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党校日记》选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中央党校日记》选

                   1955年10月20日  上课时间  星期四

   记录一些脑袋里涌起的问题:
   A.要研究并回忆1949年,二中全会以来,到总路线,到合作化运动的政策上的
脉落,并把它与历史唯物主义对照印证起来;
   B.详细考虑一下这么几件事:一、统购统销,梁黄叫嚣;二、增产节约,工农
联盟的一个方面的调整;三、合作化运动,工农联盟的最积极方面的措施;四、合
作化运动中所决定的对“巩固团结中农的措施”,与对农业生产的增产与减产的影
响;五、对农村中新投入的资金,与这些资金对农业生产资料购买力增长的作用,
对工业生产的增产的作用;六、对五年计划的修改的影响——a.一般工农业生产指
数;b.农具(拖拉机)基本建设的速度;c.与农具相关的工业(例如石油)与交通
运输的变化;
   C.自己的思想方法,似乎会抓主流,往往忽略(不是往往,而是习惯的、自觉
的)矛盾的各个方面的具体分析。
   D.我们的五年计划,开始编制时的速度总是“增长率的渐减趋势”,主要原因
就是对生产、技术、产品及其原料工具间的联系的知识不完备所致。
   经济上的预见性,与规律掌握运用之不足;基本建设的勘察设计资料的年度太
迟与储备资料之不足;技术人员与工人的不足。——除这些困难,还有什么?
   第二个以后的五年计划的增长速度如何?

                         10月24日  星期一  晚

   今天准备了讨论生产力与生产关系——实际上是讨论合作化问题的提纲。有机
会把各项有关文件详细读了一下,这是好的。三四年来,很少这样做了。
   思想的细密化,过去实在不够。过去实在是才子式的乱闯乱碰。碰到对的,就
干一阵,碰不对了,就倒一次媚。这种危险做法不能再来了。
   做思想总结,也算有了一些基础了。

                      1955年12月16日  星期五  午

   昨天听了十二月五日中央会议的传达。现在反保守主义已整个的提出来,过去
反盲目冒进中曾反掉了一些积极性,也提出来了。八大的中心是反保守主义,这样
速度问题就提到议程上来,过去许多很难解决的矛盾就会逐步解决了。
   来想想这些矛盾:
   (一)“大规模建设”与失业解决的遥遥无期。曾经想归咎于人口之多,可是,
马尔萨斯理论不是错误的么?提倡节育,可是女人肚皮还是要大起来,而且即使是
好像英国0.65%的年增加率,我们也受不了呀?怎么办呢?
   (二)工业不发达,可是大量轻工业设备利用率不高,30万机电工人是“吃不
饱,吃不了”。据说是因为习惯修配,技术不高,而目前进行的现代化的建设则技
术要求很高,则吃不下去云云。可是我们还是能够做几百千瓦以至一二干瓦的发电
设备的呀,大批城市与农民,依然在中世纪状态,大量机电工人则无事可做。据说
是要集中国家财力进行重点建设。可是重点建设中倒发生了货弃于地的情况。
   (三)深山探宝,准备建立现代化工矿,可是交通不发达。交通要等总规划,
总规划又要等摸清情况。于是大量人口失业要等建设展开被吸收的,又一齐搁浅在
摸清情况这一点上面,于是一个狭隘范围内的规律:设计赶不上施工,变成全国范
围的规律了。
   (四)发展教育,结果中小学毕业生据说又嫌太多了。
   归根到底,这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适合,下面几个方面是值得考虑的:
   一、广大的中国农村,自鸦片战争以来,连封建式的文景之治,乾嘉之治都享
受不到,已经一百多年了。军阀混战与抗日战争更是把中国农村搞到一塌糊涂(从
这一点说,坚持抗战前水平作为我们成绩的比较是极不像话的)。全国解放以后,
中国农村从封建统治下解放出来,应该发挥神话一般的力量,谁看不见这个力量,
谁就不能引导中国向前进。毛主席对此提出了问题,这是极其正确的。    



   二、工业建设,必须使用现代技术,迎头赶上。但是,如果仅仅依靠输入的计
划工作,输入的工业化方案,这还只是经济建设上的教条主义,这不是从中国土地
上生长起来的东西。
   历史观点是需要的。英国在十八世纪中叶以后,总共才多少人口?十九世纪八
十年代以前的美国也划入英国经济范围中去考虑,又总共只有多少人口?当然,我
们没有大量的处女地,但(一)我们有土改以后,合作化以后的农村;(二)我们
有多年积累下来的工业农业的科学技术力量,好好发挥起来,为什么不能出现英国
在十九世纪四十年代至七十年代的极度繁荣?
   那样的极度繁荣,在英国是神话般的速度,也是神话一般的危机混乱来实现的,
但总而言之是实现了。我们不会发生这些混乱,起码现在过剩的轻工业设备,机电
工人,与中小学生马上能够得到“效力”的机会。再往上去,即使暂时会出现失调
的危险,总之这是压迫我们进步的失调,这是一点坏处也没有的。
   三、说工业靠农业落后吃饭,我认为是不正确的。不错,若干需要现代技术,
而建设又费时间的工业,延迟一些,是靠农业落后吃饭,但必须看到,不仅工业靠
农业落后吃饭,同时也是工业深受农业不发达之苦。这就是现有设备与人力之不能
获得充分利用。同时也还有一个问题,即许多现代化工厂是在外遣人员进行学习,
为什么不能设想,充分利用现有设备与人力,充分获得因需要扩大之故,而能在充
分生产,大量添加人员之中获得训练技术人员技术工人的好处呢?这种现象,才真
正说明了我们的计划,我们的建设是输入的,不是在中国土地上生长出来的东西。
   四、另外,工业企业的经营与经济效率,现在讲究苏联标准,这没有什么不好,
而且,确实在过去几年中已经获得了这方面的好处。但在资本主义初期(就算在苏
联建设初期吧),就是那样有效率的么?这里用得着马克思主义了,就是效率高低,
是被当时的社会生产水平,社会劳动生产力所决定的。超过的叫做高,不超过的叫
做低,这完全是历史的,不能建立一个什么绝对的标准。我们现在的社会平均劳动
生产力是什么情况呢?是世界标准的高效率与中世纪标准的效率同时并存,并且还
有多少人因其劳动得不到使用而被浪费着。这样,从底上发掘这些劳动潜在力量,
首先使农业中的劳动效率发挥起来,然后充分使用各方面的人力,先使大家站到工
作岗位上去,有若干个高标准在那里,把低的一步步提高起来,这样做,我们的国
民收入,一下子就会提高很多。我们过去是追求高效率,不高的不要,甚至搁起来
不让它进入生产阵地,这是非马克思主义,这是教条主义。

   当然,这些都是马后炮,片断感觉到的,不能说是系统的思考,而且确实也不
是系统的思考。
   观察这个问题之被提起,被认识,也必须要有历史观点。
   首先是时间的条件。一九五三年抗美援朝才结束,抗美援朝可以说是对外斗争,
也是对内斗争,它是对新中国的一个考验。农业中潜在力量的认识,这是一个世界
上的新问题。世界上像中国这样的国家,只有中国跟印度两个,理解中国历史,理
解中国农民,理解反掉了封建压迫后中国农民的力量,特别是中国农民在生产上的
力量,即便是中国人,也不是很快就能做到的。而且,人到底是历史的动物。过去
中国人民在历史上有巨大的创造,可是在现代经济建设中他们能够创造什么,怎样
去创造,毕竟历史没有给过什么给我们,因此就必须要花一些时间去认识它,并且
也只能在斗争中去认识它。
   其次是,认识这些问题本来不能靠外国同志帮助我们,靠我们自己去认识。恩
格斯说得好,思维依存于客观事物,可是思维还不能不从已有的思维方向开始。这
么大一个国家的工业化(作为整个经济建设的组成部分,重要开端)我们自己确无
经验,不能不借镜他国。这是因为苏联是按照马克思列宁主义建设成功了的国家。
从思维运动的规律来说,从认识的片面到全面,并且,从现有的思维方向开始,又
联系到我们自己的客观实际,再提高起来,全面化起来,路径是不能不这样走的。

   传达只提示了方向,只是开端,具体的方案连提都没有提起呢,这是一个完整
的方案的形成,有一年时间不算太长。可以肯定的是先不讲号召全国,在实际斗争
中反保守主义,就是以制订方案一点而论,也还会经历极其复杂错综的斗争。
   这一方案的制订,又是在实际斗争中制订的。现在好了,现在这个方案的制订,
已经不是单纯的从几个要求,若干个现代化的大厂,西南大铁道,西北大铁道出发
了。而是农村生产,地方工业,水利,交通建设,从下面翻上来。私营工商业的力
量全部计算进去。上上下下要翻几个个儿的。也只有这样制订出来的计划,才是真
的从中国土壤上生长的计划,不是外来的,不是自上而下灌注的。

   一个月之前,听到外面斗争热闹的消息,还不免有怅惘之感。上星期日在家,
还不免有寂寞之感。现在倒确是好。理解问题是要有历史观点的,没有牢骚。“我”
怎样,目前就是要好好读书,不会像在延安那样“闻捷则不安”了(杜文伯倒有此
情形的)。并且,我深信,不论在哪一个工作方面,我还不会白费。这将近四个月
的学习,确实眼界开阔了,就一定要眼界开阔了,才能正确理解问题,将来也能好
好处事对人。马克思站在智慧的高峰,他之批评蒲鲁东,并为蒲鲁东做结论,是多
么冷静,深刻呀!想想马克思写信谢谢恩格斯寄十五镑给他,对蒲鲁东做这样的结
论,真是高超的圣者。我们只是白领工人,只是一个普通的工作者,可是也得取法
乎上,仅得乎下呀!

                     (顾准在中共中央高级党校的日记,由高梁提供)


网载 2015-09-02 22:20:14

[新一篇] 上海職員與職員運動

[舊一篇] 《商城日記》選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