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

>>>  春秋茶館 - 古典韻味,時事評論,每天清新的思考  >>> 簡體     傳統



“必也正名乎!”“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这是中国几千年的老规矩。领头的没有了方向,老百姓也“无所措手足”(均见《论语•子路》)。《荀子•正名》也说“王者之制名,名定而实辨,道行(大政方针一致)而志通(大家都知道是怎么一回事了),则率民而一焉。”(就能领着老百姓往一条道上奔)——譬如说既名为“共和”就该实行民主、宪政,不该一党说了算。摆在我们面前的就不该“有循于旧名”,而该“有作于新名”(借《荀子》之辞)。

这也是现代人念兹在兹的,人是目的。人生不应该过成“类人孩”,不应该过成“书斋”的科学家或知识分子,不应该过成官家商家,不应该过成虚无的中年人或阴谋的老人……因为一个孩子还不是一个人,一个科学家、大师和知识分子还不是一个人,一个官家商家还不是一个人,权谋、虚无还不是人……人实际上是你,是我,是那个为遥远的全称之你所完全映照的我。

这就是人生的目的。

至于老子的“反智”,我后来更发现,老子对一般智慧确实看不大起。从天地四时四方之学来说,跟孔子克己复礼归仁不同,老子是绝仁弃智的。我们说过,仁属于东方之学、春天之学;礼属于南方之学、夏天之学;智属于北方之学、冬天之学……孔子希望走向活泼泼的春天夏天,老子则放弃一时一地的归属,他希望的是归于道,归于圆满。

很多生活在风衰时代的人以为没有历史的经验可寻,以为其时代天长地久,空前得再难回归人类的本体之善,“诸侯不贡诗,天子不采风,乐官不达雅,国史不明变,呜呼,斯则久矣。”但真的能长久吗?

“大雅久不作,风衰竟谁陈?”这话说得漂亮,但在当时,没有人听得明白。“正声何微茫,哀怨起骚人。”这个哀怨,其实是民困正乖的表现,是时代风气背离人类德性的表现。

直到今天,关于风投的研究仍是空白,说明我们仍在一场远未停息的大风之中。由于知识人的缺席或沉默,流行话语也会以庄重或正经的姿态出现,如网友们总结的,放高利贷改叫PTP, 乞讨的改叫众筹,算命的改叫分析师,八卦小报改叫自媒体,统计改叫大数据分析, 忽悠改叫互联网思维,做耳机的改为可穿戴设备,办公室出租改叫孵化器,圈地盖楼改叫科技园区,看场子收保护费的改叫平台战略,搅局的改叫颠覆式创新。借钱给靠谱朋友改叫天使投资,借钱给不靠谱的朋友叫风险投资。

在此情况下,听风者已经多半丧失了人性的一些基本能力,比如生存能力,所以说他们背离了人类的德性。地震、台风来了,连小鱼小虾、连蛤蟆飞鸟都知道逃避,但听风者说权威消息还没有发布呢,再等等看吧。结果,几十万跟风者就这么埋进去了。老话说,听风就是雨;但今天的听风者已经属于新一代人了,新一代听风者说还早。或者说不对,他话里有话。或者说,他肯定在下一盘大棋,我们要给他时间。

在此情况下,采风已经没有意义,风人或知识人,即守望者、旁观者几乎是缺席或沉默了。共同体里没有了个性、没有区块、没有乡土,没有信用和信任,没有了贤良,只有乌合之众,只有骗子和傻子,只有韭菜和看客。公民大众为民众和群众取代,看客话语的意义为吃瓜群众颠覆。在表演时代,区块链上场了。有人说,人类在当今最大的冷笑话之一是:一帮毫无信用可言的人声称,区块链是用来解决信任问题的。

观风之一就是要听听话语,观察风行的话语、流行的声音。在古代,观风、采风是一个共同体及其有责者的任务之一。在上者定期巡视地方时就要观风,“天子五年一巡守 ……觐之诸侯,问百年者就见之,命太师陈诗,以观民风。”同样地,在下者听上面的声音也叫听风,“今天子以盛年初即位,天下莫不拭目倾耳,观化听风。“

专门采风的人叫风人,“古有采诗之官,采四方风俗以观民风,故谓所采诗为风,采诗者为风人。”采风和风人曾经是一种制度,“孟春之月,群居者将散,行人振木铎徇于路以采诗,献之大师,比其音律,以闻于天子。”如果用时下的话语表达,采风就是区块之间的链接,就是在各乡土之间和之上建立共识和信任的机制。用古人的话语是,“古有采诗之官,王者所以观风俗,知得失,自考正也。”

美国法学家伯尔曼说过:“法律不被信仰,则形同虚设。”破坏法治,比建立对法治的信念容易一百倍;而重建对法治的信念,则更是难于上青天。留给中国的政治遗产,如同毒药一样,深入中国之肺腑,让中国在此后数十年里也难以完成排毒的过程。

物品只有在使用的时候才有价值

吴飞

我一生的打拼成果,都被房子榨去了, 未来也透支了。没有什么希望,惟愿与匪同归于尽。期盼总统先生少说多做,早日落实加征关税行动。

薛宝钗说:“好风凭借力,送我上清云。”

时间感受越来越快,这是为何?细细思量

道德经里面有句话“ 夫物云云,各复归其根。”你把纷繁复杂的表象全部抛除后,会发现背后还有一个东西叫福报。

夏启废除选举制,开启世袭,不是没有部落反对。商汤残暴,周武王取而代之,孟子认为是对的。但汉献帝被废,有人不服,说他并不残暴。后面的朝代更迭,就是弱肉强食。明朝消灭蒙元,民国招降满清,有一定的恢复汉族统治的正当性。国人期盼明君太久了,君权神授,但从来就没有救世主,真正的政权合法性,来自全民的公平彻底的选举。

夏启废除选举制,开启世袭,不是没有部落反对。商汤残暴,周武王取而代之,孟子认为是对的。但汉献帝被废,有人不服,说他并不残暴。后面的朝代更迭,就是弱肉强食。明朝消灭蒙元,民国招降满清,有一定的恢复汉族统治的正当性。国人期盼明君太久了,君权神授,但从来就没有救世主,真正的政权合法性,来自全民的公平彻底的选举。

赤壁之战前,荆州士人之间虽然立场各不相同,但没有互相攻击。。公认最为才华的诸葛,对局势的判断依然是错误的。。所以很多时候,并不是对错问题,而是立场问题,譬如刻薄如崇祯,煤山依然有人随行,刘邦平定天下,田横八百壮士依然不服。。所以清谈的意义在于,或许有人对时局判断是对的,有所启发也就够了,改变社会,或改变其他人,这都是不太会发生的。

不知道层次化思维的人,别说改变世界了,连好好聊天都不行。

。渐渐地,他也有了机会,专注于自己的爱好,全心全意地做插画师,出版了《找到这颗星球》《狐狸卜》系列绘本。

以前看过一部电影《再见了!不联络》,里面有一句经典台词:“我们往往高估了10年后能做的事,却低估了1年内能做的事!”

二类是和周教授一样,信奉“危邦不入、乱邦不居”的知识分子,他们彻底放弃了对有限自由的幻想,准备清点资产,卖房走人。

人心渐悔机应转,残局谁收劫又来

溥仪在回忆录中引用郑孝胥的诗句“燕市再游非浪语,异乡久客独关情,西南豪杰休相厄,会遣遗民见后清”,说明郑孝胥“不仅要在满洲实行帝制,还想着回燕京,实现‘后清’的幻想”。[39]

王国维有“以共和始者,必以共产终”之名言,郑孝胥在此基础上发展出“共和、共产、共管”之“共氏三氏”之说,尝试厘清现实的困境,提出未来的远景。

“共氏三世”之说:共产灭共和,共管灭共产

对来自苏俄的马列主义输入中国的危害,郑孝胥这样的老派士大夫看得比五四的新派知识分子清楚明白。他评论说:“俄行共产制,举国皆为盗贼,至人相食。今犹欲倡世界革命,奇哉!”

郑孝胥为此题诗《十一月初三奉乘舆幸日本使馆》,字里行间不无自夸:“乘回风兮载云旗,纵横无人神鬼驰。手持帝子出虎穴,青史茫茫无此奇。是日何来蒙古风,天倾地坼见共工。休嗟猛士不可得,犹有人间一秃翁。”[13]在千钧一发的逃亡过程中,郑孝胥临危不乱,从此深受溥仪信任。用溥仪的话来说,两人的亲密关系“到了荣禄与慈禧之间的那种程度”。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溥仪立即任命郑孝

和,未尝书民国纪年。

石烂海枯谁不灭,为君细说落星心


综合 2022-01-09 11:21:39

[新一篇] 含蓄是美德 把話說清楚也是

[舊一篇] 同床異夢何時了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