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射阳县中学 蔡明)
语文课堂教学效率低下已不是一个新话题,吕叔湘先生在1964年就提出“语文课的教学是一个比较严重的问题”。1978年他在《当前语文教学中两个迫切问题》一文中再一次提出:“是不是应该研究研究如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率,用较少的时间取得较好的成绩?”时至今日,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国家教委曾委托华东师大语文科学调查组作过一次全国性初中三年级语文现状的抽样调查,调查组发表的抽样调查咨询报告中指出:“近十年来,中学语文教学是有成绩的,学生水平有所提高。”但整体情况并不令人满意:“学生阅读写作的总体成绩均未达到及格线,两项成绩不合格率均在45%左右,如果将两项成绩合在一起计算,不合格率达49.89%。”这可是一个惊人的百分比。再从我所了解的近几年高考语文科的分值统计情况来看,高中毕业生的语文水平有明显的下滑趋势。导致中学生语文水平不尽如人意的现状,原因固然是多方面的,但与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有直接的关系。只要我们不把目光盯在极少数人的几堂获奖课、示范课上,不只看到那极少数名家的教学,而对90%以上的语文课堂教学现实进行一次扫描,并作出实事求是的分析,我们就会发现,语文课堂教学仍然是“少、慢、差、费”,效率低下。
那么,如何才能改变现状,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呢?我以为:
一、确立学生主体,变讲堂为学堂
要真正让语文教学的课堂从过去的讲堂变成学生学习的学堂,就必须遵循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原则,就应该在课堂上多给学生学习和思考的时间,让学生成为学习和时间的主人。教师应该把功夫用在“导”字上,引导、指导、诱导,导方法、导技巧、导规律。在“导”上用功不等于不要讲,而要在“精讲”上动脑筋。凡能让学生自学解决的问题,教师坚决不要讲;凡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让学生思考揣摩能够回答的问题教师也尽量不讲;非教师讲不可的地方,一要研究方法应该怎么讲,二要精讲,用尽量少的时间和最精要的语言讲通即可。《中学语文教学大纲》指出:“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要以教学大纲为指导,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要认真备课,钻研教材,了解学生实际,精心设计教学。要灵活地、创造性地组织教学,讲授有重点,提问有启发性,练习注重实效。要对学生的学习及时做出分析评价,并指导他们自我评价,使学生增强学习信心,提高学习效率。”魏书生老师,每年有三分之一的在外讲学,也就是至少有三分之一的时间课没上;而且他在学校时,很多情况下也不上课,而是坐在教室后排写自己的文章;但他的每一届初三毕业生参加统一的升学考试,语文成绩仍处全市上游。有人认为这简直是不可思议。其实,魏书生老师正是做了教师应该做的事,真正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完完全全把课堂还给了学生,让学生成了学习的主人,让学生在自己的学堂里自学、思考、探究,养成习惯,形成能力,最终提高了语文学习效率。我们应该从魏老师的做法中得到教益,按照《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上的要求,真正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做好教师应该做的事,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真正提高语文教学效率。
二、实行目标教学,变无序为有序
实行目标教学,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非常有效的方法。时至今日,在目标这个问题上,人们的认识还是不尽一致的。语文教学有终极目标和阶段目标之分。到底什么是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尽管还有争议,但我认为,语文教学的终极目标,决不只是停留在为学生将来从事各种工作打一个基础,也不只是为学生学好其他各门学科提供一个工具,语文教学应该依据语文学科本身的特点,以抓听说读写的能力为中心,而能力的核心又应该是培养学生适应“三个面向”所必需的开拓性、批判性和创造性等思维品质。让学生考上大学,高考时考出好的语文成绩,只是阶段目标的一个方面,不是终极目标。要依据不同的施教对象,拟定不同的教学目标,而不能无的放矢。
实行目标教学,变无序为有序,至少涉及如下几个方面:一是准确定标,二是科学达标,三是有效测标,四是及时补标。其中“定标”工作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如何为一篇课文的教学准确定标,我以为至少要考虑以下几点:一是这篇课文本身的特点、重点和难点;二是施教对象在相关知识和能力方面的现状;三是课文在单元中的地位;四是对照年级教学目标和教学大纲,本篇课文应该主要完成什么任务。比如高中第四册《词二首》这一课,教学目标的制定,就必须考虑到,这是高中段的新诗单元中的一篇基本篇目,属课内讲读课。除了让学生学习并掌握这两首词的主要内容和表现技巧外,还必须通过这两首词的教和学让学生学习对新诗的欣赏。为什么要把这作为主要目标呢?是因为《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要培养学生“初步具有鉴别欣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在高考考试《语文科说明》中也明确规定高中学生必须“具有初步的文学鉴赏能力”。新诗属于文学作品,高中语文教材中新诗单元独此一个,首当其冲地要担当起这个任务,所以为《诗二首》拟定教学目标时,必须写上“通过《诗二首》的学习和训练,初步培养学生对新诗的鉴赏能力”这一条,而且在教学和训练中必须以此为中心。定标以后,就要落实目标,使学生尽量达标。如何才能达标,寄希望于老师“一言堂”的讲是很难奏效的,因为这“能力”是学生自己的个性心理特征,更何况这“鉴赏”包括鉴别和欣赏两个方面,而鉴赏的基础是对诗歌的理解和接受,只有学生自己能搞清原诗或词的整体大意和主要内容,然后才能让自己从诗或词中走出来,用自己的审美眼光对诗歌的优劣得失进行评价,搞清为什么要这样去表现,这样表现的好处是什么。这鉴赏能力的形成不是教师的讲所能代替的,它必须依靠学生的鉴赏实践才能完成,首先是整体感知,其次是抓住要点,第三是参照比较,最后是求同求异。明白了这一切之后,语文老师就不会再去抢占学生自己读悟感知的时间,也不会硬塞几个现成的答案给学生,而会以此为范例,给学生放好样子,引导学生去感悟,在读、思、练的实践中形成能力,并将这一切迁移到本单元的其它课文学习中去。
三、优化教法学法,变低效为高效
提倡教师要少讲精讲,并不是不讲,因此更要在教法上下功夫,优化教法。优化教法的目的在于放好样子,做好示范,培养学习习惯,形成学习品质,激发语文兴趣,授给自学方法,教给各种规律,让学生主动积极、生动活泼地学习,并在反复不断的阅读和写作实践中增知广识,形成能力。“优化”少不了广泛学习和借鉴,学习和借鉴必须根据自己的校情、教情和学情来决定取舍,即使是古老的教学方法,只要有价值,符合自己的实情,不妨采用;别人的方法,尽管在别人别校很灵验,但如果不适合自己就不能盲目搬用。比如有人听了魏书生老师的课和介绍,便马上让自己的学生去自学,课堂全给学生,不批改作业,结果,学生正好去做数理化作业,把语文给放了。只有在真正理解那一套民主、科学的语文教学方法之后,结合自己的实情,有机取舍,灵活变通,通过实践,自我修炼,形成自己的特色才行。用句老话说,就是要“活”。这“活”就是一种优化。在优化教法的同时,还要注重优化学生的学法。不能让语文课成为自流课,不能只是规定每堂课一定要给学生多少时间,而要重在实效。当学生还不会学习,没有掌握某一类文章的自学方法之前,教师必须帮一把扶一程;当学生具备了某一种方式方法之后,教师也要教给学生学会变化,做到举一反三,把知识和能力在自学实践中得到有效的迁移。只有把精力投放到教法和学法的优化上,我们的语文教学才能真正走出低效迈向高效。
作文教学效率低下是一个老大难问题,十几年来,我在这方面作了较多的投入,总结出了“开放型作文教育”的一套方法,实验中收到了较好的效果,得到了一致好评。我不只培养学生自写作文,还培养学生自改作文,并通过作文训练来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培养学生自成新人。我认为,这样的改革,正是建立在优化教法和学法的“双重优化”基础上寻求大面积提高作文教学效率的一种做法。
四、开展科学评估,变片面为全面
开展科学化的教学评估,建立科学评估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机制,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一个重要保证。科学的评估,能克服过去评估的片面性,能调节、引导语文课堂教学向高效率方向努力,作用不可小视。过去我们习惯于从课堂教学的程序处理、师生双边活动、板书等方面来评价一堂课,这无疑是对的。但从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角度看,就必须紧扣“效率”二字不放:一是看教师是否在有限的时空落实了尽可能多的教学目标;二是有限时空内绝大多数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程度;三是看这些目标的落实途径和方法是否最佳,是否通过教师的科学艺术的组织学生主动学习、自觉接受落实的。教师靠加班加点、加大学生的课业负担争来的高分(其实是低能),不能算高效率。只看考试分数来评价的做法是不科学的,只会导致盲目应试,片面追求升学率,其结果是得不偿失。那些花时最少,学生学得轻松、主动、活泼,而收效好的课才是好课,这样去做的教师才是好教师。评估要做到四个结合:一是评估过程和评估结果结合,只看考试成绩一项很容易犯片面性错误;二是评估教法和评估学法结合,只看老师上课,而不看学生能力的培养和习惯的形成是不全面的;三是定量评估和定性评估结合,实事求是地为语文教学效率的高低优劣作出公正的评价;四是把评价同促进教学效率的提高结合起来,通过评估,形成良性循环。
我是语文教学战线上的一名新兵,我做的一切探索还仅仅是开始,如果说有一点成绩的话,也是在众多的语文教学前辈和专家们的帮助下取得的。我将为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而不断学习、不断实践、不断探索。
语文教学通讯临汾28-29G31中学语文教学蔡明19961996 作者:语文教学通讯临汾28-29G31中学语文教学蔡明19961996
网载 2013-09-10 20:4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