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友道观及其现代意义

>>>  探索博大精妙的傳統文明  >>> 簡體     傳統


  中华民族是一个历史悠久、思想丰富、文化灿烂的民族。在中华民族思想宝库中,儒家思想占有重要地位。儒家思想涉及到政治、经济、哲学、宗教、伦理、道德、教育、问学、文化、艺术等众多领域,对中华民族民族精神的形成和铸造、对中华民族发展的历史进程、对中华文化的特质和成就等,都发生过极其深刻的影响。从春秋战国时儒学大圣孔子、亚圣孟子,到宋明理学大师,儒学殿堂里代不乏人,各领风骚;儒学思想的长河从未干涸过,一直是大浪滔滔、波飞浪涌,呈浩浩荡荡、一泻千里之势。本文拟从这滔滔长河中采撷一束浪花——即友道观,来展示儒学的精深与璀璨,以及在今天的现实意义。下面将儒家友道观条分为六个方面,逐一阐述,以就教于诸位方家。
      一、尚友道——“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儒家经典着作《论语》共20篇511条, 第一篇《学而篇》第一条便是:“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把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看作是人生十分快乐的事,这集中体现了儒家对友道的重视。孔子的这句话,是中国古代交友之道中最早、影响最深远的一句名言!
  儒家重视友道,这跟儒家的思想核心密切相关。孔子以“仁”为最高的道德准则,其内容主要是“仁者爱人”。(注:《论语·颜渊》:“樊迟问仁,子曰:‘爱人’。”)又曰:“泛爱众,而亲仁。”(《论语·学而》)孔子之后,人们对“仁”的含义的解释很多。孟子曰:“仁也者,人也;合而言之,道也。”(《孟子·尽心下》)“仁,人心也。”(《孟子·告子上》)《礼记》郑玄注曰:仁,乃“相人偶”之意。人偶,意谓相敬、相亲。许慎《说文解字》中释之曰:“仁,亲也;从人,从二。”说法虽稍有异,但大致都触及到了“仁”的核心,即“爱人”。孔子的学生子夏认为:“四海之内皆兄弟也。”(《论语·颜渊》)因此主张人与人之间要和为贵,要相互“爱”,要以“仁爱”的原则来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种“仁爱”的思想,正是儒家友道观的思想基础。既然以“仁爱”之心待人,那么当然更应以仁爱之心对待朋友,建立友情,珍惜友谊。
  《吕氏春秋·本味》中记载的关于伯牙与钟子期的友谊故事,可以看作是儒家友道观最形象的写照:“伯牙鼓琴,钟子期听之。方鼓琴而志在太(泰)山,钟子期曰:‘善哉乎鼓琴,巍巍乎若太(泰)山。’少选之间,而志在流水,钟子期又曰:‘善哉乎鼓琴,汤汤乎若流水。’钟子期死,伯牙破琴绝弦,终身不复鼓琴,以为世无足复为鼓琴者。”(注:又,《列子·汤问》载:“伯牙善鼓琴,钟子期善听。伯牙鼓琴志在登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志在流水,钟子期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伯牙所念,钟子期必得之。”)这一最脍炙人口的故事,被人们提炼成一句精彩的成语,叫做“高山流水”,用以喻指心意相通的知音(有时亦指琴艺高超)。
  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无数道德文章之友,唐之李白与杜甫、刘禹锡与柳宗元等,宋之欧阳修与苏东坡、辛弃疾与张孝祥等……不胜枚举。随着历史的不断发展,人类的交往日益频繁,交友的范围也一天比一天迅速扩大。不仅是同门同道之间要交友,也不仅是同种同族之间要交友,而且在不同种族、不同地区、不同国家的人民之间也要友好交往。人类越来越由野蛮走向文明和更高程度的文明、由对立走向统一和更大范围的统一、由战争走向和平和更加持久的和平、由仇视走向握手和更加真诚的握手;人类面临的越来越多的是不分国界、不分疆域、而为全人类所共有的问题,诸如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村的环境恶化问题、资源匮乏问题、人口膨胀问题、厄尔尼诺现象问题、计算机千年虫问题等等,这些都越来越需要全世界人民不分种族,泯灭恩仇,结成朋友,同心同德,携手合作,解决共同的问题,共同分享胜利果实,一起过着幸福生活。这是人类发展的必然趋势。儒家提出的“四海之内皆兄弟也”的美好理想,正在真正的“五洲四海”的意义上日益变为现实。让儒家思想的这一光辉,照亮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全人类一起伸开臂膀,去拥抱“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新世纪的太阳!
      二、主诚笃——“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
  《孟子·离娄上》曰:“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认为诚乃天之道——即大自然的存在与变化是真实无妄的。天道以其诚才能化生成物;而人道亦必须思诚,才能产生真正的道德行为,感动他人,赢得信任,成就事业。《大学》中提出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一儒家着名的人学公式。济世以修身为本,修身以诚意为要。可见诚的精神是儒学的精髓之一。
  这一儒学的精髓,同样也是儒家友道观中的一个核心。诚者,实也;诚实是交友的基础。人之相知,莫过知心;知心者,首要是一个“诚”字,诚心诚意,诚笃诚挚,正直忠诚。真诚是做人立身之本,也是交友之本。朋友之间要襟怀坦白,开诚布公,不必把自己藏得太深,而应随时显示自己的本色,做一个性情中的真朋友。诚,直率坦诚,既体现了一个人人格的光彩,同时也是一个人有信心、有力量、充满自信的表现。唯其如此,才能赢得朋友的信赖;坦诚相处,才能心心相印,友情永固。
  因此,对朋友应取以诚相待的态度;如果厚貌隐情,或伪善矫情,甚至口是心非,阳奉阴违,像《红楼梦》中那位“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的“凤辣子”似的,“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上面说好话,脚下使绊子”,跟这样的人是永远也建立不起真正的友谊的。
  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了解有一个过程,朋友之间友谊的建立与加深也要有一个过程。以诚相待,还要能以诚相等待。要相信真诚的力量,相信“精诚所至,金石为开”!长时间地坚持不懈和耐心等待,可以产生奇迹。心灵的距离在“精诚所至”中缩短,误会的冰霜在“精诚所至”中消溶,本来平淡的交往在“精诚所至”中不断升温变得热烈起来,甚至势不两立互相仇视也可以在“精诚所至”中化干戈为玉帛。一个以精诚之心处事的人,事业一定会蓬勃兴旺;一个以精诚之心待友的人,一定会朋友遍天下。
  在现代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接触更加频繁,相互交往日益增多,相互的依赖性也越来越强。脱离社会,离群索居,归隐终南,与世隔绝的可能性越来越小;抛开人际关系的独立生活,简直是难以想象的。在现代生活中,那种“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已不再是人们向往的、带有理想色彩的美好境地,而越来越变成为人类欢乐的汪洋大海上的一座荒凉的孤岛。人与人之间要接触,要交流,就要出以诚心;没有真诚,就不会建立起真正和谐温馨的朋友关系,心灵就只能像一片没有水源的沙漠,友谊之花也只能是日渐枯萎。其结果可能使得现代生活条件越先进、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反而越淡漠;越是生活在繁华热闹的现代化都市里,反而越是会产生寂寞无侣的孤独感。
  所以,我们要弘扬以“诚”为核心的友道观,在人与人之间建立起一种真诚的友谊。真诚的友谊,能给人以温暖和欢乐,给人以勇气和力量,给人以信心和希望!真诚的友谊,是人生旅程中一座温暖的驿站,当你长途跋涉、风尘仆仆、疲惫不堪时,在这座驿站里,你可以洗去征尘、消尽疲劳,从而精神振奋、焕然一新地重新踏上人生之路。不能想象,在这个纷扰复杂的世界上,一个人要是没有朋友、没有真正值得自己倾吐肺腑之言的知心朋友,那么,这个人的人生该是多么寂寞,多么冷落,多么悲凉凄怆,多么黯淡无光!
      三、守信用——“与朋友交,言而有信”
  信,作为社会伦理道德范畴,它既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立身处事的普遍准则,又特指人们在交友方面的基本准则。前者,孔子曾经说:“言忠信,行笃敬,虽蛮貊之邦,行矣;言不忠信,行不笃敬,虽州里,行乎哉?”(《论语·卫灵公》)意思是说:说话讲究忠信,行为讲究笃敬,即使到了蛮貊之地,也能行得通;相反,如果言不忠信,行不笃敬,那么即使在本乡本土也行不通。孔门儒学坚定地认为:“民无信不立”,人无信不行。在《论语·为政》中,孔子又进一步指出:“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大车无@①,小车无@②,其何以行之哉?”同样强调信是立身处事的根本,指出一个人如果没有信用,在社会上将寸步难行、无立足之地。宋代改革家王安石有一首题为《商鞅》的诗是这样写道:“自古驱民在信诚,一言为重百金轻。今人未可轻商鞅,商鞅能令政必行。”讲的也是以信诚治民治国的道理。
  后者,儒家五伦之一就是“朋友有信”(注:《孟子·滕文公上》:“人之有道也,饱食暖衣,逸居而无教,则近于禽兽,圣人(舜)有忧之,使契为司徒,教以人伦: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叙,朋友有信。”)。《论语·学而》中,子夏曰:“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而曾子甚至把与朋友交往中是否守信用,作为每天从三个方面反省自身的内容之一:“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而不习乎?”(《论语·学而》)《庄子》中载有尾生抱柱而死的故事,这在今人看来,也许太迂执,太不明智;但这种对亲朋好友信守诺言、不惜牺牲性命的精神,还是一直为人们所称道的。唐代大诗人李白在《长干行》中就曾称赞“长存抱柱信”;李白自己更有侠士之风,讲信用,守然诺:“三杯吐然诺,五岳倒为轻。”(《侠客行》)欢聚痛饮中答应了朋友的事,不管大小,都将成为十分重要的事;比起忠于诺言来,五岳的倾倒也显得十分轻微。
  人际交往中,朋友相处中,一定要以信义为本。言而有信,说话算数,才能赢得朋友的信任和尊重。信,是人的诚实真性情表现于外,从而得到他人的认同和肯定;信,具有一种能使他人以真心相对待的无形的道德力量。《谷梁传·僖公二十二年》曰:“言之所以为言者,信也;言而不信,何以为言。”如果轻诺寡信,自食其言,先自轻之,自轻者人焉能重之!所以必须学会“慎言”。答应替朋友办某件事之前,一定要先考虑一下是否可能、可行?是否经过努力可以办成?如果估计虽尽全力仍难以实现的事,则最好不要轻诺于人。而一旦答应了的事,就必须全力以赴,用百折不挠的努力去兑现诺言,即所谓“一诺千金”、“君子一言,快马一鞭”、“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注:按:“一言既出,驷马难追”,本比喻话已说出口,难以再收回,谓说话应当慎重;后世人们则通常习惯上将此引申作守诺言、讲信用之意。如元代李寿卿《伍员吹箫》第三折:“大丈夫一言既出,驷马难追,岂有番悔之理。”)。当然,只要你竭尽全力了,或因为情况特殊,或因为客观条件的变化,或因为遇到了意想不到的突然变故而无法兑现诺言,那样的话,一定会得到朋友的原谅。我以为在人与人的交往中,取得别人的原谅,往往不是最困难的;最困难的是取得自己的原谅。因为自己原谅自己的前提必须是竭尽全力,问心无愧!
  此外,我们不但要求自己重信义,而且要要求自己对朋友摒除无缘无故的猜忌。换句话说,用自己的言行取信于朋友,同时又要对朋友采取真诚信赖的态度。中国古代用人之道中有一句话叫做“用人勿疑,疑人勿用。”如果我们将“用”字改为“交”字,即“交人勿疑,疑人勿交”,这同样是一句有益的格言。真诚的信赖,比金子更可贵!所以我们说,一个人如果交上了一个真正值得信赖、“真堪托死生”——简直可以把自己性命托付给对方的好朋友,那么,这个人就等于拥有了一座永远也开采不完的金矿,这个人就是世界上最富有的人——精神上的富有者,才是真正的富有者!
      四、贵诤规——“切切sī@③sī@③”,“如切如磋”
  诤,直言规劝、止人过失叫做诤。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有了过失时,能直言规劝的朋友,称之为诤友。《白虎通·谏诤》中引《孝经》曰:“大夫有诤臣三人,虽无道,不失其家;士有诤友,则身心不离于令名。”(令名,即好的名声)诤友,又称为畏友,即常令人望而生畏却对人有益的朋友。
  《论语·季氏》中,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诤友,便是益友;对自己的不足和过失及时批评指正的朋友,便是益友。《荀子·修身》中有一段论述良师益友的话是这样说道:“非我而当者,吾师也;是我而当者,吾友也;谄谀我者,吾贼也。故君子隆师而亲友,以致恶其贼。”批评我的过失和肯定我的长处都能恰如其分的人,才是真正的良师益友。
  《论语·子路》中记载:孔了在回答子路“何如斯可谓之士矣”的问题时说道:“切切sī@③sī@③,怡之如也,可谓之士矣。朋友切切sī@③sī@③,兄弟怡怡。”意思是说互相督促,和和气气,可以叫做士;朋友间互相督促,兄弟间和和气气。何晏集解中引马融语曰:“切切sī@③sī@③,相切责之貌。”邢@④疏曰:“朋友以道义切磋琢磨,故施于朋友也。”切切sī@③sī@③,亦作“切切节节”。唐孔颖达对《诗经·小雅·棠棣》“虽有兄弟,不如友生”诗句的疏文曰:“朋友之交则以义,其聚集切切节节然,相劝竞以道德,相勉励以立身,使其日有所得,故兄弟不如友生也。切切节节者,切磋勉励之貌。”真正的朋友,就是要在品行上互相砥砺,学业上互相切磋。砥和砺都是磨刀石,细者为砥,粗者为砺;砥砺引申作动词磨厉的意思。切,本意是把骨头加工成各种形状;磋,本意是把象牙加工成各种形状。切磋,引申为朋友间在学业上相互商讨,“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陶渊明·《移居二首》)
  中国历史上诤友畏友的佳话很多。战国时廉颇和蔺相如由势不两立到成为刎颈之交的故事,传诵尤广。我以为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胸怀大度,固然可敬;而廉颇在朋友晓之以大义后便知错即改从善如流负荆请罪,也同样难能可贵。唐太宗朝有大臣魏徵敢于直谏,不怕触怒龙颜,太宗虽然有时面子上下不来,但事后思之,觉得有魏徵在反而睡得安稳,没了魏徵的直谏,反而心里不踏实。
  诤友是相互的,能不能交上一个诤友,是双方相互的事。你以诚待人,朋友才能以诚待你;你对朋友直言规劝,才能在你有过失时得到朋友的直言规劝。所以能不能交上一个诤友、畏友、益友,实际上也是对我们自己人格的一个考验、一个检验。中国有句熟语叫做“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注:《周易·系辞上》曰:“方以类聚,物以群分。”)有时我们只要看看你交的朋友都是些什么样的人,便可知道你自己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素书》上说:“枉士无直友,曲上无直下。”《周易·乾》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史记·伯夷列传》:“同明相照,同类相求。”中国还有一句耳熟能详的名言叫做“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注:傅玄:《太子少傅箴》曰:“夫金水无常,方圆应形,亦有隐括,习以性成。……故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正人在侧,德义盈堂。鲍肆先入,兰蕙不芳。”)常跟诤友畏友在一起,受其砥砺,耳濡目染,自己也会变得高尚完美起来;相反,常跟损友在一起,非但不能诤规劝戒反而潜移默化,慢慢地同流合污。所以唐代诗人贾岛有诗句曰:“君子忌苟合,择交如求师。”(《送沈秀才下第东归》)
  在现代科技日新月异、知识大爆炸的今天,任何个人的知识都是不完备的,不足和过失是经常发生的。要是有诤友互相指错攻非,有益友及时切磋鼓励,便会少走弯路,及时改正错误,保持平和良好的心态,人生和事业在诤友的作用下、在自己的努力下定会不断取得成功。而那些只会曲意逢迎的朋友,当你青云得意时,他们如众星拱月,围着缀满硕果的果树吹呼;当你失意受挫时,他们便会一哄而散,抛下孤零零的空枝离去。这样的朋友,乃不折不扣的“损友”也。人生路上要多交雪中送炭之友,少交锦上添花之人,尤其要谨防落井下石之徒!
  儒家友道观中的诤友说,至今仍未过时。生活中批评规劝你的人,往往是你的真朋友;而吹捧奉承你的人,可能是别有所图。对此不可不慎。所以,有人将“慎交”作为人生的座右铭,细想来实在是不无道理。
      五、讲宽容——“宽裕温柔,足以有容”
  宽,《说文解字》解曰:“屋宽大也。”《尔雅·释言》释曰:“宽,绰也。”可见“宽”的本义是指屋宇广大、衣物宽绰有余裕的样子;引申为度量恢宏,能容事、容物、容众,更能容他人之不足。《论语·阳货》中说:“宽则得众”,指的是君王宽厚,就能得到众人的拥护。其实,朋友相交的过程中,更应培养宽容之德。即使发现了“道不同,不相为谋”(《论语·卫灵公》),也要“君子交绝,不出恶声”。(《战国策》)要“宽裕温柔,足以有容”。(《中庸》)对朋友的小缺点和一时失误,要能够宽容。因为“金无足赤,人无完人”。任何人都不可能尽善尽美,不可能一贯正确,不可能没有错误;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论语·子张》中记载子贡曰:“君子之过也,如日月之食焉:过也,人皆见之;更也,人皆仰之。”只要朋友本质上是好的,是白璧,他的过错只是微瑕,就应该宽容;有了错误,一旦知道便积极改正,更应该宽容。
  宽容也是一种美德!一个人如果像眼睛里容不得一点灰尘似的,容不得朋友的一点偶然过失,那么这个人就永远也交不到真正的朋友。“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大戴礼记·子张问入官》)生活中永远也没有十全十美的人,我们每个人自己也不是十全十美的。如果说真诚是友谊之花赖以生长的土壤,那么,宽容则是滋润友谊之花的雨露。宽容待友,既使友人感到人世间的温暖,又显示出你自己的君子大度之风。因此,宽容也是我们应该追求的一种难得的人生佳境!
  与宽容本质相同的一种相近的品格就是包容,即善于包涵容纳不同的意见、不同的观点。人类越发展,社会生活、人的思想、时代风尚等等,越是呈现出多元化、多样化、异同化、复杂化等特色。实践证明,兼容并包、自由选择,有利于学术繁荣;百家争鸣、多元互补,才可能创造出新的辉煌。因此,良好的交友之道,不在于朋友之间观点完全一致、好恶完全相同,而在于以诚为本,求同存异;严于律己,宽以待人;长处互补,短处互谅。人与人之间是如此,广而言之,国家与国家之间也应如此。不同的社会制度,不同的发展道路,不同的意识形态,都可以互相包容,和平共处;互相学习,取长补短。人类发展的未来走向世界大同的趋势是不可改变的!所有国家的人民,都是“地球村”的村民,村民们应该成为亲朋好友,团结起来,共同携手把大家共同的事情办好,使全世界成为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六、重恒久——“温不增华,寒不改叶”
  时间是友谊的试金石,真诚的友谊可贵处还在于一个“恒”字。中国传统友道中一向被人们赞扬的一个美德便是:不以盛衰改节,不以存亡易心。对自己的朋友,不管他盛也罢、衰也罢,得意也罢、失意也罢,活着也罢、去世也罢,都要感情始终如一,恒久不变。我国古代有这样的两句话:“君子之交淡若水,小人之交甘若醴。”“君子淡以亲,小人甘以绝。”淡若水,其意不是说如水之淡而无味,而是说友情发乎自然,如水之长流不息。记得有一副对联是这样写道:“友如画竹终须淡,文似看山不喜平。”写文章贵在曲折起伏,引人入胜,扣人心弦;交朋友则如同画竹,以淡雅为上乘。中国当代着名女作家谢冰心,曾回忆小时候家里的厅堂上挂过一副对联,曰:“穷达尽为身外事,升沉不改故人心。”穷,不得志;达,得志。穷耶?达耶?都是身外之事;富哉?贵哉?于我如浮云。不管是自己升了,还是朋友沉了,都能够故情不改,一以贯之;两心相知,矢志不渝!
  真正的友谊,应该是不带任何功利目的的;应该是无私的、利他的、忘我的!在朋友的交往中,一个人如果不计个人得失,真正做到了忘我,那么,在人生的旅途中,他就永远不会被朋友所忘记!
  友情应该以感情为主,感情应该是纯洁的,否则就难以恒久。《战国策》中有语曰:“以财交者,财尽而交绝;以色交者,华落而爱渝。”隋代王通在《文中子·礼乐》中亦曰:“以势交者,势倾则绝;以利交者,利穷则散。”三国时蜀相诸葛亮写过一篇短文叫《交论》,交论,即论交,论交友之道;虽然全文只有寥寥三十余字,但却将上述观点阐述得淋漓尽致。诸葛亮是这样写道:
  势利之交,难以经远。士之相知,温不增华,寒不改叶;能四时而不衰,历夷险而益固!意思是说:以权势和财利相交,是难以经历久远的——势倾则绝,利尽则散。君子之交,应该是温暖时也不是花(华,即花)团锦簇,严寒时也不改变叶子的郁郁葱葱;能够春夏秋冬一年四季而不衰败,经历平坦和危险的考验后,反而更加牢不可破、友情永固。美哉斯文!真哉斯言!善哉斯道!我以为诵读诸葛氏此短文,可使人受用终生!
  我们中华民族是一个文明古国、礼仪之邦。源远流长的儒家思想中,包含着丰富的友道观。除前面论述到的外,还有如十分重视“礼尚往来”、“来而不往非礼也”(《礼记·曲礼》)、“投我以桃,报之以李”(《诗经·大雅·抑》)、“滴水之恩,涌泉相报”等等。
  然而,如同世界上没有绝对纯的社会一样,任何时代的任何社会都难免鱼龙混杂,十分的完美和纯净是不可能有的。就交友而言,也存在着形形色色的丑行恶德,诸如:结党营私,同流合污者,有之;惟利是图,尔虞我诈者,有之;世态炎凉,人情纸薄者,有之;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者,有之;华而不实,言而无信者,有之;一曝十寒,有始无终者,有之;同美相妒,同利相忌者,有之;同贵相害,同志相谋者,有之;以怨报德,反目成仇者,有之;卖友求荣,落井下石者,有之;如此等等,不一而足,这些都是令人不齿的,是应引以为戒的。
  历史是不能重复的,同样,历史也是不能割断的;任何思想都是一定的时代的产物。时代是发展变化的,一方面,新的时代思想不可能与旧的文化土壤绝然割断、毫无联系;另一方面,前一时代的某些思想则可能成为新时代发展的障碍。所以,我们正确的态度应该是批判继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以达到古为今用的目的。儒家思想是古代人类思想的结晶之一,弘扬其中积极因素,剔除其中消极因素,是使传统文化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对儒家的友道观,我们也应取这种态度。
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09~115B5中国哲学程郁缀19991999在中华民族灿烂的思想宝库中,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对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进程、对中华文化的特质和成就等,都发生过深刻的影响。本文是从儒学思想所涉及的众多领域中,选择友道观这一主题,来展示儒学的精深、璀璨和蓬勃的生命力。文中将儒家友道观条分为六个方面来阐述,即:尚友道、主诚笃、守信用、贵诤规、讲宽容、重恒久。随着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我们应汲取儒家友道观中的精华,剔除其中糟粕,使传统的友道观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光彩!友道观/仁/诚/信/诤/宽/恒北京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社科处处长 作者:北京大学学报:哲社版109~115B5中国哲学程郁缀19991999在中华民族灿烂的思想宝库中,儒家思想对中华民族精神的形成、对中华民族历史的发展进程、对中华文化的特质和成就等,都发生过深刻的影响。本文是从儒学思想所涉及的众多领域中,选择友道观这一主题,来展示儒学的精深、璀璨和蓬勃的生命力。文中将儒家友道观条分为六个方面来阐述,即:尚友道、主诚笃、守信用、贵诤规、讲宽容、重恒久。随着历史的进步,时代的发展,我们应汲取儒家友道观中的精华,剔除其中糟粕,使传统的友道观在现代生活中焕发光彩!友道观/仁/诚/信/诤/宽/恒

网载 2013-09-10 20:45:57

[新一篇] 儒家倫理道德對少數民族的影響

[舊一篇] 儒家政治倫理批判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