过去(初中)学过的语文知识,结合例子进行必要的归纳、梳理。有的放矢地讲授语言文字应用的策略性知识。
  (3)实践意识。以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应用能力为目标,并以语文实践为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讲究“训练”的科学、阶梯、有效,“训”是教师精要的讲解、点拨,“练”是学生的模仿、实践,“训”指导“练”、针对“练”、矫正“练”,“练”的情况反馈、证明“训”的效果。
  以上,“应用”是第一位的;“整合”服务于“应用”,反过来又指导“应用”;“实践”是达到“应用”的主要途径。三位一体,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4.教学方式方法:
  本模块教学,课堂上主要不是教师传授语言知识,而是学生在教师引导下积极参与语言实践活动,“注意寻求与课程内容相适应的教学方法”,变“告诉式”为“参与式”。
  (1)实例教学法
  生活中的语言文字生动而丰富,是一笔取之不尽的教学资源,应该让学生从语言文字应用的实例入手,去感悟、探究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则、特点;“力求科学性与趣味性相结合”,不能教条、机械地讲授几条干巴巴的理论知识,防止死板、单调的教学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以致败坏学生学习语文的“胃口”,挫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
  (2)情境教学法
  教学应有意识地搜集电视电影、报纸杂志、日常生活中鲜活的语言材料,或者结合阅读、写作的实例,注重在具体的语境、语体、语用中引导学生认识、辨别、应用语言,避免机械化训练,避免玩文字游戏。
  教学应“创造性地设计多种形式的活动”,例如:查找(街头、电视、报刊)错别字,推荐自己喜欢的一句广告语,感悟文学作品中一个生动的句子,语林撷英,成语接龙,对对子,按要求造句比赛,朗诵会,演讲(辩论)比赛,主持集会,网页制作,语言文字专题研究……
  5.处理好本模块教学与高考的关系:
  教学可以结合高考的有关考点、考试内容,有选择、有梯度地运用历年高考“语言表达应用”的试题;但是,要防止不加选择地把高考这方面的试题堆给学生,防止异化为高考复习课。
  这门选修课既是一门独立的课程,同时,可以为高三“语言表达应用”总复习做好铺垫;然而,不能企望一步到位,不可能一次完成高考“语言表达应用”的复习任务,高三还要安排时间进一步巩固、深化。
  6.教学三忌:
  忌讲座式灌输,忌照本宣科读教材,忌布置大量练习题。
  三、教材处理与课时安排
  选修课与必修课相比,给教师提供了驾驭教材、使用教材更大的空间和权利。《语言文字应用》(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者的话”指出:“在专题选择上考虑了‘自由取舍’。有条件的学校和老师不妨多讲点,有能力的学生不妨多学点(包括自学),其他学校和学生则可以突出重点、抓住难点,甚至‘看菜吃饭、量体裁衣’。”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联系高考,我们对教材进行详略处理,并调整章节顺序,增加教学内容(“语言得体”)。
  本模块的教学时间为10周,其中9周教学(每周4课时,计36课时),1周复习考试。作文讲评每两周1课时,整个学段共4课时;余下32课时分配如下:
  初中语法、修辞复习与衔接(4课时)
  第一课 走进汉语世界
  第一节 美丽而奇妙的语言——认识汉语(0.5课时)
  第二节 古今言殊——汉语的昨天和今天(0.5课时)
  第三节 四方异音——普通话和方言(0.5课时)
  第四节 字音档案——汉字的注音方法(0.5课时)
  第五节 耳听为虚——同音字和同音词(0.5课时)
  第六节 迷幻陷阱——“误读”和“异读”(0.5课时)
  第七节 声情并茂——押韵和平仄(0.5课时)
  第八节 字之初,本为画——汉字的起源(0.5课时)
  第九节 规矩方圆——汉字的简化和规范(0.5课时)
  第十节 方块的奥秘——汉字的结构(0.5课时)
  第二课 积累语言材料
  第一节 咬文嚼字——消灭错别字(1课时)
  第二节 看我七十二变——多义词(1课时)
  第三节 词语的兄弟姐妹——同义词(1课时)
  第四节 每年一部“新词典”——新词语(1课时)
  第五节 中华文化的智慧之花——熟语(1课时)
  第三课 言之有“理”
  第一节 “四两拨千斤”——虚词(1课时)
  第二节 句子“手牵手”——复句和关联词(1课时)
  第三节 有话“好好说”——修改病句(3课时)
  第四节 说“一”不“二”——避免歧义(2课时)
  第四课 语言的艺术
  第一节 语不惊人死不休——选词和炼句(3课时)
  第二节 语言表达的十八般武艺——修辞手法(3课时)
  第三节 淡妆浓抹总相宜——语言的色彩(1课时)
  第四节 “量体裁衣”——语言得体(补充,2课时)
  第五节 入乡问俗——语言和文化(1课时)
  机动(1课时)
  这样,本模块教学便按照“走进汉语世界”(认识)—“积累语言材料”(积累)—“言之有‘理’”(应用)—“语言的艺术”(较高要求的应用)的逻辑顺序,从认知到应用,逐步递进加深。
  四、评价要求
  1.考查学生是否能够综合运用有关知识、能力和方法,规范地应用语言文字,并讲究语言艺术和实际效果。
  2.考查学生能否发现语言文字表达中的错误并予以纠正。
  3.考查学生对语言文字现象的敏锐性和探究的兴趣、能力、方法。
  4.大部分学校,可以选用(或模仿)往年高考“语言表达应用”的中等难度试题作为该模块检测试题的最高要求。
  五、教师教学参考资料
  1.《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和经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审查通过的其他出版社出版的选修课“语言文字应用”系列教材。
  2.近五年各省市语文高考试卷中“语言表达应用”部分的试题。
  3.《名校学案:语言文字应用》(福建教育出版社)。
  4.其他语言学着作:人教社配套使用的《语言文字应用教师教学用书》在每一课后罗列的“主要参考书目”,可供选择;另外,以下书籍亦可置于教师案头。
  《中小学语言教学概论》(庄文中,商务印书馆)、《语感与语言能力》(王培光,北京大学出版社)、《言语交际学》(赵毅、钱为钢,上海三联书店)、《语言知识新视点》(王荣生、韩雪屏,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中学汉语语法实用读本》(陶伯英,文化艺术出版社)、《字里乾坤》(林成淘,中国档案出版社)、《词语春秋》(李梵,中国档案出版社)、《给城市洗把脸》(张斌、于漪,上海文化出版社)、《打磨语言:追求语言表达》(王寿沂,开明出版社)、《广义修辞学》(谭学纯、朱玲,安徽教育出版社)、《中学生言语技能训练》(章熊、张彬福、王本华,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华文化与汉语语用》(刘伯奎,暨南大学出版社)、《思维与语言运用》(王占馥,广东教育出版社)、《汉语的危机》(朱竞,文化艺术出版社)、《咬文嚼字》(上海文化出版社,月刊或年度合订本)。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4~25G31中学语文教与学(高中读本)俞发亮20082008
俞发亮,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
作者:中学语文教学参考西安24~25G31中学语文教与学(高中读本)俞发亮20082008

网载 2013-09-10 20:50:04

[新一篇] 兒童是什么  ——反思當前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的兒童觀

[舊一篇] 兔奶奶病了——小班語言活動設計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