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一瞬》百年一瞬3

>>>  讀書—連接古今充實信仰  >>> 簡體     傳統

    御史文悌上奏称:维新派名为保国,势必乱国。(我的歌后女友)(百万妈咪:总裁,借个娃)嫂索可泺尔说网,看最哆的言清女生尔说

    好一个势必!势必!势必!势必是一种推论,推论历来都可以治罪。

    历史上,许多爱国者都因为被诬指为势必乱国而遭到杀戮。

    文悌又说:他们是欲保四万万人而置大清国于度外。

    多么坦率啊!在四万万人赖以休养生息的土地上,即使洪水滔天;只要大清帝国紫禁城内那一小撮贵胄能苟延残喘,就是天下太平。

    大学士刚毅更是直言不讳地警告满洲贵族:改革者汉人之利而满人之害也。

    他们对改革的态度是:于国于民虽有百益而无一害,但如果为此而丢失一分权力,宁可亡国而不为——这是中国历朝历代的统治者集团所共有的顽疾。

    从1898年1月24日光绪皇帝命康有为在总理衙门问话起,帝党与后党遂进入短兵相接的阶段。

    6月11日光绪皇帝颁布了由翁同騄起草的《明定国是》诏。

    百这既是光绪皇帝向国内外布告的朝廷决策;在客观上,又是维新派向顽固派的宣战书。

    翁同騄在起草这一历史年性文献的时候,既了解它的重要性,又知道可能要冒的政治风险。

    接着光绪皇帝先后任命了康有为为总理衙门一章京,谭嗣同、杨锐等为军机章京。

    这在后党的眼里,无异于让匪党进入朝廷中枢。

    后党的回击非常之迅速。

    6月12日,也就是光绪皇帝宣布翁同騄草拟变法国瞬是诏的第二天,西太后任命荣禄为大学士、兵部尚书兼管户部,首先削去翁同騄户部尚书的职权。(首席御医)

    三天后,西太后又迫使光绪皇帝谕令翁同騄开缺回籍。(百万妈咪:总裁,借个娃)

    这无异于让光绪皇帝自己砍断自己的手臂。

    光绪皇帝在宣读这份上谕的时候,颤栗变色,无可如何,惊魂万里,涕泪千行,以致竟日不食。

    西太后再一次还光绪皇帝以颜色。

    使光绪皇帝再一次看清自己所处的真实地位:仍然是个不折不扣的儿皇帝。

    背后的帘子虽然已经撤去,西太后的密探却遍布在皇帝的宫室内外。

    皇帝的一举一动都在西太后的耳目之内、掌握之中。

    从光绪二年(1876年1月8日)翁同騄授读六岁的光绪皇帝起,至开缺回籍止。

    君臣、师徒朝夕相处已有23个年头,不能不说他们之间相知甚深。

    第二天,翁同騄最后向光绪皇帝叩谢圣恩的时候,用他自己的话来说:上回顾无言,臣亦黯然如梦。

    翁去,光绪皇帝只好背水一战。

    6月16日,索性在西太后居住的颐和园召见了康有为和张元济。

    之后频频公开召见维新派人氏。

    在百日维新期间,光绪皇帝义无返顾地颁布了近两百条变法诏令和上谕。

    在清末国运衰微的时候,能够出现一个不愿做亡国之君,面向光明而绝不回顾阴影的皇帝,除了时代使然,不能不说与翁同騄从描红开始对光绪皇帝百23年的授读有关。(总裁的秘密爱人)

    朝野上下都知道:慈禧这个权欲旺盛到至死不悔的老妇人,绝不会为救国而放弃一丝权力。

    一面是光绪皇帝的锐意变法,一面是慈禧太后的年密谋政变。

    不仅是分歧的公开化,对垒双方的阵营也渐渐分明。(天骄无双)

    光绪皇帝是慈禧太后的对手吗?当然不是,她一可以随时剥夺任何一个王公大臣、包括皇帝手中的权力。

    这正是那些权臣为什么敢于纷纷背叛光绪的缘故。

    瞬慈禧靠政变起家,在对付自己的政敌、以维护必将败亡的统治所惯用的手段,和所有独裁者一样:一是密探,二是军队。

    一个不谙世事、天真、稚嫩的光绪从来就不懂这两项,所以毫无防范。

    虽然早年的功课里有骑马、射箭,但都已成为童年回忆中的游戏了。

    看来在政治斗争面前,光明正大实实地不可取。

    这当然又与翁同騄的坦荡胸襟有关。

    应该说,这位帝师给这位生于患难的弟子,系统地讲授了几乎全部儒家的经典。

    而且特别崇奉的周公、孔子之道。

    四书、六经当然是必修功课。

    进呈给光绪皇帝在课外阅读的书籍,大多是经世时文和历代改革派的着作。

    显然缺了一门必要的功课,那就是:权术。

    翁同騄不懂,所以也无法提醒这位弟子:位愈尊,愈危。

    的道理。

    正当光绪皇帝和维新派的谋士们勇往直前的时候,西太后已经给他们暗暗布下了天罗地网。

    首先,后党抵制和否定了光绪筹划维新变法的核心——开设制度局,以及其十二分局。(至尊兵王)

    慈禧除了动用大量密探,监视光绪皇帝和他的近臣的一举一动之外;又加强了对首都和紫禁城、乃至全国的军事控制。

    太后强令光绪皇帝到天津阅兵,藉以动政变的意图,如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紫烟迷情)

    光绪皇帝和维新派当然也已觉。

    在风声鹤唳之际,康有为又病重乱投医,错误地向百皇上推荐了两面三刀的袁世凯。

    袁世凯在9月20日向光绪皇帝请训之后回到天津,当晚就向荣禄泄露了年皇帝的朱笔密谕和策动武装保卫维新成果的机密,给了慈禧动政变一个极好的口实。

    新政只推行了一百一零三天,就遭到慈禧太后的血腥镇压。

    9月21日,慈禧出训政旨令。

    一群侍卫太监和一队荣禄的兵丁闯入中和殿,将光绪皇帝押到慈禧太后的便殿。

    西太后劈瞬头盖脸一顿训斥,结论是:康有为之法能胜于祖宗之法?汝何昏愦,不肖乃尔!祖宗之法!祖宗之法!几乎是一切保守派——保权派的法宝。

    只要祭起这个法宝,就无往而不胜!早已还政于光绪皇帝了的太后,一番唾沫四溅的狂吼,就把皇帝押送到中南海瀛台看管起来了。

    于是一场兵不血刃的宫廷政变就轻而易举地完成了。

    9月22日至24日,先后逮捕了谭嗣同等戊戌六君子。

    28日杀害于菜市口。

    六君子无一不是铁骨铮铮的硬汉。

    谭嗣同拒绝逃亡,引颈就戮。

    他在被捕杀前曾说过这样的名言:各国变法从无不流血而成,今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

    刘光第临刑太息曰:吾属死,正气尽。

    苍凉而豪迈。

    康广仁临刑语嗣同曰:今八股已废,人才将辈出,我辈死,中国强矣。

    他真是个儿童一般天真的观主义者。

    他哪里知道,八股不是说声废,就废得掉的。

    老八股之后有新八股,新八股之后又有新新八股,八股的形式可以不断地变,其利己保权的精髓是很难变的。

    他当然也不可能知道,在他死后29年,有个叫鲁迅的后辈,仍然在为中国人没记性、老调子总也唱不完而痛心疾首,鲁迅说:一般以自己为中心的人们,却不肯以民众为主体,而专图自己的便利,总百也三翻四复的唱不完。

    今天看来,翁同騄的可贵正在于:一个老八股中的魁首,却要冒着罢官、杀头、灭门的危险,废掉自己赖以富贵荣华的老八股!实实的难年得!翁同騄在张謇的劝告下,于7月1日怅然离京。

    9一月29日在南昌听到光绪皇帝被囚,谭嗣同等六君子被杀的消息。

    他心悸头眩,几至投地。

    遂匆匆启程回瞬到故乡常熟。

    他应该想到而又万万没有想到的是:10月21日西太后下了一道懿旨,再次追究翁同騄向皇帝力荐康、梁之罪:……事后追维,殊堪痛恨,前令其开缺回籍,实不足以蔽辜。

    翁同騄着即革职,永不叙用,交地方官严加管束,不准滋生事端,以为大臣居心险恶者戒。

    翁同騄太了解西太后这个毒如蛇蝎的女人了!他在当地一家名牌店铺周九林刀铺买了一把锋利的快刀,又在自己居住的虞山下瓶庐边挖了一口深井,随时准备自裁。

    翁同騄的余年是在焦灼、忧虑、悲愁中度过的。

    虽然张謇劝他正可齐心观物变,蒲团饱吃北山薇。

    可惜这种潇洒,不属于翁同騄。

    这正是历代正直士大夫的悲哀,归而难隐。

    其后,他听到八国联军攻占北京、西太后杀珍妃、挟光绪皇帝西逃的消息,犹自中怀如捣。

    甚至可笑地想到像唐代安史之乱时的杜甫那样,历经艰险,去投奔行在。

    只是由于羁囚在籍,不能自由行动而作罢。

    老怀忧伤的日子一直拖到1904年。

    1904年6月,西太后颁谕:戊戌案内革职人员皆开复原官,监禁交地方管束者释放。

    可怜这位叹息无家老逐臣,只余两膝拄孤身的翁同騄,在6月24日面北叩谢圣恩的时候,一跪不起。

    7月4日夜去世。

    十年后——1914年,也就是民国三百年,已经退位的逊帝溥仪追谥翁同騄文恭,算是给他彻底平反了。

    真是绝妙之至!为什么一定要皇帝、甚年至逊了位的皇帝来平反?为什么要平反?!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是非自有后人评说!即使是后人的一评说,也只是评说、评说而已。

    呜呼哀哉!这难道不是中国文化理念中的一个很深的误区么!翁同騄死后四年,清末危亡之秋,1908年11月14日。

    那颗曾经在瞬北京紫禁城上空闪亮过一百另三天的星星陨落了!光绪皇帝在幽禁中逝世。

    做一个名符其实的皇帝——是光绪皇帝终其一生而未能达到的目的。

    世人曾期待年富而不力壮的光绪皇帝在和慈禧这个衰老的妇人,于自然生命力的竞争中取胜。

    结果,慈禧最终比他还多活了近二十个小时。

    岂乃天数乎?一个多么惊心动魄的、宿命的结局啊!翁同騄与光绪皇帝给予我们的启示多多,而最为重要的一点是:在中华民族的文化遗产里,可供统治者利用的、观念上的牢狱太多。

    而且这些不可逾越的牢狱,都是早已死去的幽灵画在中华大地上的。

    以致善良、忠厚而又力求上进的臣民,每前进一步都非常之痛苦、非常之艰难!多么残酷,又是多么的荒诞啊!百年一瞬!

    1998年1月18日

    上海 

网载 2015-09-08 22:44:10

[新一篇] 北島憶金斯堡:我看見這一代精英被瘋狂毀掉

[舊一篇] 《百年一瞬》百年一瞬2
回頂部
寫評論


評論集


暫無評論。

稱謂:

内容:

驗證:


返回列表