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閱讀 |
>>> 民初歷史變遷觀察 >>> | 簡體 傳統 |
1998年10月,国际小行星中心向世界各国天文台发布了一批新小行星命名公报,其中国际编号4566号小行星,命名为“曹光彪星”。从此,曹光彪的名字进入了宇宙太空,镶上了灿烂星辰。
曹光彪,香港永新企业有限公司董事长,香港港龙航空公司名誉董事长,上海白玉兰奖获得者。
小行星的命名,是一项崇高的荣誉。只有对人类对社会有杰出贡献的人,才有可能获得这样稀罕的机会。
棋盘街学生意出身
上海河南路附近的棋盘街,是过去有名的呢绒街,也是曹光彪早年生活和工作过的地方。
曹光彪说:“我从小是住在店后面的。小学下午4点放学回来,我就在店堂里帮忙,如果讲真正学生意,我四五岁就开始学了。所以到虚岁19岁的时候,去接替我父母管这个店,对我来说是轻而易举的。我的做法和他们有点不同,常常创新。棋盘街从前没什么大减价,我首创‘大减价’三个字。后来用‘足尺加三’,就是你买十尺送你三尺。那个时候,买呢绒料作都是做长袍子,买10尺送3尺,13尺可以做长袍子了。”
靠呢绒起家的曹光彪,年轻时代就富有创新精神。上个世纪中叶,曹光彪去了香港和澳门,又在那里开创了当地的毛纺工业,并把自己的企业取名为“永新公司”。
后来,曹光彪成为了“毛纺大王”。他又尝试到国外办工厂,把毛纺厂办到了印度洋上的岛国毛里求斯,巧妙地利用了市场规律,大力拓展海外毛纺事业。
曹光彪说:“在国内开的毛纺厂、服装厂也有限制,要进口配额(quota)。毛里求斯,外国政府对它优待,不需要配额。所以我们在毛里求斯20多年,从无到有,现在发展到有一万多工人了。非但不要配额,而且像美国这样是免税进口的。”
曹光彪在毛里求斯的毛纺厂越办越大,成为当地最大的工厂。由于曹光彪对毛里求斯经济作出了巨大贡献,毛里求斯政府请他担任毛里求斯驻香港名誉领事。
补偿贸易的先河
中国大陆改革开放之初,曹光彪经常来回于香港和内地之间做贸易。
曹光彪说:“因为我北京有一些做进出口贸易的朋友,我认识的一个朋友叫陈生中。陈生中先生是部长级的进出口总公司总经理。他请我吃饭,他的意思是叫我多推销些国内的纺织品。我说我尽量推销,但是国内的产品往往有缺点,和外面的要求有所不同。我和他说,能否让我来开工厂。他笑了笑说,那倒没听说过,你怎么开工厂。我说,我想我能开工厂,我写个计划给你,再写封信给你。他说,那好,你去写。”
曹光彪回到澳门后,埋头起草利用外资投向内地办厂的计划,这在当时是没有人做过的事情。
曹光彪说:“我写这个计划,我公司里没一个人知道,我子女也都不知道,包括我老婆也不知道,我蛮详细地写了这份计划。计划里的宗旨是国家不用拿一分钱出来。所有需要的东西,包括钉子、玻璃甚至砖头,我都从外面运进来,机器更不要说了。我来培养厂长,训练干部,培养工人。”
曹光彪的计划送到了北京,有关部门很快就批准了这个大胆的计划。
曹光彪说:“很快就批出来了,完全照你意思办。我就提出,在离澳门近点的地方给我块地,地面不要大。”
一家前所未有的工厂在珠海香洲摧枯拉朽,破土动工了。曹光彪敢为人先,率先吹响了在内地投资办厂的冲锋号,创办了一家珠海香洲毛纺厂。
曹光彪说:“原料是我们从境外运进来的,产品百分之一百运到境外去。所以国内出工人,当中有笔利润,生产过程中有利润。利润逐步还给我们,用利润来偿还我们的投资。后来就变成补偿贸易了。”
曹光彪是先驱者,开创了补偿贸易的先河。改革开放的春风,迅速吹遍祖国大地,许多地方都出现了引进外资采用补偿贸易来办厂的形式。可是,有人跟不上形势,唱起了反调。
曹光彪说:“珠海香洲毛纺厂一开出来,外地有的厂长想不通了,写了篇文章,在《浙江日报》上发表:《资本家又来剥削了》,讲我们不好。我知道这事以后,自己就写了篇文章,不用我名头出面。用曹其真和我一个伙计名头出面,写给了《人民日报》。《人民日报》完全照登。我批评这个地方报纸不对,批评他们说法不对,批评厂里弄得一塌糊涂,乘此机会都讲一讲。海外的人来办工厂是经过政府批准的,我们剥削不剥削不管,总之使国家工业化快点,大概是这个意思。”
创办港龙航空
改革开发的新浪潮,迅速冲垮了不合时势的旧观念。曹光彪的新做法也得到了社会的认可。
曹光彪一直想做新鲜的事情,他经常坐飞机去世界各地。有人建议他办航空公司,打破洋人当时对香港航空权的垄断。
曹光彪说:“回去之后,就一门心思想怎么可以搞航空公司,这样开始的。因为航空公司要登记等手续比较麻烦。香港比较容易,香港原来有条例规定的,随便谁都可以办航空公司的。我去申请,香港就批给我,可以办航空公司了。”
办航空公司要让飞机飞起来,并没有想象那样容易。曹光彪也碰到许多困难。
曹光彪说:“经过好几年的斗争,现在可以讲,这是真正的斗争,不是做生意,还要和英国人斗。英国人通过一条法律,说一条航线只准一家航空公司飞,那我们等于没有航线了。国内不开放,我们就没航线了。国内一开放,要民航局同意。”
曹光彪最艰苦时,一连十多天忙得没法洗澡。他百折不挠,日夜奔波,争取航线。在他和同仁的努力争取下,港龙航空的第一架飞机终于飞出了第一个航班。
曹光彪说:“人家笑我说:这个航空公司天上有飞机,地下就没飞机了,因为港龙航空起初只有一架飞机。飞到厦门,厦门很欢迎。到上海,上海非常热烈,很多人来欢迎。”
曹光彪说:“不赚钞票的,越是不赚钞票越是要攻关,攻到它赚钞票为止。企业的成功失败就是钞票,港龙蚀本蚀了好几年了,我们没有投降过。”
曹光彪是见困难不低头的人,越是风险越敢上。
港龙航空度过了困难期,现在已经发展到一定的规模。航线遍及国内14个城市和东南亚8个终点站。
曹光彪说:“永久的港龙航空荣誉董事长,就是我的待遇。待遇也没什么待遇,工资也没什么的。只是我每次坐飞机都不要钱的,总是头等舱,头一个位子。”
888元美金的楼面价
曹光彪积极参与上海的经济建设,最先关注的是南京路上的永新广场项目。
曹光彪说:“最早我看中的是,我当初觉得国际饭店已经旧了,金门饭店也旧了。我希望大点的一块地。那他给我这一块地。我想第一块地,我总得拿下来的。我说我不还价,价钱开出来是999元美金。他一看我真的不还价,他自己到区里去商量。商量后,他和我说,我给你便宜点吧:888元美金一平方米。”
在商场,不讨价还价是一件希奇的事情。曹光彪的儿子曹其东领悟了父亲的伟岸大度,父亲是一门心思在老家成就一个事业。
曹其东说:“当时就出来了888元美金一平方米的楼面价的价格,这个价格成交后,我们当初觉得没什么,但在当时上海引起了相当大的轰动。一个是成交那么快。第二在这个南京路黄金地块成交了一个楼宇,888元美金在相当一段时间里,成了上海旧城改造土地的一个价格指标。”
从某种意义上说,这也是上海当时房地产市场红火起来的催化剂。
曹光彪说:“隔了一个星期签合同。签合同当天,我说这888元美金就是买这块地的。另外,我捐100万美金指定给小学校,叫曹光彪小学。现在听说这个学校是上海最好的学校之一。这个学校派出去竞赛的学生,数学头脑比赛得过许多次第一,也得过第二、第三。他们每年出去比赛的费用都是我们送给他们的。”
慷慨的曹光彪,向清华大学、浙江大学、杉达大学等国内教学结构捐赠了数亿元巨款。曹其乐说:“我父亲自小因为家境比较清贫,没机会读书,所以他在自己事业有所成就后,一直希望在教育中能够圆自己一个梦。”
一楼两制的尝试
曹光彪说:“永新,我自己想出来的。因为,永新,去配的英文要合得拢的,英文里要有这个词:Novel,也是这个意思。中文里叫永新,永远要新的,创造新的事情。”
出新意,办新事,是曹光彪的主旋律。曹光彪看好彩电市场,投资了上海永新彩管,成为当年上海的一号工程。
曹光彪又接下了上海淮海路上的二百永新改建任务。
曹光彪说:“因为开门市店,12层太大了。这幢楼下面也不行,上面不造上去,市政府意思要造上去,那么只有这个办法了,就是下面作为我们和他合资的,上面写字楼的房子我们批租。等于一半是批租的,一半是合资的。”
一楼两制,也是曹光彪的创新之举。二百永新获得了良好的效益。
曹光彪说:“开业以后,和上海其他传统的百货商店最大的区别,就是我们经营的(服装)品种有大幅度的缩减。我们这里全部经营以服装为主的百货商店,在上世纪90年代的时候这个经营思想是新的。当时大卖场还没出来,百货商店,什么叫百货,百货就是要包容万象,样样都要卖。”
曹光彪不停脚步,还是想做新的事情。
永远创新的意思
上海要进行旧区改造,曹其东受父亲曹光彪之托,来参加徐汇区的房产招商会。
曹其东说:“我受我父亲的指令,飞到上海。就在当时的大千美食城,去参加他们的招商会,在这个招商会上推出了四个地块,有文字介绍和图片。当时因为我并没有这方面经验,造民用住宅,从来没做过,既然区政府这样看得起我们,要求我们参加。我父亲就给我一个主意,你就去做一块地。我就说,我是比较保守的,要从各方面考虑。我对区政府说了一个意思,我们就做一个项目,但是最小的项目给我。”
在上海房产低谷时,曹其东选择的最小地块,建起了永新花园,尝到了甜头。接着,曹其东要做永新花园的二期、三期,把房产的盘子做大。
曹光彪说:“开心的时候就是我解决困难了。困难没解决的时候,我也没不开心,但总要动脑筋如何解决这个困难。当我解决了,这个困难被我克服了,觉得做人十分开心。我相信,任何人要做什么事情不可能完全没困难,除非你不做事情。”
曹光彪非常关心时事政治,每天都要看电视读报纸,,对经济大势作出判断。
曹光彪说:“永新,意思就是永远创新。我现在八十几岁了,仍旧在找新的事情做。老的事情做过了,人家接手去做了,我也不去多问了。明天,我和德国人签个项目,这是全世界光学最好的一家公司叫蔡司。蔡司,我想上海稍微有点年纪的人也都知道,全世界都知道的。我的目的是把他们引进来,甚至于我主动提出对他们讲,你们来做大股东,我做小股东,只要你们肯来。因为他们来,我的目的完全不是因为将来分钱,投资我们先来,钱我们投下去。你觉得这个好的,你技术拿出来,在中国做好了,我把55%(股份)让给你。但是你一定要把技术拿出来。他们也同意了,因为他们风险少了,风险实在是我们的。”
曹光彪曾经担任国务院港事顾问,为繁荣香港出谋划策。
曹光彪说:“我现在仍旧在做新的事情,现在已经做好的事情,也不是忘了,而是当作已经过去了。现在我做的事情,多少都带一些高科技。”
曹光彪正是这样一个永远创新,永不停留的人,就像天上的星星永远在轨道上运行。
冯乔 2012-08-14 23:43:58
稱謂:
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