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历史的先声》随感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不知编者和出版者为什么没有以《庄严的承诺》作为这本书的正标题。“历史的先声”太抽象,给人以不知其所云的感觉,再加上封面上被宣传机构用到滥的伟人挥巨手的照片,弄到一本绝好的书——无论当严肃或消闲的阅读,还是作为手边随时查阅的资料——卖得平平,书评界也是一片寂然。当然,也许这正是出版者出于自保而追求的效果:今天中国的事是越来越波谲云诡了。

  说它好,是因为这本在世纪末的非常时刻,即当局对不轨出版物实施越来越严厉打压的时刻冒出来的老《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社论选,从头至尾没有一句对当局的不恭,只是平心静气地、有根有据地将半个世纪前(确切地说是1942-1949)暂时处于在野地位的共产党、包括它公开的与秘密的盟友们,为取得民众(特别是知识人和所谓民主人士)拥戴,所说的漂亮话,一一开列出来而已。

  说是平静开列,实有几分欺心,因为对任何稍有历史感的读者而言,都无法避开对照所引发的强烈效果。所谓对照,就是看那发话者当日所说与今日所为。于是乎,那当初承诺越是漂亮,越是理直气壮,其盗世欺名之面目,也就越显彰了。不信,只看这顺手拈出的几处:

  “中国的缺点,一言以蔽之,就是缺乏民主。……政治需要统一,但是只有建立在言论、出版、结社的自由与民主选举政府的基础上面,才是有力的政治。”(毛泽东,1944。按:全国人大委员长李鹏2000年3月9日说:‘人大常委会在工作中始终要自觉接受中共的领导。')

  “实行宪政……我们认为最重要的先决条件有三个:一是保障人民的民主自由;二是开放党禁;三是实行地方自治。人民的自由和权利很多,但目前全国人民最迫切需要的自由,是人身居住的自由,是集会结社的自由,是言论出版的自由。”(周恩来,1944)

  “英国对于反对党的讨论、辩论和评论,非常重视,所以由国库拨款成立反对党,使之评论政府。”(《新华日报》转引渥太华杂志,1944)

  “……一种是新专制主义者的报纸,告诉人民以谣言,闭塞人民的思想,使人民变得愚蠢。……它对于社会,对于人类,对于国家民族,是一种毒药,是杀人不见血的钢刀。……(其)记者,是专为专制主义者服务的,其任务就是造谣、造谣、再造谣。”(陆定一,1946。按:请参照自半个世纪来共产党党报喉舌)

  “人民的自由出版是近代文明的道路……它需要文明的创造,它需要文明的批判和自由研究——健全的文明都容许批评,它没有什么经不其文明批评之理……真正的出版法以人民的自由出版为常道,因为人民的自由出版思想信仰、良心、学术、言论自由集中的镜。” (《新华日报》专论,1944。 按:共产党建制50年,至今不见《出版法》出台)

  “纪念‘九一'记者节,全国记者们和同胞们,一致奋起,挽救新闻界的危机,挽救全民族的危机,反对‘一个党、一个领袖、一个报纸'的法西斯化新闻统制政策。”(《解放日报》社论,1943。按:而今这三个“一”是“稳定的需要”)

  “人民所享有的民权,不能不是愈到下层,愈广泛,愈直接。代表人民的所谓代表机关,不论是国会也好,人民代表大会也好,必须由人民自己选出的代表组成,否则这种机关,便不是民意机关。……人民要享有同等的被选举权,如果事先限定一种被选举的资格,甚或由官方提出一定的候选人,那么纵使选举权没有被限制,也不过把选民作投票的工具罢了。” (《新华日报》1944。按:中国的选举究竟代表几分民意,只看关心国事如笔者辈,只在19岁时懵懂懂投票一次,就再也不愿浪费时间当猴耍即可知。至于直到1980年代末才开始试行的村民直选村长,其主管官员如今已流落海外,曾经蓬勃一时的村民直选如今已附上“村党支部书记须由上级选派”)

  “统治者于屠杀青年之余,还没有悔过的表示,但舆论界几乎一致主张政治应民主,特别对于青年,万不应以武力对付。……对付赤手空拳的学生,实在无动用武力之必要。”(《新华日报》,1945)

  “有人说:共产党要夺取政权,要建立共产党的‘一党专制',这是一种恶意的造谣和污蔑。共产党作为民主的势力,愿意为大多数人民、为老百姓服务,为抗日各阶级联合的民主政权而奋斗……只要一有可能,当人民的组织已有相当的程度,人民能否选举自己所愿意的人来管理自己事情的时候,共产党就毫无保留地还政于民,将政权全部交给人民所选举的政府管理。共产党并不愿意包办政府,也是包办不了的。……共产党除了人民的利益与目的外,没有其它的利益与目的。”(刘少奇,1940)

  这后两则,套用一句鲁迅的话:“无话可说”。

—————————————————————————

作者简介:

  戴晴,1979年开始写作,第一篇小说《盼》发表于《光明日报·东风副刊》(1979年11月)
  1982年被接受为中国作协会员。
  历年发表作品有小说集《不》、《最后一个椭圆》;杂文集《魂》、《追逐魔鬼,挝住上帝》等;历史纪实《粱潄溟、王实味、储安平》、《储安平与党天下》、《走出现代迷信》;社会纪实《当代女性系列》;采访集《学者答问录》、《长江长江》、《!和?——大兴安岭火灾直击报导》等。并有多部作品被译成英文。


戴晴 2012-08-21 16:08:24

[新一篇] 憲政民主:現代政治合法性的基石 ── 為《歷史的先聲》(香港版) 而作

[舊一篇] 民主主義是生命的活力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