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债黑洞到底有多大?

>>>  當代歷史與思想  >>> 簡體     傳統

财识网编者按:从外贸到地方债务,一个个真实的数据曝光,低迷的数据既是危机的症状,公布真实数据也是决定以新方法治病的前兆。审计署揭开热气腾腾的锅盖,大家离得远些,以免被烫伤。


导读:

  地方债黑洞引警觉
  审计署将详查
  黑天鹅效应最可怕
  是时全面重估地方债风险


  “近日,根据国务院要求,审计署将组织全国审计机关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审计。”国家审计署网站28日挂出的一条短消息,瞬间传遍市场,释放出强烈的信号———地方政府债务“黑洞”已经引发中央高度警觉。专家认为,地方政府的违规融资行为将是此次审计的重点,同时乡村一级政府债务情况也有望纳入审计。


  中央高度警觉 审计署将详查


  政府性债务包含地方政府负有偿还责任的债务、负有担保责任的债务以及一些其他相关债务,尤其是一些地方融资平台公司的债务。对政府性债务进行全面审计并非第一次。审计署曾于2011年3月至5月对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本级及所属市(地、州、盟、区)、县(市、区、旗)三级地方政府(以下简称省级、市级、县级)的债务情况进行了全面审计。结果显示,截至2010年底,除54个县级政府没有政府性债务外,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万亿元。此后,审计署并未进行过全国性的政府性债务审计,而在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间,审计署也曾对36个地方政府本级2011年以来政府性债务情况进行了审计。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今年7月首次公布其对中国政府债水平评估称,2012年广义政府债务(包括中央和地方预算内及未列入地方预算内的,如地方基础设施建设支出)已超过GDP的45%。而据渣打银行日前发布的《亚洲债务大起底》报告估算,截至2012年末中国政府债务占GDP的78%。虽然不少国内或国外的机构给出了各种估算,但目前政府性债务规模并无官方的权威统计。


  “中国究竟有多少地方政府性债务?这个连地方政府自己都说不清。只有全面的政府性审计,才能给政府债务管理提供更充分的信息。”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研究员杨志勇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有业内人士表示,地方政府债务期限结构如何,以哪些方式筹借,偿债率多大,履约记录如何,由地方政府债务形成的资本运用情况如何,所投资的项目是否能自行维持债务偿还与周转,这些都需要权威的统计。


  中央财经大学财经研究院院长王雍君接受采访时指出,“此次政府性债务审计是全国范围的一次摸底,我估计会比2010年的地方政府债务审计更彻底、更全面,主要是看2010年以来地方政府又新增了多少债务。”有媒体报道称,不同于2010年的三级地方政府审计,此次审计署将对中央、省、市、县、乡五级政府性债务进行摸底调查,新增了对乡村一级债务的审计。针对五级政府审计的说法,审计署新闻处相关负责人并未予以证实,不过在业内专家看来,这种可能性非常大。一位接近财政部的人士曾对记者表示,“在一些乡和县,地方政府财政和债务问题非常严重,特别值得重视。”


  “应该说,现在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较为集中。但是,风险到底有多高,能不能转化为危机,会不会失控,我们现在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统计渠道。”王雍君告诉记者“现在关键的一步就是识别、预警,看哪里有危机。审计的重点将是对违规的审计,比如违规担保、违规借款、债务资金的违规使用等。通过这个过程了解地方政府的债务究竟有多少,就可以为预警提供宝贵的信息。”


  而市场则担忧此次审计将对市场产生“地震式”的影响。光大证券曾预计,今年下半年到期的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工具(LGFV)约有人民币1270亿元(合210亿美元),几乎等于上半年627亿元的两倍,规模为2000年以来最高。海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迅雷(微博)表示,从市场角度看,地方债的风险非常大。他进一步解释道,“地方政府常通过借新债还旧债,审计进入后,对资金来源查得比较认真,举新债不那么容易了。如果不让借新债了,那么旧债的偿还压力就比较大了。这种风险是普遍性的。”不过,李迅雷也指出,和地方融资平台相关的银行贷款、企业债券、信托产品都会受影响,产品的发行规模可能会减少,不过其他方面的影响应该不大。


  黑天鹅效应最可怕


  与以往对地方债务的审计相比,此次审计级别高、覆盖面广、试图全面重估中国地方债务风险。这意味着,此前的地方债审计数据已经滞后、定点样本筛选未能全面反映地方债务风险,此次审计结果如果透彻准确,起码可以完全三项任务:确认地方政府通过地方债对经济与金融的渗透度、确认地方债务的金融风险有多高、未来需要通过什么手段化解金融风险。


  金融最大的风险是不确定风险,黑天鹅效应才是最可怕的。


  2011年6月,审计署披露,截至2010年底,全国省、市、县三级地方政府性债务余额共计10.72万亿元,这一债务总额占2010年GDP的1/4,在可以承受的范围之内,只有两成地方政府负债超过警戒线。往往理论考核情况可控,一旦实际压力测试就是一地鸡毛,从今年6月上海银行间同业拆借市场危机,就可以看出银行主导市场的杠杆之长、风险之大。


  此后情况恶化,今年6月的数据,审计署对36个地方政府本级2011年以来政府性债务的抽查结果,债务3.8万亿元,有17个城市资不抵债。考虑到抽查的都是有资金与人口吸附能力的大城市,考虑到这些城市的土地财政情况好于其他城市,潜台词是,那些未被抽查的中小城市情况更糟糕,有可能绝大多数资不抵债。


  账目真实才谈得上正确处理。巨大的地方债务是个棘手的难题,危机迫在眉睫。国际知名信用评级公司穆迪预计中国地方债下半年到期后会有违约风险。而光大证券预计,今年下半年到期的中国地方政府融资工具(LGFV)约有1270亿元,几乎等于上半年627亿元的两倍,规模为2000年以来最高。明年将有2088亿元LGFV债券到期,比今年规模又增加10%,比去年高22%。


  到底是捂着,还是揭盖子?还是根据审计署报告,2010年末的10.72万亿元地方政府债务中,41%于2011年、2012年到期,也即4万亿元地方债务在过去两年内已到期。而今年上半年,银监会主席尚福林在银监系统内部会议上称,2012年末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9.3万亿元,而公开数据显示,2010年11月末地方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为9.09万亿元,英国《金融时报》据此推算,地方政府本应于去年底前连本带息偿还的近4万亿元的地方债务中,各银行至少延展了3万亿元,占比将近3/4。


  是时候全面重估地方债风险了


  虽然这一数据被认为夸张,没有充分纳入这两年大幅上涨缓解财务压力的土地收入,但可以肯定的是,上万亿元的地方投融资平台贷款展期,是事实,也有一部分转移到了信托等行业。这相当于击鼓传炸弹,除非中国经济大幅上升,否则这颗炸弹迟早要爆炸。我们有必要睁开眼睛看一下,某些地区为了所谓的面子工程,为了GDP增长,已经付出了多大的代价。仅看某些地方的政绩,不看负债,片面地只看面子不看里子,以GDP为唯一标准选拔官员,要出大问题。


  可以肯定,在债务重组过程中,必定有部分资产转移、有部分债务转移、有部分债务违约,希望风平浪静地度过眼前危机,几无可能。


  地方平台债如此之多,反映了中国各地经济由地方政府主导的现实,政府通过掌握各类金融资源如地方商业银行、平台公司等,导致投资效率日益低下,借助公共资源攫取民间资源的现象层出不穷。上海银行间资金拆借平台停止政府平台项目审批和拆借,既是实际压力测试,也是向社会释放的改革信号。


  从外贸到地方债务,一个个真实的数据曝光,低迷的数据既是危机的症状,公布真实数据也是决定以新方法治病的前兆。审计署揭开热气腾腾的锅盖,大家离得远些,以免被烫伤。




网载 2015-09-02 22:19:16

[新一篇] 經濟學人:中國女性嫁給房貸

[舊一篇] 廈門遠華案絕對內幕:上海小姐紅樓鎖高官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