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沪宁:敢于做理想主义者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簡體     傳統

在复旦老师的课上或闲谈中,王沪宁先生大名一直被反复提起,近日又看到陈明明老师提及对当时复旦师生影响巨大的《敢于做理想主义者》一文,重读近二十年前王沪宁先生文章,内心澎湃依旧,字里行间流露着“毫不迟疑的信念和绝无虚妄的豪情”。找到此文,破费周折,似乎网上亦找不到。作为杨福家校长《追求卓越》一书的代后记,特找来原书逐字记下。未经授权情况下,与诸君共勉,愿理想主义长存。

敢于做理想主义者(代后记)

王沪宁

    在欢庆复旦大学成立90周年的喜悦中,收到杨福家校长寄来的新作《追求卓越——QUEST FOR EXCELLENCE》,立即伏案开卷,一气读完,掩卷长思,不禁热血沸腾,百感交集。总的感受是:这是一个理想主义者的自白。

    作者在这本书中讨论的是办好复旦大学,但是我觉得里面包含的精神远远不止于此,而是作者对人生、对世界、对祖国、对自己、对未来……的一种理解。这种理解有一种吸引人的特质,这就是毫不迟疑的信念和绝无虚妄的豪情,这里不赘述全书的内容,只摘取几处亮点:

  • 任何人的成长和事业上的成功,都是同他的国家联系在一起的。让祖国在世界上发出更灿烂的光辉。
  • 我为生活在一个具有五千年文明史的大国而感到自豪。中国是我心中世界开始的地方,也是我实现人生追求的地方。
  • 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每个人的生命只有一次,我们每个人都需要认真考虑有限的生命应该怎样度过。

一切都要追求优质,这应该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

  • 给青年人以机会,是复旦成功的秘诀之一。
  • 我认为在任何事业中,人的精神因素是第一位的。
  • 作为一个复旦人,我很为复旦而骄傲。
  • 最喜欢的职业:当教师。
  • 我的“梦”还没有做完,因此还要苦苦地追求下去。我盼望与大家一起把我们的社会主义祖国建设的更加繁荣富强,为人类的进步和幸福作出应有的贡献。

 

    办好一所大学是不容易的,之所以这样说,是因为大学常有,优秀的大学不常有。一个国家可能有上千所大学,但是真正享誉世界的大学只有少数。因此,这就给办大学的人提出了一种艰难的挑战。办好一所大学是有多方面的困难的,物质的、环境的、人才的等。但是,最关键的还是目标和精神,“追求卓越”提出了一个明确的目标,也显示了一种精神,这就是作者所说的:“一切都要追求优质,这应是我们一切工作的出发点,也是我们的奋斗目标。”这个目标可能是具体的,但是更应该是流动的,即在发展中不断地确立“卓越”的内涵,因为世界是发展的。不能把“卓越”理解为一种固定的状态,而是一种不断攀登和更新的状态。

    同时,更重要的是要在追求卓越的过程中确立一种精神,从《追求卓越》这本书来看,人们不难看到作者的这种精神,这就是理想主义。

    我们生活的世界和人类的境况告诉我们,我们需要理想主义者。人是要有理想的,没有理想的人就不能自信地生活在这个世界上。

    在今天这个世界上,虽然有着无比的辉煌,有着无比的勇气,有着无比的机遇,有着无比的的成就,但也有着诸多的挑战,有着诸多的疑惑,有着诸多的艰难,有着诸多的失意。在这些相反的因素的撞击下,要做一名理想主义者并非易事,而是一件需要有莫大的勇气的事情。

    关于理想主义的问题,是社会上的热门话题之一。大约17年前,我们的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革,在巨大的变革浪潮下,理想主义开始成为不少人苦苦思考的问题,我那时刚刚进入复旦。但复旦的氛围立即让我感到了理想主义的魅力。这是复旦给与我的最宝贵的东西。当时,我的一位朋友与我认真地讨论这个问题。他问,:“你愿意做理想主义者,还是现实主义者?”我说:“理想主义。”他说:“那会是很痛苦的。”我嬉戏地说:“就是喜欢这一份痛苦。”当时我做这样的回答,的确是一种“理想”,不能说坚定的,可以百折不挠、九死而无悔。今天我都不敢说这样的话。但是时隔十多年,我逐渐懂得了,做一名理想主义者是不容易的,做一名真正的理想主义者更不容易。

    然而,民族之振兴,社会之发展,人类之进步,是需要理想主义者的。人类社会上许多惊天动地的事情,往往是一个人或者一些人坚韧不拔地坚持理想的结果。

    同时理想主义对个人的人品和情操,我相信也是最好的磨石。越是敢于在理想主义的磨石上砥砺的人,他的生命就越会放出异彩。生命的异彩不在于哪一天突然博得了全世界的喝彩,而在于与交往的每一个普通人,都会在内心中说:“这是一个真正的人。”

    尽管社会沧桑巨变,涛走云飞,我们应该时时审问:

    我还是一名理想主义者吗?我相信,大多数人原本均为理想主义者,但是在社会的磨练中,在生命的撞击下,或者在各种所谓老道的经验教训中,逐渐不再是理想主义者,尽管社会上还有无数的理想主义者,但毕竟不是每一个人都是理想主义者。敢于做一名理想主义者,就要实施问问自己这个问题。有的时候,人的理想就是在一瞬间失去的,而人在失去自己夙愿的时候,往往不知不觉。经常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就是问了防止自己的理想无声无息地没有了。当理想失去的时候,他就真的失去了。一名理想主义者,就是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失去自己的理想。作者在书中提到了1988年诺贝尔奖获得者莱德曼教授的一封信,他所说的话是一名理想主义者必须具备的,“科学的享乐是带有观赏性的,您必须学会如何从别人的成就中获得乐趣,假如您通过辛勤的劳动体会到了学术研究的全过程,并且得到了胜利的话,那么您就是一个真正的科学家。”我们有没有同感呢?

    我敢于先做一名理想主义者吗?做理想主义者是要有勇气的,我教书十多年,认识诸多学子,畅谈起来,满腔热情,充满理想,但在日常生活中,却如同他人一般,不敢做一名理想主义者。这就需要勇气,而且需要有先做理想主义者的勇气。因此有的时候人际交往是一种循环,“均非理想主义者,我何必要做?”“如果理想主义者在一起,我就能做理想主义者。”关键是在一个人际群体中,第一名理想主义者从何而来呢?或者说最后一名理想主义者从何而来呢?理想主义者不先从自己做起,就不是理想主义者。理想主义者的真正精神,就是坚持自己的想象,“几回灵性识俗身,何时壮气振宇寰”。

    我做的是一名负有社会道义和责任的理想主义者吗?一名理想主义者,我想绝对不是为自己的一点蝇头小利而朝思暮想的“理想”,也不是囿于自己狭隘眼界的“理想”,而是一种追求集体荣誉的理想,追求社会责任的理想,追求民族梦想的理想。这样,才能信奉“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样回肠荡气的气概。一名理想主义者的快乐,完全不在于自己得到了什么,而在于坚持追求理想本身的快乐。至于这过程所给我们的一切,都是可以置之度外的,都应该看成是一种额外报酬,因为理想是没有穷尽的,而人的生命是有限的。理想往往是几代人的奋斗历程,甚至是一个民族千百年的奋斗历程。复旦大学追求一流的理想已经经历了几代人艰辛,并将继续经历更多人的艰辛,任何想在有限的生命中得到更多回报的人最终不能成为真正的理想主义者,任何不把自己的理想与更大的群体的奋进联系起来的人最终也都不能成为理想主义者。

    我之所以谈理想主义,是因为,我们攀登科学的高峰需要理想主义者,我们办一所世界一流的大学需要理想主义者,我们建设一个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需要理想主义者,我们迎接21世纪的到来需要理想主义者。

    作者特别提到“哥本哈根精神”,我祝愿复旦也信仰这种精神,也祝愿有一天“复旦精神”能够超越“哥本哈根精神”。

    多少年前,复旦就有一句话:博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何谓笃志?我愿意做理想主义者的解释:那就是坚守理想。复旦大学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英才,其实就是培养了一代又一代的理想主义者。复旦校园是或者应该是理想主义者的摇篮。杨校长的名言——追求卓越_最好地表述了理想主义精神。在任何时候,理想主义者都不放弃这种精神,都在自己做的每一件事情上追求卓越,都在自己生命的每一点消耗中追求卓越,都在历史的每一程进步中追求卓越。书的第177页上写道:“原来佛青(一种蓝色颜料)在那个时代(12世纪)同黄金一般珍贵,只用于极珍贵的手稿中。”一名理想主义者,一定能从这里面体验到一种莫大的快乐。


王沪宁 2013-01-23 16:30:50

[新一篇] 五岳散人:我們與世界差了一個臺灣海峽

[舊一篇] 學校要求看《建黨偉業》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