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者秋风 一个文教,多种宗教

>>>  古風悠悠—傳統政治與精神文明  >>> 簡體     傳統

姚中秋,独立学者,燕山大讲堂嘉宾。着有《为什么是市场》《现代中国的立国之道》等。

 

文/秋风

儒家必须复兴,儒家注定了会复兴。

应该说,过去十年,中国社会最大的文化、政治现象就是儒家的复兴。

然而,儒家以何种方式复兴?复兴后的儒家将是什么样的?这些年来,儒家内部对此时有争论。有一种影响相当广泛的意见:以儒教的形态复兴。

当然,持此论者立刻会说,儒教不同于其他宗教。但宗教学界可不这么看,任继愈等宗教学者论证说:历史上,儒家就是一种宗教,跟其他宗教没什么区别。史上不是有“三教”之说吗?

我不赞成历史上儒家是宗教的观点,也不赞成儒家以儒教的形态复兴的做法。

儒家是不是宗教?欲就此得出结论,需对历史上儒家存在之社会形态进行考察,以揭示儒家是什么。最简单的办法是回到孔子。

其实,《论语》首章或者说第一个字,就已经清楚地说明了,儒家不是宗教: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论语》是孔门弟子汇集各自所记孔子言行,经过认真讨论而编定,体现了与孔子有密切接触的孔门第一代弟子对孔子思想之理解。这是了解孔子最为可靠的材料。

《论语》的编辑有其内在逻辑,不是胡乱堆砌的。每篇的标题也有其深刻含义。首篇《学而篇》实为《论语》全书之内容提要,这个首章又是首篇提纲,孔子用短短三句话说明:自己在干什么,怎么干,要追求什么目的。

首先确定一点:孔子的时代,礼崩乐坏,周的封建的社会治理秩序解体。孔子给自己确定的使命是重建秩序。

那么,如何下手?《论语》首章劈头一个“学”字,已清楚表明,孔子的入手处是“学”。

然则,何谓“学”?以现代语言表示,孔子、儒家之学具有两个维度:学术,教育。

孔子整理三代尤其是周之文献,而形成诗、书、礼、乐、易、春秋等六经。这就是“子以四教文信忠信”之“文”。这是“周文”的总结。请注意,六经不单属于儒家,诸子百家皆以六经为本。不过,历史上,六经主要由儒生传承,形成经学传统。学而章所说的学就是学六经,学“文”。

从孔子的角度看,这也就构成“教”。孔子以文教授弟子,这就是“教”,也即教育。孔子创办了向平民全面开放的民间私人教育传统。以后儒门弟子均开门授徒。

在整理这些文、并以文教育弟子、与弟子教学相长过程中,孔子形成一系列思想、理念,涵盖现代人文与社会科学各个领域,这就是今人所说“儒家思想”。孔子也把儒家思想传给弟子,形成儒学传统。

上述三者共同构成儒家之“学”。第二句话表明,孔门之学是群体性的,至于其目的,第三句话说得很清楚:养成新式君子,这两点,我们后面再讨论。

总之,孔子创造了一个儒生社团,且首先为学之社团。孔子之后,儒生最为重要的、基础性的职业就是教育。他们会开办私学,比如精舍、书院。到西汉中期,儒生进入政府后,也推动政府建立国家学校。

在社会治理中,儒家发挥作用也首先是通过教育。比如,儒生会在基层社会设立私塾,教人识文断字,同时教化民众以儒家价值。儒生还通过通俗性语言文字媒体,比如小说、戏曲等,对普通民众进行儒家价值之教化。儒家在中国社会中首先呈现为一个教育网络,“以文化人”。这是儒家参与塑造中国社会秩序之最主要渠道。这是一个。

同时,通过这个教育系统养成的“儒家士大夫”,也会运用自己掌握的权力或者权威进行教化,在社会中化民成俗。

总之,最为粗略地考察儒家存在之社会形态即可发现,儒家之本在“学”,儒家发挥作用之渠道是“教”。两者结合,就是“文化”,也即以文化人,以文教人。儒家向来是一个“文教”体系。

正因为儒家是“文教”,所以历史上出现了在今人看来也许非常奇怪的三个现象:

第一,在儒家占据支配地位的中国社会,各种宗教自由发展,包括外来宗教,比如佛教、景教、基督教。

第二,儒生可信奉其他宗教,比如各种神灵崇拜。佛教传入后,可以信奉佛教。基督教传入后,儒生又可信奉基督教。但同时,他们并未放弃儒家。

第三,儒家神道设教的事情总是发生,那就是,儒家价值渗入各种宗教中,这些宗教反而教化其信众以儒家价值,佛教的中国化最为典型。

由此形成了“一个文教、多种宗教”的文化政治格局。这是人类迄今为止最有智慧的文化政治制度创造。儒家确实在教育中、文化上、政治上居于主导地位,儒家价值被各个阶层的国民普遍信奉、践行,儒家价值塑造了、支持着各种各样的社会、经济、政治、法律制度。然而,人们又可以自由地信奉各种宗教,而且丝毫不用遮掩。

为什么会有这么奇怪的事情?道理非常简单:儒家本身不是宗教。性质不同,存在形态不同,对人的意义不同,发挥社会功用的机制不同,与权力的关系不同,等等,一切都不同,儒家当然不会与各种宗教发生正面冲突。

相反,儒家是宗教宽容的守护者。回顾中国历史,可以发现这样一个规律性现象:凡是儒家较为强势的时代,必有宗教宽容。儒家从不进行宗教迫害。凡是信奉儒家的中国统治者,在宗教问题上从来是宽容的。反之,凡是某种宗教暂时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一定会有宗教不宽容。道理其实也很简单:宗教之间当然会有冲突。

观察中国现代史也可以发现:现代的意识形态之间始终存在你死我活地斗争的可能。而如果在意识形态之下有儒家价值作为共同底线,那么,意识形态战争的烈度就会被控制。

所以,当代中国,如果人们期望形成宽容的思想、价值、观念、宗教环境,那就需要儒家重新居于主导地位。当然,从更一般意义上说,中国要变好,儒家必须占据主流地位。

转自http://dajia.qq.com/blog/259775064572487


文/秋风 2013-03-11 13:24:38

[新一篇] 【中國古代婚俗】最是書香能致遠

[舊一篇] 春波碧草 曉寒深處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