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一读】天才即耐性:不安,最能使人的思想有魅力

>>>  深度觀察清末民初精神脈絡  >>> 簡體     傳統

编者按

“如果深究这些天才的形成原因,会发现,他们之所以能够坚持,之所以有那个耐性,是因为有来自内心深处的驱动力,而一般人是缺乏这种内心冲动的。”今天的文章选自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着名性学家李银河的博客,周末愉快!


蒲丰(Buffon)有一次说:天才只不过是更大的耐性而已。此话怎讲?


蒲丰是18世纪的法国数学家,他发明了数学史上着名的投针试验,被命名为蒲丰投针试验。后人根据这个原理,做了投针1000次、3000次、5000次的试验,获得圆周率。几千次的投针试验,的确需要耐性,这只是蒲丰的话的最直接解释。


引申开来,蒲丰的话可以被理解为:当别人已经无法忍耐而去的时候,天才是那个还在坚持的人。那些天才画家都是一直在画画的人(毕加索一生画了37000多幅画,平均每天一幅);那些天才音乐家都是一直在作曲的人;那些天才文学家都是一直在写作的人。在别人做其他事情时或者无所事事时,他们却一直在创作着后来被称为天才的作品,他们本人也因此被后人称为天才。


如果深究这些天才的形成原因,会发现,他们之所以能够坚持,之所以有那个耐性,是因为有来自内心深处的驱动力,而一般人是缺乏这种内心冲动的。只有热爱,酷爱,内心的纠结,焦虑,才能构成这种内心的冲动。纪德在日记中写道:“有一件东西最能使人们的思想有魅力,那就是不安。”许多成功的写作者都是内心备受痛苦折磨的人。由于内心的不安、痛苦和纠结,他们总在自问自答,于是写出来的东西就打动人。只不过痛苦有大小之分,如果仅仅是个人的琐碎的小痛苦,就是一个比较渺小的作家;如果是人类面临的大痛苦,就是一个比较伟大的作家。


发自内心深处的不安和焦虑不仅最能打动人心,而且形成永不枯竭的内心动力,最终产生天才作品,最终使人变成天才。




综合 2022-01-09 18:58:25

[新一篇] 【周末一讀】柴靜:一百年前的醫患關系

[舊一篇] 【禁區年譜】莽夫變儒將:大陸影視作品中的張靈甫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